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秀榮忙於自己晉升四段之事。
四段已經屬於中段棋手,在名人之位空懸的情況下,理論上是要四大棋家一致通過才能晉升。
不過一位四段實在不算什麽大事,隻要不是太過離譜,棋力明顯達不到的情況,四大棋家是不會反對的。秀榮擊敗小林鐵次郎,已經充分說明她至少有四段棋力,因此一切都很順當的向前推進。
而林元的民間爭棋,也已打出小小名氣。已經六戰六勝,一時成為東京附近諸人爭搶的香餑餑,林元已喊出勝棋五十日元的高價,讓昨日前來拜訪的幾位主家迴去考慮。
而這段時間,明治政府又辦了幾件大事。
前段時間,幕府部分殘餘勢力跑到蝦夷,扯旗繼續支持德川將軍,建立“蝦夷共和國”,與明治政府分庭抗禮。
前幾天有消息傳來,叛亂已被徹底平定。這意味著日本全境已無大的戰事。明治政府隨即將全部精力,轉向內政。
明治天皇以平均每兩日發布一份新法令的速度,雷厲風行地頒布了一係列重要法令,而且看樣子還要持續頒布下去。
其中對普通百姓影響最大的,就是文部省對日本文字和讀音的統一與修訂。
千年以來,日文書寫都是借漢字完成。雖然早已依托平片假名,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日本文字,但是全國各地寫法讀音差異很大,根本無法廣泛應用。
文字改革的唿聲由來已久,但是怎麽改法卻爭議不斷。有激進者要求全部廢除中文和日文,模仿西方創造全新的字母文字,或者照搬英文或羅馬文字;也有老成者建議全麵修訂本土日文,逐漸取代漢字。但是無論哪種方案,清退漢字都是必須的。
現在看來,明治政府傾向於後者。清退漢字,擺脫中華影響的進程已經開始了。
這場日本版的“統一文字”持續了好幾十年,中間幾經反複,到二十世紀上半葉才基本完成。
到那時,後世中國人熟悉的“xx桑”、“xx醬”等稱唿才真正推廣到全國。
現在這道法令,還隻是屬於試探性質,但也已在日本國內掀起滔天大浪。
比如詩歌界,百年來已有不少詩家試著用日文寫詩,自稱為“俳句”或“自由體”。古俳句本是從漢詩絕句發展而來,用漢字書寫,有固定的格式。這些詩家認為,隻要合乎格式,日文詩同樣能稱為“俳句”。“自由體”則是從西方模仿而來,相當於現代詩。
隻是日本社會一直以漢字寫詩為尊,日文詩家自然難入上流。
當此法令一出,這些俳句或自由體詩家紛紛彈冠相慶,認為日文詩的春天到來了。更有甚者,認為“自由體”才是詩歌發展的方向,而漢字不適合創作“自由體”。普天之下,沒有任何一位詩家用漢字寫出“自由體”名作就是證據。
當此之時,林元也頗為感慨。當一個人身處曆史的洪流之中,若想逆流而行,勢必會產生深深的無力感。他自然不喜歡日本所謂的清退漢字、消除漢化,誰也說不清這種改變對以後的中日戰爭是否有影響。但在這種民族意識、民族自尊心泛濫的時刻,自己又能做些什麽呢?
這日,頭山滿又來拜訪。經過多日接觸,兩人關係已頗為親密。頭山滿佩服林元的文采見識,兩人從詩詞文學談到日本政治,又談到最近頻頻頒布的眾多法令。
林元對日本政府企圖清退漢字的做法大為不滿,認為極其短視。提出日本應該整合漢字圈諸國的力量,幫助中國朝鮮共同進步。然後形成以漢字為文化基礎的亞洲勢力,共同抵禦西方侵略。
這本是頭山滿後世的政治主張,他聽得此言如聞綸音,感覺天地都變得寬闊了許多。當下積極與林元商討可行性與具體細節,談到天色全黑仍意猶未盡。
道別時,頭山滿懇切道:“林元君驚世之才,日後必為庸人所忌。如今戰爭雖暫息,世道仍不太平,君須早做全身自保之準備。”
林元道:“我也早有此意,卻不知從何著手。”
頭山滿道:“此後我當為君留意一二。”兩人言罷,就此別過。
正當林元高歌猛進,每日爭棋賺錢之際,忽然天皇聖旨降臨,召集東京圍棋界人士入宮議事。本因坊家秀悅、秀甫、秀榮等俱在其列。
眾人一頭霧水,準備出發之時,又一道口諭傳來,要求林元一並前往。
前往禦所途中,林元尋機會再次祭出“乾坤一擲”大法,給傳旨女官塞了五十日元,果然得知了前後原委。
原來,明治政府有意取締公開娛樂活動,認為一切娛樂都是玩物喪誌,不符合大和民族勇猛精進之民族精神,也不利於國家的轉型與建設。圍棋赫然也在取締之列。
但此事爭議甚大,政府官員也不敢自專。連日來搜集各界人士意見,類似於後世的“聽證會”已開了好幾場。
比如昨日,就是相撲界人士參與的聽證會。開會過程中,雖然相撲界眾人極力反對,列舉了種種理由,但是支持派中有一位官員,名為伊藤博文,此人旁征博引,妙語如珠,以一人之力將反對派駁斥得啞口無言。
林元聽得伊藤博文四字,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雖然此人目前不到三十歲,還很年輕,官職也僅僅是民部少輔,但其人生就像開了掛一般,“所覲之言無不采納,所謀之事無所不成”,位置也像火箭一般躥升。
當大久保利通被刺殺以後,他便繼任內務卿位置,成為日本最高官員,也繼承了大久保惡魔之腦的職責。
這明明是未來的boss,為何這麽早就出場了?還正正擋在我的路上?
假如圍棋也被取締,那麽四大家的存在都毫無意義了,秀榮的複興本因坊再也休提,所有棋士都成為無用之人。
文鬥爭棋自然也不能延續,必如武鬥一般很快式微,民間解決爭鬥隻能靠訴訟。那麽林元的賺錢養師兄計劃也無法進行。
自己唯一的金手指就被廢掉,此後隻能與友人關緊房門自娛自樂,再也無法登臨大雅之堂。
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下把情況與大家一說,秀榮秀甫都氣憤不已,大家立刻擯棄前嫌,一起商量對策。
但是商量半天並無頭緒,秀甫提出聯合其它幾家一起反對,秀榮林元也表示認可。但這本是應有之義,昨日相撲界眾人想必也是萬眾一心,拚死反對,但若最後辯不過那伊藤博文,隻怕還是沒什麽卵用。
馬車駛入禦所西苑,女官將眾人引入一間大殿。安井家、井上家家督都帶著數人已經來了,坐在長長的會議桌旁竊竊私語。
隻有林家因藏在遙遠的月見裏,恐怕對此事還一無所知。秀榮和林元,或許被官方視作林家的代表。
剛把仍是懵懵懂懂的秀悅家督安頓坐好,安井家家主安井算英,主動前來與三人攀談。
安井算英幼時曾拜在秀榮父親秀和門下,算起來也是秀榮的師兄。十餘年前安井老家主突然去世,在本因坊家運作下,年僅十一歲的安井算英成功繼位安井家元。
所以僅就安井算英個人而言,與本因坊是非常親近的。
但因其過於年輕,一直未能全部掌握安井家大權,所以安井家與本因坊之關係,也是錯綜複雜,一言難盡。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那些東西的時候。四大棋家雖然屢被打壓,連俸祿都沒了,但在日本仍有極其深刻的影響力。現在突然就被逼到懸崖邊上,連根基都要被全數挖去,所有棋士都是悲憤不已。
當此危急存亡之刻,所有人必須團結起來,同仇敵愾,才可能爭取一線生機。
安井算英將三人引到井上家坐處:“前些日子你們二家爭棋,或生少許嫌隙。今天我安井做個和事佬,過往種種,皆當作虛幻煙雲,從此再也不提如何?”
井上家也算識得大體,口頭答應了。但弟子們仍怒視秀甫,顯然難以釋懷。
秀甫一聲苦笑,安井家至今仍認為是被自己“請君入甕”之計給算計了,而自己也辯無可辯,實在鬱悶難言。
但再大仇怨,今日也得拋開。四家人聚在一起商量對策。
不多時,隨著女官一聲聲通報,社會各界名流、累世豪門、政府官員紛紛前來,將偌大個會議桌坐得滿滿當當。
最後隨著“天皇陛下駕到!”的宏亮聲音,眾人一齊起身行禮。林元抬頭望去,天皇領著二女官從殿後走入,距離甚遠,連麵容也看不清。隻見到他頭上戴著極高的“立纓冠”,帽子直聳雲霄,顯得十分怪異誇張。
這是天皇服製中極為正式的部分,顯現出明治天皇對今日之事重視到無以複加的程度。
全麵取締公開娛樂,在林元的印象中乃亙古未有之事。以往即使哪個帝王腦抽了,也隻是禁絕某項娛樂而已。或是帝王大喪之期,短暫的加以禁止。如此政策頒布下去,後果實在難言。想必明治心中,此刻也是極為忐忑的吧?
也不知那位伊藤博文先生,有何等通天徹地之能,竟能將如此議題,推進到快要實施的程度?
四段已經屬於中段棋手,在名人之位空懸的情況下,理論上是要四大棋家一致通過才能晉升。
不過一位四段實在不算什麽大事,隻要不是太過離譜,棋力明顯達不到的情況,四大棋家是不會反對的。秀榮擊敗小林鐵次郎,已經充分說明她至少有四段棋力,因此一切都很順當的向前推進。
而林元的民間爭棋,也已打出小小名氣。已經六戰六勝,一時成為東京附近諸人爭搶的香餑餑,林元已喊出勝棋五十日元的高價,讓昨日前來拜訪的幾位主家迴去考慮。
而這段時間,明治政府又辦了幾件大事。
前段時間,幕府部分殘餘勢力跑到蝦夷,扯旗繼續支持德川將軍,建立“蝦夷共和國”,與明治政府分庭抗禮。
前幾天有消息傳來,叛亂已被徹底平定。這意味著日本全境已無大的戰事。明治政府隨即將全部精力,轉向內政。
明治天皇以平均每兩日發布一份新法令的速度,雷厲風行地頒布了一係列重要法令,而且看樣子還要持續頒布下去。
其中對普通百姓影響最大的,就是文部省對日本文字和讀音的統一與修訂。
千年以來,日文書寫都是借漢字完成。雖然早已依托平片假名,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日本文字,但是全國各地寫法讀音差異很大,根本無法廣泛應用。
文字改革的唿聲由來已久,但是怎麽改法卻爭議不斷。有激進者要求全部廢除中文和日文,模仿西方創造全新的字母文字,或者照搬英文或羅馬文字;也有老成者建議全麵修訂本土日文,逐漸取代漢字。但是無論哪種方案,清退漢字都是必須的。
現在看來,明治政府傾向於後者。清退漢字,擺脫中華影響的進程已經開始了。
這場日本版的“統一文字”持續了好幾十年,中間幾經反複,到二十世紀上半葉才基本完成。
到那時,後世中國人熟悉的“xx桑”、“xx醬”等稱唿才真正推廣到全國。
現在這道法令,還隻是屬於試探性質,但也已在日本國內掀起滔天大浪。
比如詩歌界,百年來已有不少詩家試著用日文寫詩,自稱為“俳句”或“自由體”。古俳句本是從漢詩絕句發展而來,用漢字書寫,有固定的格式。這些詩家認為,隻要合乎格式,日文詩同樣能稱為“俳句”。“自由體”則是從西方模仿而來,相當於現代詩。
隻是日本社會一直以漢字寫詩為尊,日文詩家自然難入上流。
當此法令一出,這些俳句或自由體詩家紛紛彈冠相慶,認為日文詩的春天到來了。更有甚者,認為“自由體”才是詩歌發展的方向,而漢字不適合創作“自由體”。普天之下,沒有任何一位詩家用漢字寫出“自由體”名作就是證據。
當此之時,林元也頗為感慨。當一個人身處曆史的洪流之中,若想逆流而行,勢必會產生深深的無力感。他自然不喜歡日本所謂的清退漢字、消除漢化,誰也說不清這種改變對以後的中日戰爭是否有影響。但在這種民族意識、民族自尊心泛濫的時刻,自己又能做些什麽呢?
這日,頭山滿又來拜訪。經過多日接觸,兩人關係已頗為親密。頭山滿佩服林元的文采見識,兩人從詩詞文學談到日本政治,又談到最近頻頻頒布的眾多法令。
林元對日本政府企圖清退漢字的做法大為不滿,認為極其短視。提出日本應該整合漢字圈諸國的力量,幫助中國朝鮮共同進步。然後形成以漢字為文化基礎的亞洲勢力,共同抵禦西方侵略。
這本是頭山滿後世的政治主張,他聽得此言如聞綸音,感覺天地都變得寬闊了許多。當下積極與林元商討可行性與具體細節,談到天色全黑仍意猶未盡。
道別時,頭山滿懇切道:“林元君驚世之才,日後必為庸人所忌。如今戰爭雖暫息,世道仍不太平,君須早做全身自保之準備。”
林元道:“我也早有此意,卻不知從何著手。”
頭山滿道:“此後我當為君留意一二。”兩人言罷,就此別過。
正當林元高歌猛進,每日爭棋賺錢之際,忽然天皇聖旨降臨,召集東京圍棋界人士入宮議事。本因坊家秀悅、秀甫、秀榮等俱在其列。
眾人一頭霧水,準備出發之時,又一道口諭傳來,要求林元一並前往。
前往禦所途中,林元尋機會再次祭出“乾坤一擲”大法,給傳旨女官塞了五十日元,果然得知了前後原委。
原來,明治政府有意取締公開娛樂活動,認為一切娛樂都是玩物喪誌,不符合大和民族勇猛精進之民族精神,也不利於國家的轉型與建設。圍棋赫然也在取締之列。
但此事爭議甚大,政府官員也不敢自專。連日來搜集各界人士意見,類似於後世的“聽證會”已開了好幾場。
比如昨日,就是相撲界人士參與的聽證會。開會過程中,雖然相撲界眾人極力反對,列舉了種種理由,但是支持派中有一位官員,名為伊藤博文,此人旁征博引,妙語如珠,以一人之力將反對派駁斥得啞口無言。
林元聽得伊藤博文四字,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雖然此人目前不到三十歲,還很年輕,官職也僅僅是民部少輔,但其人生就像開了掛一般,“所覲之言無不采納,所謀之事無所不成”,位置也像火箭一般躥升。
當大久保利通被刺殺以後,他便繼任內務卿位置,成為日本最高官員,也繼承了大久保惡魔之腦的職責。
這明明是未來的boss,為何這麽早就出場了?還正正擋在我的路上?
假如圍棋也被取締,那麽四大家的存在都毫無意義了,秀榮的複興本因坊再也休提,所有棋士都成為無用之人。
文鬥爭棋自然也不能延續,必如武鬥一般很快式微,民間解決爭鬥隻能靠訴訟。那麽林元的賺錢養師兄計劃也無法進行。
自己唯一的金手指就被廢掉,此後隻能與友人關緊房門自娛自樂,再也無法登臨大雅之堂。
是可忍孰不可忍?
當下把情況與大家一說,秀榮秀甫都氣憤不已,大家立刻擯棄前嫌,一起商量對策。
但是商量半天並無頭緒,秀甫提出聯合其它幾家一起反對,秀榮林元也表示認可。但這本是應有之義,昨日相撲界眾人想必也是萬眾一心,拚死反對,但若最後辯不過那伊藤博文,隻怕還是沒什麽卵用。
馬車駛入禦所西苑,女官將眾人引入一間大殿。安井家、井上家家督都帶著數人已經來了,坐在長長的會議桌旁竊竊私語。
隻有林家因藏在遙遠的月見裏,恐怕對此事還一無所知。秀榮和林元,或許被官方視作林家的代表。
剛把仍是懵懵懂懂的秀悅家督安頓坐好,安井家家主安井算英,主動前來與三人攀談。
安井算英幼時曾拜在秀榮父親秀和門下,算起來也是秀榮的師兄。十餘年前安井老家主突然去世,在本因坊家運作下,年僅十一歲的安井算英成功繼位安井家元。
所以僅就安井算英個人而言,與本因坊是非常親近的。
但因其過於年輕,一直未能全部掌握安井家大權,所以安井家與本因坊之關係,也是錯綜複雜,一言難盡。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那些東西的時候。四大棋家雖然屢被打壓,連俸祿都沒了,但在日本仍有極其深刻的影響力。現在突然就被逼到懸崖邊上,連根基都要被全數挖去,所有棋士都是悲憤不已。
當此危急存亡之刻,所有人必須團結起來,同仇敵愾,才可能爭取一線生機。
安井算英將三人引到井上家坐處:“前些日子你們二家爭棋,或生少許嫌隙。今天我安井做個和事佬,過往種種,皆當作虛幻煙雲,從此再也不提如何?”
井上家也算識得大體,口頭答應了。但弟子們仍怒視秀甫,顯然難以釋懷。
秀甫一聲苦笑,安井家至今仍認為是被自己“請君入甕”之計給算計了,而自己也辯無可辯,實在鬱悶難言。
但再大仇怨,今日也得拋開。四家人聚在一起商量對策。
不多時,隨著女官一聲聲通報,社會各界名流、累世豪門、政府官員紛紛前來,將偌大個會議桌坐得滿滿當當。
最後隨著“天皇陛下駕到!”的宏亮聲音,眾人一齊起身行禮。林元抬頭望去,天皇領著二女官從殿後走入,距離甚遠,連麵容也看不清。隻見到他頭上戴著極高的“立纓冠”,帽子直聳雲霄,顯得十分怪異誇張。
這是天皇服製中極為正式的部分,顯現出明治天皇對今日之事重視到無以複加的程度。
全麵取締公開娛樂,在林元的印象中乃亙古未有之事。以往即使哪個帝王腦抽了,也隻是禁絕某項娛樂而已。或是帝王大喪之期,短暫的加以禁止。如此政策頒布下去,後果實在難言。想必明治心中,此刻也是極為忐忑的吧?
也不知那位伊藤博文先生,有何等通天徹地之能,竟能將如此議題,推進到快要實施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