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易水終於醒了過來,他一醒來後,便四處尋找其他幾人的影子,待到一段時間後,易水不得不無奈的承認,其他幾人的確不在這裏,待到他靜下心來,仔細的關察起來。卻意外的發現,這是塵世的昆侖山。


    他的腦中浮現出了《山海經·海內西經》對昆侖的一段描述:“昆侖之虛,方八百裏,高萬仞。……麵有九井,以玉為檻。麵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又雲“赤水出東南隅”,“河水出西北隅”,“洋水、黑水出西北隅”,“弱水、青水出西南隅”。ai《大荒經雲:“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燃)。”aj《淮南子·地形訓》


    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裏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又曰:“旁有四百四十門,門間四裏,裏間九純,純,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橫維其西北之隅。北門開,以內(納)不周之風。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昆侖閶闔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黃水,黃水三周複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河水出昆侖東北陬,……赤水出其東南陬,……弱水出自窮石,……洋水出其西北陬,……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ak《河圖括地象》曰:“昆侖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柱廣十萬裏,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製。”lb又稱“昆侖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裏,周圍如削。”lc以及“昆侖山,廣萬裏,高萬一千裏,……出五色雲氣,五色流水。


    其泉東南入中國,名曰河水。其山中應於天,最中,八十城布繞之”。ld等等。晉


    幹寶《搜神記》卷十三雲:“昆侖之墟,……


    其外絕以弱水之深,又環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育滋長於炎火之中,


    故有火浣布。”le前秦王嘉《拾遺記》卷十雲:“昆侖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


    山有九層,每層相去萬裏。有雲氣,從下望之,如城闕之象。”lf南朝宋時所出之《玄


    中記》也有“天下之弱者,昆侖之弱水焉,鴻毛不能起”及“昆侖西北有山,周迴三萬


    裏,巨蛇繞之得三周,蛇為長九萬裏。蛇居此山,飲食滄海”lg之說。酈道元《水經注》


    卷一曰:“昆侖說曰: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


    曰層城(即增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之居。”lh六朝所出之《洞真太霄隱書》曰:


    “昆侖山高平地三萬六千裏,上有三隅,麵方萬裏,形似偃盆。其一隅正北,主於辰星


    之精,名曰閬風台;一隅正西,名曰玄圃台;一隅正東,名曰昆侖台。又有北戶山、承


    淵山,並是其枝幹。”li可見諸書對昆侖山的形貌、地理結構有很多描寫,但都千奇百


    怪,使人很難得到一個確切的概貌。不過,上有閬風台或玄圃台,有醴泉、瑤池,周圍


    有弱水環繞等,則是留在人們心目中比較典型的形貌特征。


    戰國至秦漢之書,大都極力狀寫昆侖山鳥獸草木之奇。如《山海經·


    西次三經》雲:昆侖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


    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惹鳥獸則死,惹木則枯。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


    百服。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禦水,食之使


    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lj《海內西經》雲:


    “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麵,東向立昆侖上。開明西有鳳皇、


    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琪樹,不死樹。鳳皇、


    鸞鳥皆戴?。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聖木曼兌,一曰梃木牙交。開明東有巫彭、


    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開明南有樹


    鳥,六首;蛟、蝮、蛇、蜼、豹、鳥秩樹,於表池樹木,誦鳥、鹮、視肉。”lk《淮南


    子·地形訓》曰:昆侖山“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璿樹、不死樹在其西,


    沙棠、琅?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mb魏晉以後,諸書在狀寫昆侖


    山鳥獸草木之奇的同時,又漸多宮室樓台的描寫。前秦王嘉《拾遺記》卷十曰:昆侖山


    “四麵有風,……四麵風者,言東南西北一時俱起也。又有祛塵之風,若衣服塵汙者,


    風至吹之,衣則淨如浣濯。甘露氵蒙注蒙似霧,著草木則滴瀝如珠。亦有朱露,望之色


    如丹,著木石赭然,如朱雪灑焉;以瑤器承之,如飴。昆侖山者,……上有九層,第六


    層有五色玉樹,蔭翳五百裏,夜至水上,其光如燭。第三層有禾穟,一株滿車。


    有瓜如桂,有奈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輕柔能騰虛也。第五層有神龜,


    長一尺九寸,有四翼,萬歲則升木而居,亦能言。第九層,山形漸小狹,下有芝田蕙圃,


    皆數百頃,群仙種耨焉。旁有瑤台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台基。最下層有流精霄


    闕,直上四十丈,東有風雲雨師闕,南有丹密雲,望之如丹色,丹雲四垂周密。西有螭


    潭,多龍螭,皆白色,千歲一蛻其五髒。此潭左側有五色石,皆雲是白螭腸化成此石。


    有琅?謬琳之玉,煎可以為脂。北有珍林別出,折枝相扣,音聲和韻。九河分流。南有


    赤陂紅波,千劫一竭,千劫水乃更生也”。mc《上清外國放品青童內文》曰:昆侖山


    “一處有積金為天墉城,麵方千裏。城上安台五所,玉樓十二。


    其北戶山、承淵山,並其支輔。又有墉城,金台玉樓,相似如一。流精之闕,光碧


    之堂,瓊華之室,紫翠丹房,景雲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上生金銀之樹,


    瓊柯丹寶之林,垂蘇瑰以為枝,結玉精以為實。……上樓紫燕、鳳鸞、白雀、朱鶚、鶤


    雞、靈鵠、赤烏、青鵲,下則飛禽遊獸,與昆侖同生”。md(四)所居神仙。《山海經》


    之《西次三經》和《海內西經》皆曰昆侖山為“帝之下都”;《淮南子·地形訓》謂為


    “太帝之居”。此“帝”或“太帝”,似指《書·洪範》所雲:


    “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之天帝(最高天神),也有可能指黃帝。若然,則居


    昆侖山之主神當為天帝或黃帝。而據《山海經·大荒西經》等所載,主宰昆侖山之主神


    又為西王母。


    該篇雲:“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麵虎身,文尾,


    皆白處之。……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me故《十洲記》和《上


    清外國放品青童內文》皆雲昆侖山為“西王母之所治也”。昆侖山又是諸仙薈萃之區。


    《河圖括地象》曰:“昆侖山,廣萬裏,高萬一千裏,神物之所生,聖人仙人之所集也。”


    mf王嘉《拾遺記》曰:


    “群仙常駕龍乘鶴,遊戲其間。”mg由此更可證明,昆侖山並非世間的凡山,而是


    超世間的仙山勝境。


    難到自己被送迴了人間,要不這怎麽跟描述的昆侖如此神似?罷了。如果這真的是昆侖的話,就一定會有那個吧。去看一下就知道了,易水如此心想。


    從地上一個縱躍翻身而起。飛速的向昆侖之定奔去,易水的心中總有一些莫明的煩燥,如果這真是昆侖的話。那就得。易水想到,還


    沒多少時間讓易水去思考,他便已到了山頂。並沒有立即往那裏走去。


    走到了懸崖之邊,望著景色:山,盡管偉岸,卻孤寂地屹立在曠野上,身體滾燙滾燙,幹渴的近乎崩裂。是太陽的輻射?還是岩漿的灼燒?


    水,似飄逸的秀發,清澈透明,噴湧四溢。純真的浪漫,無忌地奔流。不經意間,落在了山的酮體上,那柔柔順順,婉轉婀娜、滑潤清涼的感覺啊,令山陶醉。


    吸吮著甘甜的山泉,爽爽的清涼沁入了肺、滋潤了心,滲透到每個細胞……霎時間遍及整個山體。草兒綠了,花兒開了,春情綻放。


    山顫動著雙臂將水緊緊地擁抱在懷中,輕輕地撫摸那冰涼的曲線,喃喃自語,千言萬語難以形容心中的癡狂。他沉醉著,沉迷著,渴望釋放那份淤積已久的、不安的躁熱。


    山對水充滿了無限的愛戀,他愛水的精靈剔透,愛水的溫柔嫵媚,愛水的不離不棄。他時而將水捧在手裏,讓她變成美麗的天池,在礦物質的映襯下,閃爍出五彩的斑斕;時而將水拋向天空,讓飛流直下三千尺,浪花濺起之處,天空都架起了絢麗的彩虹。


    水的性格是柔順的,在山的溺愛中,乖巧地收起了頑皮與不屑,小鳥依人般地緊緊依偎著山那火熱的胸膛,傾聽他那急促的唿吸聲和似鼓的脈搏振動聲,她仰起清秀的笑臉,唱起了《泉水叮咚》。


    冷與熱融合成了甜甜蜜蜜的幸福溫度。山戀著水,水依著山。人們感歎道:沒有水的山,是一座荒山;沒有山的水,是一片死水。山水合一,才是人間一幅亮麗的風景。


    山水已相交為一,易水看到這一幕,卻是神傷,想到了一篇詩句:今生的相逢是不是前世的因果


    當你遇見了我愛就不再有失落


    就好象一場夢讓人難以捉摸


    不自覺就陷落叫人無法去逃脫


    今生的相逢是一場美麗的邂逅


    當你遇見了我愛就不帶有缺口


    你不再像個渡口讓愛擦身而過


    隻要你肯說出口我願意陪你直到世界的盡頭


    在天願意做比翼鳥在地願意成為連理枝


    兩情相悅你情我願


    真心相對悱惻纏綿


    可是這一切都是一個假設


    一個未清醒的夢 可當我醒來的時候我才知道


    是你讓我受傷


    傷到斷腸我還微笑假裝


    知道嗎是你讓我迷茫


    迷茫到絕望我還強做堅強


    平凡的我如星火般亮


    遇上太陽怎看出曾有的光芒


    平凡的我如一粒砂的重量


    無法激起你心千層浪


    我想我隻是你小小的避風港


    用來撫平你受的傷


    我想我隻是你小小的避風港


    傷好以後自然將我遺忘


    我想我隻是你小小的避風港


    當天使找迴了翅膀飛迴了天堂


    留下我一個人對自己說要堅強


    陪你等日出卻不能一起看夕陽


    感情事誰都懂無法勉強


    好象影子永遠見不到光


    不如從此將心鎖上


    當是兄弟一場為你療傷


    陪你醉到天亮相逢葉落梧桐雨 相離荷開蓮葉舒


    思憶舊日苦樂事 淚打梨花無盡時


    默默不語人孤單 得君相陪歡言多


    寄信他人相告知 也笑吾有此運時


    與君雖度兩春秋 難抵天涯各自飛


    雁飛向北風迷茫 不知身立是何鄉


    飛時欲尋迴頭路 迴路已被風沙掩


    願君心頭常思念 不教異鄉人悲切


    君卻半月寄一語 一語還訴二三事


    知若異鄉人悲思 是否常憶故人顏


    曉月若有輕紗籠 應是人間思離愁


    此愁道從何處來 中秋月圓人不圓


    中秋已過三四月 再訴離愁已無言


    情若要與草木比 愁也難掩心頭悲


    恨君隻道事無常 不知無常世人為


    怨君不曾細思量 隻訴人心多薄情


    無情要與多情比 多情卻是離別罪


    非君不知多情過 是君不做無情人


    心本虛無無一物 奈何君已入凡塵


    思及此處長歎息 多情也是非君願


    念念不忘舊時事 也是思君舊日緣


    來日若能再相見 莫道他鄉遇故知


    世人若惱我無情 道是無情亦有情


    再說我亦塵世人 緣何不能有此言


    修得此世相逢緣 已是佛祖苦心憐


    此事已無迴頭路 我亦無心再掛牽


    情願今生不相合 更教來生擦肩過


    緣何有此絕情語 是君逼我絕路處


    隱約,淚好像從易水的眼中劃落了,自嘲的笑了笑,轉身離去,來到了他本想去的地方,看到這裏的一片空蕩蕩,才不自覺的鬆了口氣,暗道這裏不是昆侖,正當他想離開的時侯,從山崖處傳來一男一女的聲音,還未待他躲開,那兩人就已上來了,當易水看清那兩人的麵容時卻不由自主的愣主了,呆呆的看著兩人從眼前走過。兩人好像並沒有發現他


    等到易水迴過了神來,那兩人卻已快到易水剛才到過的地方了,易水好像想到了什麽,發瘋似的衝了過去,擋在兩人的麵前,剛想說話,卻發現兩人從自己的身體邊穿過去。為什麽,強烈的恐懼從易水的心中冒了出來,待到兩人走到了那塊石碑邊後,易水發出了一句撕心裂肺的慘叫:“不。”


    易水的瘋狂與失常倒底是為了什麽?看來,一些被塵封的事就要被揭開麵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陰陽太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談古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談古往並收藏陰陽太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