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們難受,徐憂民也不見得好過多少,他在替皇帝難過悲哀,那麽長時間嘔心瀝血,處心積慮的壓製陸鍔,架空平王爺機關算盡,到頭來還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終究還是違背不了天命,膝下無子,到頭來接掌龍位者,還需在平王爺,陸鍔中二選一。


    這的確是很悲哀,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說不得皇帝還會因此,而得到世人的讚賞,博取個一世英名,你想啊!皇位是個香餑餑,誰不覬覦?


    不明真相的世人,大概都會認為皇帝之所以長期拚命地排擠兩位兄弟,而到最後關頭,突然果斷地傳給其中某一個人,完全是為了避免,兩兄弟為爭奪皇位暗地裏去結黨營私,製造殺戮,引起的宮變。


    合情合理,這個時候,縱然另一個人心中再怎麽不服,也沒有了時間與借口攪拌風雲了。


    可,話又說迴來,沒有了時間與借口,並不代表另一個人,會不生哀怨,坦然接受。


    所以,作為一國宰輔,百官表率,徐憂民還要進行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於是,他連思索都未思索一下便決定倒向,依附,全力支持看似平庸,實則羽翼早已豐滿,勢力早已逾越陸鍔不知多少倍的平王爺。


    但,平王爺要真正達到得心應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境地,光靠自己還不行,吏部尚書宋光漢必須上位。


    作為陸鍔最尊敬的兄長,徐憂民這樣做的確是殘忍,也失去了人情,但他不得不狠心,如果平王爺跟陸鍔一定要撕破臉,自己依附平王爺,平王爺的實力相比陸鍔,就等於十比一。


    十比一的實力對抗對壘,戰期上,也許談不上戰期,很可能陸鍔是一觸即潰,一潰千裏……一潰千裏……這還沒做,隻是想了想,徐憂民的兩眼便開始濕潤。


    不過,他還是強迫自己定住心神,自己挨些罵,受些自責無所謂,不打仗,老百姓總會少受很多的戰亂之苦,值得。


    一念至此,徐憂民道, “皇上,臣這一兩個月來,頻頻感到手腳僵硬,可能是上了年歲之故,恐怕不能替皇上撰寫修文了,但微臣素知宋光漢大人,文筆文采俱佳,以後便有他替皇上多多效勞了”。


    其實,提攜宋光漢上位,徐憂民是在玩一場豪賭,眾所周知,宋光漢愛權如命,一個愛權如命的人掌權之後,會怎樣?誰也不敢斷言,可徐憂民還是願意賭,並且不打折扣。


    至於有什麽根據,他也迴答不出來,隻知道如果事事都要依據而為,那麽這個世界就不會存在富貴險中求一說了。


    宋光漢聞言頓時腮邊肌肉猛地一縮,如果此時有一把剪刀,剖開他的胸,拿出他的心你會看到他的心正砰砰地亂跳,他扭頭看皇帝,恰與皇帝四目相對……


    “這叫……舉賢不避親嗎?”,皇帝忽然眼如利箭,但很快又緩釋利箭,“好好好,舉賢不避親,隻怕朕是用不著了,還是薦於平王吧!令他二人好生用心治理天下”,語罷,皇帝鎮靜地扭過頭正視蘿帳頂,不再理會任何人。


    這句話,雖然沒有定格什麽,但似乎已經說明了什麽,所以它引起了效應……


    為什麽?為什麽?蓮蓉皇後指尖輕抖,踉蹌兩步,一排銀牙猛地咬住下唇,淚水奪眶而出,她好生失望,為什麽,那麽長時間的不死心等待,到底等來的還是冰涼的不甘。


    抖完了指尖接著抖身子,陸箏公主兩眼一酸,上前攬住了她,她了解她,蓮蓉皇後痛哭流涕,不甘心的真的不是結果,就如她所言,那麽長的等待怎麽就沒有出現奇跡呢?


    平王爺這會兒沒心情去欣賞蓮蓉皇後的神態,此刻他正與宋光漢神色惶恐,額角汗流的跪在地上,但如果他有心情一定會看到陸箏公主在攬住蓮蓉皇後之前,曾瞧過他兩眼。


    這就奇怪了,皇帝言語中並沒有殺氣,相反,還清晰明朗地指出了下任皇帝的人選。


    盡管一句話,不比行文布詔,加蓋玉璽那麽保險,可九五至尊的金口玉言已經足夠讓平王定心,安枕了,他卻為何還要害怕?搗頭如蒜地道,“臣,臣弟不敢”。


    這也怪不得他們膽小,因為皇帝的為人大家都很熟悉,如果皇帝從此高臥龍榻不起,這句話頂多也是令人感到一驚,沒什麽大不了的。


    可若是皇帝今日走下龍榻萬歲萬萬歲,而平王又在今日表現過激的話,那麽日後的境況就不容樂觀了。


    見皇帝紋絲不動,置若罔聞,平王爺恐懼加劇,抬眼看向徐憂民。


    徐憂民緊皺著眉頭,不曾注意,其實他此刻的心也不比平王安逸多少。


    他在想,以他對皇帝的了解,如果無人相逼,如果不到最後關頭,皇帝是不會在任何人麵前,提任何跟禪位有關的字眼。


    可此時,皇帝偏偏在兩個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提了,就宛若熟悉的對手突然一反常態,改了習性,一時之間真的讓徐憂民似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更有甚者,皇帝既然要決定扶植平王爺,就應該不遺餘力,不留私心,怎麽能做那種一邊給人糖果吃,又一邊打人耳光的事兒?把個舉賢不避親連說兩遍。


    除了蓬頭稚子,不聞政事的人外,又有誰不知,徐宋二人同鄉,關係甚好,徐憂民同平王爺少有來往,而宋光漢又入幕平王府之賓,效忠平王爺。


    你這般著重強調,不是在刻意提醒平王爺,徐憂民提攜宋光漢動機不純,宋光漢投靠自己是假,親和徐憂民才是真?讓平王爺稍稍平複的心又起波瀾?


    徐憂民搭眼瞧上龍榻,仿佛是曉得徐憂民想通過他的眼看穿他的心,五十五歲皇帝索性將臉扭到裏側,給徐憂民一個後腦勺。


    徐憂民心煩意亂,他討厭極了,這種別人說一句話,自己要琢磨三分的日子,他多麽希望人與人之間,縱然做不到坦誠布公,但也不要搞什麽虛假,玩什麽心計。


    說到這,我想批評人類兩句,人類的煩惱大多都是心思深沉,自作聰明招來的,你就不能把皇帝的話,想簡單一些。


    想成是氣話,沮喪話,悵然若失話,這樣一來,不就沒問題了嗎?


    徐憂民苦笑,不管皇帝這段話,有沒有特別意圖,也不管眾人持有什麽想法,它即出自一個不健康人的嘴,作為健康的你,都得進行安慰一番,說些萬壽無疆,洪福齊天的吉利話。


    趁著皇帝高高興興接收吉利話的功夫,不死心的徐憂民還想看看皇帝的眼,還想從他的眼裏搜尋一點什麽。


    可惜皇帝很從容,眼如古井,無波,待乾坤殿安靜下來,他叫了一聲平王爺。


    “皇兄”,平王兩眼開始噙淚,兩手按在龍榻邊沿,這會兒他也不怕皇帝不是人臉的臉了,憶起陸晴川往日的英雄了得,他不甚悲憫,泣不成聲,本已醞釀好,足可以出口成章的言語,竟嘣不出一個字,隻喃喃地叫著,“皇兄,皇兄”。


    皇帝無動於衷,隻定定地注視著平王,沒人看見他錦褥下原本攤開的手掌慢慢握成拳頭,胸腹上的錦被隨著他的氣息,上下起伏著,久久,一直沒接話。


    原本悲哀的氛圍,又悄沒聲息地被注入了一種能捏成塊兒砸死人的凝重。


    徐憂民不覺又重新直直早已經伸不直,佝僂的背,但瞬間又垂下頭,他甚是害怕不小心碰觸到皇帝這一刻的眼,因為皇帝這一刻的眼必定是十分脆弱。


    雖然他還在惱恨皇帝,因不舍傳位而彎成弓的心,但想想,他似乎更同情皇帝,因無後而折磨到千瘡百孔的心。


    也許是直巴巴的看,太傷眼,皇帝終於眨了眨眼,跟著開言說話“平王休要悲傷,人生自古誰沒死的那一天?


    往日你我兄弟縱馬馳騁戡亂平天下,雖說是為了天下蒼生,但終究不能否定它是一種殺戮,朕好端端的,突發怪疾,我想便是上天在懲罰於我”,一口氣說完,絲毫聽不出陸晴川有行將就木之勢。


    “不,皇兄救萬千黎民於水火,挽大廈於將傾,豐功偉績可追日月,聲名震天,直抵堯舜,斷無懲罰之說,小恙不日即可康複”


    古晴空聲淚俱下,痛哭哀哉,這句話聽起來雖有過度的誇大其詞,阿諛奉承之嫌,但確實飽含了許多真切的兄弟情,君臣義。


    看陸晴川麵皮一陣波瀾,我料想他聽聞這般恭維之詞,定然是豪放長嘯了一聲,不過他的聲調最終還是道破了一位英雄垂死的無盡淒涼。


    “平王謬讚了,朕深感汗顏……”,說到此處,他停下,扭動頭顱,眼光忽然變得駭人,駭人的眼光掃向垂首而立的徐憂民,又是久久不說話,仿佛在思索,仿佛有話卻又不願說出口。


    同是垂首而立的盧青陽察出了異樣,他用胳膊肘碰了碰徐憂民,徐憂民微抬首,剛好與陸晴川四目相觸,他旋即明白,皇帝這是在煎熬抉擇了。


    雖然古晴空是他的親兄弟,但兄弟再親也親不過兒孫,何況他隻是一介書生,對上古王朝無任何貢獻,不費一兵一卒便坐擁了天下,怎能不叫人氣憤不甘?


    怪不得皇帝會不情願,會猶豫不決,猶豫不舍,徐憂民喟然長歎,世上總有那麽許多事情,是你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


    例如,你娶了個女人,女人卻帶來一個現成的八歲兒子,說句良心話,你不想替別人養兒子,但架不住你除了那女人,已別無可娶。


    天意不可違,哪怕你是高高在上,萬人尊崇的皇帝老子,徐憂民歎完,決定幫陸晴川啟開這個他不願啟開的始端。


    如何啟?對於陸晴川來說是千難萬難,但對旁人來講卻是輕描淡寫。


    徐憂民認為,既然你十幾年閉口不提立儲之事,今日卻一朝散播出新皇人選,就不能再擱淺,給混亂以時間上的支持,應當機立斷,快刀斬亂麻,速戰速決,盡量將風險扼殺在萌芽,搖籃之中。


    徐憂民摒退了乾坤殿裏的閑雜人等,按理說,禪位大事,不光是那些死了幾次都未能死了的小太監們不能聽,就連陸箏公主與蓮蓉皇後也要迴避。


    但徐憂民留下了她們,這也許是皇帝的意思,他在猜想。


    陸晴川沒有言語讚賞徐憂民的慧識,不過也沒提出異議,顯然留下此二人並沒有違背他的意願。


    “平王爺聽旨,宋大人擬草”,他咬咬牙,腮幫子上的肉皮一陣緊縮。


    宋光漢心中狂喜,紫色小毫快速地點向硯台。


    “朕自覺時日不多,為願我上古國能盛享萬世,繁衍不息,朕去後,特令皇弟古晴空接掌龍位,文武列班以國父徐憂民為尊,全心全力輔助新皇,造福百姓,不得異心”。


    “皇上……”。


    徐憂民大是一驚,雙膝跪地,他不是反對,皇帝真的把皇位傳給了平王爺,相反他還極力讚成皇帝的做法,隻是覺得,此情此景儲君人選,最多隻能口頭說說,斷然不能明旨頒布。


    於是疾聲道,“老臣以為,眼下應先下詔宣陸鍔進京,後擬旨立儲為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善惡到頭終有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南人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南人家並收藏善惡到頭終有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