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感動部落模範人物
邊緣世界裏不可能有牧場物語 作者:入潼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火種保管人?”我不解地問到。
部落訪客點了點頭,灰不溜秋的臉上看不出表情,低頭從獸皮包裏找了一塊黑色的東西給我,說道。
“部落裏,我生火,保管火,熄滅火。”
我接過那黑色的東西放在手裏,感覺非常輕巧,粉末不斷掉落間,就把我的手掌染的黑魆魆的。
是一塊木炭。
我問道:“你剛才往井裏放的也是這個嗎?”
“是的。水,要在那裏喝,不幹淨,會死。”
我明白過來這個部落訪客是什麽身份了。
火種保管人,是傳說中原始部落時期的一種特殊職位,和薩滿祭司一樣,掌管著部落裏生火有關的事宜。
可能在人類第一次接觸到荒原上的野火,並利用它烤熟食物、取暖開始,人類對火的崇拜就開始了。有科學分析表明,猿類吃到了熟肉,是人類智力進化的一個關鍵環節。如果人類還是依靠著植物葉片、果實,那麽覓食一天所提供的能量也不夠狩獵。
因此吃生肉的人有了烹製並保存肉類的辦法後,人類的體力才徹底充沛了起來,將更多精力用於生存意外的物種發展中。
可能是見我沒反應,部落訪客扯著我的手臂,又強調到:“井裏的水,能喝。河裏的水,不能喝。喝了,會死。”
我這才行出神中醒了過來,對這人肯定地點了點頭。
於是我們兩人就開始從那個簡易水井裏舀水。由於挖掘的過程是分階段的,還是有許多的髒水聚集在了坑中,汙染了後麵滲出的水源。因為我們要先把髒水舀幹淨,後麵滲出的水才能飲用。
循環往複地舀了大概三個水坑的水量後,簡易水井裏的水終於泛出了潔淨的漣漪。
水源經過了河岸土壤、樹葉、木炭、苔蘚的多重過濾後,那些雜質已經被吸附的差不多了,從原本清澈的河水,進化成了更加適宜飲用的水。
我和部落來客等到簡易水井裏的水沉澱了一會兒,就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
“好喝!這辦法靠譜!”
部落來客和我相視一笑,用生硬的話說道。
“要有水,才有生命。水錯了,就沒命。部落以前,死過很多人。”
我默然無語。
確實,這樣的技術如果在現代社會,隻不過是給日常生活添磚加瓦的東西。但是對於部落的人,這技術恐怕是用生命嚐試出來的教訓了。
“你們以前死過很多人嗎?”我問道。
那個部落來客說:“很多。喝水、狩獵、毒蟲、生病,都會死人。”
“你們部落燒開水嗎?”不燒開水就喝的話,不管怎麽樣過濾都會有危險的,但是一百度的水經燒開之後,裏麵的絕不大部分有害物質都會消失,除了重金屬元素。
“部落,燒水。但是狩獵,沒辦法。遷徙,也沒辦法。”
這人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個標誌。很多個圓形,應該是代表著集體定居的狀態。畫了動物,代表著野外狩獵。很多個人行排著隊,代表著部落遷徙。
我猜這人表達的意識是,他們隻有在部落到達定居點的時候,才有條件每天喝燒開了的水,而在野外活動和部落遷徙的過程中,就隻能靠這個簡易水井過濾的辦法來找尋可靠的水源。
看來這個褐池部落的生存環境,還屬於早期遊牧民族的階段,在一個地方定居一段時間後,就會因為自然資源的耗盡而進行遷移,集體搬到另一個塊土地生活。
這種情況是由於農耕的發展程度不夠,導致食物獲取量和人口增長呈現相反增長的情況,隻能依靠遷徙、分化,甚至死亡等手段緩和矛盾。
“我還要,給你火。”
喝了兩口水,可能是被我的問題提醒了一下,部落來客又主動要給我布置一個火種點出來。
“好的,那就麻煩你啦,中午我請你吃飯。”
既然殖民者係統提示,最好和訪客保持友好狀態,那我就不介意陪這個部落來的客人玩一下野外生存的遊戲,反正還能學些技術,又何樂而不為?
部落訪客發現把牧場的木材都收集在了屋子外麵,就從河邊又走迴了牧場大門附近。
部落來客作為火種保管人,在搭建火堆方麵確實是一個專家。這人在地上先圍出了一個內環,並撿了許多幹燥的石頭作為邊界,牢牢地圍成了一個圈。這是作為火堆的界限,防止火勢肆意蔓延點燃了邊上的樹木,導致火災。
隨後,這人將一些較細的木柴堆成錐形帳篷形狀,下麵留有一定可以放置引火物的空間。我發現這人在堆放的時候並沒有堆得很擠,木棍都留有一定空隙,可以防止剛燃起時木棍倒塌將火壓滅。木柴堆中間,則是一個小小的引火堆,用幹燥脫水的草葉、樹絨堆成的,負責最初的引火功能。
最後,部落訪客又從那個獸皮包裏掏出了一個小小的石頭。那塊石頭質地堅硬有光澤,拿在手裏頗有分量,而斷口處光滑透亮。
“這是打火石嗎?”我好奇地問道。
“這石頭,點火。部落裏,專用的。”部落來客小心翼翼把石頭展示給我看,像是展覽一個稀世珍寶。
果然是打火石。正常的打火石都是人工合成的,是將金屬按一定的比例搭配而成,其中有鐵、鎂、鋅、稀土等,這些金屬成分做成的打火石,火花溫度高,點火非常方便,直接可以點燃幹草。
而天然的打火石則是由富含金屬物質的礦石充當,但是由於天然礦石的金屬含量低,碰撞出來的火花往往溫度不夠……
“這樣真的可以成功嗎?”我有點不太相信,天然打火石的溫度低,基本上點燃不了這個引火堆的吧?
部落訪客點了點頭,從神奇獸皮袋中拿出了一小撮碎屑狀的東西,細細地灑在了引火堆的上麵,對我說道:“這樣,就可以了。”
“這是什麽東西?”
“蘑菇的絨毛,像這樣。送給你。”
這人又從包裏拿出了一個幹燥脫水的蘑菇給我看。
那個蘑菇看上去像是一個馬蹄,而馬蹄狀的外殼背麵長著一些細細的絨毛。
我認出來這是樹幹上一種幹燥的菌類,叫馬蹄菌。馬蹄菌把外殼刨掉,內部的菌類絨,是極佳的引火物,一個火星就可以讓馬蹄菌燃燒,馬蹄菌不僅是最佳引火物,而且還是最佳的火種保留物。
我心裏還是有一絲感動的。雖然我的在鎮上能夠蹭吃蹭喝,但是這個訪客一來就給我張羅著喝水燒火的事情,把需要的東西直接送給了我,最後還把這樣的引火物送給了我。這種蘑菇可不是滿大街都有,要搜集到足夠的量恐怕要在山裏轉悠好幾天吧?
莫非……
來的客人是感動部落模範人物!
部落訪客點了點頭,灰不溜秋的臉上看不出表情,低頭從獸皮包裏找了一塊黑色的東西給我,說道。
“部落裏,我生火,保管火,熄滅火。”
我接過那黑色的東西放在手裏,感覺非常輕巧,粉末不斷掉落間,就把我的手掌染的黑魆魆的。
是一塊木炭。
我問道:“你剛才往井裏放的也是這個嗎?”
“是的。水,要在那裏喝,不幹淨,會死。”
我明白過來這個部落訪客是什麽身份了。
火種保管人,是傳說中原始部落時期的一種特殊職位,和薩滿祭司一樣,掌管著部落裏生火有關的事宜。
可能在人類第一次接觸到荒原上的野火,並利用它烤熟食物、取暖開始,人類對火的崇拜就開始了。有科學分析表明,猿類吃到了熟肉,是人類智力進化的一個關鍵環節。如果人類還是依靠著植物葉片、果實,那麽覓食一天所提供的能量也不夠狩獵。
因此吃生肉的人有了烹製並保存肉類的辦法後,人類的體力才徹底充沛了起來,將更多精力用於生存意外的物種發展中。
可能是見我沒反應,部落訪客扯著我的手臂,又強調到:“井裏的水,能喝。河裏的水,不能喝。喝了,會死。”
我這才行出神中醒了過來,對這人肯定地點了點頭。
於是我們兩人就開始從那個簡易水井裏舀水。由於挖掘的過程是分階段的,還是有許多的髒水聚集在了坑中,汙染了後麵滲出的水源。因為我們要先把髒水舀幹淨,後麵滲出的水才能飲用。
循環往複地舀了大概三個水坑的水量後,簡易水井裏的水終於泛出了潔淨的漣漪。
水源經過了河岸土壤、樹葉、木炭、苔蘚的多重過濾後,那些雜質已經被吸附的差不多了,從原本清澈的河水,進化成了更加適宜飲用的水。
我和部落來客等到簡易水井裏的水沉澱了一會兒,就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
“好喝!這辦法靠譜!”
部落來客和我相視一笑,用生硬的話說道。
“要有水,才有生命。水錯了,就沒命。部落以前,死過很多人。”
我默然無語。
確實,這樣的技術如果在現代社會,隻不過是給日常生活添磚加瓦的東西。但是對於部落的人,這技術恐怕是用生命嚐試出來的教訓了。
“你們以前死過很多人嗎?”我問道。
那個部落來客說:“很多。喝水、狩獵、毒蟲、生病,都會死人。”
“你們部落燒開水嗎?”不燒開水就喝的話,不管怎麽樣過濾都會有危險的,但是一百度的水經燒開之後,裏麵的絕不大部分有害物質都會消失,除了重金屬元素。
“部落,燒水。但是狩獵,沒辦法。遷徙,也沒辦法。”
這人用樹枝在地上畫了一個個標誌。很多個圓形,應該是代表著集體定居的狀態。畫了動物,代表著野外狩獵。很多個人行排著隊,代表著部落遷徙。
我猜這人表達的意識是,他們隻有在部落到達定居點的時候,才有條件每天喝燒開了的水,而在野外活動和部落遷徙的過程中,就隻能靠這個簡易水井過濾的辦法來找尋可靠的水源。
看來這個褐池部落的生存環境,還屬於早期遊牧民族的階段,在一個地方定居一段時間後,就會因為自然資源的耗盡而進行遷移,集體搬到另一個塊土地生活。
這種情況是由於農耕的發展程度不夠,導致食物獲取量和人口增長呈現相反增長的情況,隻能依靠遷徙、分化,甚至死亡等手段緩和矛盾。
“我還要,給你火。”
喝了兩口水,可能是被我的問題提醒了一下,部落來客又主動要給我布置一個火種點出來。
“好的,那就麻煩你啦,中午我請你吃飯。”
既然殖民者係統提示,最好和訪客保持友好狀態,那我就不介意陪這個部落來的客人玩一下野外生存的遊戲,反正還能學些技術,又何樂而不為?
部落訪客發現把牧場的木材都收集在了屋子外麵,就從河邊又走迴了牧場大門附近。
部落來客作為火種保管人,在搭建火堆方麵確實是一個專家。這人在地上先圍出了一個內環,並撿了許多幹燥的石頭作為邊界,牢牢地圍成了一個圈。這是作為火堆的界限,防止火勢肆意蔓延點燃了邊上的樹木,導致火災。
隨後,這人將一些較細的木柴堆成錐形帳篷形狀,下麵留有一定可以放置引火物的空間。我發現這人在堆放的時候並沒有堆得很擠,木棍都留有一定空隙,可以防止剛燃起時木棍倒塌將火壓滅。木柴堆中間,則是一個小小的引火堆,用幹燥脫水的草葉、樹絨堆成的,負責最初的引火功能。
最後,部落訪客又從那個獸皮包裏掏出了一個小小的石頭。那塊石頭質地堅硬有光澤,拿在手裏頗有分量,而斷口處光滑透亮。
“這是打火石嗎?”我好奇地問道。
“這石頭,點火。部落裏,專用的。”部落來客小心翼翼把石頭展示給我看,像是展覽一個稀世珍寶。
果然是打火石。正常的打火石都是人工合成的,是將金屬按一定的比例搭配而成,其中有鐵、鎂、鋅、稀土等,這些金屬成分做成的打火石,火花溫度高,點火非常方便,直接可以點燃幹草。
而天然的打火石則是由富含金屬物質的礦石充當,但是由於天然礦石的金屬含量低,碰撞出來的火花往往溫度不夠……
“這樣真的可以成功嗎?”我有點不太相信,天然打火石的溫度低,基本上點燃不了這個引火堆的吧?
部落訪客點了點頭,從神奇獸皮袋中拿出了一小撮碎屑狀的東西,細細地灑在了引火堆的上麵,對我說道:“這樣,就可以了。”
“這是什麽東西?”
“蘑菇的絨毛,像這樣。送給你。”
這人又從包裏拿出了一個幹燥脫水的蘑菇給我看。
那個蘑菇看上去像是一個馬蹄,而馬蹄狀的外殼背麵長著一些細細的絨毛。
我認出來這是樹幹上一種幹燥的菌類,叫馬蹄菌。馬蹄菌把外殼刨掉,內部的菌類絨,是極佳的引火物,一個火星就可以讓馬蹄菌燃燒,馬蹄菌不僅是最佳引火物,而且還是最佳的火種保留物。
我心裏還是有一絲感動的。雖然我的在鎮上能夠蹭吃蹭喝,但是這個訪客一來就給我張羅著喝水燒火的事情,把需要的東西直接送給了我,最後還把這樣的引火物送給了我。這種蘑菇可不是滿大街都有,要搜集到足夠的量恐怕要在山裏轉悠好幾天吧?
莫非……
來的客人是感動部落模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