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章 實驗室財源,挖CEO(求訂閱)
我的黑科技遊戲具現了 作者:時間線上行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將固態電池弱化,做出一二三四五代產品都沒問題。
最後在專家的意見下,陸行舟將固態電池分成五代產品。
每代產品能提高當前產品六倍。
可以半年或者一年發布新一代產品,這樣就能發3年或者6年了。
在這期間,還可以研究下一代產品。
讓別人拍馬也趕不上陸行舟實驗室的進度。
幾天後陸行舟和實驗室的小夥伴,重新做出了一塊新的電池,塊頭更大, 但實際上比最優秀的30倍電池卻弱得多。
小的水晶一樣的30倍電池很透明,現在做成大電池,反而變得沒那麽透明。
不過看起來更加好看,裏麵有亮閃閃的稀有金屬,其實都是無用的金屬混合物,為了把電池質量變差弄的。
C台也過來拍攝,還做了一期專題節目, 將陸行舟研發固態電池的經過記錄下來。
其中並沒有涉及技術機密,都是明麵上的東西。
陸行舟還重點講了講超導材料。
這篇論文將在近期《物理研究》期刊上發表。
而且這次就沒有什麽英文版本了,物理研究編輯部也來了脾氣,上次吃力不討好。
這次幹脆不出英文版。
國外的學者想要知道論文詳情,那好呀,自己找人翻譯!
不慣著。
夏國學術界,也終於邁出堅實的一步。
陸行舟的論文很重要,正在最新領域研究的學者們,為了趕上進度,必須要看這篇論文,不然就落伍了。
這在後來,倒是造成夏國留學生多了一門兼職生意。
那就是翻譯夏國的論文。
普通翻譯還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必須相關領域的學生。
外語有個缺點,那就是遇到很多專業名詞,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詞匯。
每次什麽產業出現了新技術, 那就隻能重新造一個詞。
遠遠比不上夏語優秀。
就算不懂科研的普通夏國人,一般都能從字麵上理解一些名詞的含義。
可外國人就不行了。
比如醫學領域, 如果說一百年前,本來隻有10萬個醫學詞匯。
現在, 醫學詞匯恐怕就超過幾十萬個。
想要學醫,相當於所有詞匯都要重新學。
無形中就增加了深入學習一門學科的門檻。
陸行舟的新聞在幾天後播出,論文已經提前刊發。
最先看到這篇論文的自然是國內學者,他們當時就驚為天人!
什麽情況?
國內竟然有團隊研究出了常溫超導材料!
這簡直就是劃時代的科技技術啊,無數行業都將被這個科研成果改變。
不說別的,要是超導材料的價格不是特別高,那是不是所有電線都能夠被更換呢?
以前的電線,使用的銅芯。
現在有超導材料,完全可以使用超導材料。
這種材料,最大的特性,就是0電阻,那豈不是沒有額外電能消耗。
市場實在太大了。
當學者們研究完陸行舟發表的論文,頓時在學術界造成八級海嘯一樣的影響。
所有人都意識到,世界已經要發生巨大改變了。
原來超導材料,竟然是石墨烯薄片製作。
隻要約束電子就能用石墨烯薄片獲得超導材料,陸行舟更是在論文中將怎麽製作這種超導材料的辦法都給出來了。
看到陸行舟這麽幹,所有人都知道,肯定是專利已經申請,別人看到成果也無法在專利上做文章。
大家又知道石墨烯薄片其實是二氧化碳和鎂製作。
就算需要用到別的稀有金屬,恐怕造價也不會特別高。
一時間,無數購買材料的訂單信息,發到了陸行舟的逆水實驗室官方郵箱。
因為別人想要複刻這個實驗,進行其他研究,就必須使用石墨烯薄片。
而全世界,目前隻有陸行舟這裏能夠買到石墨烯薄片。
陸行舟知道後,當即聯絡夏工集團,生產出的石墨烯薄片,優先給他的實驗室。
他在轉賣給發訂單來的國內實驗室。
超導技術的應用範圍太廣了,有無數領域都可以深入研究,陸行舟相當於給所有科學家們開辟了一個新的藍海。
所有人都可以去這個領域研究。
出了成果,隻要不是陸行注冊專利的領域,都可以獲得大量收益。
當然他們有收益,陸行舟也有。
因為這些人使用的材料,都需要他的石墨烯薄片。
現在陸行舟又和夏工集團合作建廠。
兜兜轉轉,還是他受益。
冉奇作為陸行舟的首席律師,但現在也必須負擔起商業上的事。
因為陸行舟忙不過來了。
他要優化固態電池,領導實驗室做實驗,學業的各種課早就不去上了,導師也沒有給他安排任務,但還是忙不過來。
最後隻能讓冉奇頂上,讓他出力。
畢竟一個實驗室正常經營,在沒有後續投資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能夠自給自足。
現在出售石墨烯薄片材料就是門不錯的生意。
冉奇找到陸行舟,匯報最近的情況。
“老板,必須請個專門的經理人負責這攤子事情了,我是律師,現在還在幫你買大樓,好多事我也不擅長啊。”冉奇說道。
陸行舟點點頭,他自然知道企業發展,肯定需要很多人才。
可惜發展速度太快,沒顧得上這方麵。
現在看來不找經理人是不行了。
“你辛苦一下,暫時頂一頂唄,不然那麽多訂單,就浪費了,這都是錢啊。”陸行舟說道。
他實驗室的官方郵箱,全是各種求購郵件。
因為陸行舟沒有報價,無數實驗室都自己主動開價了。
現在叫價最高的,已經到了10萬一克!
就是為了搶先獲得石墨烯薄片,然後複刻陸行舟的超導材料實驗,研究別的東西。
石墨烯薄片,夏工集團按照協議,不能單獨出售給外麵的商用實驗室或者公司。
這都是陸行舟把持在手裏的業務。
夏工集團隻能生產自用,目前工廠還在建設,其實產量很低,都是實驗時得到的產品。
比如現在攻克1平方米技術,一次性生產1平方米石墨烯。
這麽多石墨烯薄片,加起來也不到一克。
當然成本也不高,幾乎幾分錢的成本就能製作1平方米。
這些實驗製作的材料,優先送給陸行舟實驗室,畢竟他在做固態電池嘛。
夏工集團也希望陸行舟做出成果。
實驗材料都沒有收錢。
陸行舟實驗室積累了不少石墨烯材料。
現在可以對外出售一些。
冉飛無奈地答應下來,他詢問道:“老板那我們對外出售的價格多少,這也沒有什麽參考。”
按照以前石墨烯的費用,最精純的石墨烯價格前幾年達到了3000元每克,純度還不是特別高。
後來技術慢慢進步,變成了2000元每克。
再後來變成3000多一公斤。
現在到了1000元一公斤。
當然,這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石墨烯貴不貴,就看層數。
層數越低,那就價格越高。
單層目前依舊是幾百元每克。
但很讓科學家們鬱悶的是,即便他們花幾百元買的單層石墨烯,也無法用在陸行舟發表論文的那個超導材料上。
因為陸行舟發表的論文,使用的石墨烯薄片至少要達到1平方厘米。
現在剝離法弄到的單層石墨烯,估計就跟微粒一樣,都是些細微粉末。
這種粉末難以控製,更別說在石墨烯薄片上打孔了。
想要複刻實驗,必須要陸行舟使用的相同材料啊。
陸行舟了解情況了,也在思考該定什麽價格,這壟斷生意,他想開什麽價,就什麽價。
也不用擔心物價局找他麻煩。
他的實驗室現在已經在保護名單上了,誰會因為這個為難他。
實驗材料本來就不在物價局定價範圍內,有些材料一克達到上億美刀,也不稀奇。
比如稀有元素,微軟老總比爾蓋茨,想要湊齊元素牆,那都是辦不到的。
有些元素實在太貴了。
陸行舟考慮片刻詢問道:“有沒有國外的郵件發過來?”
官方郵箱陸行舟嫌麻煩,給冉飛管理,所以想知道什麽問他就行。
“倒是沒有,您論文才發表,國內的最先看到,外國學者估計還在找翻譯吧,哈哈。”冉飛說著笑起來。
以前何時有這種事發生,國外反而落後國內了。
“嗯,既然都是自己人,那價格就定在...。”陸行舟心算一番。
至少1克,才夠製作超導材料。
多數人基本不可能一次性成功,畢竟打孔是關鍵,一不小心就會失敗。
應該很多人做十次都無法成功。
“1克1萬,不算貴,以後都保持這個價格,兩三個月內不可能商用,先賺一筆錢,以後再降價。”陸行舟拍板道。
“對了,國外找上門,就1萬美刀一克,咱別客氣。”陸行舟又補充道。
冉飛心裏大為震撼。
這價格可就相差6倍以上了呀。
但外國學者還必須捏著鼻子認,畢竟整個市場,都隻有他們這裏有。
“不過老板你這價格可能會導致實驗室的人倒手材料哦。”冉飛提醒道。
“確實,那你辛苦一些,所有使用材料的實驗室要把使用數據交出來,並且禁止二次銷售,使用了多少材料很容易看出來,能杜絕大部分轉賣。”陸行舟說道。
考慮到有人因為利益鋌而走險,陸行舟繼續說道:“還有告訴買家,如果被發現轉賣,就列入不信任名單,將來都無法在我們這裏買石墨烯薄片了,全球獨此一家,得罪我們,就相當於告別石墨烯薄片衍生科技領域。”
冉飛一一記錄下來,實驗室終於有了財源,不需要陸行舟單獨投錢進來。
將來還可能產生大量盈利。
陸行舟的生意目前隻有這一塊,石墨烯薄片生產技術不能再授權別人了,有了超導材料,石墨烯薄片生產技術更加重要。
現在的財源成了和夏工集團合作的石墨烯生產廠,目前還沒有投產。
每天都能獲得幾百克石墨烯材料。
等批量生產估計還要一兩個月,其中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解決。
然後這幾百克材料,要留下大部分研究固態電池,超導材料汽車,剩下的就是可以出售的部分。
市場很大全世界的實驗室不久後都會求購石墨烯薄片。
這部分應該能賺一大筆,等量產後,價格就會降下來,然後用於超導材料製作,固態電池開發,將超導材料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商業運作非常複雜,手握大殺器,要是讓陸行舟這樣商業頭腦不是特別發達的人來做。
那可能會損失很大的商業利益。
這就需要職業經理人。
陸行舟決定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擔任這個職位。
他準備找大學校友。
不是同班同學,找同學做自己的商業經理,其實不是特別好。
無數案例都說明,找同學合夥做生意,是要出大問題的。
陸行舟隻是找國科大出來的頂級經理人。
也就是挖牆腳了。
陸行舟恰好知道有個很知名的校友,目前正在頭條係廣告部工作,還是負責鬥音廣告業務的副總之一。
別看是從事互聯網廣告業務的人,但陸行舟這裏需要的不是什麽商業大亨,管理天才。
是個人都能把東西賣出去。
他需要的就是有大企業管理崗位經驗,視野開闊,見過大世麵的經理人。
那他認識的這個校友,就比較合適了。
陸行舟和對方不是特別熟,畢竟以前他在學校也表現一般,不是特別厲害的風雲人物。
人家身為頭條係幹將,還是來學校招人演講的時候,和陸行舟互留了聯係方式。
這還是看在陸行舟爺爺擁有實驗室的份上。
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陸行舟爺爺是這位學生大學老師之一。
陸行舟爺爺離職早,很多年前就沒當教授了。
以前陸行舟去挖人,絕對挖不過來。
現在卻有希望,畢竟陸行舟掌握的技術太強大,是個人都能看到潛力無窮。
陸行舟找到微訊,給這個師兄發了條信息約飯。
以前可能對方不會應約。
現在基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找冉飛,讓冉飛找夏工集團拉個領導型人才過來也行。
但特殊企業出來的人,有股官味。
這種人陸行舟不太喜歡,還是純粹的民企人才比較好。
而且自己找來的也更加值得信任。
對方看到陸行舟邀約,毫不猶豫答應下來。
陸行舟這天天上頭條,發表的論文現在不但在學術圈引起討論,普通人當中也引起轟動。
再加上當晚C台新聞又報道陸行舟。
現在的陸行舟已經2次上30分新聞了,這種人脈作為商業精英,盧立偉自然不會疏遠。
“師弟終於有空了嗎?不用你請,我請,地址山海樓私房菜,晚上八點行嗎?”盧立偉迴道。
<a id="wzsy" href="http://m.ahzww.org">愛好中文網</a>
陸行舟答應下來,穿越到這個世界,陸行舟還是第一次和友人吃飯。
本來一直想約其他朋友聚聚,最近各種事情纏身,也沒時間。
這個月時間比較充裕,現實的朋友關係也需要維護一下,陸行舟不準備天天待在實驗室了。
最後在專家的意見下,陸行舟將固態電池分成五代產品。
每代產品能提高當前產品六倍。
可以半年或者一年發布新一代產品,這樣就能發3年或者6年了。
在這期間,還可以研究下一代產品。
讓別人拍馬也趕不上陸行舟實驗室的進度。
幾天後陸行舟和實驗室的小夥伴,重新做出了一塊新的電池,塊頭更大, 但實際上比最優秀的30倍電池卻弱得多。
小的水晶一樣的30倍電池很透明,現在做成大電池,反而變得沒那麽透明。
不過看起來更加好看,裏麵有亮閃閃的稀有金屬,其實都是無用的金屬混合物,為了把電池質量變差弄的。
C台也過來拍攝,還做了一期專題節目, 將陸行舟研發固態電池的經過記錄下來。
其中並沒有涉及技術機密,都是明麵上的東西。
陸行舟還重點講了講超導材料。
這篇論文將在近期《物理研究》期刊上發表。
而且這次就沒有什麽英文版本了,物理研究編輯部也來了脾氣,上次吃力不討好。
這次幹脆不出英文版。
國外的學者想要知道論文詳情,那好呀,自己找人翻譯!
不慣著。
夏國學術界,也終於邁出堅實的一步。
陸行舟的論文很重要,正在最新領域研究的學者們,為了趕上進度,必須要看這篇論文,不然就落伍了。
這在後來,倒是造成夏國留學生多了一門兼職生意。
那就是翻譯夏國的論文。
普通翻譯還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必須相關領域的學生。
外語有個缺點,那就是遇到很多專業名詞,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詞匯。
每次什麽產業出現了新技術, 那就隻能重新造一個詞。
遠遠比不上夏語優秀。
就算不懂科研的普通夏國人,一般都能從字麵上理解一些名詞的含義。
可外國人就不行了。
比如醫學領域, 如果說一百年前,本來隻有10萬個醫學詞匯。
現在, 醫學詞匯恐怕就超過幾十萬個。
想要學醫,相當於所有詞匯都要重新學。
無形中就增加了深入學習一門學科的門檻。
陸行舟的新聞在幾天後播出,論文已經提前刊發。
最先看到這篇論文的自然是國內學者,他們當時就驚為天人!
什麽情況?
國內竟然有團隊研究出了常溫超導材料!
這簡直就是劃時代的科技技術啊,無數行業都將被這個科研成果改變。
不說別的,要是超導材料的價格不是特別高,那是不是所有電線都能夠被更換呢?
以前的電線,使用的銅芯。
現在有超導材料,完全可以使用超導材料。
這種材料,最大的特性,就是0電阻,那豈不是沒有額外電能消耗。
市場實在太大了。
當學者們研究完陸行舟發表的論文,頓時在學術界造成八級海嘯一樣的影響。
所有人都意識到,世界已經要發生巨大改變了。
原來超導材料,竟然是石墨烯薄片製作。
隻要約束電子就能用石墨烯薄片獲得超導材料,陸行舟更是在論文中將怎麽製作這種超導材料的辦法都給出來了。
看到陸行舟這麽幹,所有人都知道,肯定是專利已經申請,別人看到成果也無法在專利上做文章。
大家又知道石墨烯薄片其實是二氧化碳和鎂製作。
就算需要用到別的稀有金屬,恐怕造價也不會特別高。
一時間,無數購買材料的訂單信息,發到了陸行舟的逆水實驗室官方郵箱。
因為別人想要複刻這個實驗,進行其他研究,就必須使用石墨烯薄片。
而全世界,目前隻有陸行舟這裏能夠買到石墨烯薄片。
陸行舟知道後,當即聯絡夏工集團,生產出的石墨烯薄片,優先給他的實驗室。
他在轉賣給發訂單來的國內實驗室。
超導技術的應用範圍太廣了,有無數領域都可以深入研究,陸行舟相當於給所有科學家們開辟了一個新的藍海。
所有人都可以去這個領域研究。
出了成果,隻要不是陸行注冊專利的領域,都可以獲得大量收益。
當然他們有收益,陸行舟也有。
因為這些人使用的材料,都需要他的石墨烯薄片。
現在陸行舟又和夏工集團合作建廠。
兜兜轉轉,還是他受益。
冉奇作為陸行舟的首席律師,但現在也必須負擔起商業上的事。
因為陸行舟忙不過來了。
他要優化固態電池,領導實驗室做實驗,學業的各種課早就不去上了,導師也沒有給他安排任務,但還是忙不過來。
最後隻能讓冉奇頂上,讓他出力。
畢竟一個實驗室正常經營,在沒有後續投資的情況下,最好還是能夠自給自足。
現在出售石墨烯薄片材料就是門不錯的生意。
冉奇找到陸行舟,匯報最近的情況。
“老板,必須請個專門的經理人負責這攤子事情了,我是律師,現在還在幫你買大樓,好多事我也不擅長啊。”冉奇說道。
陸行舟點點頭,他自然知道企業發展,肯定需要很多人才。
可惜發展速度太快,沒顧得上這方麵。
現在看來不找經理人是不行了。
“你辛苦一下,暫時頂一頂唄,不然那麽多訂單,就浪費了,這都是錢啊。”陸行舟說道。
他實驗室的官方郵箱,全是各種求購郵件。
因為陸行舟沒有報價,無數實驗室都自己主動開價了。
現在叫價最高的,已經到了10萬一克!
就是為了搶先獲得石墨烯薄片,然後複刻陸行舟的超導材料實驗,研究別的東西。
石墨烯薄片,夏工集團按照協議,不能單獨出售給外麵的商用實驗室或者公司。
這都是陸行舟把持在手裏的業務。
夏工集團隻能生產自用,目前工廠還在建設,其實產量很低,都是實驗時得到的產品。
比如現在攻克1平方米技術,一次性生產1平方米石墨烯。
這麽多石墨烯薄片,加起來也不到一克。
當然成本也不高,幾乎幾分錢的成本就能製作1平方米。
這些實驗製作的材料,優先送給陸行舟實驗室,畢竟他在做固態電池嘛。
夏工集團也希望陸行舟做出成果。
實驗材料都沒有收錢。
陸行舟實驗室積累了不少石墨烯材料。
現在可以對外出售一些。
冉飛無奈地答應下來,他詢問道:“老板那我們對外出售的價格多少,這也沒有什麽參考。”
按照以前石墨烯的費用,最精純的石墨烯價格前幾年達到了3000元每克,純度還不是特別高。
後來技術慢慢進步,變成了2000元每克。
再後來變成3000多一公斤。
現在到了1000元一公斤。
當然,這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石墨烯貴不貴,就看層數。
層數越低,那就價格越高。
單層目前依舊是幾百元每克。
但很讓科學家們鬱悶的是,即便他們花幾百元買的單層石墨烯,也無法用在陸行舟發表論文的那個超導材料上。
因為陸行舟發表的論文,使用的石墨烯薄片至少要達到1平方厘米。
現在剝離法弄到的單層石墨烯,估計就跟微粒一樣,都是些細微粉末。
這種粉末難以控製,更別說在石墨烯薄片上打孔了。
想要複刻實驗,必須要陸行舟使用的相同材料啊。
陸行舟了解情況了,也在思考該定什麽價格,這壟斷生意,他想開什麽價,就什麽價。
也不用擔心物價局找他麻煩。
他的實驗室現在已經在保護名單上了,誰會因為這個為難他。
實驗材料本來就不在物價局定價範圍內,有些材料一克達到上億美刀,也不稀奇。
比如稀有元素,微軟老總比爾蓋茨,想要湊齊元素牆,那都是辦不到的。
有些元素實在太貴了。
陸行舟考慮片刻詢問道:“有沒有國外的郵件發過來?”
官方郵箱陸行舟嫌麻煩,給冉飛管理,所以想知道什麽問他就行。
“倒是沒有,您論文才發表,國內的最先看到,外國學者估計還在找翻譯吧,哈哈。”冉飛說著笑起來。
以前何時有這種事發生,國外反而落後國內了。
“嗯,既然都是自己人,那價格就定在...。”陸行舟心算一番。
至少1克,才夠製作超導材料。
多數人基本不可能一次性成功,畢竟打孔是關鍵,一不小心就會失敗。
應該很多人做十次都無法成功。
“1克1萬,不算貴,以後都保持這個價格,兩三個月內不可能商用,先賺一筆錢,以後再降價。”陸行舟拍板道。
“對了,國外找上門,就1萬美刀一克,咱別客氣。”陸行舟又補充道。
冉飛心裏大為震撼。
這價格可就相差6倍以上了呀。
但外國學者還必須捏著鼻子認,畢竟整個市場,都隻有他們這裏有。
“不過老板你這價格可能會導致實驗室的人倒手材料哦。”冉飛提醒道。
“確實,那你辛苦一些,所有使用材料的實驗室要把使用數據交出來,並且禁止二次銷售,使用了多少材料很容易看出來,能杜絕大部分轉賣。”陸行舟說道。
考慮到有人因為利益鋌而走險,陸行舟繼續說道:“還有告訴買家,如果被發現轉賣,就列入不信任名單,將來都無法在我們這裏買石墨烯薄片了,全球獨此一家,得罪我們,就相當於告別石墨烯薄片衍生科技領域。”
冉飛一一記錄下來,實驗室終於有了財源,不需要陸行舟單獨投錢進來。
將來還可能產生大量盈利。
陸行舟的生意目前隻有這一塊,石墨烯薄片生產技術不能再授權別人了,有了超導材料,石墨烯薄片生產技術更加重要。
現在的財源成了和夏工集團合作的石墨烯生產廠,目前還沒有投產。
每天都能獲得幾百克石墨烯材料。
等批量生產估計還要一兩個月,其中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解決。
然後這幾百克材料,要留下大部分研究固態電池,超導材料汽車,剩下的就是可以出售的部分。
市場很大全世界的實驗室不久後都會求購石墨烯薄片。
這部分應該能賺一大筆,等量產後,價格就會降下來,然後用於超導材料製作,固態電池開發,將超導材料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商業運作非常複雜,手握大殺器,要是讓陸行舟這樣商業頭腦不是特別發達的人來做。
那可能會損失很大的商業利益。
這就需要職業經理人。
陸行舟決定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擔任這個職位。
他準備找大學校友。
不是同班同學,找同學做自己的商業經理,其實不是特別好。
無數案例都說明,找同學合夥做生意,是要出大問題的。
陸行舟隻是找國科大出來的頂級經理人。
也就是挖牆腳了。
陸行舟恰好知道有個很知名的校友,目前正在頭條係廣告部工作,還是負責鬥音廣告業務的副總之一。
別看是從事互聯網廣告業務的人,但陸行舟這裏需要的不是什麽商業大亨,管理天才。
是個人都能把東西賣出去。
他需要的就是有大企業管理崗位經驗,視野開闊,見過大世麵的經理人。
那他認識的這個校友,就比較合適了。
陸行舟和對方不是特別熟,畢竟以前他在學校也表現一般,不是特別厲害的風雲人物。
人家身為頭條係幹將,還是來學校招人演講的時候,和陸行舟互留了聯係方式。
這還是看在陸行舟爺爺擁有實驗室的份上。
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陸行舟爺爺是這位學生大學老師之一。
陸行舟爺爺離職早,很多年前就沒當教授了。
以前陸行舟去挖人,絕對挖不過來。
現在卻有希望,畢竟陸行舟掌握的技術太強大,是個人都能看到潛力無窮。
陸行舟找到微訊,給這個師兄發了條信息約飯。
以前可能對方不會應約。
現在基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找冉飛,讓冉飛找夏工集團拉個領導型人才過來也行。
但特殊企業出來的人,有股官味。
這種人陸行舟不太喜歡,還是純粹的民企人才比較好。
而且自己找來的也更加值得信任。
對方看到陸行舟邀約,毫不猶豫答應下來。
陸行舟這天天上頭條,發表的論文現在不但在學術圈引起討論,普通人當中也引起轟動。
再加上當晚C台新聞又報道陸行舟。
現在的陸行舟已經2次上30分新聞了,這種人脈作為商業精英,盧立偉自然不會疏遠。
“師弟終於有空了嗎?不用你請,我請,地址山海樓私房菜,晚上八點行嗎?”盧立偉迴道。
<a id="wzsy" href="http://m.ahzww.org">愛好中文網</a>
陸行舟答應下來,穿越到這個世界,陸行舟還是第一次和友人吃飯。
本來一直想約其他朋友聚聚,最近各種事情纏身,也沒時間。
這個月時間比較充裕,現實的朋友關係也需要維護一下,陸行舟不準備天天待在實驗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