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很快結束。
目前最重要的也就三件事,在軍事上要把金軍和夏軍擋住,在民事上要把山後諸州穩住,在財政上要維持軍民所需。
軍事上由李虎親自負責,各軍主帥都聽他的指揮;民事上由義軍副總帥、西京留守兼知大同府事的羅青漢負責,總帥府諸曹、各州節度使、觀察使均受他的節製;財政上則由總帥府支使胡塗負責,他擁有獨立處置權。
危急關頭,坐在一起閑扯罵人沒有用,該做什麽趕緊去做,官員們隨即紛紛離開。
李虎、羅青漢、霍六哥、柴雲、胡塗是帥府中樞,他們留下來繼續商討對策。
“我打算讓李綱和宇文虛中參加議事。”李虎把自己的理由說了一下。還是那句話,義軍在沒有壯大之前,要投奔大宋,要依靠大宋,但這件事不能停留在表麵上,必須要付諸實際行動,比如請特使李綱和宇文虛中參加義軍的決策層議事,讓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廷切實感受到義軍的誠意,由此開始在雙方之間建立起最起碼的信任,否則隨著形勢的發展,接下來的事會越來越複雜,甚至不排除大宋有聯金滅漢的可能。
沒有信任就沒有一切,所謂的接納和認同都是基於利益需要,這樣下去雙方隨時會變成敵人。就義軍目前的情況來說,如果雙方翻臉就等於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所以義軍首先要拿出誠意,要認真對待這件事,要讓大宋確實感受到它收複了山後,它得到了世世代代祈盼迴歸****的漢兒的心。
李虎的建議引起了爭議,霍六哥和胡塗擔心義軍會由此受到大宋的控製,失去它的獨立性,但在李虎的堅持下,羅青漢和柴雲都表示支持。此刻義軍中樞中的董小醜在殺虎口,鐵鷹在鎮川堡,黃涉在去汴京的路上,馬亮則在燕京,所以這個提議隨即被強行通過了。
=
李綱和宇文虛中被請來了,李虎把自己的意思做了說明。大家都是明白人,李虎目的何在,李綱和宇文虛中心知肚明,值此危難之際,當然欣然接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李虎和遼東義軍在投奔大宋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在這之前,李虎和遼東義軍的目標是由藩鎮到藩屬國,而大宋皇帝和朝廷的目標則是由藩鎮到削藩,但雙方的談判在藩鎮權限上就開始了分歧,雖然大宋皇帝迫於形勢做出了讓步,但李虎也罷,李綱和宇文虛中也罷,都知道這是權宜之計,雙方沒有起碼的信任,所以這背後蘊藏的都是危機。
建立信任是消除危機的第一步,現在,李虎迫於形勢,終於邁出了這艱難的第一步。
=
俗話說,旁觀者清,李綱在義軍裏待了三年多了,對義軍可以說是了若指掌。宇文虛中新來乍到,但他和李綱有交情,兩人的觀點大部分都是一致,可以說是誌同道合,無話不談,所以宇文虛中對義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李虎請他們兩位先談談,就目前的形勢給出具體的對策。
李綱和宇文虛中也不客氣,當即給出三策。
第一,軍事上要打一場勝仗。義軍占據西京的時間比較短,在還沒有穩定山後九州的情況下,女真人和西夏人就殺來了,這給山後百姓帶來了很大的恐慌。另外,義軍從遼西帶來了幾十萬漢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山後的混亂,不同地域的漢人之間和漢蕃之間的矛盾因為生存問題而變得更加激烈。這時候,穩定山後,緩解矛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一場勝仗,彰顯義軍的強悍實力,舍此以外,別無它途。
同時,這一場勝仗可以確立義軍在代北的地位,可以給女真人和西夏人以強大的震撼,讓他們知道義軍有能力守住大同和山後,從而迫使他們改變代北策略,繼而扭轉義軍在代北的不利形勢。
其次,要利用眼前的形勢穩住民心,從而發動所有的山後百姓為戍守故土而奮戰。
總帥府和西京留守司為了穩定山後諸州,一直蓄意隱瞞真實情況,結果造成謠言滿天飛,人人自危。糧價的飛漲和商賈故意囤糧、百姓們恐慌性搶購有直接關係。為此,總帥府、西京留守司、各州縣府要馬上把真實情況告訴百姓,讓大家知道,義軍已經投奔了大宋,山後已經迴歸****。大宋的戰旗在山後各地的城樓上飛舞,可以讓百姓們歡欣鼓舞,可以讓他們恐慌的心情馬上安寧下來。有了大宋這個堅實的後盾,山後的危機很快就能化解,百姓們因此看到希望,他們轉而會積極投身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中。
山後是大宋的山後,山後的漢人迴家了,但這時候,女真人和大夏人殺來了,他們要奪走山後,要擄掠山後的百姓。
山後的百姓們剛剛實現了世代的夙願迴歸****了,但蕃虜要擊碎他們的美夢,這些百姓們會為此而憤怒。此刻,漢王正在指揮將士們浴血奮戰,為保衛山後而流血,為保護山後的百姓而奉獻生命,這些百姓們會因此而感動。
因為憤怒,因為感動,山後的百姓們會竭其所有,他們為了守住自己的家園,守住自己的美夢,會不惜一切代價幫助漢王擊敗蕃虜。
百姓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就象滔滔洪水,會把一切東西統統摧毀,總帥府隻要善加利用這股巨大的力量,守住山後絕對不成問題。
第三策就是設法從河東路獲取急需的各種戰爭物資。
李虎是大宋皇帝冊封的漢王,山後已經是大宋的疆域,不過這件事河東路知道的人非常少。總帥府要立即改為漢王府,李虎這個總帥也要立即改稱漢王,然後派出大量人少南下河東路傳遞消息,向河東路諸州大肆宣揚大宋已經收複山後的舉世功業。這是一個足以震撼河東路的消息。
山後是大宋的疆域了,但女真人和西夏人卻要入侵,要把它奪走,這會激起河東人的憤怒,他們會自發地用利用各種辦法援助山後,而山後人到河東進行迴易,也會得到特殊的照顧。如此一來,即使山後和河東的官方迴易出現了問題,但山後還是可以從河東的私商那裏得到急需的物資。
=
李虎還沒有聽完,心裏的火就越來越大了,不過這三策正好可以解決眼前的危機,想發火都找不到理由。
李綱和宇文虛中高明啦,利用這個機會把李虎投宋的事實公開,讓山後百姓和河東百姓都知道李虎做了大宋的漢王,山後九州迴歸大宋了。生米煮成熟飯,還怕李虎不乖乖就範?
李虎在山後把大宋的大旗舉起來了,他和大宋就被牢牢捆在了一起,將來他若背信棄義,把大旗換掉,首先失去的就是山後百姓的民心。李虎就是靠遼東漢人百姓的支持起家的,沒有這些漢人百姓的支持,他鐵定完蛋,即使投奔了蕃虜也不過是條狗而已。
李虎也知道舉旗的後果,也知道公開投宋的後果,所以他一直在拖,他的真實想法是在代北立足後做個大宋的藩屬國,建立一個遼東漢人自己的王國,這對在北方開創王霸之業非常非常重要。然而,耶律淳迅速丟掉了中京,導致女真人迅速進入代北,於是代北形勢驟然變了,李虎不得不在生存和建功立業之間做出艱難選擇。
不久前,當李虎從馬擴手上把賜封漢王的聖旨和漢王印綬搶到手的時候,他對紮根代北還信心十足,但隨著耶律淳病重,德州戰敗,金軍直殺大同城下,大夏軍陳兵黃河,西京傾覆在即的時候,他的自信沒有了,他不得不向大宋人低頭,所以他把李綱和宇文虛中請到了議事大堂。
李綱等待這一時刻估計很久很久了,今天總算給他等到了,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了套索,把李虎這頭猛虎給套住了。
李虎內憂外困,奄奄一息,束手就縛,若想掙脫樊籠,隻有耐心等待時機了。
=
李綱和宇文虛中這三策其實一個連一個。
義軍現在想打一場勝仗,義軍損失必然驚人。損失大了,實力弱了,再想守住大同,就要靠山後百姓齊心協力。山後岌岌可危,河東路就會受到威脅,山後幾十萬逃難百姓如果一擁而下,河東路受不了,另外蕃虜大軍占據大同後有可能順勢而下,所以不待大宋皇帝和朝廷下旨,河東路的各級官署就會想辦法,讓李虎替他們擋住蕃軍,留住山後百姓,而大宋皇帝和朝廷聽說李虎實力大損,必然會急速調兵北上,於是一切都在大宋控製之中了。
計是絕妙好計,但問題是,李虎會不會聽?
李虎不聽不行了。女真人和大夏人正在進攻,唯一的盟友契丹人已經退到陰山,燕京的耶律淳又是危在旦夕,李虎的三家結盟共抗女真之策某種程度上有一廂情願的意思,因為耶律馬哥未必能重整遼軍,而黨項人未必和遼軍結盟,相反,黨項人極有可能審時度勢和女真人結盟,瓜分代北。
李虎不聽也得聽,否則他把李綱和宇文虛中請到中樞幹什麽?
=
=
=
目前最重要的也就三件事,在軍事上要把金軍和夏軍擋住,在民事上要把山後諸州穩住,在財政上要維持軍民所需。
軍事上由李虎親自負責,各軍主帥都聽他的指揮;民事上由義軍副總帥、西京留守兼知大同府事的羅青漢負責,總帥府諸曹、各州節度使、觀察使均受他的節製;財政上則由總帥府支使胡塗負責,他擁有獨立處置權。
危急關頭,坐在一起閑扯罵人沒有用,該做什麽趕緊去做,官員們隨即紛紛離開。
李虎、羅青漢、霍六哥、柴雲、胡塗是帥府中樞,他們留下來繼續商討對策。
“我打算讓李綱和宇文虛中參加議事。”李虎把自己的理由說了一下。還是那句話,義軍在沒有壯大之前,要投奔大宋,要依靠大宋,但這件事不能停留在表麵上,必須要付諸實際行動,比如請特使李綱和宇文虛中參加義軍的決策層議事,讓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廷切實感受到義軍的誠意,由此開始在雙方之間建立起最起碼的信任,否則隨著形勢的發展,接下來的事會越來越複雜,甚至不排除大宋有聯金滅漢的可能。
沒有信任就沒有一切,所謂的接納和認同都是基於利益需要,這樣下去雙方隨時會變成敵人。就義軍目前的情況來說,如果雙方翻臉就等於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所以義軍首先要拿出誠意,要認真對待這件事,要讓大宋確實感受到它收複了山後,它得到了世世代代祈盼迴歸****的漢兒的心。
李虎的建議引起了爭議,霍六哥和胡塗擔心義軍會由此受到大宋的控製,失去它的獨立性,但在李虎的堅持下,羅青漢和柴雲都表示支持。此刻義軍中樞中的董小醜在殺虎口,鐵鷹在鎮川堡,黃涉在去汴京的路上,馬亮則在燕京,所以這個提議隨即被強行通過了。
=
李綱和宇文虛中被請來了,李虎把自己的意思做了說明。大家都是明白人,李虎目的何在,李綱和宇文虛中心知肚明,值此危難之際,當然欣然接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李虎和遼東義軍在投奔大宋的道路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在這之前,李虎和遼東義軍的目標是由藩鎮到藩屬國,而大宋皇帝和朝廷的目標則是由藩鎮到削藩,但雙方的談判在藩鎮權限上就開始了分歧,雖然大宋皇帝迫於形勢做出了讓步,但李虎也罷,李綱和宇文虛中也罷,都知道這是權宜之計,雙方沒有起碼的信任,所以這背後蘊藏的都是危機。
建立信任是消除危機的第一步,現在,李虎迫於形勢,終於邁出了這艱難的第一步。
=
俗話說,旁觀者清,李綱在義軍裏待了三年多了,對義軍可以說是了若指掌。宇文虛中新來乍到,但他和李綱有交情,兩人的觀點大部分都是一致,可以說是誌同道合,無話不談,所以宇文虛中對義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李虎請他們兩位先談談,就目前的形勢給出具體的對策。
李綱和宇文虛中也不客氣,當即給出三策。
第一,軍事上要打一場勝仗。義軍占據西京的時間比較短,在還沒有穩定山後九州的情況下,女真人和西夏人就殺來了,這給山後百姓帶來了很大的恐慌。另外,義軍從遼西帶來了幾十萬漢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山後的混亂,不同地域的漢人之間和漢蕃之間的矛盾因為生存問題而變得更加激烈。這時候,穩定山後,緩解矛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一場勝仗,彰顯義軍的強悍實力,舍此以外,別無它途。
同時,這一場勝仗可以確立義軍在代北的地位,可以給女真人和西夏人以強大的震撼,讓他們知道義軍有能力守住大同和山後,從而迫使他們改變代北策略,繼而扭轉義軍在代北的不利形勢。
其次,要利用眼前的形勢穩住民心,從而發動所有的山後百姓為戍守故土而奮戰。
總帥府和西京留守司為了穩定山後諸州,一直蓄意隱瞞真實情況,結果造成謠言滿天飛,人人自危。糧價的飛漲和商賈故意囤糧、百姓們恐慌性搶購有直接關係。為此,總帥府、西京留守司、各州縣府要馬上把真實情況告訴百姓,讓大家知道,義軍已經投奔了大宋,山後已經迴歸****。大宋的戰旗在山後各地的城樓上飛舞,可以讓百姓們歡欣鼓舞,可以讓他們恐慌的心情馬上安寧下來。有了大宋這個堅實的後盾,山後的危機很快就能化解,百姓們因此看到希望,他們轉而會積極投身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中。
山後是大宋的山後,山後的漢人迴家了,但這時候,女真人和大夏人殺來了,他們要奪走山後,要擄掠山後的百姓。
山後的百姓們剛剛實現了世代的夙願迴歸****了,但蕃虜要擊碎他們的美夢,這些百姓們會為此而憤怒。此刻,漢王正在指揮將士們浴血奮戰,為保衛山後而流血,為保護山後的百姓而奉獻生命,這些百姓們會因此而感動。
因為憤怒,因為感動,山後的百姓們會竭其所有,他們為了守住自己的家園,守住自己的美夢,會不惜一切代價幫助漢王擊敗蕃虜。
百姓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就象滔滔洪水,會把一切東西統統摧毀,總帥府隻要善加利用這股巨大的力量,守住山後絕對不成問題。
第三策就是設法從河東路獲取急需的各種戰爭物資。
李虎是大宋皇帝冊封的漢王,山後已經是大宋的疆域,不過這件事河東路知道的人非常少。總帥府要立即改為漢王府,李虎這個總帥也要立即改稱漢王,然後派出大量人少南下河東路傳遞消息,向河東路諸州大肆宣揚大宋已經收複山後的舉世功業。這是一個足以震撼河東路的消息。
山後是大宋的疆域了,但女真人和西夏人卻要入侵,要把它奪走,這會激起河東人的憤怒,他們會自發地用利用各種辦法援助山後,而山後人到河東進行迴易,也會得到特殊的照顧。如此一來,即使山後和河東的官方迴易出現了問題,但山後還是可以從河東的私商那裏得到急需的物資。
=
李虎還沒有聽完,心裏的火就越來越大了,不過這三策正好可以解決眼前的危機,想發火都找不到理由。
李綱和宇文虛中高明啦,利用這個機會把李虎投宋的事實公開,讓山後百姓和河東百姓都知道李虎做了大宋的漢王,山後九州迴歸大宋了。生米煮成熟飯,還怕李虎不乖乖就範?
李虎在山後把大宋的大旗舉起來了,他和大宋就被牢牢捆在了一起,將來他若背信棄義,把大旗換掉,首先失去的就是山後百姓的民心。李虎就是靠遼東漢人百姓的支持起家的,沒有這些漢人百姓的支持,他鐵定完蛋,即使投奔了蕃虜也不過是條狗而已。
李虎也知道舉旗的後果,也知道公開投宋的後果,所以他一直在拖,他的真實想法是在代北立足後做個大宋的藩屬國,建立一個遼東漢人自己的王國,這對在北方開創王霸之業非常非常重要。然而,耶律淳迅速丟掉了中京,導致女真人迅速進入代北,於是代北形勢驟然變了,李虎不得不在生存和建功立業之間做出艱難選擇。
不久前,當李虎從馬擴手上把賜封漢王的聖旨和漢王印綬搶到手的時候,他對紮根代北還信心十足,但隨著耶律淳病重,德州戰敗,金軍直殺大同城下,大夏軍陳兵黃河,西京傾覆在即的時候,他的自信沒有了,他不得不向大宋人低頭,所以他把李綱和宇文虛中請到了議事大堂。
李綱等待這一時刻估計很久很久了,今天總算給他等到了,他毫不猶豫地拿出了套索,把李虎這頭猛虎給套住了。
李虎內憂外困,奄奄一息,束手就縛,若想掙脫樊籠,隻有耐心等待時機了。
=
李綱和宇文虛中這三策其實一個連一個。
義軍現在想打一場勝仗,義軍損失必然驚人。損失大了,實力弱了,再想守住大同,就要靠山後百姓齊心協力。山後岌岌可危,河東路就會受到威脅,山後幾十萬逃難百姓如果一擁而下,河東路受不了,另外蕃虜大軍占據大同後有可能順勢而下,所以不待大宋皇帝和朝廷下旨,河東路的各級官署就會想辦法,讓李虎替他們擋住蕃軍,留住山後百姓,而大宋皇帝和朝廷聽說李虎實力大損,必然會急速調兵北上,於是一切都在大宋控製之中了。
計是絕妙好計,但問題是,李虎會不會聽?
李虎不聽不行了。女真人和大夏人正在進攻,唯一的盟友契丹人已經退到陰山,燕京的耶律淳又是危在旦夕,李虎的三家結盟共抗女真之策某種程度上有一廂情願的意思,因為耶律馬哥未必能重整遼軍,而黨項人未必和遼軍結盟,相反,黨項人極有可能審時度勢和女真人結盟,瓜分代北。
李虎不聽也得聽,否則他把李綱和宇文虛中請到中樞幹什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