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甲榜學子
三國:敗家從忽悠曹操開始 作者:公子小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嚴畯邊答題邊暗暗點頭,這些試題都是非常實用的題目,並非空洞浮誇的試題。</p>
從這些題目就能看出,出題之人乃是當世的頂尖智者,而且為人務實。</p>
如果這張試卷能得高分,必然是出類拔萃的人才。</p>
治政、文學、農學類的題目嚴畯答得都很好。</p>
隻是由於自己不擅兵事,兵法和謀略類的題目答得馬馬虎虎。</p>
汗珠漸漸從嚴畯的頭上滴落下來。</p>
他知道這次考生中藏龍臥虎,遠的不說,自己的好友步騭就是天下奇才。</p>
如果後麵的策論再出一個自己不擅長的題目,那自己這迴絕對是要考砸了。</p>
答完了前麵答道百題後,嚴畯有些忐忑不安的翻開了後麵的策論試卷。</p>
試卷上赫然寫著:</p>
兵法韜略,輔政安邦。</p>
凡於我大楚有利者,皆可為論。</p>
看到策論的要求,嚴畯驚喜異常。</p>
皆可為論,這考官還真是務實啊!</p>
嚴畯擅觀潮汐,對於水文方麵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p>
可惜的是他的研究雖然對農學有大用,在往日卻無人問津。</p>
現在策論題目如此寬泛,正是他嚴畯用武之時。</p>
嚴畯毫不猶豫,工工整整的在試卷上寫下了《潮水論》三個字。</p>
在嚴畯答題的時候,步騭也流暢的答完了前麵的試題。</p>
他師從江東二張,不論是兵法韜略還是治國之策都有涉獵。</p>
這些題目對他來說仿佛量身定製一般。</p>
隻要最後的策略考治政謀略,他的成績定然會更高。</p>
步騭心道穩了,這次的頭名非我步子山莫屬!</p>
翻開策論的題目後,步騭眉頭一皺,心中有些失望。</p>
怎麽迴事?</p>
題目竟然讓考生們自擬,這變數可就大了。</p>
三千考生中臥虎藏龍,難免會有大才出現。</p>
自己的策論想拿第一恐怕有些困難了…</p>
步騭的後桌,一位麵色微黃,頭戴方巾的青年男子正在奮筆疾書。</p>
此人名叫闞澤,字德潤,會稽郡山陰縣人。</p>
闞澤家世代務農,是正經的寒門子弟。</p>
在袁術來揚州之前,家裏窮得都揭不開鍋了。</p>
闞澤無奈,隻能靠給別人抄書混口飯吃,勉強活了下來。</p>
抄書雖然是闞澤為了求生的無奈之舉,卻也借此機會博覽群書,成了一個博學多聞的學者。</p>
隻是由於出身不好,都到了二十多歲也沒混上個一官半職,隻能在會稽給世家子弟當教書先生。</p>
收到楚王以文武試招募賢才的消息之後,闞澤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p>
他星夜從會稽趕到壽春,就是為了借文試的機會平步青雲。</p>
闞澤看過的書種類繁多,這些試題雖雜,卻也難不住他。</p>
在答完了前麵的試題之後,他又信心滿滿的寫了一篇自己擅長的天算曆法策論。</p>
闞澤很有信心,不出意外自己可以拿到前十的名次。</p>
嚴畯、步騭、闞澤等人,隻是眾多考生的一個縮影。</p>
無論是寒門弟子還是世家子弟,對這次文試都極為重視。</p>
這是楚王進位之後第一次大規模招募人才,以楚王的聲勢,就算位登九五也未可知。</p>
如果能從這次文試中脫穎而出,成為楚王的肱骨之臣,日後很可能得到那從龍顯貴之功,青史留名!</p>
由於袁術沒有限定應試學子的年齡,上到六十餘歲的耄耋老人,下到十二三歲的少年皆來參加文試。</p>
</p>
在揚州書院第二分院的十四考場,一名靠窗的學子正在認真的答題。</p>
這名學子看上去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生得唇紅齒白,連監考的先生都不禁多看了這個俊秀少年幾眼。</p>
少年的年紀雖輕,目光卻清澈堅定,答題的速度絲毫不遜色於年長的學子。</p>
少年名叫陸議,是吳郡陸家的子弟。</p>
對,就是那個袁術一直冒名頂替的吳郡陸家。</p>
陸議自幼聰慧無比,是遠近聞名的神童,深得祖父陸康的喜愛。</p>
陸康逢人便說,小陸議是他陸家的麒麟兒,日後定能光耀陸家門楣。</p>
陸議的父親陸駿早喪,這使得陸議小小年紀就為人老成。</p>
雖然受到陸家內外的讚譽,陸議卻並不引以為傲,而是更加刻苦的學習知識。</p>
聰慧如陸議早就看出,在亂世之中能靠得住的,唯有自己的一身學識。</p>
答完了上百道試題,陸議翻開了最後的策論。</p>
他有些驚訝的自語道:</p>
“凡於我大楚有利者,皆可為論…</p>
楚王好氣魄啊!</p>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藏了。”</p>
陸議神情堅定,在試卷的題目上寫下《論勢》二字。</p>
壽春城的文試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p>
考試持續了一上午,而先生們閱卷卻整整持續了十天。</p>
這些學子們的成績分為甲榜、乙榜、丙榜三個榜單。</p>
其中甲榜錄取人數為二十人,皆是從三千名學子之中脫穎而出的飽學之士。</p>
這些人的才能毋庸置疑,在袁術親自麵試後可以在大楚擔任要職。</p>
乙榜錄取人數為三百人,這些人也是才學不凡,可以在袁術麾下眾謀士的甄選後擔任底層的官員。</p>
丙榜的錄取人數為一千人,這些人的才學與甲榜和乙榜的學子相差甚遠,但是也有些才能和潛力。</p>
袁術會把他們派到各個縣城擔任小吏,如果政績優異也可以晉升。</p>
楚王府內,主考官戲誌才將文試的最終成績放到了袁術麵前:</p>
“文試的成績已經出來了,還請大王過目。</p>
這批學子中著實有一些濟世的大才,寫出來的文章讓忠都不得不歎服。”</p>
“誌才和諸位先生辛苦了。”</p>
袁術說著翻開了記載著考生成績的書卷,第一頁正是甲榜上的考生:</p>
“甲榜頭名:陸議。</p>
甲榜第二名:蔣琬。</p>
甲榜第三名:董允。</p>
甲榜第四名:費禕。</p>
甲榜第五名:步騭。</p>
甲榜第六名:闞澤。</p>
甲榜第七名:嚴畯。</p>
甲榜第八名:顧邵。</p>
甲榜第九名:張敦。</p>
甲榜第十名:禰衡。</p>
甲榜第十一名:吾粲。</p>
……”</p>
在甲榜學子的榜單上,袁術倒是看到了幾個熟悉的名字。</p>
位列二、三、四名的蔣琬、董允、費禕等人是蜀漢重臣。</p>
第五名之後的這些人也都是前世東吳的名臣。</p>
尤其是位列榜首的陸議。</p>
袁術要是沒記錯的話,此人正是東吳四大都督之一的陸遜,陸伯言!</p>
等等,第十名是什麽鬼?!</p>
從這些題目就能看出,出題之人乃是當世的頂尖智者,而且為人務實。</p>
如果這張試卷能得高分,必然是出類拔萃的人才。</p>
治政、文學、農學類的題目嚴畯答得都很好。</p>
隻是由於自己不擅兵事,兵法和謀略類的題目答得馬馬虎虎。</p>
汗珠漸漸從嚴畯的頭上滴落下來。</p>
他知道這次考生中藏龍臥虎,遠的不說,自己的好友步騭就是天下奇才。</p>
如果後麵的策論再出一個自己不擅長的題目,那自己這迴絕對是要考砸了。</p>
答完了前麵答道百題後,嚴畯有些忐忑不安的翻開了後麵的策論試卷。</p>
試卷上赫然寫著:</p>
兵法韜略,輔政安邦。</p>
凡於我大楚有利者,皆可為論。</p>
看到策論的要求,嚴畯驚喜異常。</p>
皆可為論,這考官還真是務實啊!</p>
嚴畯擅觀潮汐,對於水文方麵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p>
可惜的是他的研究雖然對農學有大用,在往日卻無人問津。</p>
現在策論題目如此寬泛,正是他嚴畯用武之時。</p>
嚴畯毫不猶豫,工工整整的在試卷上寫下了《潮水論》三個字。</p>
在嚴畯答題的時候,步騭也流暢的答完了前麵的試題。</p>
他師從江東二張,不論是兵法韜略還是治國之策都有涉獵。</p>
這些題目對他來說仿佛量身定製一般。</p>
隻要最後的策略考治政謀略,他的成績定然會更高。</p>
步騭心道穩了,這次的頭名非我步子山莫屬!</p>
翻開策論的題目後,步騭眉頭一皺,心中有些失望。</p>
怎麽迴事?</p>
題目竟然讓考生們自擬,這變數可就大了。</p>
三千考生中臥虎藏龍,難免會有大才出現。</p>
自己的策論想拿第一恐怕有些困難了…</p>
步騭的後桌,一位麵色微黃,頭戴方巾的青年男子正在奮筆疾書。</p>
此人名叫闞澤,字德潤,會稽郡山陰縣人。</p>
闞澤家世代務農,是正經的寒門子弟。</p>
在袁術來揚州之前,家裏窮得都揭不開鍋了。</p>
闞澤無奈,隻能靠給別人抄書混口飯吃,勉強活了下來。</p>
抄書雖然是闞澤為了求生的無奈之舉,卻也借此機會博覽群書,成了一個博學多聞的學者。</p>
隻是由於出身不好,都到了二十多歲也沒混上個一官半職,隻能在會稽給世家子弟當教書先生。</p>
收到楚王以文武試招募賢才的消息之後,闞澤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p>
他星夜從會稽趕到壽春,就是為了借文試的機會平步青雲。</p>
闞澤看過的書種類繁多,這些試題雖雜,卻也難不住他。</p>
在答完了前麵的試題之後,他又信心滿滿的寫了一篇自己擅長的天算曆法策論。</p>
闞澤很有信心,不出意外自己可以拿到前十的名次。</p>
嚴畯、步騭、闞澤等人,隻是眾多考生的一個縮影。</p>
無論是寒門弟子還是世家子弟,對這次文試都極為重視。</p>
這是楚王進位之後第一次大規模招募人才,以楚王的聲勢,就算位登九五也未可知。</p>
如果能從這次文試中脫穎而出,成為楚王的肱骨之臣,日後很可能得到那從龍顯貴之功,青史留名!</p>
由於袁術沒有限定應試學子的年齡,上到六十餘歲的耄耋老人,下到十二三歲的少年皆來參加文試。</p>
</p>
在揚州書院第二分院的十四考場,一名靠窗的學子正在認真的答題。</p>
這名學子看上去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生得唇紅齒白,連監考的先生都不禁多看了這個俊秀少年幾眼。</p>
少年的年紀雖輕,目光卻清澈堅定,答題的速度絲毫不遜色於年長的學子。</p>
少年名叫陸議,是吳郡陸家的子弟。</p>
對,就是那個袁術一直冒名頂替的吳郡陸家。</p>
陸議自幼聰慧無比,是遠近聞名的神童,深得祖父陸康的喜愛。</p>
陸康逢人便說,小陸議是他陸家的麒麟兒,日後定能光耀陸家門楣。</p>
陸議的父親陸駿早喪,這使得陸議小小年紀就為人老成。</p>
雖然受到陸家內外的讚譽,陸議卻並不引以為傲,而是更加刻苦的學習知識。</p>
聰慧如陸議早就看出,在亂世之中能靠得住的,唯有自己的一身學識。</p>
答完了上百道試題,陸議翻開了最後的策論。</p>
他有些驚訝的自語道:</p>
“凡於我大楚有利者,皆可為論…</p>
楚王好氣魄啊!</p>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藏了。”</p>
陸議神情堅定,在試卷的題目上寫下《論勢》二字。</p>
壽春城的文試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p>
考試持續了一上午,而先生們閱卷卻整整持續了十天。</p>
這些學子們的成績分為甲榜、乙榜、丙榜三個榜單。</p>
其中甲榜錄取人數為二十人,皆是從三千名學子之中脫穎而出的飽學之士。</p>
這些人的才能毋庸置疑,在袁術親自麵試後可以在大楚擔任要職。</p>
乙榜錄取人數為三百人,這些人也是才學不凡,可以在袁術麾下眾謀士的甄選後擔任底層的官員。</p>
丙榜的錄取人數為一千人,這些人的才學與甲榜和乙榜的學子相差甚遠,但是也有些才能和潛力。</p>
袁術會把他們派到各個縣城擔任小吏,如果政績優異也可以晉升。</p>
楚王府內,主考官戲誌才將文試的最終成績放到了袁術麵前:</p>
“文試的成績已經出來了,還請大王過目。</p>
這批學子中著實有一些濟世的大才,寫出來的文章讓忠都不得不歎服。”</p>
“誌才和諸位先生辛苦了。”</p>
袁術說著翻開了記載著考生成績的書卷,第一頁正是甲榜上的考生:</p>
“甲榜頭名:陸議。</p>
甲榜第二名:蔣琬。</p>
甲榜第三名:董允。</p>
甲榜第四名:費禕。</p>
甲榜第五名:步騭。</p>
甲榜第六名:闞澤。</p>
甲榜第七名:嚴畯。</p>
甲榜第八名:顧邵。</p>
甲榜第九名:張敦。</p>
甲榜第十名:禰衡。</p>
甲榜第十一名:吾粲。</p>
……”</p>
在甲榜學子的榜單上,袁術倒是看到了幾個熟悉的名字。</p>
位列二、三、四名的蔣琬、董允、費禕等人是蜀漢重臣。</p>
第五名之後的這些人也都是前世東吳的名臣。</p>
尤其是位列榜首的陸議。</p>
袁術要是沒記錯的話,此人正是東吳四大都督之一的陸遜,陸伯言!</p>
等等,第十名是什麽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