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迴過頭來,點了點頭,此時的他又高看了李白一眼,畢竟能把下人當人看也是一種修養。
李白笑了笑,揮了揮手“你們先下去吧!”
沒人動,長孫無忌不開口,誰敢動?
長孫無忌看了李白一眼,笑了笑“都下去吧!”
李白心裏暗笑,長孫無忌可是牛人,自己以後萬一想當皇帝造反,他就是最好的謀臣,就算不造反,他也是最好的靠山,畢竟長孫無忌肯定是要跟著造反的人,而隋末這片天下,已經開始潰爛了。
“不知無忌兄對當今天下作何評論!”李白見人都散去之後,才開口說到。
長孫無忌聽到這裏,酒意醒了大半,“當今陛下文治武功均為上乘,這天下在陛下的治理下,自然會長治久安!”
李白看著長孫無忌,淡淡的一笑,拿起一雙筷子,對著一個小酒壇,砸了下去,“可惜可惜,雖然砸破了酒壇,可惜這筷子也廢了!”
長孫無忌看著李白,眼中精光流轉,李白的意思他自然明白,當今陛下文治武功確屬上乘,但是過於好大喜功,開科舉、修運河、征高麗,就如同李白拿起筷子砸酒瓶一樣,即便是酒瓶破了,筷子也落不了好,就像當今國力,陛下做的事,一件、兩件,也許還行,可是這麽多事放在一起,那就是隋朝的催命符,更重要的是當今陛下就如同這雙華美的筷子一般,生活奢靡。
上行下效,本就不堪重負的國家如何能支撐起如此龐大的運轉。
“李賢弟雲遊天下,見多識廣,必然有不同的見解吧!”長孫無忌看著李白,開口問道。
李白淡淡的一笑,封建社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到了這個社會,又恰逢亂世,又怎麽會沒有定鼎天下的想法呢?
“當今天下,就如同久置的蘋果,雖然外表光鮮,卻已經開始潰爛!”李白淡淡的說到,憑著長孫無垢和長孫無忌的年齡,李白大致能猜到,現在正是隋煬帝廣三征高句麗的時候。
“何解?”長孫無忌看著李白,問道。
李白淡淡的一笑“無忌兄,今年陛下又幹了什麽大事?”
“今年二月,陛下東征高句麗!”長孫無忌想也沒想就說到。
李白點了點頭,看來和自己預料的一樣,今年應該是大業八年,隋煬帝第一次禦駕親征,出征高句麗了。
“不知無忌兄,對這次出征有何看法?”李白繼續問道。
“陛下親征,自然是凱旋而歸!”長孫無忌想也沒想就說到。
李白笑了笑,當今天下,幾乎所有人都會這樣覺得“愚弟認為,此次陛下出征,應該是不勝不負,甚至可能失敗!”
長孫無忌眼中的精光更甚了,這想法和他不謀而合,此時他對李白又高看了三分,如果說寫詩,能讓長孫無忌高看一分,也就是一分而已,可是這樣的眼光卻讓長孫無忌高看三分。
“何解?”長孫無忌開口問道。
李白淡淡一笑“無忌兄覺得陛下出征高句麗所為何事?”李白反問道。
“自然是高句麗往歲無供,又無人臣之禮!”長孫無忌開口道。
“倘若高句麗俯首稱臣,結果如何?”李白繼續追問。
“自然是班師迴朝!”長孫無忌迴答道。
“如此,可有勝?”李白笑道。
“未有!”長孫無忌搖了搖頭說到,誠然,也許在所有人看來,這就是勝利,可是在長孫無忌這樣務實的人看來,這沒有任何得勝的意味。
“既然如此,那也就是最多不負了!對否?”李白笑道。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看著李白,眼中充滿了認同之感,“那失敗又從何而來?要知道陛下兵強馬壯,絕不是高句麗能比的!”長孫無忌追問到,能看出不勝,或者說認為高句麗投降不算勝並不能說明李白的本事,倘若能分析出失敗,那就是李白的厲害之處了,長孫無忌自己也認為此征高句麗有可能失敗,但是絕沒有李白這麽篤定。
李白淡淡的一笑,哥們好歹也是經過了二十一世紀信息時代的洗禮的,何況三征高句麗失敗已成曆史,失敗的原因更是被史上眾多兵家、學者分析了無數次了,還能忽悠不了你?“敢問陛下所用之兵為何處之兵?”
“天下之兵!”長孫無忌想也沒想就開口說到。
“兵有幾何?”李白淡淡的問道。
“百萬之巨!”長孫無忌繼續迴到。
“每日糧草多少?”李白微微一笑,淡然的問道。
“多不勝數!”長孫無忌麵露微笑,這是他想到的。
“既如此,短戰不勝,糧草何如?”李白看著長孫無忌,笑了笑。
“難以為繼!”長孫無忌也笑了起來,李白這分析和他不謀而合。
就在長孫無忌以為完了的時候,李白又開口了“天下府兵,能戰者幾何?”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不知!”府兵的戰鬥力到底如何,眾說紛紜,長孫無忌沒有考察過。
“能戰者不多,如今天下安定,鮮有戰爭,府兵平日為民,戰時為兵,雖有輪番宿衛,但不過敷衍了事!”李白笑著說到“加上陛下禦駕親征,軍機大事必會親斷獨行,百萬之兵,行令不急,戰必久也!將領互不統屬,各自為戰,力難達也!若高句麗之地,有懂兵之人,戰必敗也!”
長孫無忌看著李白,李白的意思很明顯,就是這一仗必敗了,偌大的高句麗怎麽可能一個懂兵的人都沒有呢?當今天下,沒人認為這一仗會失敗,就連他長孫無忌也認為最後的結果不外乎就是高句麗投降、陛下班師迴朝罷了,可是李白直接開口就是戰必敗!聽了李白的話,長孫無忌想著,似乎也有這麽迴事兒。
“大哥再看當今天下,又當如何?”李白笑著說到。
長孫無忌看著李白,笑了起來,李白從用筷子敲酒壇開始,就認為隋朝不行了,而如果真的和李白分析的一樣,這次出征高句麗失敗的話,必定民不聊生,本來大運河就消耗了太多的民力了,這次出征高句麗更是傾舉國之兵,一戰即勝也就罷了,這點消耗對於大隋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但是久戰不勝,甚至失敗,那麽大隋必定難以為繼。
李白笑了笑,揮了揮手“你們先下去吧!”
沒人動,長孫無忌不開口,誰敢動?
長孫無忌看了李白一眼,笑了笑“都下去吧!”
李白心裏暗笑,長孫無忌可是牛人,自己以後萬一想當皇帝造反,他就是最好的謀臣,就算不造反,他也是最好的靠山,畢竟長孫無忌肯定是要跟著造反的人,而隋末這片天下,已經開始潰爛了。
“不知無忌兄對當今天下作何評論!”李白見人都散去之後,才開口說到。
長孫無忌聽到這裏,酒意醒了大半,“當今陛下文治武功均為上乘,這天下在陛下的治理下,自然會長治久安!”
李白看著長孫無忌,淡淡的一笑,拿起一雙筷子,對著一個小酒壇,砸了下去,“可惜可惜,雖然砸破了酒壇,可惜這筷子也廢了!”
長孫無忌看著李白,眼中精光流轉,李白的意思他自然明白,當今陛下文治武功確屬上乘,但是過於好大喜功,開科舉、修運河、征高麗,就如同李白拿起筷子砸酒瓶一樣,即便是酒瓶破了,筷子也落不了好,就像當今國力,陛下做的事,一件、兩件,也許還行,可是這麽多事放在一起,那就是隋朝的催命符,更重要的是當今陛下就如同這雙華美的筷子一般,生活奢靡。
上行下效,本就不堪重負的國家如何能支撐起如此龐大的運轉。
“李賢弟雲遊天下,見多識廣,必然有不同的見解吧!”長孫無忌看著李白,開口問道。
李白淡淡的一笑,封建社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到了這個社會,又恰逢亂世,又怎麽會沒有定鼎天下的想法呢?
“當今天下,就如同久置的蘋果,雖然外表光鮮,卻已經開始潰爛!”李白淡淡的說到,憑著長孫無垢和長孫無忌的年齡,李白大致能猜到,現在正是隋煬帝廣三征高句麗的時候。
“何解?”長孫無忌看著李白,問道。
李白淡淡的一笑“無忌兄,今年陛下又幹了什麽大事?”
“今年二月,陛下東征高句麗!”長孫無忌想也沒想就說到。
李白點了點頭,看來和自己預料的一樣,今年應該是大業八年,隋煬帝第一次禦駕親征,出征高句麗了。
“不知無忌兄,對這次出征有何看法?”李白繼續問道。
“陛下親征,自然是凱旋而歸!”長孫無忌想也沒想就說到。
李白笑了笑,當今天下,幾乎所有人都會這樣覺得“愚弟認為,此次陛下出征,應該是不勝不負,甚至可能失敗!”
長孫無忌眼中的精光更甚了,這想法和他不謀而合,此時他對李白又高看了三分,如果說寫詩,能讓長孫無忌高看一分,也就是一分而已,可是這樣的眼光卻讓長孫無忌高看三分。
“何解?”長孫無忌開口問道。
李白淡淡一笑“無忌兄覺得陛下出征高句麗所為何事?”李白反問道。
“自然是高句麗往歲無供,又無人臣之禮!”長孫無忌開口道。
“倘若高句麗俯首稱臣,結果如何?”李白繼續追問。
“自然是班師迴朝!”長孫無忌迴答道。
“如此,可有勝?”李白笑道。
“未有!”長孫無忌搖了搖頭說到,誠然,也許在所有人看來,這就是勝利,可是在長孫無忌這樣務實的人看來,這沒有任何得勝的意味。
“既然如此,那也就是最多不負了!對否?”李白笑道。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看著李白,眼中充滿了認同之感,“那失敗又從何而來?要知道陛下兵強馬壯,絕不是高句麗能比的!”長孫無忌追問到,能看出不勝,或者說認為高句麗投降不算勝並不能說明李白的本事,倘若能分析出失敗,那就是李白的厲害之處了,長孫無忌自己也認為此征高句麗有可能失敗,但是絕沒有李白這麽篤定。
李白淡淡的一笑,哥們好歹也是經過了二十一世紀信息時代的洗禮的,何況三征高句麗失敗已成曆史,失敗的原因更是被史上眾多兵家、學者分析了無數次了,還能忽悠不了你?“敢問陛下所用之兵為何處之兵?”
“天下之兵!”長孫無忌想也沒想就開口說到。
“兵有幾何?”李白淡淡的問道。
“百萬之巨!”長孫無忌繼續迴到。
“每日糧草多少?”李白微微一笑,淡然的問道。
“多不勝數!”長孫無忌麵露微笑,這是他想到的。
“既如此,短戰不勝,糧草何如?”李白看著長孫無忌,笑了笑。
“難以為繼!”長孫無忌也笑了起來,李白這分析和他不謀而合。
就在長孫無忌以為完了的時候,李白又開口了“天下府兵,能戰者幾何?”
長孫無忌搖了搖頭“不知!”府兵的戰鬥力到底如何,眾說紛紜,長孫無忌沒有考察過。
“能戰者不多,如今天下安定,鮮有戰爭,府兵平日為民,戰時為兵,雖有輪番宿衛,但不過敷衍了事!”李白笑著說到“加上陛下禦駕親征,軍機大事必會親斷獨行,百萬之兵,行令不急,戰必久也!將領互不統屬,各自為戰,力難達也!若高句麗之地,有懂兵之人,戰必敗也!”
長孫無忌看著李白,李白的意思很明顯,就是這一仗必敗了,偌大的高句麗怎麽可能一個懂兵的人都沒有呢?當今天下,沒人認為這一仗會失敗,就連他長孫無忌也認為最後的結果不外乎就是高句麗投降、陛下班師迴朝罷了,可是李白直接開口就是戰必敗!聽了李白的話,長孫無忌想著,似乎也有這麽迴事兒。
“大哥再看當今天下,又當如何?”李白笑著說到。
長孫無忌看著李白,笑了起來,李白從用筷子敲酒壇開始,就認為隋朝不行了,而如果真的和李白分析的一樣,這次出征高句麗失敗的話,必定民不聊生,本來大運河就消耗了太多的民力了,這次出征高句麗更是傾舉國之兵,一戰即勝也就罷了,這點消耗對於大隋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但是久戰不勝,甚至失敗,那麽大隋必定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