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難道大宋知道契丹人丟了中京?他們也從海上盟約推測到女真人要打西京?


    女真人打大漠,打西京,最大的對手是義軍,為此,女真人可能從古北口和鬆亭關撤軍,同時也不打興中府,隻用少數兵力保持對大靈河一線的威脅,以此來減輕遼人承受的重壓,繼而讓耶律淳騰出更多兵力來抵禦宋軍,宋軍攻擊一旦受阻,義軍就要東進幽燕,會同宋軍聯手攻擊,如此一來,西京空虛,大草原和西京隨即就成了女真人的獵物。


    如果大宋正確估計到了未來形勢的發展,馬擴和他到大同來很可能就要重新商議攻擊之策,也就是說,大宋為了確保山後九州的安全,可能已經在藩鎮之策上做出了讓步。


    雙方再次坐下談判。馬擴拿出了皇帝的詔書。


    果然正如李虎所推測,大宋皇帝答應了李虎的要求,以五年為期限,五年後,雲中路將全麵實行大宋的政策。


    不過,有一點他推測錯了,大宋人並不知道契丹人已經丟失了中京,之所以主動做出退讓,都是因為大宋內部,甚至包括北伐軍隊的各部主帥,都在北伐問題上存在著巨大分歧,北伐越是臨近,矛盾越是不可調和,這種矛盾在北伐開始之後有可能來一次大爆發,而這種爆發的結果可能會直接導致北伐失敗。


    大宋皇帝和北伐軍統帥童貫為此憂心忡忡,這也是他們至今還沒有確定進攻日期的重要原因,於是,他們無奈之下做出了一個決定,以答應李虎的藩鎮要求為條件,督促李虎出兵攻擊幽燕,先讓李虎打,等到李虎和契丹人兩敗俱傷了,宋軍再開始攻擊,如此不費吹灰之力,輕鬆拿下幽燕。


    這個計策有兩個不確定的因素,而且這兩個不確定因素對大宋都不利,一個是李虎攻克了燕京,全取了燕雲,一個是李虎在燕京城下損失慘重,最後因為實力不濟,讓女真人搶去了西京。


    李虎全取燕雲,實力大增,藩鎮之禍指日可待。以李虎的藩鎮要求來看,即使大宋沒有削藩之心,李虎也有南下寇掠中原之意。當初大宋皇帝不讓李虎進攻幽燕,原因正在如此,他必須讓宋軍拿到幽燕繼而遏製李虎實力的發展,但現在朝廷對北伐不堅決,北伐軍也沒有進攻的強烈欲望,臨陣換帥更是兵家大忌,這種情況下,大宋皇帝不敢指望北伐軍了,又把希望寄托在李虎身上,不過他又害怕李虎全取燕雲,養虎為患,所以左右為難,患得患失。


    以童貫、王黼等主戰大臣為首的宰執們經過仔細商議後,告訴皇帝,可以請女真人幫忙。按照海上之盟的約定,宋軍打西京、燕京,金軍打中京,但現在西京被李虎奪去了,大宋又害怕李虎將來禍亂中原,那不如請女真人乘著李虎和契丹人在燕京激戰的時候,出兵抄掠其後路,把西京拿下。李虎打下西京後就放棄了遼西,目的是以代北為根基生存發展,由此可以想象大同對李虎和遼東義軍的重要性,這時李虎若聽說金軍攻打大同,必定從幽燕撤軍,和女真人展開激戰。如此一來,宋軍不費吹灰之力,既能乘著遼軍奄奄一息之際拿下了燕京,又能利用女真人重創甚至消滅李虎。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時宋軍已經在河北集結更多的軍隊,宋軍可以乘機西進,再把傷痕累累的金軍趕出大同,收複山後九州。


    這個計策好,解決了所有的難題,可以把三個對手一次性解決掉,可謂一石三鳥,一箭三雕,絕妙好計。


    既然算定李虎要完蛋了,那答應李虎的藩鎮要求就是一件無所謂的事,反正他和遼東義軍馬上就要成為大宋收複故土的犧牲品,在他臨死之前,在他最後瘋狂之前,給他一些甜頭,把他哄得團團轉,對大宋而言乃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馬擴聞訊大驚,極力勸諫,此計純粹是一廂情願,幾位宰執們坐在家裏憑空臆想,根本不了解遼東形勢,也不知道李虎的厲害,“假若答應李虎的藩鎮要求,將來勢必尾大不掉,藩鎮之禍旦夕可至。”


    皇帝和一幫宰執們此刻都沉浸在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收複故土鏟除憂患的夢幻當中,哪裏聽得進去?對馬擴的勸諫更是嗤之以鼻,認為他毛頭小子一個,就知道瞎胡鬧,懂個屁啊。上次叫他到大同宣旨,賜封李虎為王,結果他小子竟然擅自作主,把賜封聖旨又帶迴來了,簡直無法無天。


    皇帝也很生氣,鄭重警告馬擴,不要違抗自己的命令。馬擴也來氣了,既然你認為我不能勝任,那我就不幹了,我要去北伐軍,我要去前線打仗。皇帝一聽,火氣更大了,你小子不得了了,我說你兩句你就要拿翹撂挑子,你威脅我啊?皇帝當即下令,你去童貫的宣撫使司做個參軍事吧,既然你要打仗,要為大宋衝鋒陷陣,那你就去吧,不要再迴京了,不過去宣撫司就職之前,你先到大同去一趟,任務是宣旨,把上次沒有做完的事做完了,然後滾到北伐軍裏打仗去吧。


    馬擴怒氣衝天地出了汴京,而趙良嗣卻奉旨急赴黃龍府。


    =


    李虎看完皇帝的手詔,當即明白了宇文虛中的意思,勃然大怒,狗娘養的東西,你以為老子是白癡啊?你算計我,我還要算計你呢。


    “我的大軍正在陸續抵達石門關、居庸關和紫金關各道關隘。”李虎一口就答應了,“請問,哪一天發動攻擊?”


    李虎答應得非常快,非常爽快,這讓馬擴頭皮發麻,暗自驚懼。以他對李虎的了解,李虎肯定識破了大宋的計謀,接下來他就要想辦法盡量化解對義軍不利的事,而對義軍有利的事,他勢必牢牢把握住,並把它迅速轉化為最大利益。官家啊,你怎能聽王黼那幫人的話?他們天天待在汴京,紙上談兵,知道個屁啊,大宋是你的江山,是你的國祚,你怎能如此糟踏?你要知道這世上沒有笨蛋,更沒有不勞而獲的便宜事,你聽那幫混蛋的話,等於是自取其禍啊,這下大宋十有八九要倒黴了,中原百姓又要遭殃了。


    “我不知道。”馬擴臉上的表情很無奈,無奈中夾雜著一絲憤怒,“我不迴汴京了,我直接去河北,到宣撫司就職,這是我最後一次代表官家出使,以後你就看不到我了。”


    李虎愣住了,和董小醜、羅青漢等人互相看看,非常驚訝。一直以來,大宋和遼東義軍之間的聯係主要靠馬擴,尤其現在這個時候,馬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知大宋皇帝竟然在這個關鍵時刻把馬擴趕出了汴京,這太不可思議了。


    “為什麽?”李虎問道,“陛下難道不知道眼前的形勢?”


    馬擴苦笑搖手,“我是西北軍的人,我要去打仗。”接著話題一轉,說到了宣旨的事,“這次不一樣了,我不但帶來了聖旨,還帶來了漢王的印綬,所以你要在一個正式場合下接受拜封。”


    正式接受拜封等於公開投宋,等於向天下宣告李虎和遼東義軍投奔大宋了,以後李虎就是大宋的藩王,遼東義軍就是大宋的軍隊了。


    李虎斷然拒絕。理由很簡單,遼東義軍的內部很複雜,有些人願意投奔大宋,有些人未必願意,比如這次撤出遼西,就有很多人拒絕跟隨,由此推及,李虎突然公開宣稱投靠了大宋,必將在義軍內部引起極大震動,甚至引發分裂和內亂。這些年來,李虎投奔大宋的事在義軍是絕對機密,知道的人非常少,雖然李虎曾在重要場合告訴義軍將帥們,義軍在發展過程中要投奔大宋以獲得壯大的機會,但那僅僅是應對未來的一種策略,而這個策略從付諸實施到實現,需要時間,更需要恰當的時機,否則後果難料。


    馬擴瞪著李虎,怒不可遏,恨不得把他吃了。


    李虎先是向大宋要藩屬國地位,現在大宋把藩屬國地位給他了,他倒好,竟然連個大宋的旗子都不舉,這算什麽?這也叫投奔大宋?你騙誰啊?你把我們大宋當什麽?你把我們大宋皇帝置於何地?就憑你現在這個態度,這種做法,你如何取得大宋的信任,大宋怎麽相信你的忠誠?


    李虎理都不理他,向他伸出大手,“把聖旨和印綬給我。”


    “這是封王的聖旨,這是漢王的印綬,我怎能隨隨便便給你?”馬擴怒聲叫道,“你這樣野蠻無禮,是對我們大宋和大宋皇帝的侮辱。”


    李虎冷笑,衝著身後的王大忠招招手。王大忠心領神會,帶著人就衝向了館驛,你不給,老子就明搶。


    馬擴氣得破口大罵,但這是李虎的地盤,他又能怎樣?徒唿奈何。這令他想起了當年黑山突圍途中,李虎用自己老爹相性命奪走詔書的事,由此想到將來,馬擴不寒而栗,以李虎的狡詐和殘忍,大宋那幫昏庸無能的君臣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


    =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帝國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子並收藏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