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禍起圉縣東,駐紮在縣西南二十裏外的許褚一方很快也得到了訊息。
眾人反應不一,戲忠不愧是能讓曹操賞識的謀士,很快便瞧出了蹊蹺,道:“此地不該有黃巾敢作亂。”
帳中還有典韋、李平、張顧、張武等武官,聞言後,典韋資曆稍老,率先出言相問道:“黃巾賊年年都有,不知戲君所指何意?”
戲忠輕笑道:“不合時宜,不合常理。現在遠未到冬天,流竄的黃巾賊應不至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再者我等剛到此地,按理黃巾賊即便有心作亂,也該等我們離去後才是。”
眾人皆恍然,又聽戲忠說道:“不過,這倒是我們的好機會。”
許褚不想讓戲忠繼續說下去,馬上接過話,說道:“戲君所言極是,此乃天助我也。如此,便有機會以討賊的名義,堂而皇之進入圉縣之內。”
張顧、張武初來乍到急於立功,請戰道:“請明府讓我等率先登士前去討賊!”
許褚擺擺手,“此地畢竟是陳留郡治下,等等吧……”說完,但見戲忠意味不明地笑了幾聲,自出了帳外。
許褚心念一動,讓眾武人督促士卒操練,自己去尋戲忠。
戲忠卻是在觀看李平麾下的士卒練習弓箭,眼角瞥到許褚過來,便側身麵向許褚。
許褚與戲忠對視片刻,方道:“誌才有話要說?”
戲忠卻是把話題轉到習射的蹶張士上。但聽其悠悠道:“主公這個法子好啊,在箭靶上置一枚錢,但有射中者,錢歸其有。聽著大方,實則這些人大都射藝不精,一天下來又有幾支羽箭能射中靶上那枚銅錢呢?”
許褚淡笑道:“錢財本是小事,讓士卒積極練習射術,其實是為他們好。多一分準心,在戰場上活下來的機率就多一分,難道不是麽?”
戲忠道:“是啊,兵者乃天下至兇險事,能多一分勝算便多一分。主公,現在突然冒出了一支黃巾,是機會,亦是變數。這支黃巾眼下人少,然不可不防其以星火燎原之勢吞噬郡縣。……,主公知道這支黃巾的首領是誰麽?”
“誌才說笑了,我又沒開天眼,如何知道?”
“真不知道?”
“真不知道。”
戲忠不再追問,轉而說道:“無論是誰,都不可坐看其壯大,當速滅之。”
許褚不置可否,道:“不過一千蟻賊,圉縣令自會處理,貿然出手,人家不僅不領情,恐怕還會以為我要搶他的功勞。”
正說著,遠處數騎飛馬馳道而來。
到營門外,一人高聲喊道:“可是許潁川軍營?!”
許褚聽得分明,忙叫人打開營門,將幾名騎士迎進來。
許褚便迴軍帳,由戲忠領這幾人過來。初略觀之,領頭之人與許褚年歲相仿,氣宇軒昂,不似凡人;其餘四人,亦是英武之輩,年紀大的也不過三十來歲,年輕的也就二十左右,人人身披甲、手按劍,亦不能小覷。
許褚不敢怠慢,起身溫言相問向那領頭之人,道:“足下從何處來,有何事相說?”
領頭的年輕人臉上不見對許褚有何恭敬,隻淡淡迴道:“在下高幹,奉袁司隸之命傳信於許潁川。”
原來是袁紹的外甥高幹。
高幹正是圉縣高氏族人,與高璁是同宗。而在陳留高氏的地位,因為袁紹器重的關係,高幹顯然是很超然的存在。因陳留離潁川較近,許褚曾聽人說過高幹之名,典韋也曾提到過他。時人對高幹的評價很高,所謂‘文武全才’,‘誌向高遠’,都是難得可貴的褒獎。
高幹替袁紹送信過來,隨行的騎士,應該也是袁紹或高幹招攬的各地豪傑。
……,“適才見君馳騁而至,英姿煥發,還在想來的是誰,原來是陳留高元才,久仰大名!”
許褚想著這迴說不定是跟袁紹搞好關係的機會,便有意和高幹套近乎。寒暄一番,高幹不鹹不淡應付幾句,全然沒有什麽熱情。
許褚見狀,心中不爽利。但他上位已久,城府還是有點的,依舊笑容滿麵。
戲忠察言觀色,心裏亦覺微寒。他比許褚更了解高幹與袁紹的關係,這高幹又是出身名門又是袁紹外甥,當是左右心腹之人。從高幹表現出來的態度,許褚在袁紹或者說洛陽士族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步入正題,許褚問高幹,“高元才遠道而來,袁司隸可有何信於許褚?”
高幹從懷中取出信,站在一側的戲忠替許褚接過,放到許褚身前。
許褚、戲忠在觀察高幹,高幹同樣在觀察許褚、戲忠。
在洛陽時,第一次聽到許褚的名字是在河進表奏許褚為潁川太守時。那時候,朝野上下都以為許褚已然悄悄依附何進。第二次聽說許褚,則是許褚滅陽翟張氏後。高幹才知原來這個許仲康,誰的人也不是,隻是個純粹的武夫罷了。
近十年來天下知名的武人中,老一輩的有名震天下的皇甫嵩,故太尉段熲,以及朱雋等;中生代裏,當以董卓、丁原、公孫瓚等為代表;許褚充其量是個後進,甚至比起同樣驍勇有名的孫堅,許褚還要差上許多。
這並非高幹一人的想法,而是公論。孫堅曾隨皇甫嵩征戰四方,所戰者,無不是當時氣焰熏天的黃巾賊首,哪怕是董卓這樣的宿將,提起孫堅都頗為忌憚。
許褚又不像丁原深受何進器重,隻是因為當時局勢所需,在一幹潁川士族以及後族陰修、州牧黃琬的支持下,領了太守一職。
現在大將軍令他出並司隸,他的表現卻叫高幹覺得荒唐無比。所帶軍士不到兩千,這麽久了還停留在陳留郡,全然沒有一個傳聞中‘剛強’太守的樣子。
高幹因此輕視許褚,語氣中難免就帶了點居高臨下意味。
“閣下看完信了麽?還請速迴信於袁司隸,某可迴京交差。”
許褚剛將信看完,信中寫道:自君滅張讓之族,形勢畢露,而大將軍反複無常,猶豫不定,吾恐生變。許君既受詔,當驅馳洛陽,緣何久久不見動身?荀慈明亦托吾相告,朝廷用人之際,卿不可陽奉陰違,至天下大局不顧。
許褚沉吟。
袁紹催促他一個不怎麽當大用的人,應是何進那邊已經有了明顯姑息宦官的意圖。許褚並不是一個如何熟知這段曆史細節的人,但也和郭嘉等智謀之才多次談論京中局勢。真正要殺宦官的人,是袁紹而非何進。新帝登基後,朝堂之中由何進與袁隗同錄尚書事,加上何太後,等於是朝政由三股勢力把持。
何太後通過誰來幹預朝政?隻能是宦官。何進出身微末,以前是個屠戶,其實他也需要有一支力量跟士族相互製約,以達到製衡權利的目的。
再加上許褚今次出郡,就是為了賺到屬於自己的好處,以待天下有變。驅馳入京?算了吧,自己多少斤量許褚還是知道的。
許褚一沉吟,高幹雙眼一縮,提聲按劍問道:“許太守似乎有難言之隱?”
按劍,提聲,讓站在一旁的戲忠有些驚訝——這個高元才,莫以為這樣就能嚇到許褚?
果然,許褚見了高幹擺出的姿態,心中冷笑不已。他突然走向高幹,右手快速一探,“鐺!”得一聲將高幹的佩劍拔出,笑道:“元才好劍!”
高幹身後隨從變色,又見許褚道:“可如今圉縣有黃巾之禍,許某雖知洛陽緊急,亦短時間內無法抽身。”
“什麽?!”高幹先被許褚一個下馬威,又聽見家鄉有賊患,臉色蒼白道:“黃巾賊多少人?何人所率?”高幹一路匆忙,是以沒聽說黃巾的事。
許褚便道:“不過千數,不知何人為首。……,但黃巾賊向來從眾甚易,不盡快剿滅,恐有星火燎原之患。”
高幹心憂族人,急道:“那許太守還不盡快去平賊?”
眾人反應不一,戲忠不愧是能讓曹操賞識的謀士,很快便瞧出了蹊蹺,道:“此地不該有黃巾敢作亂。”
帳中還有典韋、李平、張顧、張武等武官,聞言後,典韋資曆稍老,率先出言相問道:“黃巾賊年年都有,不知戲君所指何意?”
戲忠輕笑道:“不合時宜,不合常理。現在遠未到冬天,流竄的黃巾賊應不至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再者我等剛到此地,按理黃巾賊即便有心作亂,也該等我們離去後才是。”
眾人皆恍然,又聽戲忠說道:“不過,這倒是我們的好機會。”
許褚不想讓戲忠繼續說下去,馬上接過話,說道:“戲君所言極是,此乃天助我也。如此,便有機會以討賊的名義,堂而皇之進入圉縣之內。”
張顧、張武初來乍到急於立功,請戰道:“請明府讓我等率先登士前去討賊!”
許褚擺擺手,“此地畢竟是陳留郡治下,等等吧……”說完,但見戲忠意味不明地笑了幾聲,自出了帳外。
許褚心念一動,讓眾武人督促士卒操練,自己去尋戲忠。
戲忠卻是在觀看李平麾下的士卒練習弓箭,眼角瞥到許褚過來,便側身麵向許褚。
許褚與戲忠對視片刻,方道:“誌才有話要說?”
戲忠卻是把話題轉到習射的蹶張士上。但聽其悠悠道:“主公這個法子好啊,在箭靶上置一枚錢,但有射中者,錢歸其有。聽著大方,實則這些人大都射藝不精,一天下來又有幾支羽箭能射中靶上那枚銅錢呢?”
許褚淡笑道:“錢財本是小事,讓士卒積極練習射術,其實是為他們好。多一分準心,在戰場上活下來的機率就多一分,難道不是麽?”
戲忠道:“是啊,兵者乃天下至兇險事,能多一分勝算便多一分。主公,現在突然冒出了一支黃巾,是機會,亦是變數。這支黃巾眼下人少,然不可不防其以星火燎原之勢吞噬郡縣。……,主公知道這支黃巾的首領是誰麽?”
“誌才說笑了,我又沒開天眼,如何知道?”
“真不知道?”
“真不知道。”
戲忠不再追問,轉而說道:“無論是誰,都不可坐看其壯大,當速滅之。”
許褚不置可否,道:“不過一千蟻賊,圉縣令自會處理,貿然出手,人家不僅不領情,恐怕還會以為我要搶他的功勞。”
正說著,遠處數騎飛馬馳道而來。
到營門外,一人高聲喊道:“可是許潁川軍營?!”
許褚聽得分明,忙叫人打開營門,將幾名騎士迎進來。
許褚便迴軍帳,由戲忠領這幾人過來。初略觀之,領頭之人與許褚年歲相仿,氣宇軒昂,不似凡人;其餘四人,亦是英武之輩,年紀大的也不過三十來歲,年輕的也就二十左右,人人身披甲、手按劍,亦不能小覷。
許褚不敢怠慢,起身溫言相問向那領頭之人,道:“足下從何處來,有何事相說?”
領頭的年輕人臉上不見對許褚有何恭敬,隻淡淡迴道:“在下高幹,奉袁司隸之命傳信於許潁川。”
原來是袁紹的外甥高幹。
高幹正是圉縣高氏族人,與高璁是同宗。而在陳留高氏的地位,因為袁紹器重的關係,高幹顯然是很超然的存在。因陳留離潁川較近,許褚曾聽人說過高幹之名,典韋也曾提到過他。時人對高幹的評價很高,所謂‘文武全才’,‘誌向高遠’,都是難得可貴的褒獎。
高幹替袁紹送信過來,隨行的騎士,應該也是袁紹或高幹招攬的各地豪傑。
……,“適才見君馳騁而至,英姿煥發,還在想來的是誰,原來是陳留高元才,久仰大名!”
許褚想著這迴說不定是跟袁紹搞好關係的機會,便有意和高幹套近乎。寒暄一番,高幹不鹹不淡應付幾句,全然沒有什麽熱情。
許褚見狀,心中不爽利。但他上位已久,城府還是有點的,依舊笑容滿麵。
戲忠察言觀色,心裏亦覺微寒。他比許褚更了解高幹與袁紹的關係,這高幹又是出身名門又是袁紹外甥,當是左右心腹之人。從高幹表現出來的態度,許褚在袁紹或者說洛陽士族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步入正題,許褚問高幹,“高元才遠道而來,袁司隸可有何信於許褚?”
高幹從懷中取出信,站在一側的戲忠替許褚接過,放到許褚身前。
許褚、戲忠在觀察高幹,高幹同樣在觀察許褚、戲忠。
在洛陽時,第一次聽到許褚的名字是在河進表奏許褚為潁川太守時。那時候,朝野上下都以為許褚已然悄悄依附何進。第二次聽說許褚,則是許褚滅陽翟張氏後。高幹才知原來這個許仲康,誰的人也不是,隻是個純粹的武夫罷了。
近十年來天下知名的武人中,老一輩的有名震天下的皇甫嵩,故太尉段熲,以及朱雋等;中生代裏,當以董卓、丁原、公孫瓚等為代表;許褚充其量是個後進,甚至比起同樣驍勇有名的孫堅,許褚還要差上許多。
這並非高幹一人的想法,而是公論。孫堅曾隨皇甫嵩征戰四方,所戰者,無不是當時氣焰熏天的黃巾賊首,哪怕是董卓這樣的宿將,提起孫堅都頗為忌憚。
許褚又不像丁原深受何進器重,隻是因為當時局勢所需,在一幹潁川士族以及後族陰修、州牧黃琬的支持下,領了太守一職。
現在大將軍令他出並司隸,他的表現卻叫高幹覺得荒唐無比。所帶軍士不到兩千,這麽久了還停留在陳留郡,全然沒有一個傳聞中‘剛強’太守的樣子。
高幹因此輕視許褚,語氣中難免就帶了點居高臨下意味。
“閣下看完信了麽?還請速迴信於袁司隸,某可迴京交差。”
許褚剛將信看完,信中寫道:自君滅張讓之族,形勢畢露,而大將軍反複無常,猶豫不定,吾恐生變。許君既受詔,當驅馳洛陽,緣何久久不見動身?荀慈明亦托吾相告,朝廷用人之際,卿不可陽奉陰違,至天下大局不顧。
許褚沉吟。
袁紹催促他一個不怎麽當大用的人,應是何進那邊已經有了明顯姑息宦官的意圖。許褚並不是一個如何熟知這段曆史細節的人,但也和郭嘉等智謀之才多次談論京中局勢。真正要殺宦官的人,是袁紹而非何進。新帝登基後,朝堂之中由何進與袁隗同錄尚書事,加上何太後,等於是朝政由三股勢力把持。
何太後通過誰來幹預朝政?隻能是宦官。何進出身微末,以前是個屠戶,其實他也需要有一支力量跟士族相互製約,以達到製衡權利的目的。
再加上許褚今次出郡,就是為了賺到屬於自己的好處,以待天下有變。驅馳入京?算了吧,自己多少斤量許褚還是知道的。
許褚一沉吟,高幹雙眼一縮,提聲按劍問道:“許太守似乎有難言之隱?”
按劍,提聲,讓站在一旁的戲忠有些驚訝——這個高元才,莫以為這樣就能嚇到許褚?
果然,許褚見了高幹擺出的姿態,心中冷笑不已。他突然走向高幹,右手快速一探,“鐺!”得一聲將高幹的佩劍拔出,笑道:“元才好劍!”
高幹身後隨從變色,又見許褚道:“可如今圉縣有黃巾之禍,許某雖知洛陽緊急,亦短時間內無法抽身。”
“什麽?!”高幹先被許褚一個下馬威,又聽見家鄉有賊患,臉色蒼白道:“黃巾賊多少人?何人所率?”高幹一路匆忙,是以沒聽說黃巾的事。
許褚便道:“不過千數,不知何人為首。……,但黃巾賊向來從眾甚易,不盡快剿滅,恐有星火燎原之患。”
高幹心憂族人,急道:“那許太守還不盡快去平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