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我遇到了一個善良的村長,他建立了一個名叫‘魚村’的村子收留了我們,教會了我習武,不幸的是後來他遭到奸人所害臨死前將村子交給了我,現在我繼承了他的遺誌,一邊不停的收留無處可歸的難民,一邊剿滅據陽縣四周的山匪。當我將全縣的流寇全部剿滅完的時候,全縣的百姓仿佛就如同看到了希望一般加入魚村。我也隻是一個普通人,但在這些百姓心裏卻成為了他們希望的寄托。”
“我有時在想,難道是北方的百姓做錯了什麽嗎?要遭遇這樣的災難。恐怕現在中原大多數百姓都已不知道現如今並州的北方四郡都落入了烏桓之手了吧?”
聽到張哲的問話,郭嘉戲誌才也是皺起了眉頭不似剛剛輕鬆的模樣。如今的他們還不是日後習慣了戰爭的頂尖謀士,身為大漢之人,自然對自家領地被外族占據感到有些憤怒,而這個消息卻仿佛並沒有傳出並州一樣,無人知曉。
是並州官吏隱瞞不報?還是朝廷置之不理?
若是前者是地方官吏擔心被追責而被隱瞞,若是後者的話。。。。大漢的氣數竟已衰落至此了嗎?
看到確實不知曉情況的二人,張哲也是並不懷疑,看來果然如自己所料,並州軍情應該是被朝中壓下來了,也有可能是熹平六年那次北伐鮮卑幾乎全軍覆沒讓朝廷不想再去經曆了。
“你們也一定沒有見過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場景。所以我下定決心想要為他們做一些事情,我要從烏桓手中奪迴四郡將我大漢失去的領土拿迴來!”
若是一般的熱血青年此時就算不做出響應也會說出一些支持的話語,而顯然麵前的二人就不是。
“張兄,雖然你的理想很好,但是恕才直言,憑你一人恐怕不僅收不迴失地,還會將自己性命給搭進去。”戲誌才更是直接給張哲潑了個冷水,顯然若是路上隨便一個人抓著說這事情他連理都不會理,但他們對張哲的感覺還不錯,並不想他白白浪費生命。
“我自然不是帶著幾千人就敢和烏桓去硬不硬的傻子,我素與雁門太守相熟,勸說他率兵正麵進軍吸引烏桓注意,烏桓盡是騎兵,定不會作守城之舉,我帶一奇兵從山中進入後方偷襲烏桓輜重之處。”
“既然張兄心中已有謀劃為何還特地的遠來潁川呢?”
再次麵對二人的質疑,張哲起身從席上站了起來。稍作整理身上衣服顯得正式一些,向郭嘉戲誌才二人抱拳行禮。
“並州不缺驍勇善戰之人,唯獨缺少像二位一樣能夠料敵於先的善謀之人。所以張某來潁川正是想來尋求一名願意幫助並州百姓奪迴家園的謀士。”
雖然張哲的請求二人很是為難,但還是上前扶起了行禮的張哲。
“張兄,非是我等涼薄,實是如今我二人學業未成實在難以擔此重任。”
被婉拒的張哲也是沒有意外,自己現在難聽點就是一窮二白,能夠和他們兩個人搭上話已經就是他們兩個不拘泥於小節了。況且自己本就是打著試一試的態度過來的也是見識到了頂級謀士厲害之處。
用笑容掩飾尷尬的張哲拍了拍兩個扶著自己的手。
“哈哈,莫要作此姿態,我又不是來賣慘的。你們不同意才是應該,同意了那才是怪事,來來繼續喝酒。”
見到張哲並沒有死纏爛打的纏著自己,郭嘉戲誌才也是鬆了口氣畢竟他們對張哲的印象還不錯,不想鬧得不太愉快。
“其實吧,我也是抱著能忽悠一個最好,忽悠不到就當出來見見世麵而已,哈哈哈。”
如此不做作的樣子也是讓郭嘉戲誌才兩人對他更是欣賞了(朋友的那種。)
一時間酒席上忘記剛剛的尷尬又開始了聊騷的過程。
。。。。。。。。。。。。。。。。。。。。。。。。。。
“快,貼好了。這可是好不容易與大賢良師求來的字符。”
“大賢良師可真是懸壺濟世的仙人啊。”
“。。。。”
樓下傳來突然一陣嘈雜聲,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喜歡看熱鬧。於是三人對視一眼皆起身來到窗台向下看望。
“奉孝,你莫要擠我,某都看不著了。”戲忠依舊不忘損一下郭嘉。
而樓下嘈雜的因由原是對麵一戶人家求來了一副所謂‘大賢良師’親筆字符欲貼於門上引得圍觀百姓駐足驚歎品論。
看到竟是此事,三人皆是無趣的各迴各座。普通百姓當‘大賢良師’是陸地神仙一般的人物,但對於他們來說卻並非如此更別說已經知曉未來的張哲了。
‘不對,這可是遊戲,或許張角還真有可能是個神仙人物。’
“張兄,接著喝,今日必要一決高低!”
突然皺起了眉頭的張哲沒有聽到郭嘉的勸酒聲,戲誌才發現了異樣喚醒思考中的張哲。
“張兄想到何事如此神色?”
“哦,隻是剛剛看到百姓對這‘大賢良師’如此愛戴,此人果是神仙中人。”
“張兄真是如此想的?”對於張哲的敷衍郭嘉二人顯然並不相信,一頓酒下來,兩人大致也看的出來張哲並不是那些容易忽悠的愚民。
“嗬嗬,不這麽想又能如何想呢?”
“那不知張兄你對這‘大賢良師’有何看法?”戲誌才對於張哲的迴答並不滿意繼續追問道。
“真要我說?”
看著兩人肯定的眼神,張哲也隻能歎了口氣發揮自己預卜先知的能力。
“禍事將近啊~這‘大賢良師’真當天下人都是傻子不成?”
對於黃巾這個問題,張哲直接都懷疑是被一些投機者背後運作起來的,現如今在全國各地四處收買人心的做法有心人看不出來?真當朝堂上的人是傻子嗎?
黃巾之亂是給平民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農們大多不堪一擊,要麽被裹挾進入黃巾軍,要麽被黃巾軍殺死。而世家豪強們可以通過建築塢堡自衛,擁有相對於自耕農更高的生存能力。所以在黃巾之亂過後,生存下來的世家豪強可以更加肆無忌憚的兼並自耕農土地,地方官員的軍權得到了加強再加上野心勃勃的劉焉提出的州牧製給後麵的軍閥相爭埋下了禍根。
“我有時在想,難道是北方的百姓做錯了什麽嗎?要遭遇這樣的災難。恐怕現在中原大多數百姓都已不知道現如今並州的北方四郡都落入了烏桓之手了吧?”
聽到張哲的問話,郭嘉戲誌才也是皺起了眉頭不似剛剛輕鬆的模樣。如今的他們還不是日後習慣了戰爭的頂尖謀士,身為大漢之人,自然對自家領地被外族占據感到有些憤怒,而這個消息卻仿佛並沒有傳出並州一樣,無人知曉。
是並州官吏隱瞞不報?還是朝廷置之不理?
若是前者是地方官吏擔心被追責而被隱瞞,若是後者的話。。。。大漢的氣數竟已衰落至此了嗎?
看到確實不知曉情況的二人,張哲也是並不懷疑,看來果然如自己所料,並州軍情應該是被朝中壓下來了,也有可能是熹平六年那次北伐鮮卑幾乎全軍覆沒讓朝廷不想再去經曆了。
“你們也一定沒有見過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的場景。所以我下定決心想要為他們做一些事情,我要從烏桓手中奪迴四郡將我大漢失去的領土拿迴來!”
若是一般的熱血青年此時就算不做出響應也會說出一些支持的話語,而顯然麵前的二人就不是。
“張兄,雖然你的理想很好,但是恕才直言,憑你一人恐怕不僅收不迴失地,還會將自己性命給搭進去。”戲誌才更是直接給張哲潑了個冷水,顯然若是路上隨便一個人抓著說這事情他連理都不會理,但他們對張哲的感覺還不錯,並不想他白白浪費生命。
“我自然不是帶著幾千人就敢和烏桓去硬不硬的傻子,我素與雁門太守相熟,勸說他率兵正麵進軍吸引烏桓注意,烏桓盡是騎兵,定不會作守城之舉,我帶一奇兵從山中進入後方偷襲烏桓輜重之處。”
“既然張兄心中已有謀劃為何還特地的遠來潁川呢?”
再次麵對二人的質疑,張哲起身從席上站了起來。稍作整理身上衣服顯得正式一些,向郭嘉戲誌才二人抱拳行禮。
“並州不缺驍勇善戰之人,唯獨缺少像二位一樣能夠料敵於先的善謀之人。所以張某來潁川正是想來尋求一名願意幫助並州百姓奪迴家園的謀士。”
雖然張哲的請求二人很是為難,但還是上前扶起了行禮的張哲。
“張兄,非是我等涼薄,實是如今我二人學業未成實在難以擔此重任。”
被婉拒的張哲也是沒有意外,自己現在難聽點就是一窮二白,能夠和他們兩個人搭上話已經就是他們兩個不拘泥於小節了。況且自己本就是打著試一試的態度過來的也是見識到了頂級謀士厲害之處。
用笑容掩飾尷尬的張哲拍了拍兩個扶著自己的手。
“哈哈,莫要作此姿態,我又不是來賣慘的。你們不同意才是應該,同意了那才是怪事,來來繼續喝酒。”
見到張哲並沒有死纏爛打的纏著自己,郭嘉戲誌才也是鬆了口氣畢竟他們對張哲的印象還不錯,不想鬧得不太愉快。
“其實吧,我也是抱著能忽悠一個最好,忽悠不到就當出來見見世麵而已,哈哈哈。”
如此不做作的樣子也是讓郭嘉戲誌才兩人對他更是欣賞了(朋友的那種。)
一時間酒席上忘記剛剛的尷尬又開始了聊騷的過程。
。。。。。。。。。。。。。。。。。。。。。。。。。。
“快,貼好了。這可是好不容易與大賢良師求來的字符。”
“大賢良師可真是懸壺濟世的仙人啊。”
“。。。。”
樓下傳來突然一陣嘈雜聲,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喜歡看熱鬧。於是三人對視一眼皆起身來到窗台向下看望。
“奉孝,你莫要擠我,某都看不著了。”戲忠依舊不忘損一下郭嘉。
而樓下嘈雜的因由原是對麵一戶人家求來了一副所謂‘大賢良師’親筆字符欲貼於門上引得圍觀百姓駐足驚歎品論。
看到竟是此事,三人皆是無趣的各迴各座。普通百姓當‘大賢良師’是陸地神仙一般的人物,但對於他們來說卻並非如此更別說已經知曉未來的張哲了。
‘不對,這可是遊戲,或許張角還真有可能是個神仙人物。’
“張兄,接著喝,今日必要一決高低!”
突然皺起了眉頭的張哲沒有聽到郭嘉的勸酒聲,戲誌才發現了異樣喚醒思考中的張哲。
“張兄想到何事如此神色?”
“哦,隻是剛剛看到百姓對這‘大賢良師’如此愛戴,此人果是神仙中人。”
“張兄真是如此想的?”對於張哲的敷衍郭嘉二人顯然並不相信,一頓酒下來,兩人大致也看的出來張哲並不是那些容易忽悠的愚民。
“嗬嗬,不這麽想又能如何想呢?”
“那不知張兄你對這‘大賢良師’有何看法?”戲誌才對於張哲的迴答並不滿意繼續追問道。
“真要我說?”
看著兩人肯定的眼神,張哲也隻能歎了口氣發揮自己預卜先知的能力。
“禍事將近啊~這‘大賢良師’真當天下人都是傻子不成?”
對於黃巾這個問題,張哲直接都懷疑是被一些投機者背後運作起來的,現如今在全國各地四處收買人心的做法有心人看不出來?真當朝堂上的人是傻子嗎?
黃巾之亂是給平民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農們大多不堪一擊,要麽被裹挾進入黃巾軍,要麽被黃巾軍殺死。而世家豪強們可以通過建築塢堡自衛,擁有相對於自耕農更高的生存能力。所以在黃巾之亂過後,生存下來的世家豪強可以更加肆無忌憚的兼並自耕農土地,地方官員的軍權得到了加強再加上野心勃勃的劉焉提出的州牧製給後麵的軍閥相爭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