人所共知,北方人愛吃麵,南方人愛吃米。


    這個道理如果做進一步延伸,也就是北方人善做麵,南方人善做米。


    京城屬於北方,老百姓對麵食當然情有獨鍾。


    如果說到京城有名的麵點,京城人基本上都會提到“豐澤園飯莊”。


    這家由“傳奇大掌櫃”欒學堂親手創辦的老字號。


    雖然從解放前到建國後,一直都是名流、權貴、高官宴飲的熱門場所。


    但這家高檔次的飯莊子,除了人所共知的招牌大菜“蔥燒海參”、“清湯燕菜”、“砂鍋魚翅”、“燴烏魚蛋”以外,還另有一些更接地氣、更惠民的絕活兒。


    那就是源於山東,又經過改良的八種麵食。


    烤饅頭、銀絲卷、山東杠頭、墩餑餑、豆沙包、喜字餅、鹹花卷、小窩頭。


    這些“豐澤園”的經典麵點,長久以來,被京城的老百姓冠以“八大件兒”的別號。


    這意思很明顯,無疑是說它們精致好吃的程度,都能與餑餑鋪裏的細點——“京八件兒”,相媲美了。


    最為難得的是,乃至到了特殊年代,“豐澤園”的大廚們都被強令去做“大眾飯”了。


    這裏的麵點也沒斷了傳承,至少“烤饅頭”和“銀絲卷”還一直在做著、在賣著。


    所以這麽多年過來,“豐澤園”外賣部窗口,幾乎天天都是人擠人排著大隊,不賣完就不散場的熱鬧景象。


    如果要用電視劇《大宅門》裏白七爺的話來形容,那就是“饅頭,必須得是‘豐澤園’的啊。”


    由此可見,京城人對豐澤園的麵點有多麽的認可。


    可好吃歸好吃,一直以來,卻沒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豐澤園的麵食為什麽這麽好吃。


    大多數人都以為是人家飯莊的白案手藝好,必有獨特的製作方法,不外傳的絕活。


    才能把這普普通通的麵食做的出類拔萃,不同凡響。


    寧衛民也是這麽想的。


    尤其在他還非常清楚,三十後豐澤園的饅頭遠沒有今天的好吃。


    打心裏豐澤園的白案廚師一代不如一代。


    也就越發珍惜現在的時光,借著扇兒胡同離豐澤園距離近的便利,抓緊享受。


    經常跑過去專程買麵食。


    直到這個秘密像一層窗戶紙一樣,被“張大勺”輕而易舉的給點破了。


    寧衛民才知道自己又想錯了。


    豐澤園的麵食之所以好吃,其實關鍵的訣竅,就在那得自於新豐樓,至今已經傳了一百多年的“老麵”上了。


    所謂“老麵”,也叫“麵肥”。


    有的地方叫“麵引子”,或者“酵頭”。


    這是一種由一定的工序及方法做成的麵團,經發酵後形成的產物。


    科學點的說法,就是發麵用的天然酵母,或是有益菌培養基。


    還別看這東西外表普通,不過是個蜂窩狀的酸麵團,平時也隻靜靜的躺在麵袋兒裏。


    可它的內在卻非比尋常,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神奇的力量。


    用這玩意製作出的麵點,會具有純正的糧食香味。


    無論勁道,還是彈性,都不是用酵母粉或自發粉做出來的麵食可以比擬的。


    至於如何弄到豐澤園的“老麵”,整個過程對寧衛民來說,倒是不費吹灰之力。


    他就是約好了喬萬林共同跑了一趟,找人家直接要了一塊。


    原本去之前,寧衛民還想或許不會太容易呢。


    怕不是得跟人家廚師長好好套套瓷,弄不好還得依仗喬萬林的官身施加點壓力。


    沒想到到地兒一看,就發現當班的廚師長是個特別好說話的老好人。


    甚至於因此,廚師長對於後廚的管理簡直沒法看,廚房裏的狀況鬆散得特別不像話。


    人人都是憑自覺性來幹日常工作,隻顧自己的一攤兒。


    上班不但隨意說笑聊天,甚至還有廚師叼著煙在工作。


    根本就沒人把廚師長和來“檢查工作”的寧衛民和喬萬林當迴事。


    要是平常啊,喬萬林多半會耷拉臉,覺得這廚師長忒沒用了。


    怎麽讓底下人鬧騰得這麽不像話啊,連應付檢查也不做做表麵文章啊。


    可這天因為帶有特殊目的,這種不堪的情況,反倒成了好事兒。


    廚師長管不了人自然是理虧啊,那怕上級怪罪,也就隻會賣力來巴結了。


    這種情況下,寧衛民借口說家裏中蒸饅頭想要點老麵肥。


    他就提了那麽一嘴,結果就真把“麵肥”給弄到手了。


    那廚師長進了白案的廚房,沒一分鍾就出來了,滿麵帶笑的遞給寧衛民一個大個牛皮紙包。


    寧衛民打開一看,謔!可真夠魯的!這一菜刀剁下來至少有半斤啊。


    不錯不錯,紙裏那酸味兒叫一個衝。


    給他樂得呀,當時就給廚師長敬煙點火,稱謝不已。


    就這樣,寧衛民不但如願以償的懷揣老麵離開了。


    而且廚師長還送了他和喬萬林一人一大飯盒的蔥燒海參。以及每人一大包炸鵪鶉腿,一大包幹炸丸子。


    瞧瞧,拐了人家的“孩子”,家長還傻了吧唧的給送吃送喝呢,什麽世道!


    不用問,寧衛民迴去第一件事,就是他先自己拿這玩意發麵,蒸上兩鍋饅頭試巴試巴。


    那效果到底怎麽樣啊?


    嘿,別說,用這樣的“麵肥”發起的麵團就是和普通的不一樣。


    那不但發得大,而且時間短,還能非常有效保存麵食的營養。


    以至於蒸出來的麵點,純粹的麥香味兒都有點近似於奶香了。


    寧衛民這才知道,為什麽不少人,都懷疑過“豐澤園”的麵點裏加了鮮奶或是奶粉,真正的原因就在這兒呢。


    而且還別看他沒有經驗,這天是他動手第一次蒸饅頭。


    連怎麽放堿,都得去請教院裏羅嬸,也仍舊避免不了蒸出來的饅頭有些發黃。


    可就這樣堿大了的饅頭,也毫無澀口之感,口味上仍然是蓋了冒了。


    給院裏誰家品嚐,都是好評如潮。


    像隔壁的米曉卉放了學,正趕上了第二鍋的熱饅頭剛揭蓋。


    這丫頭居然白嘴兒吃了一個半呢,說比“義利麵包”都好吃。


    還說以後她就不吃自家的饅頭了,專吃寧衛民蒸的。


    這讓寧衛民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


    就連康術德迴家吃了饅頭,也是吃驚不小。


    因為老爺子是真懂行,一吃就吃出豐澤園的味兒來了。


    當弄清怎麽能迴事之後,老爺子是由衷禁替徒弟感到高興,情不自禁的表示讚歎。


    說一塊老麵居然會有這樣的奇效,就跟帶著仙氣兒似的。敢情是百年之物啊。


    如果連寧衛民這樣的生手蒸饅頭,都能做出這樣的味道來。


    怕是對普通下任何一個白案廚師而言,這玩意都是一個能直接給技藝加成的“寶貝”啊。


    完全可以預見,真等到寧衛民的飯莊開張,出品的麵點也必然不俗。


    這話說的可是太對了。


    寧衛民自己也是這麽想的。


    沒人比他更清楚,在經過首府南遷、北平淪陷、金圓券風暴、公私合營,這種種的曆史波折之後。


    這百年的麵肥能夠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甚至一直都在靜靜地唿吸,默默地積累著自身的潛能,到底有多麽的的不易。


    這樣的東西作為一個飯莊的核心競爭力,本應是被嚴防死守,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對外保密的。


    要不是經曆過長時間的移風易俗、破舊立新的各種“運動”,曆史形成了一道價值觀扭曲的狹縫。


    他怎麽可能鑽這麽大的空子,給弄到手啊?


    不誇張的說,放三十年後,哪怕一個普通人用這麵肥開一家老麵饅頭鋪,都能輕而易舉生意興隆。


    要真幹成連鎖店,靠這玩意賺個幾億,同樣不是難事。


    這就等於是一直搖錢樹的樹苗兒。


    真長起來,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啊。


    天知道“豐澤園”的人是怎麽把這樣的寶貝給弄丟了的。


    反正日後豐澤園的饅頭明顯不如今天的味道。


    這也就意味著,他的飯莊,今後或許有機會就能憑麵食獨領風騷,奪到豐澤園如今的桂冠呢。


    這還不夠他嘚瑟,不足以讓他重視的嗎?


    不可能啊!


    得了,啥也甭說了。後麵他要做的就是一件事啊。


    那就是鄭重其事像供神物似的,把這“老麵”放在一個專門的青瓷麵盆裏“養”了起來,並鎖進了櫥櫃裏。


    私底下隻把鑰匙給了康術德,無比鄭重的托付師父。


    求老爺子飯莊開業前,可千萬千萬幫他把這搖錢樹的樹苗看護好了。


    得記得按時往裏續麵啊,絕不能讓這個“活寶貝”出一點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潮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鑲黃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鑲黃旗並收藏國潮198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