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這大總管,秦川不得不承認這也是個奇人。大總管其實有個尊貴的姓氏,他姓“李”。這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大總管的“李”正是太師李唐的“李”。如同模式化崛起的主角一般,大總管有一個不太美好的童年。大家族的私生子這個身份,使他很長時間都抬不起頭來。少年人的敏感,讓他很難不在意周圍人的看法。當一個學堂裏的同學和他吵架時,罵出:“你是個沒有父親的孩子!”的時候,他連反駁的勇氣都提不起來。很長一段時間裏,大總管是孤僻的,生人勿進的,離群索居的。甚至連他的生身母親,也難以走近他的內心。但不得不承認,孤僻的人往往很聰明。大總管在獨處中,不斷明悟著自己的本心,他究竟要的是什麽?他究竟要成為怎麽樣的人?他的出路在何方?漸漸的他有了自己的結論:他要變得強大,強大到可小隱隱於野,也可大隱隱於朝,想熱鬧就有熱鬧,想安靜就安靜。強大到這個姓氏再也不能侮辱到他,涵蓋到他,影響到他。總而言之,就是要變強。


    在這個魔法與劍的世界,總是會有神奇的巧合。大總管的父親和許多普通女子結合,就想著誕下一鱗半爪的修行天才,但都事與願違。而恰恰是大總管這個私生子,有著非常稀有的劍修天賦。機緣巧合之下,又拜入劍修聖地——五嶽劍派的門下,成為五嶽劍派華山宗,當代宗主的得意弟子之一。出色的天賦,絕佳的悟性,加之已經磨煉成鋼的意誌。大總管在華山宗一時風頭無兩。一度華山上下,都以為大總管將是宗主的衣缽傳人。


    人的一生之中往往有很多的轉折點,大總管靠著自己的努力把握住了,第一個轉折點,踏入了修行之門,從仰人鼻息,到別人要仰其鼻息。


    正當這個少年如日方升,鵬程萬裏的時候。又一個轉折點出現了。此時正值五嶽劍派盟主到華山宗,來見證華山宗比劍奪魁挑選華山宗大弟子的時刻。大總管在比劍奪魁前夕,收到了一個消息——他父親的正妻受人挑唆去尋他母親的麻煩。大秦王朝以孝治國數十年,“孝”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往往把對其父母的侮辱視作對其本人最大的挑釁。饒是大總管絕頂聰明,但畢竟少年人心性,一旦衝動便容易不管不顧。得益於數年來的苦修和同門吹捧,讓他對自己的實力也有了盲目的自信。於是,大總管不調查情況,不請示師長,偷偷留書一封,私自下山,以求靠一己之力,為母親洗刷屈辱,同時為自己正名。“人在衝動時,行事往往是盲目的,一根筋的,直線思維的,容易被人利用的”。這是大總管寫給秦川的竹簡裏對自己的總結,也像是給秦川的忠告。


    大總管下山後沒有迴家,也沒去李府。而是徑直去了他在華山宗收到的消息裏說到的那個“軟禁”著他母親的地方。大總管趕到那地時,已是人去樓空,徒留下一件血衣。在大總管的映像中,他母親貌似穿過這件衣服。拿到血衣的大總管自以為明白了真相,殘酷的“真相”讓他已經無法保持理智。他拿著血衣去質問李府,得到的依然是,一如多年以前他來李府尋找生世時的冷漠迴答:“無可奉告”。正是這無可奉告,點燃了大總管這些年所有的新仇舊恨。他要用手裏的劍,用這些年的苦修,為他和他的母親討迴公道,哪怕是拚個同歸於盡。


    於是,那一夜長安城裏的人,聽到太師府響徹了半夜的喊殺聲,附近的各府一直到天明都能嗅到空氣中濃濃的血腥氣。大總管剛闖入李府的時候,是有外圍衛士攔截,然而這種攔截就像用豆腐去撞豆腐刀一樣沒有懸念。大總管一心要找太師嫡子李虎,徑直往李府核心闖去,根本沒考慮過退路。越到核心,李府衛士越多,修為也越高。各種的魔法修煉者,配合李府的魔法陣,阻擊和圍困大總管,還有劍道修煉者與大總管對拚廝殺。最後太師府的上千衛士團團圍住大總管,勢要生擒他這李府叛逆。不過大總管也確實不負他華山天才之名,臨陣突破,劍意凝練,摸到了劍聖的門檻。結果,硬是一人一劍殺出一條血路,連平時威名在外的太師府衛隊都被他殺得膽寒。這一夜,殺得可謂是地上屍橫遍野,天上星月無光。不巧的是,大總管一路殺到正堂才得知,太師和太師府的家眷幾天前迴隴右祭祖至今未歸。


    這個時間差,讓大總管突然明白,他中了別人的圈套。大總管把這一瞬間的明悟也在寫給秦川的竹簡上有所顯露“有時候鬼蜮伎倆比死亡更可怕”。然而大錯已成,悔之晚矣。在大總管失魂落魄,準備離開李府的時候,太師一家“恰好”祭祖迴轉。太師李唐看到李府一片狼藉的景象,於是親自出手,隻一招就把戰意全無的大總管擒獲。(雖然當時大總管已無鬥誌,但眼力還在,他眼中太師李唐實力確實深不可測,僅是一招,就讓他生出躲無可躲,隻能乞降的念頭)。


    最終,太師從眾人處了解到了大部分因果,還猜到了一部分當時大總管還不知道的內幕。對於大總管的處理,太師請示孝文皇帝欲以家法判之,孝文皇帝同意。太師以“其情可憫,其罪難恕”對大總管下了最後結論。最終,太師廢了大總管一半的奇經八脈,並規定:日後大總管不得再以李氏為姓。


    大總管離開太師府以後,得知自己的母親,在自己被拘太師府期間,已憂懼而亡。而自己因為目無宗門,濫殺無辜,業已被來華山見證華山宗弟子比武奪魁的五嶽盟主逐出五嶽劍派,當然的他也迴不了華山宗了。


    正當,大總管四顧茫然,人生無望之時,遇到了後來的太常,也就是秦川的舅舅楊宗望。他們互相引為知己,楊宗望以魏相範雎之事,啟發大總管:範雎在法門十五年都不曾修煉魔法,為什麽一出世就能左右天下大勢。因為其實他十五年間一直在修煉,不過不是煉他身上的離火之氣,而是在修心。範雎一直在明悟自己的本心,並且一次次的堅定它。大總管受此啟發,想起了自己加入華山宗時的初衷,意識到在華山宗中,他雖然在劍道上突飛猛進,但他當年的本心已經找不到了,他如同當年那些學堂裏的同學一樣,迷失在奉承和虛榮之中。


    楊宗望提出:大總管隻要徹底斷絕和李氏宗族的聯係,並為楊氏服務三十年,就可以幫助他恢複劍道修為。大總管接受了條件,並把象征他出身來曆的銘牌埋進了他母親的墳墓中。從此,世間再無華山劍道天才李淵,隻有一個叫做席巴的仆人出現在楊宗望府上。大總管得了楊宗望給他的法訣——一本名叫作《辟邪劍譜》的奇門劍訣。修為盡複之下,還更上層樓,達到了劍意凝練的巔峰。如果放到外麵,就可以尊稱他為大劍聖了。不過大總管已經明悟了本心,除了履行承諾以外,就隻有一個念頭——變得更強,對於這些虛名已經無感了。


    由於修煉楊宗望所給的法門,大總管已經成為了刑餘之人。所以後來,大小楊後嫁入了魏王府,大總管作為楊氏家仆也被楊宗望安排到大楊後身邊照顧大楊後。直至大楊後逝世,秦川獲封吳王。大總管又得到小楊後的授意,到吳王府上替秦川打理王府事務。


    大總管還在竹簡寫有這些年來的感慨:他前半生見過三個堪稱修為通神的人物:太師李唐、國舅楊宗望、華山宗宗主嶽穆(五嶽劍派盟主來華山之時,他已經離開華山,所以未曾得見)。其中尤以前兩個,他根本看不透也看不懂,後來索性也不去猜了。所以,楊宗望凡是在修煉上有所建議,大總管都是會認真參詳的。楊宗望說過:“修煉是要從日常生活中悟得道理,脫離了人間煙火的修行是沒有出路的”。所以,大總管這些年來勤勤懇懇地為秦川打理著王府的一切,而且隱隱感到自己的境界似有突破的跡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入夢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機並收藏天下入夢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