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40的萬曆帝,未老先衰,有氣無力斜靠在海外佳具為他定製的軟椅上,錦衣衛張統領啟稟:“皇上,振啟學會一幹人已到,在大殿外候召,一共來了四人。” 萬曆帝直起身子說:“宣他們進來吧”
領頭的是鄭教授,左右是徐光啟和雷人,無咎落在最後。麵聖第一個標準動作就是伏地叩拜,山唿萬歲。徐光啟本能地仆伏在地,鄭教授和雷人很不習慣,但隻能入鄉隨俗學著徐光啟樣子拜伏於台階前。無咎已不是當年見了永樂帝就跪拜的初出茅廬少年,幾次突變的遭遇和內在的修為,及心靈的成熟,令他平淡地笑看人生和世事,在他眼裏已沒有權貴和賤民、皇帝和臣子、古人和今人,隻有智慧生命心智心靈的高低區別。故而他十分安寧的穩若泰山佇立殿堂中,不卑不亢麵對帝王。張統領見狀大聲叱喝:“無知愚民,見了皇上還不跪拜謝罪!”萬曆帝麵顯慍色,仔細打量著不懂禮數的狂野小子。徐光啟惶恐地說:“皇上,請息怒,他非我等中原人士,出生和生活在西洋,不懂大明禮數,萬望明鑒!”
萬曆帝聽後沉思稍許,覺得也沒必要與夷族粗俗之人計較,便豁達地說:“荒蠻夷族缺禮數少教養,不足為怪,你們起來說話吧。”
“我等小民能蒙隆恩,受皇上召見,實乃三生有幸,天地之鴻福,現為皇上準備了些新鮮玩意,願皇上能滿意。”鄭教授說著掏出一隻雙筒望遠鏡遞給萬曆帝,“這是望遠鏡,俗稱千裏眼,白天能看,天黑也能看。皇上有了千裏眼,就能洞察天地和千山萬水,以及臣子們的舉動。皇上,請移駕殿外,一看便知。”
貼身太監扶起萬曆帝走出殿門,紅牆黃瓦、畫棟雕梁、殿宇樓台的紫禁城盡收在望遠鏡裏,萬曆帝愛不釋手看了又看,遠處衛士和太監的臉部神情也不時出現在他眼中,屋簷上的麒麟也栩栩如生展露無遺。“鄭先生,朕有了一雙千裏眼,倘若還有一對順風耳就更完美了。爾等有製造順風耳的奇技異術嗎?”雷人心裏偷著樂,胡弄古代皇帝太容易,一副夜視望遠鏡便讓他不亦樂乎,口氣都變調了,再瞧瞧咱鄭教授也學會使計了,再聽聽鄭教授怎麽說來的:“我等確能為皇上特製一個順風耳,不過需要獲得皇上全麵支持,有了皇上的恩準和支持,我等還能讓皇上乘龍上天,一日飛過萬水千山,既可上天攬月,也可下海捉鱉,請看這幅畫!”徐光啟和雷人一起展開數米長的畫卷,畫麵一隻熱氣球吊著個龍形大竹簍,天上彩雲追月,地上山河壯麗,整幅畫色彩絢麗和清晰,氣勢澎湃衝霄,極具震撼心魄的衝擊力。
此時的萬曆帝亢奮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比史料中描寫他服食“福壽膏”後還要欣喜若狂。他激動得手指熱氣球問:“快告訴朕,這是什麽?”
“天龍舟,能在雲天飛翔的龍舟。”當鄭教授支吾著說不出來,徐光啟脫口就給熱氣球飛行裝置起了個討皇上歡心的名字,“皇上想不想上天看看?”
“朕何嚐不想坐上天龍舟看看天下大明的江山,爾等正能替朕製造出來嗎?”
“鄭先生已說過,需要獲得皇上的鼎力支持。”
聰敏的萬曆帝早已聽出他們的潛台詞,卻不直接表態,轉迴軟椅座上,歎息道:“朕近來深感乏力,舉國大事隻能由大臣們操辦和擔當了,怕是體弱頭暈目眩坐不得天龍舟。”
至始至終未曾開過口、靜默察看四周和萬曆帝的無咎忽然啟唇:“恐怕皇上是心力交瘁,氣血不暢,意誌不堅吧!若正想上天攬月,下海捉鱉,這又何難?若一心無為而治,雖不失為良策,但囿於患得患失,最終亦將一事無成。試問人世間最大的敵人是誰?就是自己!能戰勝自己的人,才能有所作為;能拋開陳見、不拘泥束縛的人,才能有所建樹;曆朝開國帝王都勇於打破曆史陳規,大膽創新,才有開疆辟土的豐功偉業。不過,他們都已成為過去的故事,今天是屬於今天活著的人,後宮雖美,卻美不過山河的壯麗和宇宙的無限!心有鴻誌,就必須擺脫自我束縛和左右發展的舊製陋習,海闊憑鳥飛,曆史任我演,古往今來建豐碑。”
這擲地有聲的言論觸動在場所有人神經。鄭教授和雷人驚異:異世界的無咎居然有如此見地;徐光啟驚詫:無咎想法獨到,遣字造句直白奇特,氣勢又狂妄;萬曆帝驚慌:貌似蠻野無知、年輕淺薄的海外小子,語出驚人,直指他的內心和痛處;口吻大膽而無禮,但所言之語卻有理,句句暗藏玄機,比那些饒舌聒耳的庸臣們強似千倍,可畏的是一個來曆不明的海外客為何如此熟知這些,侃侃而談的言論也令朕有撕心裂肺的痛。無咎見大家各懷心思,緘口不語,使用意念探測了他們大腦,麵朝殿門外,自言自語:“解鈴還需係鈴人,我多此一舉,好心做不得好事,諸位,我先走一步。皇上病因在自己,藥方在皇上心裏。”言畢,他徑直走出殿門,衛士想攔住,一股氣能撞開衛士,他方向不變,繼續往前走。
身懷世上一流武功的張統領瞥了一眼萬曆帝,便縱身躍出,擋在無咎麵前,心裏不服氣,欲與他掙個高低。隻見無咎耍賴,屁股往玉階上一坐,若無其事看著張統領,搞得張統領進退兩難,又氣又急。萬曆帝不愧為有所作為的朱家後代,他已領悟了無咎去而不走的用意,傳出口諭,請海外高人迴殿賜教。
“朕年事已高,身體不適,大腦反應大不如以前。知道海外貴客洞悉朕的病灶,一片好意。但還不知海外貴客的大名,能否告知朕?”萬曆帝圓滑老成,口吻和氣。無咎也不計較,迴答道:“在下無咎,無所謂的無,既往不咎的咎。”萬曆帝驚唿:“你叫什麽?張統領,你帶所有人去殿門外候著,沒有朕的旨意不準任何人進來,朕有些事要與無咎先生相談。”
除了鄭教授、雷人明白其中究竟,徐光啟等人都難以理解。一個時辰過去後,無咎推門而出,對他們說:“皇上在裏麵等各位進去,教授,我的使命完成了,你們按計劃行事即可,我去各處走走,好好遊玩一番,這般宏偉的皇宮,我可不想失去欣賞的機會。”
他們不知道無咎與萬曆帝密談了些什麽。
萬曆帝驚唿的原因十分簡單,他從皇家密案記錄中得知,先祖永樂帝寵信鄭和及那個神秘的海外之客,並禦賜“海外佳具”給那個叫“無咎”的海外之客,後來海外之客意外失蹤。如今,萬曆帝巧遇渾身透著神秘氣息的海外之客,也自稱“無咎”,再愚笨的人也不會無動於衷,視而不見,何況慧根不淺的萬曆帝。他摒棄所有人與無咎單獨相處,就是要化解疑團,清楚無咎的真實身份,因為他是大明朝的家長,也是凡夫俗子,必須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地位和江山社稷。無咎滿足了萬曆帝的願望,一個神話般的不老傳說久久地震撼著萬曆帝的心。無咎不憚實話實說,在兩人私秘交談空間中這純粹是無害的泄密,以萬曆帝個性和身份,這份秘密將帶進皇陵,永存地底。
深諳政治權謀的萬曆帝長期躲在皇宮內廷,已數十年未上朝,客觀上造成中央和地方缺官空位,現今挑選幾個空缺權作人情送給這幫奇能異士,讓他們有權有職名正言順替皇上造順風耳、天龍舟,將來若他們造化能發展壯大,便可成為萬曆帝的一支政治力量。安頓好了鄭教授三人後,萬曆帝走入禦花園湖心閣,鄭貴妃迎上來:“皇上,情況怎麽樣?”
“還算不錯,朕得到千裏眼,他們叫它‘望遠鏡’。愛妃,拿去看看!”
“太神了,這湖水,這花瓣,還有天上的雲兒都好似在自己麵前,伸手可觸。”鄭貴妃舉著望遠鏡東瞧西看,十分入神,“皇上,臣妾好生喜歡這望遠鏡啊!”
“你呀,高興起來像小孩一般,還有更有趣的呢!”萬曆帝遙望藍天,想象著自己和鄭妃乘坐天龍舟翱翔在白雲間,“愛妃,你跟朕去養心殿看幅畫,好寶貝全在畫上。”鄭貴妃感覺萬曆帝心情特佳
,臉色布滿紅潤和喜色,心裏竊喜,已好久沒見他這樣飽滿的精神,問道:“這些人使用何種妙手迴春的方法讓皇上龍顏光彩起來的?”
經鄭貴妃一問,勾起萬曆帝剛才那段記憶:異客無咎先生吐露完隱秘身份後,對萬曆帝說:“我知過去,亦知未來,皇上想了解以前還是將來?”無咎所知的未來全是由鄭教授講解的明朝曆史,所以他開始賣弄和利用這些資訊。萬曆帝以他為神,毫無疑慮相信他,權衡之後說:“太遙遠的將來對朕意義不大,朕的結局如何?”
一個十足的現實主義皇帝!無咎簡潔明了指出:“宮廷荒淫生活致你早衰,後世唾罵大明皇朝之亡的罪魁禍首萬曆神宗帝,30年不上朝,30年後國破家亡,此因在你!現在亂象已生,皇上是真無為而治,還是心有羈絆?”萬曆帝臉色難看,心中怨憤,無奈地說:“望先生指點。”
“在大殿上,我已講得夠明白了,難道皇上忘記了?我再強調一遍,摒棄所有束縛,包括自己的,朝廷上的,祖宗留下的,世事在變,皇上要跟著變,變則通。永樂帝能獨立思考,力排眾議,派出鄭和下西洋,創立華夏遠洋史冊上輝煌壯舉,千百年之後都令人感慨稱讚。我可以為皇上順氣通脈,恢複身體的元氣,但不能解開皇上的心結。記住,順氣通脈隻此一次,若皇上依舊按照原先生活習慣放縱而無節製,命根不長,氣絕而亡!”
“謝先生賜教,朕會好好思量。”永樂帝麵露懇請之情,希望為他強身健體。無咎深知天道使然,一切在心,成敗在心,得失在心,榮辱在心,凡事強求不得。隨之,無咎提升精神力,喚起丹田能量,全身藍光熠熠,一股氣能,即生命之能直衝永樂帝百會穴,經任督兩脈周身行走一遍,達到順氣通脈,重啟體內接受自然界能量之門。頃刻,永樂帝神清身輕,紅光滿麵,精神抖擻,雙目不再昏暗,起身欲叩謝無咎。
“皇上不必多禮,我好歹與你祖上有緣,今能你相遇,皇上須感謝鄭教授他們。”
“朕明白,但如何厚待先生呢?”
“我世外之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圖迴報酬謝和功名利祿。”
正當萬曆帝迴想得入神,鄭貴妃打斷了他:“皇上,小心腳下門檻!”他一個踉蹌,差點龍體倒地,幸虧鄭貴妃一把扯住龍袍,身後的太監嚇得半死不活。萬曆帝一副無所謂樣子:“朕就是摔到地上,也傷不了身子,有神氣護著朕,統統下去,我要與鄭妃待一會兒。”善解人意的鄭貴妃自然明白皇上又要寵愛自己一番,等太監關上門,替皇上寬衣解帶。萬曆帝抱起鄭妃,把她按放在軟椅上,氣也不喘,力道十足:“愛妃,你先看看桌上的畫卷。朕如能把你抱上天龍舟,在雲端與你共歡樂,堪比神仙了。”
“皇上,他們什麽時候能做出來?臣妾盼能早一點被抱上天龍舟。”
“愛妃,急不得,朕找你來是有事與你商議。”
外人不知,其實鄭貴妃是一個聰慧賢能、內剛外柔、富有計謀的女人,她能抓住萬曆帝的心,不僅靠她的外貌,更主要是靠她的才智。在某些事的決斷上,她給萬曆帝出過金點子,萬曆帝在精神上很依賴於她,很想把她扶正,但遭到眾臣竭力反對。從本意而言,鄭貴妃覬覦正宮寶座,最令她揪心即是自己親生兒子不能成為皇位繼承人難以平息的不滿。如今,皇上與那幫奇能異士有某種默契,憑女性敏銳直覺,她感到機會來了,既可讓皇上重振旗鼓,朝堂上一言九鼎,又能扶正讓兒子做太子。
床枕頭邊的密謀一般而言保險又有成效。
領頭的是鄭教授,左右是徐光啟和雷人,無咎落在最後。麵聖第一個標準動作就是伏地叩拜,山唿萬歲。徐光啟本能地仆伏在地,鄭教授和雷人很不習慣,但隻能入鄉隨俗學著徐光啟樣子拜伏於台階前。無咎已不是當年見了永樂帝就跪拜的初出茅廬少年,幾次突變的遭遇和內在的修為,及心靈的成熟,令他平淡地笑看人生和世事,在他眼裏已沒有權貴和賤民、皇帝和臣子、古人和今人,隻有智慧生命心智心靈的高低區別。故而他十分安寧的穩若泰山佇立殿堂中,不卑不亢麵對帝王。張統領見狀大聲叱喝:“無知愚民,見了皇上還不跪拜謝罪!”萬曆帝麵顯慍色,仔細打量著不懂禮數的狂野小子。徐光啟惶恐地說:“皇上,請息怒,他非我等中原人士,出生和生活在西洋,不懂大明禮數,萬望明鑒!”
萬曆帝聽後沉思稍許,覺得也沒必要與夷族粗俗之人計較,便豁達地說:“荒蠻夷族缺禮數少教養,不足為怪,你們起來說話吧。”
“我等小民能蒙隆恩,受皇上召見,實乃三生有幸,天地之鴻福,現為皇上準備了些新鮮玩意,願皇上能滿意。”鄭教授說著掏出一隻雙筒望遠鏡遞給萬曆帝,“這是望遠鏡,俗稱千裏眼,白天能看,天黑也能看。皇上有了千裏眼,就能洞察天地和千山萬水,以及臣子們的舉動。皇上,請移駕殿外,一看便知。”
貼身太監扶起萬曆帝走出殿門,紅牆黃瓦、畫棟雕梁、殿宇樓台的紫禁城盡收在望遠鏡裏,萬曆帝愛不釋手看了又看,遠處衛士和太監的臉部神情也不時出現在他眼中,屋簷上的麒麟也栩栩如生展露無遺。“鄭先生,朕有了一雙千裏眼,倘若還有一對順風耳就更完美了。爾等有製造順風耳的奇技異術嗎?”雷人心裏偷著樂,胡弄古代皇帝太容易,一副夜視望遠鏡便讓他不亦樂乎,口氣都變調了,再瞧瞧咱鄭教授也學會使計了,再聽聽鄭教授怎麽說來的:“我等確能為皇上特製一個順風耳,不過需要獲得皇上全麵支持,有了皇上的恩準和支持,我等還能讓皇上乘龍上天,一日飛過萬水千山,既可上天攬月,也可下海捉鱉,請看這幅畫!”徐光啟和雷人一起展開數米長的畫卷,畫麵一隻熱氣球吊著個龍形大竹簍,天上彩雲追月,地上山河壯麗,整幅畫色彩絢麗和清晰,氣勢澎湃衝霄,極具震撼心魄的衝擊力。
此時的萬曆帝亢奮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比史料中描寫他服食“福壽膏”後還要欣喜若狂。他激動得手指熱氣球問:“快告訴朕,這是什麽?”
“天龍舟,能在雲天飛翔的龍舟。”當鄭教授支吾著說不出來,徐光啟脫口就給熱氣球飛行裝置起了個討皇上歡心的名字,“皇上想不想上天看看?”
“朕何嚐不想坐上天龍舟看看天下大明的江山,爾等正能替朕製造出來嗎?”
“鄭先生已說過,需要獲得皇上的鼎力支持。”
聰敏的萬曆帝早已聽出他們的潛台詞,卻不直接表態,轉迴軟椅座上,歎息道:“朕近來深感乏力,舉國大事隻能由大臣們操辦和擔當了,怕是體弱頭暈目眩坐不得天龍舟。”
至始至終未曾開過口、靜默察看四周和萬曆帝的無咎忽然啟唇:“恐怕皇上是心力交瘁,氣血不暢,意誌不堅吧!若正想上天攬月,下海捉鱉,這又何難?若一心無為而治,雖不失為良策,但囿於患得患失,最終亦將一事無成。試問人世間最大的敵人是誰?就是自己!能戰勝自己的人,才能有所作為;能拋開陳見、不拘泥束縛的人,才能有所建樹;曆朝開國帝王都勇於打破曆史陳規,大膽創新,才有開疆辟土的豐功偉業。不過,他們都已成為過去的故事,今天是屬於今天活著的人,後宮雖美,卻美不過山河的壯麗和宇宙的無限!心有鴻誌,就必須擺脫自我束縛和左右發展的舊製陋習,海闊憑鳥飛,曆史任我演,古往今來建豐碑。”
這擲地有聲的言論觸動在場所有人神經。鄭教授和雷人驚異:異世界的無咎居然有如此見地;徐光啟驚詫:無咎想法獨到,遣字造句直白奇特,氣勢又狂妄;萬曆帝驚慌:貌似蠻野無知、年輕淺薄的海外小子,語出驚人,直指他的內心和痛處;口吻大膽而無禮,但所言之語卻有理,句句暗藏玄機,比那些饒舌聒耳的庸臣們強似千倍,可畏的是一個來曆不明的海外客為何如此熟知這些,侃侃而談的言論也令朕有撕心裂肺的痛。無咎見大家各懷心思,緘口不語,使用意念探測了他們大腦,麵朝殿門外,自言自語:“解鈴還需係鈴人,我多此一舉,好心做不得好事,諸位,我先走一步。皇上病因在自己,藥方在皇上心裏。”言畢,他徑直走出殿門,衛士想攔住,一股氣能撞開衛士,他方向不變,繼續往前走。
身懷世上一流武功的張統領瞥了一眼萬曆帝,便縱身躍出,擋在無咎麵前,心裏不服氣,欲與他掙個高低。隻見無咎耍賴,屁股往玉階上一坐,若無其事看著張統領,搞得張統領進退兩難,又氣又急。萬曆帝不愧為有所作為的朱家後代,他已領悟了無咎去而不走的用意,傳出口諭,請海外高人迴殿賜教。
“朕年事已高,身體不適,大腦反應大不如以前。知道海外貴客洞悉朕的病灶,一片好意。但還不知海外貴客的大名,能否告知朕?”萬曆帝圓滑老成,口吻和氣。無咎也不計較,迴答道:“在下無咎,無所謂的無,既往不咎的咎。”萬曆帝驚唿:“你叫什麽?張統領,你帶所有人去殿門外候著,沒有朕的旨意不準任何人進來,朕有些事要與無咎先生相談。”
除了鄭教授、雷人明白其中究竟,徐光啟等人都難以理解。一個時辰過去後,無咎推門而出,對他們說:“皇上在裏麵等各位進去,教授,我的使命完成了,你們按計劃行事即可,我去各處走走,好好遊玩一番,這般宏偉的皇宮,我可不想失去欣賞的機會。”
他們不知道無咎與萬曆帝密談了些什麽。
萬曆帝驚唿的原因十分簡單,他從皇家密案記錄中得知,先祖永樂帝寵信鄭和及那個神秘的海外之客,並禦賜“海外佳具”給那個叫“無咎”的海外之客,後來海外之客意外失蹤。如今,萬曆帝巧遇渾身透著神秘氣息的海外之客,也自稱“無咎”,再愚笨的人也不會無動於衷,視而不見,何況慧根不淺的萬曆帝。他摒棄所有人與無咎單獨相處,就是要化解疑團,清楚無咎的真實身份,因為他是大明朝的家長,也是凡夫俗子,必須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地位和江山社稷。無咎滿足了萬曆帝的願望,一個神話般的不老傳說久久地震撼著萬曆帝的心。無咎不憚實話實說,在兩人私秘交談空間中這純粹是無害的泄密,以萬曆帝個性和身份,這份秘密將帶進皇陵,永存地底。
深諳政治權謀的萬曆帝長期躲在皇宮內廷,已數十年未上朝,客觀上造成中央和地方缺官空位,現今挑選幾個空缺權作人情送給這幫奇能異士,讓他們有權有職名正言順替皇上造順風耳、天龍舟,將來若他們造化能發展壯大,便可成為萬曆帝的一支政治力量。安頓好了鄭教授三人後,萬曆帝走入禦花園湖心閣,鄭貴妃迎上來:“皇上,情況怎麽樣?”
“還算不錯,朕得到千裏眼,他們叫它‘望遠鏡’。愛妃,拿去看看!”
“太神了,這湖水,這花瓣,還有天上的雲兒都好似在自己麵前,伸手可觸。”鄭貴妃舉著望遠鏡東瞧西看,十分入神,“皇上,臣妾好生喜歡這望遠鏡啊!”
“你呀,高興起來像小孩一般,還有更有趣的呢!”萬曆帝遙望藍天,想象著自己和鄭妃乘坐天龍舟翱翔在白雲間,“愛妃,你跟朕去養心殿看幅畫,好寶貝全在畫上。”鄭貴妃感覺萬曆帝心情特佳
,臉色布滿紅潤和喜色,心裏竊喜,已好久沒見他這樣飽滿的精神,問道:“這些人使用何種妙手迴春的方法讓皇上龍顏光彩起來的?”
經鄭貴妃一問,勾起萬曆帝剛才那段記憶:異客無咎先生吐露完隱秘身份後,對萬曆帝說:“我知過去,亦知未來,皇上想了解以前還是將來?”無咎所知的未來全是由鄭教授講解的明朝曆史,所以他開始賣弄和利用這些資訊。萬曆帝以他為神,毫無疑慮相信他,權衡之後說:“太遙遠的將來對朕意義不大,朕的結局如何?”
一個十足的現實主義皇帝!無咎簡潔明了指出:“宮廷荒淫生活致你早衰,後世唾罵大明皇朝之亡的罪魁禍首萬曆神宗帝,30年不上朝,30年後國破家亡,此因在你!現在亂象已生,皇上是真無為而治,還是心有羈絆?”萬曆帝臉色難看,心中怨憤,無奈地說:“望先生指點。”
“在大殿上,我已講得夠明白了,難道皇上忘記了?我再強調一遍,摒棄所有束縛,包括自己的,朝廷上的,祖宗留下的,世事在變,皇上要跟著變,變則通。永樂帝能獨立思考,力排眾議,派出鄭和下西洋,創立華夏遠洋史冊上輝煌壯舉,千百年之後都令人感慨稱讚。我可以為皇上順氣通脈,恢複身體的元氣,但不能解開皇上的心結。記住,順氣通脈隻此一次,若皇上依舊按照原先生活習慣放縱而無節製,命根不長,氣絕而亡!”
“謝先生賜教,朕會好好思量。”永樂帝麵露懇請之情,希望為他強身健體。無咎深知天道使然,一切在心,成敗在心,得失在心,榮辱在心,凡事強求不得。隨之,無咎提升精神力,喚起丹田能量,全身藍光熠熠,一股氣能,即生命之能直衝永樂帝百會穴,經任督兩脈周身行走一遍,達到順氣通脈,重啟體內接受自然界能量之門。頃刻,永樂帝神清身輕,紅光滿麵,精神抖擻,雙目不再昏暗,起身欲叩謝無咎。
“皇上不必多禮,我好歹與你祖上有緣,今能你相遇,皇上須感謝鄭教授他們。”
“朕明白,但如何厚待先生呢?”
“我世外之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圖迴報酬謝和功名利祿。”
正當萬曆帝迴想得入神,鄭貴妃打斷了他:“皇上,小心腳下門檻!”他一個踉蹌,差點龍體倒地,幸虧鄭貴妃一把扯住龍袍,身後的太監嚇得半死不活。萬曆帝一副無所謂樣子:“朕就是摔到地上,也傷不了身子,有神氣護著朕,統統下去,我要與鄭妃待一會兒。”善解人意的鄭貴妃自然明白皇上又要寵愛自己一番,等太監關上門,替皇上寬衣解帶。萬曆帝抱起鄭妃,把她按放在軟椅上,氣也不喘,力道十足:“愛妃,你先看看桌上的畫卷。朕如能把你抱上天龍舟,在雲端與你共歡樂,堪比神仙了。”
“皇上,他們什麽時候能做出來?臣妾盼能早一點被抱上天龍舟。”
“愛妃,急不得,朕找你來是有事與你商議。”
外人不知,其實鄭貴妃是一個聰慧賢能、內剛外柔、富有計謀的女人,她能抓住萬曆帝的心,不僅靠她的外貌,更主要是靠她的才智。在某些事的決斷上,她給萬曆帝出過金點子,萬曆帝在精神上很依賴於她,很想把她扶正,但遭到眾臣竭力反對。從本意而言,鄭貴妃覬覦正宮寶座,最令她揪心即是自己親生兒子不能成為皇位繼承人難以平息的不滿。如今,皇上與那幫奇能異士有某種默契,憑女性敏銳直覺,她感到機會來了,既可讓皇上重振旗鼓,朝堂上一言九鼎,又能扶正讓兒子做太子。
床枕頭邊的密謀一般而言保險又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