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把田豐給孤叉出去!
三國:敗家從忽悠曹操開始 作者:公子小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操拍板道:</p>
“那支援劉備的事兒就定下來了。</p>
幾位先生說說,咱們派誰去支援劉備,派出多少兵馬比較合適?”</p>
荀攸對曹操建議道:</p>
“現在漢中戰事緊急,須得一名行軍速度快的將軍帶兵。</p>
而且楚軍之中多有絕世境的猛將,想要與之抗衡,非絕世境的大將不可。</p>
以攸之見,能堪此大任的唯有夏侯淵將軍。</p>
出戰的兵馬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p>
過少起不到幫助漢軍禦敵的作用,人數過多又容易損傷我大魏的實力。</p>
臣以為出兵五萬足矣。”</p>
曹操點了點頭,按荀公達所言,這次出戰還真非夏侯淵不可了。</p>
說實話曹操有些舍不得,畢竟上了戰場就會有危險。</p>
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最後還是被楚軍所擒。</p>
夏侯淵可是自己的本家兄弟呀!</p>
曹操突然有些羨慕袁術,為什麽袁術麾下有那麽多能臣良將,絕世境的高手數不勝數。</p>
他自幼隨袁術一起長大,自認為各方麵的能力都不遜於袁術,怎麽自己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呢?</p>
他甕聲對幾個心腹謀士道:</p>
“那孤就封夏侯淵為我大魏征西將軍,率軍五萬前往漢中馳援劉備!”</p>
征西將軍是曹操年輕時候一直向往的職位。</p>
現在他將這個職務封給夏侯淵,既有對夏侯淵的勉勵之意,也希望夏侯淵能借一借他曹孟德的運勢,從漢中平安歸來。</p>
等曹操下了命令,郭嘉才在旁補充道:</p>
“這次我軍出兵是為了幫助盟友作戰,糧草等軍需當由漢軍提供才合理。”</p>
曹操笑道:</p>
“可不是嘛,咱們幫劉備打仗,哪有耗費自己錢糧的道理?</p>
一會兒告訴那簡雍,孤同意出兵。</p>
不過大軍一應所需劉備必須得給孤準備好了!”</p>
曹操麾下文臣關係和睦,而且都頗有遠見,出兵漢中的事兒很快就定了下來。</p>
與曹操相比,袁紹那邊就沒這麽和諧了。</p>
衛凱出使大燕,好麵子的袁紹自然給了他極高的禮遇,衣食住行都是最高標準。</p>
可就是絕口不提出兵幫助劉備的事兒,把衛凱急壞了。</p>
袁紹也知道這事兒不好一直拖著,便將衛凱送歸驛館,召集眾謀士商議是否出兵相助劉備。</p>
袁紹坐在上首,威嚴的開口道:</p>
“劉玄德與袁術大戰於漢中,損兵折將。</p>
現在遣使來求援,孤覺得既然是盟友,這個時候還是應該拉他一把的。</p>
諸卿覺得呢?”</p>
袁紹因為幼子生病的事兒沒有跟曹操、劉備兩個盟友一起出兵討伐袁術,這件事兒他還是自覺有些愧疚的。</p>
現在劉備求援,出於補償心理,袁紹下意識的就想答應。</p>
見袁術欲要出兵救援劉備,謀臣沮授精神一振,出列對袁紹拜道:</p>
“大王英明!</p>
三家既為同盟,理當協力抗楚。</p>
若是大王出兵漢中,集合漢、魏、燕三家之力,定能在漢中一舉擊潰楚軍!”</p>
袁紹心中一喜,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謀臣的認可,看來自己也是當世明主呀!</p>
“那就…”</p>
“大王,萬萬不可聽信沮授之言!”</p>
袁紹剛要采納沮授的意見,他的心腹謀臣許攸便火急火燎的出列反駁。</p>
許攸激動的說道:</p>
“沮授之言實乃小人之見!</p>
大王想想,我軍距漢中千裏之遙,勞師遠征助劉備抵禦大楚對我軍有何好處?</p>
劉備贏了,他的實力會更加膨脹,則大王又多一大敵。</p>
若劉備敗於袁術之手,則我軍平白與大楚交惡,讓袁術又多了一個出兵討伐我們的借口。</p>
</p>
不論誰勝誰負,對我軍都沒有任何利益。</p>
我們又何苦趟這渾水?”</p>
袁紹這個人的性格本來就注重小利,許攸這番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兒裏。</p>
許子遠說的對呀!</p>
自己千裏迢迢幫著劉備禦敵圖什麽呢,難道就因為自己對劉備和曹操有愧疚嗎?</p>
亂世之中承諾根本不值錢,最實在的隻有利益。</p>
袁紹躊躇道:</p>
“子遠所言也不無道理,那本王還是不發兵了吧。”</p>
見袁紹如此猶豫不決,謀臣田豐來了脾氣。</p>
這位剛正不阿的老臣慨然出列,梗著脖子對許攸懟道:</p>
“許攸,真奸佞小人也!</p>
袁術雄踞半壁江山,實力空前膨脹。</p>
此時不與漢、魏兩國共抗強楚,將來悔之晚矣!</p>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p>
大王若聽信許攸之言,實乃愚夫!”</p>
袁紹心情本來還算不錯,聽了田豐的話之後臉色馬上就陰沉下來了。</p>
你罵許攸也就罷了,怎麽連我這個當大王的也噴?</p>
還有沒有點兒尊卑觀念了?</p>
謀臣楊弘看袁紹臉色不愉,眼珠一轉,跳將出來指著田豐的鼻子道:</p>
“田元皓!</p>
你算個什麽東西,也敢說大王是愚夫?</p>
想我大燕國富民強,坐擁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p>
別說區區袁術,就算是漢、魏、楚三國聯手,我大燕也是不懼!</p>
去不去救援漢中,全憑大王一人決定。</p>
大王之意就是天意,大王的規矩就是規矩。”</p>
楊弘一席話說得袁紹心花怒放。</p>
還得是你啊,楊弘,你才是孤的大忠臣啊!</p>
其實對於袁紹是否支援劉備,楊弘一點意見都沒有。</p>
他單純的隻是不想再跟袁術對上。</p>
在揚州的時候楊弘早已被袁術嚇破了膽,生怕再落到袁術手中,袁術會要了他的小命。</p>
袁紹本來想好好懲戒田豐一番,現在也懶得跟他計較了。</p>
他一拂衣袖,對身旁的親衛道:</p>
“田豐言語犯上。</p>
來人呐,把他給孤叉出去,一個月內不得入王府議事!”</p>
兩名虎背熊腰的親衛得令,上來就拽著田豐往出走。</p>
田豐氣得胡子亂顫,高聲道:</p>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p>
大王不納吾良言,一定有後悔的一天!”</p>
田豐被趕出去之後,堂內瞬間安靜了不少。</p>
袁紹輕咳一聲,把目光投向荀諶:</p>
“荀卿以為吾當如何做?”</p>
荀諶出身執天下謀士牛耳的大族荀家,他的意見袁紹還是很重視的。</p>
荀諶明白袁紹現在的心態,既不想丟麵子,也不想發兵去救劉備。</p>
他便投其所好的說道:</p>
“大王可以路途遙遠為由拒絕出兵。</p>
出於盟友之義,援助劉玄德一批糧草軍械。”</p>
“那支援劉備的事兒就定下來了。</p>
幾位先生說說,咱們派誰去支援劉備,派出多少兵馬比較合適?”</p>
荀攸對曹操建議道:</p>
“現在漢中戰事緊急,須得一名行軍速度快的將軍帶兵。</p>
而且楚軍之中多有絕世境的猛將,想要與之抗衡,非絕世境的大將不可。</p>
以攸之見,能堪此大任的唯有夏侯淵將軍。</p>
出戰的兵馬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p>
過少起不到幫助漢軍禦敵的作用,人數過多又容易損傷我大魏的實力。</p>
臣以為出兵五萬足矣。”</p>
曹操點了點頭,按荀公達所言,這次出戰還真非夏侯淵不可了。</p>
說實話曹操有些舍不得,畢竟上了戰場就會有危險。</p>
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最後還是被楚軍所擒。</p>
夏侯淵可是自己的本家兄弟呀!</p>
曹操突然有些羨慕袁術,為什麽袁術麾下有那麽多能臣良將,絕世境的高手數不勝數。</p>
他自幼隨袁術一起長大,自認為各方麵的能力都不遜於袁術,怎麽自己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呢?</p>
他甕聲對幾個心腹謀士道:</p>
“那孤就封夏侯淵為我大魏征西將軍,率軍五萬前往漢中馳援劉備!”</p>
征西將軍是曹操年輕時候一直向往的職位。</p>
現在他將這個職務封給夏侯淵,既有對夏侯淵的勉勵之意,也希望夏侯淵能借一借他曹孟德的運勢,從漢中平安歸來。</p>
等曹操下了命令,郭嘉才在旁補充道:</p>
“這次我軍出兵是為了幫助盟友作戰,糧草等軍需當由漢軍提供才合理。”</p>
曹操笑道:</p>
“可不是嘛,咱們幫劉備打仗,哪有耗費自己錢糧的道理?</p>
一會兒告訴那簡雍,孤同意出兵。</p>
不過大軍一應所需劉備必須得給孤準備好了!”</p>
曹操麾下文臣關係和睦,而且都頗有遠見,出兵漢中的事兒很快就定了下來。</p>
與曹操相比,袁紹那邊就沒這麽和諧了。</p>
衛凱出使大燕,好麵子的袁紹自然給了他極高的禮遇,衣食住行都是最高標準。</p>
可就是絕口不提出兵幫助劉備的事兒,把衛凱急壞了。</p>
袁紹也知道這事兒不好一直拖著,便將衛凱送歸驛館,召集眾謀士商議是否出兵相助劉備。</p>
袁紹坐在上首,威嚴的開口道:</p>
“劉玄德與袁術大戰於漢中,損兵折將。</p>
現在遣使來求援,孤覺得既然是盟友,這個時候還是應該拉他一把的。</p>
諸卿覺得呢?”</p>
袁紹因為幼子生病的事兒沒有跟曹操、劉備兩個盟友一起出兵討伐袁術,這件事兒他還是自覺有些愧疚的。</p>
現在劉備求援,出於補償心理,袁紹下意識的就想答應。</p>
見袁術欲要出兵救援劉備,謀臣沮授精神一振,出列對袁紹拜道:</p>
“大王英明!</p>
三家既為同盟,理當協力抗楚。</p>
若是大王出兵漢中,集合漢、魏、燕三家之力,定能在漢中一舉擊潰楚軍!”</p>
袁紹心中一喜,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謀臣的認可,看來自己也是當世明主呀!</p>
“那就…”</p>
“大王,萬萬不可聽信沮授之言!”</p>
袁紹剛要采納沮授的意見,他的心腹謀臣許攸便火急火燎的出列反駁。</p>
許攸激動的說道:</p>
“沮授之言實乃小人之見!</p>
大王想想,我軍距漢中千裏之遙,勞師遠征助劉備抵禦大楚對我軍有何好處?</p>
劉備贏了,他的實力會更加膨脹,則大王又多一大敵。</p>
若劉備敗於袁術之手,則我軍平白與大楚交惡,讓袁術又多了一個出兵討伐我們的借口。</p>
</p>
不論誰勝誰負,對我軍都沒有任何利益。</p>
我們又何苦趟這渾水?”</p>
袁紹這個人的性格本來就注重小利,許攸這番話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兒裏。</p>
許子遠說的對呀!</p>
自己千裏迢迢幫著劉備禦敵圖什麽呢,難道就因為自己對劉備和曹操有愧疚嗎?</p>
亂世之中承諾根本不值錢,最實在的隻有利益。</p>
袁紹躊躇道:</p>
“子遠所言也不無道理,那本王還是不發兵了吧。”</p>
見袁紹如此猶豫不決,謀臣田豐來了脾氣。</p>
這位剛正不阿的老臣慨然出列,梗著脖子對許攸懟道:</p>
“許攸,真奸佞小人也!</p>
袁術雄踞半壁江山,實力空前膨脹。</p>
此時不與漢、魏兩國共抗強楚,將來悔之晚矣!</p>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p>
大王若聽信許攸之言,實乃愚夫!”</p>
袁紹心情本來還算不錯,聽了田豐的話之後臉色馬上就陰沉下來了。</p>
你罵許攸也就罷了,怎麽連我這個當大王的也噴?</p>
還有沒有點兒尊卑觀念了?</p>
謀臣楊弘看袁紹臉色不愉,眼珠一轉,跳將出來指著田豐的鼻子道:</p>
“田元皓!</p>
你算個什麽東西,也敢說大王是愚夫?</p>
想我大燕國富民強,坐擁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p>
別說區區袁術,就算是漢、魏、楚三國聯手,我大燕也是不懼!</p>
去不去救援漢中,全憑大王一人決定。</p>
大王之意就是天意,大王的規矩就是規矩。”</p>
楊弘一席話說得袁紹心花怒放。</p>
還得是你啊,楊弘,你才是孤的大忠臣啊!</p>
其實對於袁紹是否支援劉備,楊弘一點意見都沒有。</p>
他單純的隻是不想再跟袁術對上。</p>
在揚州的時候楊弘早已被袁術嚇破了膽,生怕再落到袁術手中,袁術會要了他的小命。</p>
袁紹本來想好好懲戒田豐一番,現在也懶得跟他計較了。</p>
他一拂衣袖,對身旁的親衛道:</p>
“田豐言語犯上。</p>
來人呐,把他給孤叉出去,一個月內不得入王府議事!”</p>
兩名虎背熊腰的親衛得令,上來就拽著田豐往出走。</p>
田豐氣得胡子亂顫,高聲道:</p>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p>
大王不納吾良言,一定有後悔的一天!”</p>
田豐被趕出去之後,堂內瞬間安靜了不少。</p>
袁紹輕咳一聲,把目光投向荀諶:</p>
“荀卿以為吾當如何做?”</p>
荀諶出身執天下謀士牛耳的大族荀家,他的意見袁紹還是很重視的。</p>
荀諶明白袁紹現在的心態,既不想丟麵子,也不想發兵去救劉備。</p>
他便投其所好的說道:</p>
“大王可以路途遙遠為由拒絕出兵。</p>
出於盟友之義,援助劉玄德一批糧草軍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