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太白山,剛剛被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覆蓋。
秦嶺,這一條橫亙在關中平原南端的山脈,不僅造就了關中與漢中截然不同的氣候,更造就了諸多人跡罕至的深山幽穀。
在太白山的險峰隘處,就是祭天之所。從山腳的棧道仰望上去,在一片白茫茫之中,點綴著幾許黃綠色,如果再走近一些辯認,就能清楚的看到,綠色的那一抹,是不知多少年生長在深山中的喬木的枝葉,而黃色的那一片,則是房舍屋麵的反射。
地處深山。
竟有一大片房舍存在,而要蓋起這樣一大片房子,動用的人力財力不可想象,當然,如果以傾國之力來修造的話,這又是另外的一迴事。
新秦的複興,讓關中的老秦人歡欣喜悅,出於對這個時代科學技術的無知,他們不僅僅把這一份功績歸功於李原等出生入死的戰將,還把這一切的複興歸功於是天上的神靈在保佑著秦國。
正是在這樣的一種信仰下,百姓們自發的捐獻財帛,提供吃食,開始了修造信仰祭天之所的浩大工程。
李原一行拾階上山,在祭天的祠殿內,效始皇登泰山而祭祖先的方式,感恩上蒼賜予秦國子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感謝所有的國民為了國家的複興、為了民族的強大而付出的辛苦,尤其是感謝在邊關鎮守的秦軍將士風餐露宿,守衛國家安寧的艱苦。
作為一國的帝王。李原責無旁貸,而隨同他一並祭祀的。除了重要官員外,還有他的二個子女,大兒李燁已經十二歲,容貌承繼了贏玉漱多半的他,隱隱的有幾分始皇帝、扶蘇太子年輕時的神駿。
對於這位性格文弱多於剛毅的皇子,秦國上下爭議頗多,武將多半認為,李燁這樣的性格並不適合為秦國這樣一個龐大帝國的皇帝。在他的治下,秦國不要說開拓疆土,就是守住現有的地方也是不易。
不過,文官倒是對李燁頗為讚許,他們認為,在大亂之後,有這樣一個年輕又能夠傾聽意見的少年帝王。是他們文官之幸。
李原以武建國,這些年來,對武將的器重,也遠遠的超過了文官多多,在這方麵,就連丞相陳平也不能與那些和李原並肩作戰、出生入死的戰將相提並論。在這種長期的壓迫下。文官們迫切的需要一個新的代言人,來為他們說話爭取利益,而李燁無疑是最為合適也是唯一的一個目標。
對於陳平、李政等人的這一份心思,李原還是留了心的,李燁要想成長為帝王。從這個時代的情理上來講,也是當然之舉。畢竟,在皇族之中,真正有贏姓血脈的也唯有他一個了,如果他真的有治理這個國家的能力,李原倒是不介意將權力逐步的移交給他。
治理一個龐大的國家。
這是許多帝王的夢想,但卻不是李原心底裏奢望的。
從本質上來講,李原的個人奢求並不高,在見識了二十一世紀發達的科技水平和生產力水平之後,對於公元前這個時代的那些舒適的個人生活享受,李原基本上已經能夠免疫了,對於皇帝這個位子,他也一向看得很淡。
在治國十年之後,在內心深處,還能夠讓李原有〖興〗奮與渴望的,就隻剩下了揮師西征,去征服西方那些從未到達過的地方。
——。
太白山祭天之後,李原車駕從深山而出,在經過秦嶺的另一座重要山峰終南山一帶時,這裏成片成片的茅屋讓李原大吃了一驚。
終南之名。
在於唐代之時,有隱士盧藏用隱居於此,最後因為名聲而得到朝廷重用,而現在是秦朝,秦國用人也有嚴格的考試紀律,不可能僅僅憑一些子虛烏有的聲名,去錄用一些所謂的隱士。好在,隨著了解到的情況讓李原鬆了一口氣。
終南一帶,從六年前始,漸有傳道之人在此築蘆而居,並以此為根基,漸漸的向關中、漢中乃至關東一帶傳播教義。
這是一種新的教派學說,與當年在漢中時贏嫗鼓動的暴力邪教不同,它的根基宗旨是倡導平和、教順、恭讓的心態,是讓百姓服從於朝廷的統治,是讓那些有識之士出仕,為國家的強大出力。
也正是由此,天師道這種新教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來自朝廷的大力支持,在知曉了這一內情之後,李原禁不住對天師教的教首感興趣起來。不過,在詢問了蕭何、周殷等人之後,他們也對天師道的發起人沒有多少的了解,隻知道此人姓張,人稱張天師,而他行走於四方,則更多以天機子的道號來自比。
“天機子,這名頭不小,但卻又不以原名告眾,蕭司農,莫不成此人是舊識不成。”在前往終南道觀的途中,李原禁不住笑問道。
而他的這一問,卻讓蕭何莫名的心頭一驚。
張姓之人,又能斷事於先,難道說是他——。
存了心思的蕭何在思量一番之後,決定先行一步,打探這張天師是何許人也,而最後的結果讓他頓時感到腳步沉重起來。
張良。
這位漢王劉邦跟前的頭號智者,前韓國的後裔,在劉邦勢敗之後,即歸隱山林不出,而在沉寂了有五年之後,張良終於不甘寂寞,以道教天尊的方式再次出山,這一次他沒有再選擇與李原相抗衡,而是決定以宗教的形式來統治人心。
“陛下,前麵再過一道山口,就能到達天師道的傳道地了,張大天師已經在殿前等候了。”車駕跟前,蕭何恭了下微駝的背,眉目裏盡是憂心衝衝。
“司農大人辛苦了,張天師身體還好吧,聽說前些日子感恙不適,無法下床來了。”李原點了點頭,跨階上前。
知曉張天師即是張良之後,李原興趣大增,對於這位楚漢時期的留侯智者,李原其實心裏是很欽佩的,隻不過,先前彼此立場截然不同,張良是韓國後裔,斷斷不可放棄了宗室的身份投奔秦國。
現在,天下已經平定了好幾年,所謂的六國複國之夢,也再無幾人問津,張良以天師尊者的身份出現,也無人再會去想,他就是以前劉邦跟前的重要謀士。(未完待續。。。)
秦嶺,這一條橫亙在關中平原南端的山脈,不僅造就了關中與漢中截然不同的氣候,更造就了諸多人跡罕至的深山幽穀。
在太白山的險峰隘處,就是祭天之所。從山腳的棧道仰望上去,在一片白茫茫之中,點綴著幾許黃綠色,如果再走近一些辯認,就能清楚的看到,綠色的那一抹,是不知多少年生長在深山中的喬木的枝葉,而黃色的那一片,則是房舍屋麵的反射。
地處深山。
竟有一大片房舍存在,而要蓋起這樣一大片房子,動用的人力財力不可想象,當然,如果以傾國之力來修造的話,這又是另外的一迴事。
新秦的複興,讓關中的老秦人歡欣喜悅,出於對這個時代科學技術的無知,他們不僅僅把這一份功績歸功於李原等出生入死的戰將,還把這一切的複興歸功於是天上的神靈在保佑著秦國。
正是在這樣的一種信仰下,百姓們自發的捐獻財帛,提供吃食,開始了修造信仰祭天之所的浩大工程。
李原一行拾階上山,在祭天的祠殿內,效始皇登泰山而祭祖先的方式,感恩上蒼賜予秦國子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感謝所有的國民為了國家的複興、為了民族的強大而付出的辛苦,尤其是感謝在邊關鎮守的秦軍將士風餐露宿,守衛國家安寧的艱苦。
作為一國的帝王。李原責無旁貸,而隨同他一並祭祀的。除了重要官員外,還有他的二個子女,大兒李燁已經十二歲,容貌承繼了贏玉漱多半的他,隱隱的有幾分始皇帝、扶蘇太子年輕時的神駿。
對於這位性格文弱多於剛毅的皇子,秦國上下爭議頗多,武將多半認為,李燁這樣的性格並不適合為秦國這樣一個龐大帝國的皇帝。在他的治下,秦國不要說開拓疆土,就是守住現有的地方也是不易。
不過,文官倒是對李燁頗為讚許,他們認為,在大亂之後,有這樣一個年輕又能夠傾聽意見的少年帝王。是他們文官之幸。
李原以武建國,這些年來,對武將的器重,也遠遠的超過了文官多多,在這方麵,就連丞相陳平也不能與那些和李原並肩作戰、出生入死的戰將相提並論。在這種長期的壓迫下。文官們迫切的需要一個新的代言人,來為他們說話爭取利益,而李燁無疑是最為合適也是唯一的一個目標。
對於陳平、李政等人的這一份心思,李原還是留了心的,李燁要想成長為帝王。從這個時代的情理上來講,也是當然之舉。畢竟,在皇族之中,真正有贏姓血脈的也唯有他一個了,如果他真的有治理這個國家的能力,李原倒是不介意將權力逐步的移交給他。
治理一個龐大的國家。
這是許多帝王的夢想,但卻不是李原心底裏奢望的。
從本質上來講,李原的個人奢求並不高,在見識了二十一世紀發達的科技水平和生產力水平之後,對於公元前這個時代的那些舒適的個人生活享受,李原基本上已經能夠免疫了,對於皇帝這個位子,他也一向看得很淡。
在治國十年之後,在內心深處,還能夠讓李原有〖興〗奮與渴望的,就隻剩下了揮師西征,去征服西方那些從未到達過的地方。
——。
太白山祭天之後,李原車駕從深山而出,在經過秦嶺的另一座重要山峰終南山一帶時,這裏成片成片的茅屋讓李原大吃了一驚。
終南之名。
在於唐代之時,有隱士盧藏用隱居於此,最後因為名聲而得到朝廷重用,而現在是秦朝,秦國用人也有嚴格的考試紀律,不可能僅僅憑一些子虛烏有的聲名,去錄用一些所謂的隱士。好在,隨著了解到的情況讓李原鬆了一口氣。
終南一帶,從六年前始,漸有傳道之人在此築蘆而居,並以此為根基,漸漸的向關中、漢中乃至關東一帶傳播教義。
這是一種新的教派學說,與當年在漢中時贏嫗鼓動的暴力邪教不同,它的根基宗旨是倡導平和、教順、恭讓的心態,是讓百姓服從於朝廷的統治,是讓那些有識之士出仕,為國家的強大出力。
也正是由此,天師道這種新教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來自朝廷的大力支持,在知曉了這一內情之後,李原禁不住對天師教的教首感興趣起來。不過,在詢問了蕭何、周殷等人之後,他們也對天師道的發起人沒有多少的了解,隻知道此人姓張,人稱張天師,而他行走於四方,則更多以天機子的道號來自比。
“天機子,這名頭不小,但卻又不以原名告眾,蕭司農,莫不成此人是舊識不成。”在前往終南道觀的途中,李原禁不住笑問道。
而他的這一問,卻讓蕭何莫名的心頭一驚。
張姓之人,又能斷事於先,難道說是他——。
存了心思的蕭何在思量一番之後,決定先行一步,打探這張天師是何許人也,而最後的結果讓他頓時感到腳步沉重起來。
張良。
這位漢王劉邦跟前的頭號智者,前韓國的後裔,在劉邦勢敗之後,即歸隱山林不出,而在沉寂了有五年之後,張良終於不甘寂寞,以道教天尊的方式再次出山,這一次他沒有再選擇與李原相抗衡,而是決定以宗教的形式來統治人心。
“陛下,前麵再過一道山口,就能到達天師道的傳道地了,張大天師已經在殿前等候了。”車駕跟前,蕭何恭了下微駝的背,眉目裏盡是憂心衝衝。
“司農大人辛苦了,張天師身體還好吧,聽說前些日子感恙不適,無法下床來了。”李原點了點頭,跨階上前。
知曉張天師即是張良之後,李原興趣大增,對於這位楚漢時期的留侯智者,李原其實心裏是很欽佩的,隻不過,先前彼此立場截然不同,張良是韓國後裔,斷斷不可放棄了宗室的身份投奔秦國。
現在,天下已經平定了好幾年,所謂的六國複國之夢,也再無幾人問津,張良以天師尊者的身份出現,也無人再會去想,他就是以前劉邦跟前的重要謀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