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說,你這樣做,其實是為了王府考慮?也難為你想的這麽多,確實也是個道理。不過這種事,下次記得交給袁長史他們做,他們是文官,做事可能更穩妥一些。你終究是個武人,做事有時太過衝動,萬一打出了人命,也是個罪孽。”
“姐姐,這話就不是了,袁長史是個讀書人,行事總要講個仁義道德,由他出麵啊,說不定最後反倒是可憐這些災民,反過來勸我們讓一步。再說那些人,我是打過交道的,你與他們講道理,他們能跟你哭上一整天。若是拿起鞭子來,他們跑的比誰都快,楊儀正這事,我看做的挺好。”
一提到世子的安危,蔣妃不管如何厚道,也沒話可說了。世子是她的希望,也是王夫人的希望,一旦世子有了什麽好歹,連封國都得除了。
所以對她們來說,世子高於一切,當楊承祖提出難民可能發生嘩變,近而威脅到世子時,這兩個人也都改變了立場,反倒是授權楊承祖放手去做。
這消息傳到後花園時,朱厚熜正在後花園裏拉著弓。這是一張來自陝西軍衛裏的硬弓,與王府常用的軟弓不同,隻拉了幾下,就累的他滿頭大汗。可是他臉上,則帶著興奮的神色“今天,比昨天,多拉開了一次。陸炳,我是不是很棒?”
“千歲龍精虎猛,自然身體強壯,武藝高強。”
“陶神仙教授我的那法子,據說是要男女合修的,可是還在喪期,再說我又沒成丁,合修的事,還談不到。隻是自己修行,氣力就比過去有了長進,可見他真是個有神通的。今天楊儀正驅逐難民,那情景……很過癮。你告訴他一聲,下次如果再有難民來,記得叫上蔣大郎,與他一起出去。”
“千歲,這事你支持楊儀正?”
“當然,上次去鄉下收租時,他說的話我還記得呢。這個天下,是不能隻講仁義的,這麽多災民,要吃掉我們多少糧食?把房子蓋到宮牆外頭,我看他們眼裏,也沒了王府,這樣的人,如果再救濟他們,就是好歹不分了。隻是這種事,我不方便做,別人不敢做,像楊儀正那麽敢幹事,不怕背鍋的忠臣,已經不多了,我當然支持他。迴頭我要發一份犒賞給他,讓他知道本王的態度。”
說完這話,他又舉起弓來,幻想著眼前是那些饑民,自己正在拉弓射箭,將他們射的鬼哭狼嚎,逃的越遠越好。
這次驅逐裏,難民很是被打傷了幾個,經過初期的哭號之後,就有人帶頭,不少人到了州衙外麵去哭著告狀。萬同正在處理著大堤修築的錢糧問題,卻被一陣陣哭聲吵的皺起了眉頭。
等聽完了這事,他哼了一聲,將筆一丟“不像話。身為藩王,卻不愛惜民力,反倒是放任手下荼毒生民,我看這興王府也是越來越混帳了。算了,眼下這幫混帳不來找事就好,本官也不好去管他,將來再上本參奏。來人,傳我的話,所有受傷的人,州衙門給湯藥醫治,至於房子麽,可以讓他們修在州衙外麵。州學裏,也可以安排一些人去住,總之,不能讓人再睡壟溝。”
秋風漸涼,安陸的氣溫漸漸涼了下來,災民們身上大多是單衣,寒風如同鞭子,無情的透過單薄的布衣,抽打在每個人的皮膚上,打的人瑟瑟發抖。因為點火取暖而引發的火災,每天都在發生。
州衙門已經挨了兩次火燒連營,同時還丟了些東西,一位在內宅伺候的丫頭,夜晚小解時,還被個陌生的漢子抱著就向角落裏拖。如果不是她大聲叫喊起來,可能已經被辱了。到這個時候,萬同也明白了楊承祖的一些想法,難民並不是都像自己想象的那麽純良,道理也不適合於所有人。
安陸營的武器已經運了過來,隻是武裝起來的安陸營,似乎並不能迅速恢複安陸的秩序。安陸那些大家族的子弟,並不算是優秀的武官,更重要的是,他們和自己的士兵並不熟悉。相對於軍官,反倒是那些靠武藝上位的人,或是與士兵操同一口音的人,更容易指揮那些部隊。
他們與難民本是同根所生,很多時候手下留情,或是在爭端中,更習慣袒護自己的鄉親,然後再找出一些理由來,為自己的鄉黨打掩護。而有了軍隊的支持,那些難民也就更加肆無忌憚,反倒是讓本地人吃虧。
這種局麵也是萬同所考慮不到的,隻是他是個讀書人,講的是道理,而難民們總是能找到這樣那樣的道理,讓他也無可奈何,隻能說盡力約束他們,不要鬧的太過而已。
與此同時,在難民中,有一些人逐漸活躍起來。他們往往從一條街走到另一條街,進入任意一個窩棚,都能受到歡迎。因為他們不是帶著厚衣服,就是帶著藥,偶爾還會帶著糧食或零錢。比這更重要的,是他們帶著希望,帶給這些難民生存下去,並且能生存的更好的希望。
作為難民,他們看著安陸本地人相對富足的生活,許多人心裏都積攢了不少的怨氣。食物的短缺,居住環境的簡陋,讓這種不滿與日俱增,讓他們越來越憎恨本地人。
本來作為外來者,他們更可能受到本地人的欺壓,可是當他們的數量形成一定規模後,就有了對抗下去的本錢,由於他們相對更為團結,所以在這種對抗中,難民偶爾還會占據上風。
而這些人帶來的,就是他們戰勝本地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一些充滿了光怪陸離以及危險和血腥的傳言,在難民中流傳的越來越廣。許多人開始恢複了在家鄉的一些習慣,秘密的拜著自己信奉的神,或是悄悄的進行著禱告,隻是他們祈禱的內容,並不為人所知。
平靜的表麵下,暗流湧動,波高浪急,就在這種環境下,楊承祖的家,也迎來了一個意外的客人,以及一個足以將這平靜粉碎的消息。“白蓮教要在安陸謀反,裏應外合,響應寧王!”
“姐姐,這話就不是了,袁長史是個讀書人,行事總要講個仁義道德,由他出麵啊,說不定最後反倒是可憐這些災民,反過來勸我們讓一步。再說那些人,我是打過交道的,你與他們講道理,他們能跟你哭上一整天。若是拿起鞭子來,他們跑的比誰都快,楊儀正這事,我看做的挺好。”
一提到世子的安危,蔣妃不管如何厚道,也沒話可說了。世子是她的希望,也是王夫人的希望,一旦世子有了什麽好歹,連封國都得除了。
所以對她們來說,世子高於一切,當楊承祖提出難民可能發生嘩變,近而威脅到世子時,這兩個人也都改變了立場,反倒是授權楊承祖放手去做。
這消息傳到後花園時,朱厚熜正在後花園裏拉著弓。這是一張來自陝西軍衛裏的硬弓,與王府常用的軟弓不同,隻拉了幾下,就累的他滿頭大汗。可是他臉上,則帶著興奮的神色“今天,比昨天,多拉開了一次。陸炳,我是不是很棒?”
“千歲龍精虎猛,自然身體強壯,武藝高強。”
“陶神仙教授我的那法子,據說是要男女合修的,可是還在喪期,再說我又沒成丁,合修的事,還談不到。隻是自己修行,氣力就比過去有了長進,可見他真是個有神通的。今天楊儀正驅逐難民,那情景……很過癮。你告訴他一聲,下次如果再有難民來,記得叫上蔣大郎,與他一起出去。”
“千歲,這事你支持楊儀正?”
“當然,上次去鄉下收租時,他說的話我還記得呢。這個天下,是不能隻講仁義的,這麽多災民,要吃掉我們多少糧食?把房子蓋到宮牆外頭,我看他們眼裏,也沒了王府,這樣的人,如果再救濟他們,就是好歹不分了。隻是這種事,我不方便做,別人不敢做,像楊儀正那麽敢幹事,不怕背鍋的忠臣,已經不多了,我當然支持他。迴頭我要發一份犒賞給他,讓他知道本王的態度。”
說完這話,他又舉起弓來,幻想著眼前是那些饑民,自己正在拉弓射箭,將他們射的鬼哭狼嚎,逃的越遠越好。
這次驅逐裏,難民很是被打傷了幾個,經過初期的哭號之後,就有人帶頭,不少人到了州衙外麵去哭著告狀。萬同正在處理著大堤修築的錢糧問題,卻被一陣陣哭聲吵的皺起了眉頭。
等聽完了這事,他哼了一聲,將筆一丟“不像話。身為藩王,卻不愛惜民力,反倒是放任手下荼毒生民,我看這興王府也是越來越混帳了。算了,眼下這幫混帳不來找事就好,本官也不好去管他,將來再上本參奏。來人,傳我的話,所有受傷的人,州衙門給湯藥醫治,至於房子麽,可以讓他們修在州衙外麵。州學裏,也可以安排一些人去住,總之,不能讓人再睡壟溝。”
秋風漸涼,安陸的氣溫漸漸涼了下來,災民們身上大多是單衣,寒風如同鞭子,無情的透過單薄的布衣,抽打在每個人的皮膚上,打的人瑟瑟發抖。因為點火取暖而引發的火災,每天都在發生。
州衙門已經挨了兩次火燒連營,同時還丟了些東西,一位在內宅伺候的丫頭,夜晚小解時,還被個陌生的漢子抱著就向角落裏拖。如果不是她大聲叫喊起來,可能已經被辱了。到這個時候,萬同也明白了楊承祖的一些想法,難民並不是都像自己想象的那麽純良,道理也不適合於所有人。
安陸營的武器已經運了過來,隻是武裝起來的安陸營,似乎並不能迅速恢複安陸的秩序。安陸那些大家族的子弟,並不算是優秀的武官,更重要的是,他們和自己的士兵並不熟悉。相對於軍官,反倒是那些靠武藝上位的人,或是與士兵操同一口音的人,更容易指揮那些部隊。
他們與難民本是同根所生,很多時候手下留情,或是在爭端中,更習慣袒護自己的鄉親,然後再找出一些理由來,為自己的鄉黨打掩護。而有了軍隊的支持,那些難民也就更加肆無忌憚,反倒是讓本地人吃虧。
這種局麵也是萬同所考慮不到的,隻是他是個讀書人,講的是道理,而難民們總是能找到這樣那樣的道理,讓他也無可奈何,隻能說盡力約束他們,不要鬧的太過而已。
與此同時,在難民中,有一些人逐漸活躍起來。他們往往從一條街走到另一條街,進入任意一個窩棚,都能受到歡迎。因為他們不是帶著厚衣服,就是帶著藥,偶爾還會帶著糧食或零錢。比這更重要的,是他們帶著希望,帶給這些難民生存下去,並且能生存的更好的希望。
作為難民,他們看著安陸本地人相對富足的生活,許多人心裏都積攢了不少的怨氣。食物的短缺,居住環境的簡陋,讓這種不滿與日俱增,讓他們越來越憎恨本地人。
本來作為外來者,他們更可能受到本地人的欺壓,可是當他們的數量形成一定規模後,就有了對抗下去的本錢,由於他們相對更為團結,所以在這種對抗中,難民偶爾還會占據上風。
而這些人帶來的,就是他們戰勝本地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一些充滿了光怪陸離以及危險和血腥的傳言,在難民中流傳的越來越廣。許多人開始恢複了在家鄉的一些習慣,秘密的拜著自己信奉的神,或是悄悄的進行著禱告,隻是他們祈禱的內容,並不為人所知。
平靜的表麵下,暗流湧動,波高浪急,就在這種環境下,楊承祖的家,也迎來了一個意外的客人,以及一個足以將這平靜粉碎的消息。“白蓮教要在安陸謀反,裏應外合,響應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