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想知道我這麽做的原因嗎?”趙明誠看看李清照,看看李虎,問道。
李虎笑笑,搖搖頭。徹底放棄舊黨,放棄元佑黨人,當然是為了變革,但徹底放棄新黨,放棄元豐黨人,對變革又有什麽好處?
“舊黨派係複雜,蜀學靈魂人物蘇軾一直飽受打擊就是一個明證,但他們在元佑黨人案之後已經沒落,這裏就不說了,我們來說說新黨。新黨的派係同樣太多太雜,這也是導致新政蛻變的重要原因之一。”趙明誠娓娓道來。
“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遭到了朝中守舊派大臣們的阻撓和反對,為此他不得不從中下層官吏中選拔有才幹的人出任府署要職,比如呂惠卿、曾布、韓絳、李定、謝景溫等人。守舊派隨即把以王安石為核心的這批變革人士指為“黨人”。
“‘新黨’是王安石變法的產物,但在不同時期,‘新黨’的構成和內涵是有區別的。比如在熙寧變法的初期,新黨專指王安石一黨。到了王安石和呂惠卿交惡之後,又有‘王黨’和‘呂黨’兩派。元豐年間,蔡確主持變法,於是又有了蔡確一黨。紹聖以後,變法魁首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人互相爭鬥傾軋,各結黨羽,派係更多。”
“你祖父李清臣也是變法魁首之一,他的勢力也非常大。”趙明誠對李虎說道,“你祖父和蔡京結仇,就是因為新黨內部的鬥爭。蔡京這個人非常圓滑,司馬光主政的時候,他搖身一變,跟著司馬光做事,所以你祖父非常不齒他的為人,痛恨他,聯合一幫人把蔡京打擊得抬不起頭來,最後不得不去修國史。蔡京上台後,自然要報複,所以你祖父就變成了元佑黨人,隻不過曾經是變法魁首的李清臣竟然變成了舊黨核心,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虎麵色冷凜,一言不發。太上皇和蔡京聯手打擊李清臣,為此不惜顛倒黑白,這是李虎心中最大的傷痛,也是他一直想翻轉元佑黨人案的原因,他要利用自己的實力還李家一個清白,恢複祖父的聲譽。
趙明誠一眼就看穿了李虎的心思,他微微一笑,低聲說道:“你祖父本是新黨魁首,他之所以被打成元佑黨人,完全是新黨內部鬥爭的結果。蔡京要主政,要鏟除異己,不但要對付舊黨,還要把新黨內部的對手打倒,這很正常,權力鬥爭向來就是這麽殘酷。李清臣這個案子是冤假錯案,在元佑黨人案中是個特例,隻要機會合適,完全可以翻過來。”
李虎略加思索,輕輕點頭。看樣子,自己要把李家的案子和元佑黨人案分開來處理了。等到自己控製了權柄,馬上就把李家的案子翻過來,指望趙家皇帝恢複李家和祖父的聲譽是不可能的了。
=
趙明誠解決了李虎心結,但也得罪了李清照。李清照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但礙於李虎坐在當麵,而趙明誠又拿大宋百姓的大帽子來壓她,無力反駁,隻好氣唿唿地坐在一邊。
李虎當然知道李清照不高興的原因,所以順著趙明誠的話對李清照說道:“先生的母舅王家並沒有被列入黨藉,而王家在大宋又非常顯赫,憑借這層關係,你父親和你的家族完全可以解禁。先生,等我實際掌控大權,我首先就把你我兩家的事徹底解決了。”
李清照大喜過望。李虎的實力太過強悍,正如趙明誠所說,他很快就能入朝主掌權柄,這是大勢所趨,誰也無法阻擋,所以趙明誠今天才和李虎開誠布公地探討變法一事。隻要李虎主掌了權柄,那這些事就不值一提。其實現在朝廷已經解禁了元佑學術,解禁了司馬光和張商英,再繼續解禁一部分黨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趙明誠看到夫人轉怒為喜,稍稍鬆了口氣,繼續往下說正題。
=
“王安石變法之所以遭到舊黨人士的激烈反對,從根源上來說是新舊兩種思想的衝突,也可以說是變革和守舊兩種政治理念的衝突,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直接對立的治國理念,又表現在南北地域的區分上。新黨人士大多為南方人,銳意改革,支持變法,而舊黨則大多為北方人,墨守成規,反對變法。”
黨爭和南北地域的區分有關係?這個說法,李虎還是第一次聽說,覺得非常新鮮。
“不同時期的新黨核心人物,幾乎都來自自東南地區。比如王安石,他來自江西的臨川,曾布來自江西的南豐,而陳升來自福建的建陽,呂惠卿來自福建的晉江,章惇來自福建的蒲城,蔡確來自福建的泉州,蔡卞、蔡京兄弟來自福建的仙遊……仔細看看那些有名的新黨人士的原籍,不難發現他們基本上來自東南地區。”
“再看看舊黨,司馬光是陝州人,文彥博是汾州人,範純仁、範純禮兄弟是陝西彬州人,韓忠彥是河北相州人,呂大防是京兆藍田人……舊黨的黨魁基本上都是北方人。”
“你祖父李清臣很特殊,他是河北相州人,一個出來北方的變革者,由此不難推測,他和這些來自東南的新黨魁首,有著天生的來自地域政治的矛盾,所以他和蔡京有生死之仇,完全可以理解。”
“另外,新黨人士之間很多是親故關係,如王安石的姻親謝景溫,入台諫重地,王安石的另一個姻親曾布也得到重用。王安石還將子、婿親故引入府署重要機構。比如薦舉朱明之為崇政殿說書。這個朱明之先是王安石的妹婿,後來續弦王安石的侄女,兩人關係可謂親密。”
“王安石還與兒子王雩、女婿蔡卞、妹婿沈括、侄婿葉濤及門生曾布之弟曾肇、陸佃、龔原等人商議變法大計,研究儒學經文,又同王雩、蔡卞、沈括共撰《三經新義》,為變法提供理論依據。”
“因此,最早作為變法產物的新黨,主要是以王安石為核心、以親戚、鄉黨和其門生故吏為主幹而集結成的政治群體,具有十分鮮明的區域性和裙帶化的特征。”
“隨著形勢的變化,黨爭越來越激烈,而新黨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一些新黨魁首人物對變法態度也有所變化,始終如一地堅持王安石變法者固然有之,但更有那麽一些人或出或入、或同或異、或敵或友,呈現出複雜的政治變化。”
“熙寧、元豐年間,呂惠卿和蔡確執政,主張‘守其成規’;紹聖以後的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登台,倡導‘紹述’;不管是‘守其成規’還是‘紹述’,這兩種政策都和王安石以富國強兵為目的變法有所密切聯係,當然,也有一定的程度的背離,但在舊黨人士看來,這些派係都是同一類,都是新黨,都可以統稱為新黨的核心。”
“正因為新黨派係複雜,導致新黨在長達五六十年的黨爭中,始終沒有形成一股穩定的強有力的占據絕對優勢的力量,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聲音,繼而也沒有形成一個牢固的‘國是’,這是大宋變法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
=
李虎至此大概理解了趙明誠的變革思路。
變革需要兩個原動力。首先皇帝要堅持變革,不要患得患失,三心二意,但從過去的變革曆史來看,這個非常困難,所以趙明誠希望自己能控製大宋權柄,削弱皇權,確保變革可以長時間持續下去。其次大臣們要堅持變革,要統一思路和方向,不要頻繁地改變政策,但過去因為黨爭,因為同一黨內的派係林立,導致國策頻繁改動,導致朝堂不穩定,國力日漸衰弱。
兩個原動力結合了,那麽就要“定國是”。“國是”一旦確定,黨爭和政爭就可以得到有效緩解,這有助於變革的成功。
第一個原動力,就是發動變革的原動力,趙明誠解決不了,隻能指望李虎。李虎如果能挾天子號令天下,以強權和武力推行變革,那變革的持續進行就可以得到保障。
第二個原動力,就是實施變革的原動力。趙明誠以新黨派係鬥爭對變法的破壞,以新舊兩黨的黨爭和南北地域政治群體的對立,來告誡李虎,若想變法成功,首先不能有黨爭,而要想避免黨爭,首先就要放棄新舊兩黨人士,重新用一幫銳意變革的士人。
=
李虎沉思良久,覺得太上皇和蔡京的合作與趙明誠的變革思路基本上差不多,但變革最終還是失敗了,為什麽?
“叔父,太上皇主政後,銳意變革,他起用蔡京為相,驅趕元佑黨人,推行新政,事實上確立了‘國是’,也避免了黨爭,但為什麽大宋還是走到了今天這種不可思議的地步?”
“歸究起原因,和幾十年的黨爭有直接關係。”趙明誠說道,“幾十年的黨爭讓大宋陷入嚴重危機,尤其是財政危機,所以太上皇和變法大臣們非常急切,要馬上扭轉財政危機,於是新政迅速蛻變,繼而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現在變革,首要解決的還是財政危機。”李虎繼續問道,“那我們采取什麽辦法變法?”
=
=
注釋:
紹述:
宋哲宗恢複神宗時各項新法的事件。元祐八年(1093),神宗母高太後死,宋哲宗趙煦親政。他對反變法派的專橫無君久已不滿,因此親政後召見新黨,任章惇為宰相。並以“紹述”(繼承)神宗成法為名,於次年改年號叫“紹聖”(1094-1097)。在此期間,神宗時期的新法逐一恢複,反變法派被貶官流放。史稱這一時期為“紹聖紹述”。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李虎笑笑,搖搖頭。徹底放棄舊黨,放棄元佑黨人,當然是為了變革,但徹底放棄新黨,放棄元豐黨人,對變革又有什麽好處?
“舊黨派係複雜,蜀學靈魂人物蘇軾一直飽受打擊就是一個明證,但他們在元佑黨人案之後已經沒落,這裏就不說了,我們來說說新黨。新黨的派係同樣太多太雜,這也是導致新政蛻變的重要原因之一。”趙明誠娓娓道來。
“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遭到了朝中守舊派大臣們的阻撓和反對,為此他不得不從中下層官吏中選拔有才幹的人出任府署要職,比如呂惠卿、曾布、韓絳、李定、謝景溫等人。守舊派隨即把以王安石為核心的這批變革人士指為“黨人”。
“‘新黨’是王安石變法的產物,但在不同時期,‘新黨’的構成和內涵是有區別的。比如在熙寧變法的初期,新黨專指王安石一黨。到了王安石和呂惠卿交惡之後,又有‘王黨’和‘呂黨’兩派。元豐年間,蔡確主持變法,於是又有了蔡確一黨。紹聖以後,變法魁首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人互相爭鬥傾軋,各結黨羽,派係更多。”
“你祖父李清臣也是變法魁首之一,他的勢力也非常大。”趙明誠對李虎說道,“你祖父和蔡京結仇,就是因為新黨內部的鬥爭。蔡京這個人非常圓滑,司馬光主政的時候,他搖身一變,跟著司馬光做事,所以你祖父非常不齒他的為人,痛恨他,聯合一幫人把蔡京打擊得抬不起頭來,最後不得不去修國史。蔡京上台後,自然要報複,所以你祖父就變成了元佑黨人,隻不過曾經是變法魁首的李清臣竟然變成了舊黨核心,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虎麵色冷凜,一言不發。太上皇和蔡京聯手打擊李清臣,為此不惜顛倒黑白,這是李虎心中最大的傷痛,也是他一直想翻轉元佑黨人案的原因,他要利用自己的實力還李家一個清白,恢複祖父的聲譽。
趙明誠一眼就看穿了李虎的心思,他微微一笑,低聲說道:“你祖父本是新黨魁首,他之所以被打成元佑黨人,完全是新黨內部鬥爭的結果。蔡京要主政,要鏟除異己,不但要對付舊黨,還要把新黨內部的對手打倒,這很正常,權力鬥爭向來就是這麽殘酷。李清臣這個案子是冤假錯案,在元佑黨人案中是個特例,隻要機會合適,完全可以翻過來。”
李虎略加思索,輕輕點頭。看樣子,自己要把李家的案子和元佑黨人案分開來處理了。等到自己控製了權柄,馬上就把李家的案子翻過來,指望趙家皇帝恢複李家和祖父的聲譽是不可能的了。
=
趙明誠解決了李虎心結,但也得罪了李清照。李清照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但礙於李虎坐在當麵,而趙明誠又拿大宋百姓的大帽子來壓她,無力反駁,隻好氣唿唿地坐在一邊。
李虎當然知道李清照不高興的原因,所以順著趙明誠的話對李清照說道:“先生的母舅王家並沒有被列入黨藉,而王家在大宋又非常顯赫,憑借這層關係,你父親和你的家族完全可以解禁。先生,等我實際掌控大權,我首先就把你我兩家的事徹底解決了。”
李清照大喜過望。李虎的實力太過強悍,正如趙明誠所說,他很快就能入朝主掌權柄,這是大勢所趨,誰也無法阻擋,所以趙明誠今天才和李虎開誠布公地探討變法一事。隻要李虎主掌了權柄,那這些事就不值一提。其實現在朝廷已經解禁了元佑學術,解禁了司馬光和張商英,再繼續解禁一部分黨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趙明誠看到夫人轉怒為喜,稍稍鬆了口氣,繼續往下說正題。
=
“王安石變法之所以遭到舊黨人士的激烈反對,從根源上來說是新舊兩種思想的衝突,也可以說是變革和守舊兩種政治理念的衝突,而這兩種截然不同直接對立的治國理念,又表現在南北地域的區分上。新黨人士大多為南方人,銳意改革,支持變法,而舊黨則大多為北方人,墨守成規,反對變法。”
黨爭和南北地域的區分有關係?這個說法,李虎還是第一次聽說,覺得非常新鮮。
“不同時期的新黨核心人物,幾乎都來自自東南地區。比如王安石,他來自江西的臨川,曾布來自江西的南豐,而陳升來自福建的建陽,呂惠卿來自福建的晉江,章惇來自福建的蒲城,蔡確來自福建的泉州,蔡卞、蔡京兄弟來自福建的仙遊……仔細看看那些有名的新黨人士的原籍,不難發現他們基本上來自東南地區。”
“再看看舊黨,司馬光是陝州人,文彥博是汾州人,範純仁、範純禮兄弟是陝西彬州人,韓忠彥是河北相州人,呂大防是京兆藍田人……舊黨的黨魁基本上都是北方人。”
“你祖父李清臣很特殊,他是河北相州人,一個出來北方的變革者,由此不難推測,他和這些來自東南的新黨魁首,有著天生的來自地域政治的矛盾,所以他和蔡京有生死之仇,完全可以理解。”
“另外,新黨人士之間很多是親故關係,如王安石的姻親謝景溫,入台諫重地,王安石的另一個姻親曾布也得到重用。王安石還將子、婿親故引入府署重要機構。比如薦舉朱明之為崇政殿說書。這個朱明之先是王安石的妹婿,後來續弦王安石的侄女,兩人關係可謂親密。”
“王安石還與兒子王雩、女婿蔡卞、妹婿沈括、侄婿葉濤及門生曾布之弟曾肇、陸佃、龔原等人商議變法大計,研究儒學經文,又同王雩、蔡卞、沈括共撰《三經新義》,為變法提供理論依據。”
“因此,最早作為變法產物的新黨,主要是以王安石為核心、以親戚、鄉黨和其門生故吏為主幹而集結成的政治群體,具有十分鮮明的區域性和裙帶化的特征。”
“隨著形勢的變化,黨爭越來越激烈,而新黨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一些新黨魁首人物對變法態度也有所變化,始終如一地堅持王安石變法者固然有之,但更有那麽一些人或出或入、或同或異、或敵或友,呈現出複雜的政治變化。”
“熙寧、元豐年間,呂惠卿和蔡確執政,主張‘守其成規’;紹聖以後的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登台,倡導‘紹述’;不管是‘守其成規’還是‘紹述’,這兩種政策都和王安石以富國強兵為目的變法有所密切聯係,當然,也有一定的程度的背離,但在舊黨人士看來,這些派係都是同一類,都是新黨,都可以統稱為新黨的核心。”
“正因為新黨派係複雜,導致新黨在長達五六十年的黨爭中,始終沒有形成一股穩定的強有力的占據絕對優勢的力量,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聲音,繼而也沒有形成一個牢固的‘國是’,這是大宋變法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
=
李虎至此大概理解了趙明誠的變革思路。
變革需要兩個原動力。首先皇帝要堅持變革,不要患得患失,三心二意,但從過去的變革曆史來看,這個非常困難,所以趙明誠希望自己能控製大宋權柄,削弱皇權,確保變革可以長時間持續下去。其次大臣們要堅持變革,要統一思路和方向,不要頻繁地改變政策,但過去因為黨爭,因為同一黨內的派係林立,導致國策頻繁改動,導致朝堂不穩定,國力日漸衰弱。
兩個原動力結合了,那麽就要“定國是”。“國是”一旦確定,黨爭和政爭就可以得到有效緩解,這有助於變革的成功。
第一個原動力,就是發動變革的原動力,趙明誠解決不了,隻能指望李虎。李虎如果能挾天子號令天下,以強權和武力推行變革,那變革的持續進行就可以得到保障。
第二個原動力,就是實施變革的原動力。趙明誠以新黨派係鬥爭對變法的破壞,以新舊兩黨的黨爭和南北地域政治群體的對立,來告誡李虎,若想變法成功,首先不能有黨爭,而要想避免黨爭,首先就要放棄新舊兩黨人士,重新用一幫銳意變革的士人。
=
李虎沉思良久,覺得太上皇和蔡京的合作與趙明誠的變革思路基本上差不多,但變革最終還是失敗了,為什麽?
“叔父,太上皇主政後,銳意變革,他起用蔡京為相,驅趕元佑黨人,推行新政,事實上確立了‘國是’,也避免了黨爭,但為什麽大宋還是走到了今天這種不可思議的地步?”
“歸究起原因,和幾十年的黨爭有直接關係。”趙明誠說道,“幾十年的黨爭讓大宋陷入嚴重危機,尤其是財政危機,所以太上皇和變法大臣們非常急切,要馬上扭轉財政危機,於是新政迅速蛻變,繼而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現在變革,首要解決的還是財政危機。”李虎繼續問道,“那我們采取什麽辦法變法?”
=
=
注釋:
紹述:
宋哲宗恢複神宗時各項新法的事件。元祐八年(1093),神宗母高太後死,宋哲宗趙煦親政。他對反變法派的專橫無君久已不滿,因此親政後召見新黨,任章惇為宰相。並以“紹述”(繼承)神宗成法為名,於次年改年號叫“紹聖”(1094-1097)。在此期間,神宗時期的新法逐一恢複,反變法派被貶官流放。史稱這一時期為“紹聖紹述”。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