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向秀榮傾述了很多很多,隻覺數日來壓在心口的煩悶一掃而空。秀榮雖然仍然不知,為何他如此肯定事情會發展到那麽可怕的地步,但是師弟所說一定是有道理的。就像他在講棋時所作的斷語,就像那天在軍營中,自己憂慮不已,師弟卻自信的豪言:“隻看師弟我大顯神通便好!”
兩人還細細做了討論,怎樣讓秀榮提高棋力,如何向名人之位發起衝擊,如何一步一步重現坊門輝煌。此外林元還提出了幾個賺錢的構思,在秀榮聽來,實在有些天馬行空,不過有部分內容是不錯的。比如聯合企業家,從西方購入先進印刷機器,創立全新的現代報紙。
錢是很重要的東西,坊門現在滿門都在嗷嗷待哺,而且為辦葬禮,還欠了一屁股債。據師弟推斷,最後僅剩的一點俸祿——每年13石,也很快會被徹底取消,禦城棋恐怕也沒有恢複之日。棋士們要生存,便得走出全新的路子。師弟提出了嶄新的概念,找企業家“讚助”,創辦新的“禦城棋”。師弟稱之為“頭銜戰”,最終勝利者可以獲得諸如“棋聖”、“天元”、“十段”之類的稱號。這樣的比賽可以辦七種,稱之為“七大冠”,之外還可以舉辦規模稍微小一點的,比如“新人王”、“小棋聖”之類。隻要“讚助”足夠,棋士們每年都有下不完的比賽,就像林元描述的那個中華棋界一般。
秀榮忽然想起一事:“對了,那個瓦版紙的女記者,來問我那首定場悼詩是誰所作,我便告訴她是你了。”
沒想到清水紫琴如此鍥而不舍,最後還是找到了秀榮。
“挺好的,若能替我傳揚詩名,倒也不是壞事。”
二人談論興致不減,寒冷秋夜就這樣慢慢度過。
第二日便是出殯之期。此時的日本仍崇尚土葬,在請來的高僧做完法事之後,起靈直到城外選好的墓地。
待得棺木入土為安,眾人再迴到坊門,將逝者生前物品一一投入火中燒卻,一邊燒一邊感念他生前事跡,仿佛後世的追悼會。
正在此時,卻有不速之客上門拜訪,乃是井上家兩名棋士。
井上家居於東京城近郊,請柬自然是發到了。隻是前來拜祭應在昨晚,此時葬禮將畢,再來上香實在有些於禮不合。
秀甫師叔親自將兩人迎入,並向眾弟子介紹道,為首黑袍老者,正是當代井上家家督,井上服部因碩。後麵的黑衣青年,乃是井上家後起之秀,井上服部因碩的得意弟子,井上鬆本四段。
兩人分別到靈前上了一柱香後,並未告辭,一言不發往榻上一坐,顯得甚是傲慢。
本因坊秀悅大病在身,秀榮替哥哥問道:“不知前輩到此,有何其它指教?”
井上鬆本微微頓首:“名人之位空懸已久,棋所無主,今日秀和大人又駕鶴西去,連準名人八段之位也空缺了。”
“此非我棋家幸事也。如今戰事已畢,天皇遷都,改元易轍,百廢待興,正是我棋家集體進言,重開禦城棋,恢複棋家俸祿之時。”
“然而蛇無頭不行,我井上家願一力承當重任,聯合四大家,以圖諫言,不知本因坊意下如何?”
話音一落,坊門眾弟子頓時議論紛紛。
秀榮一聽就明白了,什麽集體進言,重開禦城棋之類都是虛詞,重點隻在井上家要做四大家之首,盯上了準名人八段之位。
父親去後,天下最高隻有上手七段,四大家皆是如此。但是無論是名望、實力還是棋所的明文規定,本因坊都為四大棋家之尊。可若是井上家奪得準名人八段,那就不一樣了。棋界以實力為尊,八段就是強過七段,井上家自然就是棋界領袖,本因坊家某些時候還要聽其號令。
本因坊與井上家百餘年來恩怨交織,難以說清。不過近幾十年來,先是井上家老家主,井上幻庵因碩,兩次衝擊名人之位,都是敗在秀榮的父親,本因坊秀和之手。第一次是某局終盤時打勺,遺憾落敗。第二次幻庵自覺棋藝大進,非要用定先棋份跟秀和下,結果自不待言。井上幻庵因碩從此心灰意冷,辭去家主之位,隱居雲遊去了。但衝擊名人之位,對七段需要定先,也從那時起流傳下來。
後來輪到秀和衝擊名人之位時,苦果就顯現出來。同樣是兩次衝擊,麵對安井和井上家的四位七段上手定先手合,難度實在太大。隨著兩次三勝一負,秀和也隻好抱憾終身。
自此本因坊與井上家,算是結下了仇怨。
井上家瞄上了準名人八段之位,本因坊家可能同意嗎?當然不可能。何況事實上的天下第一人,秀甫師叔,就在一旁坐著呢。
秀榮朝師叔看去,卻見秀甫眼觀鼻,鼻觀心,就像是沒有聽見一般。忍不住問道:“師叔,你怎麽看?”
秀甫整整衣襟,對秀悅鄭重答道:“十餘年前我年輕氣盛,因未被立為跡目自絕於坊門,流落江湖。正是服部大人收留於我,免得我露宿街頭。服部大人對我實有大恩也!若我為本門家元,自當事事以本門為先。如今秀甫隻是普通一棋士也,還求允我效關雲長故事,以報恩為先吧!”
聽得此言,林元與秀榮頓時心中雪亮,來了,秀甫師叔的後招,原來是在這裏。
除去秀甫師叔,本門中棋力最高乃是家主秀悅六段,但秀悅根本無法上陣。其餘弟子不能說都是庸碌之輩,但實在不可能對井上家家主造成什麽威脅。
此外安井家與井上家向來交好,想來根本不會反對。
林家柏榮門入雖然也是七段上手,但比起井上服部因碩,還是弱了一籌。二來兩家關係本也不錯,老家主井上幻庵的孫子井上安柳,就拜在林柏榮門下,乃癟球師兄是也。更何況夫人喜美子貪財,井上家有很多辦法,讓林家不作反對。
狙擊井上家唯一的指望,其實就在秀甫師叔身上。
但是秀甫一席話,卻將責任推盡,反倒給自己塑造一個重恩重義的形象,讓天下人無話可說。
若要阻止井上家,就得求著師叔就位家主,否則井上家主一旦成為準名人,對本因坊不啻於雪上加霜。而且哥哥和自己,必然威信大跌,顏麵掃地,師叔自然有更厲害的招數在那裏等著。
不知師叔暗地裏與井上家做了何種交易,這種聯合外人對付本家的手段,實在是觸及了秀榮心中的底線!
秀榮霍然站起:“父親屍骨未寒,葬禮還沒結束,井上家就惦記著他生前八段之位了?兩位請迴,我本因坊決不會同意!”
井上服部因碩微微一笑道:“若我沒猜錯,這位便是林家跡目,秀榮三段吧?我井上家與本因坊商議要事,與你林家何幹?若要反對,也是日後我們到林家商議之時吧?”
秀榮心中自與本因坊榮辱與共,從未認為自己已是外人,怒道:“我秀榮身為父親次子,當代家主親弟,在家主患病不能理事,家老因故不能挺身而出之時,代表坊門意見,有何不可?”
徒弟井上鬆本道:“就算你能代表本因坊,你們拿什麽反對?”
“一個區區三段,未窺堂奧。看你年紀輕輕,隻怕毛還沒長齊吧?莫非自以為棋力高強,已能與我師父相提並論不成?”
說完哈哈大笑,顧盼之間甚是無禮。
秀榮聽他言語粗魯下流,隻氣得滿麵通紅。
卻聽得林元朗聲道:“這位前輩,此言差矣!”
“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棋界數百年來的少年英傑層出不窮。遠的不說,就是前些年的本因坊秀策,初次出戰禦城棋時,不過也是區區三段,少年之身。”
“誰會猜到,居然一代傳奇故事就此開始,百年之間無人能比?”
“大言不慚!”井上服部因碩老神在在地搖頭道,“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將自己與棋聖秀策相提並論,倒令老夫想起一首詩來......”
井上鬆本忙道:“師父,是哪首詩?”
井上服部因碩微微一笑,吟道:“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井上鬆本大笑道:“好詩啊,用在此處多麽的恰如其分!師父果然文思敏捷,淵博如海......”
話未說完,卻聽到一人更大的笑聲,不由得怒目看去,正是林元。
林元笑罷:“我這裏也有一首詩,請兩位前輩指教。”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
愚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兩人囂張跋扈,坊門眾弟子早就深為不滿。林元此詩一出,不管聽懂的沒聽懂的,都轟然叫好,用力鼓掌。
這個讚道:“千古佳作!”
那個歎道:“即令詩仙複生,也不過如此!”
又一個卻一邊鼓掌一邊小聲道:“我不懂中文,師兄快給我說說,念的是啥?”
秀榮在一旁聽了,也是又羞又喜,羞的是這位不靠譜師弟竟將自己比作月亮,實在太過了。喜的是師弟對自己果然不遺餘力,懟得對方二人,半天說不出話來。
井上服部因碩定了定神,故作不屑道:“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不知在哪裏撿了一首詩,就厚著臉皮來拍人馬屁。這詩是你自己寫的嗎?拾人牙慧,不知羞恥。”
井上自然聽得出那首詩水平極高,自己萬不能及。但是即使著名詩家,作一首好詩也非旦夕之功。於是一口咬定對方是別處看來的,反正他也不可能當場再作一首。
豈料自己卻是大大的錯了,隻聽對方絲毫猶豫也無:“既然如此,那我就再撿一首。”
兩人還細細做了討論,怎樣讓秀榮提高棋力,如何向名人之位發起衝擊,如何一步一步重現坊門輝煌。此外林元還提出了幾個賺錢的構思,在秀榮聽來,實在有些天馬行空,不過有部分內容是不錯的。比如聯合企業家,從西方購入先進印刷機器,創立全新的現代報紙。
錢是很重要的東西,坊門現在滿門都在嗷嗷待哺,而且為辦葬禮,還欠了一屁股債。據師弟推斷,最後僅剩的一點俸祿——每年13石,也很快會被徹底取消,禦城棋恐怕也沒有恢複之日。棋士們要生存,便得走出全新的路子。師弟提出了嶄新的概念,找企業家“讚助”,創辦新的“禦城棋”。師弟稱之為“頭銜戰”,最終勝利者可以獲得諸如“棋聖”、“天元”、“十段”之類的稱號。這樣的比賽可以辦七種,稱之為“七大冠”,之外還可以舉辦規模稍微小一點的,比如“新人王”、“小棋聖”之類。隻要“讚助”足夠,棋士們每年都有下不完的比賽,就像林元描述的那個中華棋界一般。
秀榮忽然想起一事:“對了,那個瓦版紙的女記者,來問我那首定場悼詩是誰所作,我便告訴她是你了。”
沒想到清水紫琴如此鍥而不舍,最後還是找到了秀榮。
“挺好的,若能替我傳揚詩名,倒也不是壞事。”
二人談論興致不減,寒冷秋夜就這樣慢慢度過。
第二日便是出殯之期。此時的日本仍崇尚土葬,在請來的高僧做完法事之後,起靈直到城外選好的墓地。
待得棺木入土為安,眾人再迴到坊門,將逝者生前物品一一投入火中燒卻,一邊燒一邊感念他生前事跡,仿佛後世的追悼會。
正在此時,卻有不速之客上門拜訪,乃是井上家兩名棋士。
井上家居於東京城近郊,請柬自然是發到了。隻是前來拜祭應在昨晚,此時葬禮將畢,再來上香實在有些於禮不合。
秀甫師叔親自將兩人迎入,並向眾弟子介紹道,為首黑袍老者,正是當代井上家家督,井上服部因碩。後麵的黑衣青年,乃是井上家後起之秀,井上服部因碩的得意弟子,井上鬆本四段。
兩人分別到靈前上了一柱香後,並未告辭,一言不發往榻上一坐,顯得甚是傲慢。
本因坊秀悅大病在身,秀榮替哥哥問道:“不知前輩到此,有何其它指教?”
井上鬆本微微頓首:“名人之位空懸已久,棋所無主,今日秀和大人又駕鶴西去,連準名人八段之位也空缺了。”
“此非我棋家幸事也。如今戰事已畢,天皇遷都,改元易轍,百廢待興,正是我棋家集體進言,重開禦城棋,恢複棋家俸祿之時。”
“然而蛇無頭不行,我井上家願一力承當重任,聯合四大家,以圖諫言,不知本因坊意下如何?”
話音一落,坊門眾弟子頓時議論紛紛。
秀榮一聽就明白了,什麽集體進言,重開禦城棋之類都是虛詞,重點隻在井上家要做四大家之首,盯上了準名人八段之位。
父親去後,天下最高隻有上手七段,四大家皆是如此。但是無論是名望、實力還是棋所的明文規定,本因坊都為四大棋家之尊。可若是井上家奪得準名人八段,那就不一樣了。棋界以實力為尊,八段就是強過七段,井上家自然就是棋界領袖,本因坊家某些時候還要聽其號令。
本因坊與井上家百餘年來恩怨交織,難以說清。不過近幾十年來,先是井上家老家主,井上幻庵因碩,兩次衝擊名人之位,都是敗在秀榮的父親,本因坊秀和之手。第一次是某局終盤時打勺,遺憾落敗。第二次幻庵自覺棋藝大進,非要用定先棋份跟秀和下,結果自不待言。井上幻庵因碩從此心灰意冷,辭去家主之位,隱居雲遊去了。但衝擊名人之位,對七段需要定先,也從那時起流傳下來。
後來輪到秀和衝擊名人之位時,苦果就顯現出來。同樣是兩次衝擊,麵對安井和井上家的四位七段上手定先手合,難度實在太大。隨著兩次三勝一負,秀和也隻好抱憾終身。
自此本因坊與井上家,算是結下了仇怨。
井上家瞄上了準名人八段之位,本因坊家可能同意嗎?當然不可能。何況事實上的天下第一人,秀甫師叔,就在一旁坐著呢。
秀榮朝師叔看去,卻見秀甫眼觀鼻,鼻觀心,就像是沒有聽見一般。忍不住問道:“師叔,你怎麽看?”
秀甫整整衣襟,對秀悅鄭重答道:“十餘年前我年輕氣盛,因未被立為跡目自絕於坊門,流落江湖。正是服部大人收留於我,免得我露宿街頭。服部大人對我實有大恩也!若我為本門家元,自當事事以本門為先。如今秀甫隻是普通一棋士也,還求允我效關雲長故事,以報恩為先吧!”
聽得此言,林元與秀榮頓時心中雪亮,來了,秀甫師叔的後招,原來是在這裏。
除去秀甫師叔,本門中棋力最高乃是家主秀悅六段,但秀悅根本無法上陣。其餘弟子不能說都是庸碌之輩,但實在不可能對井上家家主造成什麽威脅。
此外安井家與井上家向來交好,想來根本不會反對。
林家柏榮門入雖然也是七段上手,但比起井上服部因碩,還是弱了一籌。二來兩家關係本也不錯,老家主井上幻庵的孫子井上安柳,就拜在林柏榮門下,乃癟球師兄是也。更何況夫人喜美子貪財,井上家有很多辦法,讓林家不作反對。
狙擊井上家唯一的指望,其實就在秀甫師叔身上。
但是秀甫一席話,卻將責任推盡,反倒給自己塑造一個重恩重義的形象,讓天下人無話可說。
若要阻止井上家,就得求著師叔就位家主,否則井上家主一旦成為準名人,對本因坊不啻於雪上加霜。而且哥哥和自己,必然威信大跌,顏麵掃地,師叔自然有更厲害的招數在那裏等著。
不知師叔暗地裏與井上家做了何種交易,這種聯合外人對付本家的手段,實在是觸及了秀榮心中的底線!
秀榮霍然站起:“父親屍骨未寒,葬禮還沒結束,井上家就惦記著他生前八段之位了?兩位請迴,我本因坊決不會同意!”
井上服部因碩微微一笑道:“若我沒猜錯,這位便是林家跡目,秀榮三段吧?我井上家與本因坊商議要事,與你林家何幹?若要反對,也是日後我們到林家商議之時吧?”
秀榮心中自與本因坊榮辱與共,從未認為自己已是外人,怒道:“我秀榮身為父親次子,當代家主親弟,在家主患病不能理事,家老因故不能挺身而出之時,代表坊門意見,有何不可?”
徒弟井上鬆本道:“就算你能代表本因坊,你們拿什麽反對?”
“一個區區三段,未窺堂奧。看你年紀輕輕,隻怕毛還沒長齊吧?莫非自以為棋力高強,已能與我師父相提並論不成?”
說完哈哈大笑,顧盼之間甚是無禮。
秀榮聽他言語粗魯下流,隻氣得滿麵通紅。
卻聽得林元朗聲道:“這位前輩,此言差矣!”
“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棋界數百年來的少年英傑層出不窮。遠的不說,就是前些年的本因坊秀策,初次出戰禦城棋時,不過也是區區三段,少年之身。”
“誰會猜到,居然一代傳奇故事就此開始,百年之間無人能比?”
“大言不慚!”井上服部因碩老神在在地搖頭道,“年輕人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將自己與棋聖秀策相提並論,倒令老夫想起一首詩來......”
井上鬆本忙道:“師父,是哪首詩?”
井上服部因碩微微一笑,吟道:“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井上鬆本大笑道:“好詩啊,用在此處多麽的恰如其分!師父果然文思敏捷,淵博如海......”
話未說完,卻聽到一人更大的笑聲,不由得怒目看去,正是林元。
林元笑罷:“我這裏也有一首詩,請兩位前輩指教。”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
愚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團圓照滿天。”
兩人囂張跋扈,坊門眾弟子早就深為不滿。林元此詩一出,不管聽懂的沒聽懂的,都轟然叫好,用力鼓掌。
這個讚道:“千古佳作!”
那個歎道:“即令詩仙複生,也不過如此!”
又一個卻一邊鼓掌一邊小聲道:“我不懂中文,師兄快給我說說,念的是啥?”
秀榮在一旁聽了,也是又羞又喜,羞的是這位不靠譜師弟竟將自己比作月亮,實在太過了。喜的是師弟對自己果然不遺餘力,懟得對方二人,半天說不出話來。
井上服部因碩定了定神,故作不屑道:“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不知在哪裏撿了一首詩,就厚著臉皮來拍人馬屁。這詩是你自己寫的嗎?拾人牙慧,不知羞恥。”
井上自然聽得出那首詩水平極高,自己萬不能及。但是即使著名詩家,作一首好詩也非旦夕之功。於是一口咬定對方是別處看來的,反正他也不可能當場再作一首。
豈料自己卻是大大的錯了,隻聽對方絲毫猶豫也無:“既然如此,那我就再撿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