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燕眼睛裏亮晶晶的,那是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她用力點頭道:“蘇叔叔,您一定能夠看到這一天的。”
蘇星暉微笑著跟廖小燕碰了杯,喝了一口水。
廖小燕跟蘇星暉敬了一杯之後,又舉杯對賀富生和傅敏道:“爸,媽,女兒敬你們一杯,女兒感謝你們的收養,現在由蘇叔叔他們做個見證,以後我就是你們的親女兒了!”
賀富生和傅敏夫妻倆有一些意外,他們的眼眶裏也有了一些亮晶晶的東西。
賀富生和傅敏夫妻倆以前也有一個女兒,年紀跟廖小燕差不多,二十歲左右,比廖小燕大一兩歲,可是她在這場大地震當中不幸去世了,中年喪女,夫妻倆心中的悲痛就不言而喻了。
現在,他們夫妻倆把對女兒全部的愛都寄托到了廖小燕這個收養的女兒身上,對廖小燕的疼愛如同己出。
聽到廖小燕的話,他們實在忍不住了,他們的淚水都在眼眶裏打轉了。
不過,賀富生還是忍住了自己的眼淚,他微笑著和妻子一起端起了杯子道:“小燕,爸爸和媽媽早就把你當成自己的親女兒了。”
這個小插曲讓這場特殊的“酒宴”變得有一些傷感起來,但是更多的還是溫情,在這一次的大地震當中,不知道有多少個像這樣破碎的家庭,不過,人的生命力是無窮的,在悲傷過後,他們選擇了繼續生活,繼續堅強的生活下去。
像賀富生夫妻和廖小燕這樣重新組合起來的家庭,在災區也不在少數,他們雖然是臨時組合的家庭,可是他們的感情卻一點兒都不比其他的家庭要差。
大家一邊喝著水,一邊吃著菜,雖然不能喝酒,但是氣氛還是很熱烈的,在餐桌上,不時爆發出了歡快的大笑聲。
吃飯吃到一半,下起了雨,今天的天氣一直都陰沉著,到這個時候,終於下起了雨,而且雨還下得越來越大。
雨點落在活動板房的房頂上,就像是一個鼓手在敲擊著他的架子鼓,那響聲大得說話小點聲都聽不見了。
蘇星暉皺眉道:“老賀,你們住在這裏,要是晚上下雨的話,那豈不是都睡不著了?”
賀富生爽朗的笑著說:“沒什麽睡不著的,我現在不管是什麽情況,都是倒頭就睡,早就習慣了。”
蘇星暉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是對金昊和柴永新道:“金組長,老柴,你們的援建工作還是要盡快加快進度啊,要早日讓災區的群眾都住上房子。”
金昊和柴永新都點頭說一定會再努力加快進度。
賀富生道:“蘇市長,金組長他們已經很努力了,現在的進度已經夠快了,他們都已經幾個月沒有迴過家了。”
金昊道:“沒事,賀書記,我們這都是應該的,災區的老百姓生活這麽困難,我們確實應該加快災後重建的工作進度。”
聽到金昊和柴永新的表態,蘇星暉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吃完了這頓飯,蘇星暉一行人就在援建工作組的營地裏住下了,工作組給他騰出了一個單間,而其他人都是兩人一個房間,這對蘇星暉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待遇了。
雨一直都沒停,在這裏,秋天的雨一下起來,就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而天氣也漸漸的涼了,一場秋雨一場涼。
那種敲鼓的聲音一直都沒有停過,蘇星暉跟家裏視頻的時候,陸小雅和牛牛都問他是什麽聲音這麽吵,蘇星暉告訴他們,這是下雨,雨點落在活動板房屋頂上的聲音,這讓他們都覺得有一些不可思議,畢竟他們從來都沒有住過活動板房。
他們也都非常同情災區的老百姓,覺得他們太可憐了,不過蘇星暉告訴了牛牛那些老百姓都很樂觀,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可憐,他們正在努力用自己的雙手來重建家園,這讓牛牛也感到很震撼。
這些人並不需要別人的可憐,他們自強不息,這樣的精神讓牛牛也覺得給自己上了一課。
這個晚上,蘇星暉就是在這樣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入眠的,在這樣的聲音裏,他倒覺得自己睡得很安穩。
不過,對於曹元皓來說,這樣的聲音就是一種折磨了,他來了災區這麽久了,一直都沒有適應雨打房頂的聲音,他覺得這種聲音讓他簡直要瘋了,他雖然拿了個耳塞塞在了耳朵裏,可是那種聲音還是不停的往他耳朵裏鑽,好像要鑽到他的心裏去似的。
他昨天晚上一晚上都沒睡,這不僅是因為雨打房頂的聲音,也因為蘇星暉來災區視察,別人都對蘇星暉那麽尊重,就像眾星捧月一樣,可是自己的身份比蘇星暉也差不了多少,怎麽別人對自己就沒有這樣的尊重呢?他對這一點很想不通。
因此,曹元皓很憤恨,他覺得這是因為孫振華現在過氣了,而陸正弘正在位,這些人都是趨炎附勢之人,曹元皓同誌居然也慨歎起人心不古來了。
第二天一大早,蘇星暉便起床了,這時候雨也停了,在這個地方,經常是晚上下雨,早上就停,就像有某種規律一樣。
雨後的樹林裏,空氣清新極了,那些樹的葉子被雨水洗過,一片片顯得晶瑩剔透,在清晨的陽光下反射出各種各樣的光芒,美極了。
蘇星暉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他覺得這個地方太美了。
他還是按照自己一貫的步調,打了一套拳,然後鍛煉起身體來,營地裏有一條四通八達的水泥路,他沿著水泥路跑幾圈,也就達到了鍛煉效果,這樣長年累月的鍛煉,讓蘇星暉永遠都擁有著強健的體魄和過人的精力。
鍛煉完之後,金昊叫蘇星暉吃早點,今天的早點是雞蛋掛麵,這在災區可不是容易吃到的東西,因為雞蛋這東西不好運輸,也不好保存,特別是災區現在沒有冰箱,所以雞蛋運來得少,運來之後也要趕緊吃掉,要不然容易壞。
能夠在這裏吃到雞蛋掛麵,算是相當不容易了,平時他們早餐吃得最多的還是方便麵。
曹元皓也起床吃了早餐,在那間充當臨時餐廳的會議室裏,蘇星暉還是很禮貌的向他點頭問好了,曹元皓也向蘇星暉點了點頭,便埋頭吃起掛麵來了。
蘇星暉也不去計較曹元皓冷淡的態度,他知道曹元皓現在心情不爽,在這裏,他已經被金昊給架空了,柴永新也不買他的賬,他打算到災區來援建,順便撈一把的心思也破滅了,他心裏不爽是很正常的。
在這一點上,蘇星暉還是很理解曹元皓的,不過,理解歸理解,他是一點兒也不覺得曹元皓有什麽值得同情的,這是曹元皓自找的,你就老老實實的當你的常務副市長不好嗎?非得想這些邪門歪道的心思。
吃完麵之後,蘇星暉又去了興阜縣的幾個鄉鎮,他主要是察看那些投資商在興阜縣的投資情況落實得怎麽樣了,順便也看看這些鄉鎮的重建情況,這是他來興阜縣之前,方中霖委托他做的一件事情。
因為這些投資商都是蘇星暉聯係的,所以他還是很關心投資的落實情況的。
這此投資商們都是很講信譽的,他們的投資都落實得比較好,現在這些投資企業都正在建設階段,最多到明年就可以竣工投產。
於銳誌的薪火基金會,也在這些鄉鎮各建了一所抗震公益學校,這一次,這些學校的抗震等級比上一次的還要高,哪怕再次遇到這樣大的地震,也可以保證沒有什麽傷亡,這些學校也都是在災後重建的時候第一時間開始建設的,現在的進度也都很不錯。
賀富生陪著蘇星暉走遍了興阜縣的每一個鄉鎮,他對蘇星暉十分感激,因為他知道,這些投資商都是蘇星暉聯係而來的,這些投資對於現在的興阜縣來說,簡直是太重要了,這將讓興阜縣具有造血功能,還能夠解決興阜縣的就業問題。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蘇星暉這樣的做法,是興阜縣災後重建的最好方式。
賀富生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興阜縣,將會比過去的興阜縣更好,就如同鳳凰涅槃一樣,浴火重生的鳳凰,將會更美麗。
對於興阜縣的災後重建工作的進度,蘇星暉還是很滿意的,這項工作確實是在有條不紊的推進當中,進度已經算是相當快了,重建人員們可以說都是在日以繼夜的工作當中,按照這樣的進度,援建工作組完全可以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預定工作。
蘇星暉總共在興阜縣呆了三天,他走遍了興阜縣的每一個鄉鎮,看了每一處工地,也跟很多他認識的人打了招唿,握了手,說了話,在這片土地上,認識他的人非常多,有不少人都是他親手救出來的。
三天之後,蘇星暉告別了賀富生,告別了廖小燕,告別了小楊父子倆,在蔡景勝的陪同下,先迴了蜀都,在蜀都跟席旭又見了一麵,然後便從蜀都飛迴了燕中市,在燕中市,他向方中霖匯報了自己這一次的興阜之行的見聞。
蘇星暉微笑著跟廖小燕碰了杯,喝了一口水。
廖小燕跟蘇星暉敬了一杯之後,又舉杯對賀富生和傅敏道:“爸,媽,女兒敬你們一杯,女兒感謝你們的收養,現在由蘇叔叔他們做個見證,以後我就是你們的親女兒了!”
賀富生和傅敏夫妻倆有一些意外,他們的眼眶裏也有了一些亮晶晶的東西。
賀富生和傅敏夫妻倆以前也有一個女兒,年紀跟廖小燕差不多,二十歲左右,比廖小燕大一兩歲,可是她在這場大地震當中不幸去世了,中年喪女,夫妻倆心中的悲痛就不言而喻了。
現在,他們夫妻倆把對女兒全部的愛都寄托到了廖小燕這個收養的女兒身上,對廖小燕的疼愛如同己出。
聽到廖小燕的話,他們實在忍不住了,他們的淚水都在眼眶裏打轉了。
不過,賀富生還是忍住了自己的眼淚,他微笑著和妻子一起端起了杯子道:“小燕,爸爸和媽媽早就把你當成自己的親女兒了。”
這個小插曲讓這場特殊的“酒宴”變得有一些傷感起來,但是更多的還是溫情,在這一次的大地震當中,不知道有多少個像這樣破碎的家庭,不過,人的生命力是無窮的,在悲傷過後,他們選擇了繼續生活,繼續堅強的生活下去。
像賀富生夫妻和廖小燕這樣重新組合起來的家庭,在災區也不在少數,他們雖然是臨時組合的家庭,可是他們的感情卻一點兒都不比其他的家庭要差。
大家一邊喝著水,一邊吃著菜,雖然不能喝酒,但是氣氛還是很熱烈的,在餐桌上,不時爆發出了歡快的大笑聲。
吃飯吃到一半,下起了雨,今天的天氣一直都陰沉著,到這個時候,終於下起了雨,而且雨還下得越來越大。
雨點落在活動板房的房頂上,就像是一個鼓手在敲擊著他的架子鼓,那響聲大得說話小點聲都聽不見了。
蘇星暉皺眉道:“老賀,你們住在這裏,要是晚上下雨的話,那豈不是都睡不著了?”
賀富生爽朗的笑著說:“沒什麽睡不著的,我現在不管是什麽情況,都是倒頭就睡,早就習慣了。”
蘇星暉點了點頭,不過他還是對金昊和柴永新道:“金組長,老柴,你們的援建工作還是要盡快加快進度啊,要早日讓災區的群眾都住上房子。”
金昊和柴永新都點頭說一定會再努力加快進度。
賀富生道:“蘇市長,金組長他們已經很努力了,現在的進度已經夠快了,他們都已經幾個月沒有迴過家了。”
金昊道:“沒事,賀書記,我們這都是應該的,災區的老百姓生活這麽困難,我們確實應該加快災後重建的工作進度。”
聽到金昊和柴永新的表態,蘇星暉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吃完了這頓飯,蘇星暉一行人就在援建工作組的營地裏住下了,工作組給他騰出了一個單間,而其他人都是兩人一個房間,這對蘇星暉來說,也是一個特殊的待遇了。
雨一直都沒停,在這裏,秋天的雨一下起來,就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而天氣也漸漸的涼了,一場秋雨一場涼。
那種敲鼓的聲音一直都沒有停過,蘇星暉跟家裏視頻的時候,陸小雅和牛牛都問他是什麽聲音這麽吵,蘇星暉告訴他們,這是下雨,雨點落在活動板房屋頂上的聲音,這讓他們都覺得有一些不可思議,畢竟他們從來都沒有住過活動板房。
他們也都非常同情災區的老百姓,覺得他們太可憐了,不過蘇星暉告訴了牛牛那些老百姓都很樂觀,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可憐,他們正在努力用自己的雙手來重建家園,這讓牛牛也感到很震撼。
這些人並不需要別人的可憐,他們自強不息,這樣的精神讓牛牛也覺得給自己上了一課。
這個晚上,蘇星暉就是在這樣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入眠的,在這樣的聲音裏,他倒覺得自己睡得很安穩。
不過,對於曹元皓來說,這樣的聲音就是一種折磨了,他來了災區這麽久了,一直都沒有適應雨打房頂的聲音,他覺得這種聲音讓他簡直要瘋了,他雖然拿了個耳塞塞在了耳朵裏,可是那種聲音還是不停的往他耳朵裏鑽,好像要鑽到他的心裏去似的。
他昨天晚上一晚上都沒睡,這不僅是因為雨打房頂的聲音,也因為蘇星暉來災區視察,別人都對蘇星暉那麽尊重,就像眾星捧月一樣,可是自己的身份比蘇星暉也差不了多少,怎麽別人對自己就沒有這樣的尊重呢?他對這一點很想不通。
因此,曹元皓很憤恨,他覺得這是因為孫振華現在過氣了,而陸正弘正在位,這些人都是趨炎附勢之人,曹元皓同誌居然也慨歎起人心不古來了。
第二天一大早,蘇星暉便起床了,這時候雨也停了,在這個地方,經常是晚上下雨,早上就停,就像有某種規律一樣。
雨後的樹林裏,空氣清新極了,那些樹的葉子被雨水洗過,一片片顯得晶瑩剔透,在清晨的陽光下反射出各種各樣的光芒,美極了。
蘇星暉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他覺得這個地方太美了。
他還是按照自己一貫的步調,打了一套拳,然後鍛煉起身體來,營地裏有一條四通八達的水泥路,他沿著水泥路跑幾圈,也就達到了鍛煉效果,這樣長年累月的鍛煉,讓蘇星暉永遠都擁有著強健的體魄和過人的精力。
鍛煉完之後,金昊叫蘇星暉吃早點,今天的早點是雞蛋掛麵,這在災區可不是容易吃到的東西,因為雞蛋這東西不好運輸,也不好保存,特別是災區現在沒有冰箱,所以雞蛋運來得少,運來之後也要趕緊吃掉,要不然容易壞。
能夠在這裏吃到雞蛋掛麵,算是相當不容易了,平時他們早餐吃得最多的還是方便麵。
曹元皓也起床吃了早餐,在那間充當臨時餐廳的會議室裏,蘇星暉還是很禮貌的向他點頭問好了,曹元皓也向蘇星暉點了點頭,便埋頭吃起掛麵來了。
蘇星暉也不去計較曹元皓冷淡的態度,他知道曹元皓現在心情不爽,在這裏,他已經被金昊給架空了,柴永新也不買他的賬,他打算到災區來援建,順便撈一把的心思也破滅了,他心裏不爽是很正常的。
在這一點上,蘇星暉還是很理解曹元皓的,不過,理解歸理解,他是一點兒也不覺得曹元皓有什麽值得同情的,這是曹元皓自找的,你就老老實實的當你的常務副市長不好嗎?非得想這些邪門歪道的心思。
吃完麵之後,蘇星暉又去了興阜縣的幾個鄉鎮,他主要是察看那些投資商在興阜縣的投資情況落實得怎麽樣了,順便也看看這些鄉鎮的重建情況,這是他來興阜縣之前,方中霖委托他做的一件事情。
因為這些投資商都是蘇星暉聯係的,所以他還是很關心投資的落實情況的。
這此投資商們都是很講信譽的,他們的投資都落實得比較好,現在這些投資企業都正在建設階段,最多到明年就可以竣工投產。
於銳誌的薪火基金會,也在這些鄉鎮各建了一所抗震公益學校,這一次,這些學校的抗震等級比上一次的還要高,哪怕再次遇到這樣大的地震,也可以保證沒有什麽傷亡,這些學校也都是在災後重建的時候第一時間開始建設的,現在的進度也都很不錯。
賀富生陪著蘇星暉走遍了興阜縣的每一個鄉鎮,他對蘇星暉十分感激,因為他知道,這些投資商都是蘇星暉聯係而來的,這些投資對於現在的興阜縣來說,簡直是太重要了,這將讓興阜縣具有造血功能,還能夠解決興阜縣的就業問題。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蘇星暉這樣的做法,是興阜縣災後重建的最好方式。
賀富生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興阜縣,將會比過去的興阜縣更好,就如同鳳凰涅槃一樣,浴火重生的鳳凰,將會更美麗。
對於興阜縣的災後重建工作的進度,蘇星暉還是很滿意的,這項工作確實是在有條不紊的推進當中,進度已經算是相當快了,重建人員們可以說都是在日以繼夜的工作當中,按照這樣的進度,援建工作組完全可以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預定工作。
蘇星暉總共在興阜縣呆了三天,他走遍了興阜縣的每一個鄉鎮,看了每一處工地,也跟很多他認識的人打了招唿,握了手,說了話,在這片土地上,認識他的人非常多,有不少人都是他親手救出來的。
三天之後,蘇星暉告別了賀富生,告別了廖小燕,告別了小楊父子倆,在蔡景勝的陪同下,先迴了蜀都,在蜀都跟席旭又見了一麵,然後便從蜀都飛迴了燕中市,在燕中市,他向方中霖匯報了自己這一次的興阜之行的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