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年九月初八,在太皇太後和惠太後的一手操辦之下,成年後的皇上迎娶一後一貴妃入宮侍奉宮闈。
在大婚之前,康熙帝特遣官祭告天地、太廟、社稷,以示重視。
終等到大婚的這一日,宮內宮外皆是張燈結彩,處處熱鬧非凡。
白玉石台階上,一後一貴妃著華服伏拜在地,耳邊隻聽得禮儀官高聲念道:
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內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禮於斯而備,教化所由以與。赫舍裏·瀅盈,乃內大臣噶布喇之女,世德鍾祥,崇勳啟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於六宮。貞靜持躬,應正母儀於萬國。茲仰承太皇太後懿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後。其尚弘資孝養,克讚恭勤。茂本支奕葉之休,佐宗廟維馨之祀,欽此!
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內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佟佳·麗馨,係內大臣佟國維之女,篤生名族、克備令儀。賦質端良、彤管之徽音夙著,稟心恭順,褕衣之錫命攸宜。茲仰承太皇太後慈諭,以冊寶冊封爾為貴妃,欽此!
“謝主隆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過聖旨的皇後與佟佳貴妃再三叩拜。
透過珠簾,惠太後定定看著那兩位入宮新人年輕的麵龐,年輕貌美卻又帶著一絲對未來的憧憬。
這情形,有如她當年進宮時一般。
先帝駕崩,臨終前寫下遺詔,要四位內大臣輔佐皇上,不想鼇拜竟早早就露出狼子野心,在這次皇後之位爭奪大戰之後,太皇太後英明睿智,再三思量,方選定了索尼的孫女赫舍裏氏入主中宮,隻期盼這樁政治婚姻之後,索尼大人能死心塌地輔佐新主。
太皇太後的意思,眼下皇上剛成年,後宮侍奉的人數不宜過多,但皇後一人入宮未免太後寥寥,惠太後便提議將康太後母家的佟國維之女納入宮中,可巧佟國維有兩位年齡相當的女兒,一位是正室所生,一位是姨娘所出,因著嫡長為尊,故而便迎了佟佳府邸的嫡長女入宮,特冊為貴妃。
惠太後這樣想著,康太後初入宮也是這樣大的歲數吧,追念故人,於是不禁多看了那佟佳貴妃幾眼,隻見一襲亮橘色絹雲形千水吉服,衣裳上的一絲一線都是純手工刺繡而成,更映襯出她的如雪肌膚,而此時,她正垂手立在皇後的身後,畢恭畢敬地傾聽太皇太後的聖訓。
天生麗質且溫順有禮,那眉眼之間,和她的姑姑還是有些許相似的。
不管怎樣,惠太後掛念著康太後,為著她,極盡所能將她的侄女迎入宮來,如此一來,皇上與佟國維,也算是親上加親了。
殿前大禮參拜罷,到了晚上,則是合宮盛宴。
宴會的主角自然還是一後一貴妃。
浸淫於後宮數十年,這種宴會數不勝數,年年日日都有,觥籌交錯,強顏歡笑,早就讓惠太後覺得厭倦不已,因而今晚的宴會才剛進行到一半,惠太後就覺得有些許醉意,殿內悶悶的,讓她急於想要出去透口氣,便吩咐青蕊扶著自己,一路穿過禦花園,而是輕車熟路地向坤寧宮走去。
坤寧宮是惠太後做皇後時居住的宮殿,適逢大喜的日子,宮裏宮外早已染就了最喜慶的正紅色,迎接著新主子的到來。
今夜,是皇上與皇後的大婚之夜。
青蕊見惠太後並沒有像往常那樣迴壽康宮,而是徑直向坤寧宮走去,全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一時怔住了。
而惠太後的身後跟了一群伺候的人,見此情景,皆屏住唿吸,更不敢勸上一兩句。
眼見著就到了坤寧宮的角門外,青蕊才小心翼翼地勸了一句:“太後娘娘喝醉了,奴婢扶您迴壽康宮歇著吧!”
略顯蒼老的手輕輕撫上坤寧宮的外牆,那牆在燈籠的映射下越發顯出紅色來,手摸上去卻是一片鑽心的冰涼。
她靜靜地感受著這種久違的感覺,好像根本就沒有聽到青蕊說的話。
“太後娘娘,夜深了,外頭寒氣重,奴婢陪您迴去吧。”青蕊鼓起勇氣,又勸了一句,“皇上命人著意布置這坤寧宮,隻因今夜是他與皇後娘娘……”
轉過頭看她一眼,淡淡地開口,“你真當哀家老糊塗了嗎?皇上大婚,是咱們大清天大的喜事,你難道還怕哀家這個老婆子闖入坤寧宮去不成?”
“奴婢不敢,隻是……”
“隻是,這坤寧宮隨著朝代更迭,即將換了主人,卻再也沒有了先帝。”惠太後悠悠歎一口氣,貪戀地撫著那宮牆,似乎陷入了無盡的遐想之中。
“坤寧宮縱然高貴,可這宮牆若是沒有皇恩的浸潤,冰冷程度和其他小宮小殿沒有什麽區別,這麽多年了,還是這般淒清寥落。哀家從前,也曾傻傻地扶著這宮牆,盼著先帝來瞧哀家一眼。”
青蕊聞此悲傷,不禁流下來淚來,再不敢勸,帶著眾人,默默退到了一尺開外。
“哀家以惠貴妃的身份入宮,一月有餘就做了皇後,在皇額娘的扶持下,風風光光地入主中宮,雖是繼後,但懷著皇嗣,一朝登鼎鳳座,是何等的榮耀。哀家終究沒有辜負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期望,那時候,先帝還是有一絲喜歡哀家的,不然,怎麽會封哀家做皇後?”
惠太後癡癡地迴憶著,宛若初入宮時那樣單純青澀。
甜膩膩的梅子酒浸入腸中,卻化作了萬般苦味,將往昔那段甜蜜的日子暈染開來。
她總記得,她做惠貴妃,後來做皇後的那段日子,懷著身孕,先帝一日三次,笑吟吟地來到坤寧宮瞧她,太醫把脈的時候,就在一邊靜靜陪著她。
入宮前就知道彼時的嘉妃受寵多年,不想她進了宮,皇上倒願意送一枝與她一模一樣的珠釵給她,還給了她一個孩子。
旻玉,那樣柔軟的孩子,成為了後來她漫漫後宮生涯中無盡的慰藉。
都說皇後得其高位,不得其君心。
等皇上漸漸不常來坤寧宮了,她才知道,皇上心裏還是介意,介意她的姑姑是焚宮自殺的靜妃,介意她出生於博爾濟吉特氏家族。
昔年,攝政王多爾袞施加在先帝身上的強硬手腕,給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女兒們打下了一個永不得翻身的烙印。
先帝生性追求自由,不喜受人挾製,所以不喜歡姑姑,也不喜歡她。
後來她生了害人之心,想要借石瓊梅之手,打落嘉妃肚裏的孩子。
再後來,坤寧宮雖是大宮,但終究因為一念之差徹底失卻了皇恩。
就連康太後也以為,她從那以後不再刻意看重皇恩,不想再去費勁腦汁地爭寵,對宮中一切事物都淡然處之,已然對先帝失去了那份愛慕之情。
卻不知,她骨子裏本就是一個理性至極的人,既然早早就認清了現實,那麽,明明知道不可能再得到的人,就決定了餘生隻會遠遠地看著他。
就連先帝因病去世,她也沒能提起勇氣,前去送他最後一程。
沒有人知道,先帝初初離去的那段日子,她時時心痛得不能自已,耳邊總是響起一兩句幻聽來:“琅雅,你看,這花兒多好看,就像咱們的女兒一樣。”
“琅雅,朕給你拿了這塊玉佩來給你賞玩,喜歡嗎?”
先帝笑得很溫暖,她沉溺在那深邃溫柔的目光中,久久不能自拔。
坤寧宮那段短暫的與先帝美好相對的時光,成為了唯一支撐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惠太後淚流滿麵地追憶著往事,青蕊走上前來,輕輕替她擦著眼淚,“太後娘娘,奴婢知道您心裏苦,這些年來,您心裏的苦,也隻有奴婢知道。”
她不止一次看到,夜幕降臨之時,寢殿裏,太後褪去了一頭沉甸甸的珠釵,脫下那厚重的皇後華服,披散了柔順的長發,手心裏緊緊地握著那支攢花卻月釵,坐在燈下長久地發呆。
那釵子樣式簡單,並非名貴之物,可自先帝贈給太後之後,先帝冷落了太後之後,太後每每睡不著,就握一握那簪子,這一握,就一晃過去了許多年。
“旁人都以為哀家先是皇後,後是太後,是這紫禁城最尊貴之人,再無缺憾,都以為哀家寬容大度,不願與妃嬪去爭得先帝的寵愛,康太後心性柔弱,舍不得先帝,竟跟著先帝去了,也惟有哀家,竟一日日熬了下來,青蕊,你瞧著哀家,是不是也覺得哀家對先帝無情?”
宮外之人,無人不羨慕皇宮裏錦衣玉食的生活,卻不知,有些身在高位人卻是在煎熬著聊以度日。
“先帝與太後娘娘伉儷情深,太後娘娘怎麽會這樣說?”
“外人看到的伉儷情深,自己嚐不完的苦,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是個頭。”
“康太後娘娘患有心悸多時,拖延著總不見好,奴婢知道娘娘與康太後娘娘情同姐妹,她薨逝之後,您傷心了許久,不過今時今日,您已接了康太後娘娘的侄女進宮來做第一貴妃,康太後娘娘泉下有知,也該安心了。”
青蕊輕聲繼續勸道,“更何況,皇上待您極好,但凡是有了好的東西,總不忘拿來孝敬您一份,奴婢還請太後娘娘寬心。”
“哀家這輩子也算是樣樣見識了,皇帝是孝順的好孩子,為著他,哀家也得撐著老骨頭活下去。”她微微轉動眸子,“隻是空有一副富貴架子,又有什麽意思?”
從前,惠太後還能聽青蕊來報皇上去了哪宮哪位娘娘那裏過夜,用過了晚膳沒有,皇上又斥責了誰。
有時候以為他不來了,卻在抬頭時,看到那一抹明黃色的身影大步流星地進了宮門。
可現在,再也聽不到那人的消息了。
縱然潑天的富貴纏身,也隻是到了睡覺時分就得卸下的外殼罷了。
知道惠太後行至此處,突發感想,這是觸景生情,念及先帝。
本以為時間會治療好惠太後心裏的那道傷,不想她隻是傷口掩藏起來罷了。
一到此處,就無處可藏。
青蕊大為觸動,殷勤地扶了惠太後,專門揀了一些好聽的話來說,“太後娘娘是有福之人,從前,從前先帝對您也很好的,許您高位,又與您育有旻玉公主,除此之外,咱們宮裏還有許多格格、阿哥,到了如今,柔儀公主、端敏公主雖嫁了人,但也時時迴宮來看您。”
拈起帕子按了按眼角的淚痕,“話雖如此,可悲的是哀家一生居於高位,先帝卻從未願意與哀家站在同一高度。”
世人皆知,貌合神離,是最大的悲哀。
“太後娘娘……”青蕊自知惠太後今夜傷心到了極致,自己根本勸不得,又聽得惠太後這樣傷感,不免一時灰了心,便不動聲色地打住了話頭。
惠太後並未看青蕊一眼,仍舊在自說自話:“縱然不在同一高度又有何妨?先帝已去,哀家心裏有他就好。”
主仆二人說著話,坤寧宮裏頭突然奏起絲竹之樂來,想必是皇上迴了坤寧宮,要與皇後行新婚之禮。
不待青蕊婉轉催促,惠太後便扶了她的手背,勉力高高揚起脖子來,“迴去吧,嫻太妃該等急了。”
見惠太後邁動了步子,隱在暗處的太監、宮女們才敢上前,點亮燈籠,輕步走在前頭開路。
許是那梅子酒灌入腸裏起了效果,惠太後正欲離去,隻聽得身後傳來一聲熟悉無比的柔情蜜意的“琅雅!”
驀然迴頭,身後卻是空無一人。
許是她自己太過思念先帝了吧。
惠太後秀麗的臉上掛滿清淚,卻終究不忍自己這般狼狽不堪。
似乎先帝還在跟前,她便滿心欣喜,嫣然一笑。
那是迴眸一笑百媚生。
隻是再也沒有了那賞笑的人。
終究,是該轉身離開。
坤寧宮裏頭的禮樂聲還在繼續。
歲月蒼茫,這坤寧宮終究換了女主人。
至此,歲月的馬車仍舊轆轆前行,卻沒有人會記得,有一位不得寵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後曾住在這裏。
日日咀嚼著與順治帝之間,那稍縱即逝的夫妻情誼。
以此度過她,太過漫長的太後生涯。
在大婚之前,康熙帝特遣官祭告天地、太廟、社稷,以示重視。
終等到大婚的這一日,宮內宮外皆是張燈結彩,處處熱鬧非凡。
白玉石台階上,一後一貴妃著華服伏拜在地,耳邊隻聽得禮儀官高聲念道:
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內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禮於斯而備,教化所由以與。赫舍裏·瀅盈,乃內大臣噶布喇之女,世德鍾祥,崇勳啟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於六宮。貞靜持躬,應正母儀於萬國。茲仰承太皇太後懿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後。其尚弘資孝養,克讚恭勤。茂本支奕葉之休,佐宗廟維馨之祀,欽此!
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內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佟佳·麗馨,係內大臣佟國維之女,篤生名族、克備令儀。賦質端良、彤管之徽音夙著,稟心恭順,褕衣之錫命攸宜。茲仰承太皇太後慈諭,以冊寶冊封爾為貴妃,欽此!
“謝主隆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接過聖旨的皇後與佟佳貴妃再三叩拜。
透過珠簾,惠太後定定看著那兩位入宮新人年輕的麵龐,年輕貌美卻又帶著一絲對未來的憧憬。
這情形,有如她當年進宮時一般。
先帝駕崩,臨終前寫下遺詔,要四位內大臣輔佐皇上,不想鼇拜竟早早就露出狼子野心,在這次皇後之位爭奪大戰之後,太皇太後英明睿智,再三思量,方選定了索尼的孫女赫舍裏氏入主中宮,隻期盼這樁政治婚姻之後,索尼大人能死心塌地輔佐新主。
太皇太後的意思,眼下皇上剛成年,後宮侍奉的人數不宜過多,但皇後一人入宮未免太後寥寥,惠太後便提議將康太後母家的佟國維之女納入宮中,可巧佟國維有兩位年齡相當的女兒,一位是正室所生,一位是姨娘所出,因著嫡長為尊,故而便迎了佟佳府邸的嫡長女入宮,特冊為貴妃。
惠太後這樣想著,康太後初入宮也是這樣大的歲數吧,追念故人,於是不禁多看了那佟佳貴妃幾眼,隻見一襲亮橘色絹雲形千水吉服,衣裳上的一絲一線都是純手工刺繡而成,更映襯出她的如雪肌膚,而此時,她正垂手立在皇後的身後,畢恭畢敬地傾聽太皇太後的聖訓。
天生麗質且溫順有禮,那眉眼之間,和她的姑姑還是有些許相似的。
不管怎樣,惠太後掛念著康太後,為著她,極盡所能將她的侄女迎入宮來,如此一來,皇上與佟國維,也算是親上加親了。
殿前大禮參拜罷,到了晚上,則是合宮盛宴。
宴會的主角自然還是一後一貴妃。
浸淫於後宮數十年,這種宴會數不勝數,年年日日都有,觥籌交錯,強顏歡笑,早就讓惠太後覺得厭倦不已,因而今晚的宴會才剛進行到一半,惠太後就覺得有些許醉意,殿內悶悶的,讓她急於想要出去透口氣,便吩咐青蕊扶著自己,一路穿過禦花園,而是輕車熟路地向坤寧宮走去。
坤寧宮是惠太後做皇後時居住的宮殿,適逢大喜的日子,宮裏宮外早已染就了最喜慶的正紅色,迎接著新主子的到來。
今夜,是皇上與皇後的大婚之夜。
青蕊見惠太後並沒有像往常那樣迴壽康宮,而是徑直向坤寧宮走去,全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一時怔住了。
而惠太後的身後跟了一群伺候的人,見此情景,皆屏住唿吸,更不敢勸上一兩句。
眼見著就到了坤寧宮的角門外,青蕊才小心翼翼地勸了一句:“太後娘娘喝醉了,奴婢扶您迴壽康宮歇著吧!”
略顯蒼老的手輕輕撫上坤寧宮的外牆,那牆在燈籠的映射下越發顯出紅色來,手摸上去卻是一片鑽心的冰涼。
她靜靜地感受著這種久違的感覺,好像根本就沒有聽到青蕊說的話。
“太後娘娘,夜深了,外頭寒氣重,奴婢陪您迴去吧。”青蕊鼓起勇氣,又勸了一句,“皇上命人著意布置這坤寧宮,隻因今夜是他與皇後娘娘……”
轉過頭看她一眼,淡淡地開口,“你真當哀家老糊塗了嗎?皇上大婚,是咱們大清天大的喜事,你難道還怕哀家這個老婆子闖入坤寧宮去不成?”
“奴婢不敢,隻是……”
“隻是,這坤寧宮隨著朝代更迭,即將換了主人,卻再也沒有了先帝。”惠太後悠悠歎一口氣,貪戀地撫著那宮牆,似乎陷入了無盡的遐想之中。
“坤寧宮縱然高貴,可這宮牆若是沒有皇恩的浸潤,冰冷程度和其他小宮小殿沒有什麽區別,這麽多年了,還是這般淒清寥落。哀家從前,也曾傻傻地扶著這宮牆,盼著先帝來瞧哀家一眼。”
青蕊聞此悲傷,不禁流下來淚來,再不敢勸,帶著眾人,默默退到了一尺開外。
“哀家以惠貴妃的身份入宮,一月有餘就做了皇後,在皇額娘的扶持下,風風光光地入主中宮,雖是繼後,但懷著皇嗣,一朝登鼎鳳座,是何等的榮耀。哀家終究沒有辜負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期望,那時候,先帝還是有一絲喜歡哀家的,不然,怎麽會封哀家做皇後?”
惠太後癡癡地迴憶著,宛若初入宮時那樣單純青澀。
甜膩膩的梅子酒浸入腸中,卻化作了萬般苦味,將往昔那段甜蜜的日子暈染開來。
她總記得,她做惠貴妃,後來做皇後的那段日子,懷著身孕,先帝一日三次,笑吟吟地來到坤寧宮瞧她,太醫把脈的時候,就在一邊靜靜陪著她。
入宮前就知道彼時的嘉妃受寵多年,不想她進了宮,皇上倒願意送一枝與她一模一樣的珠釵給她,還給了她一個孩子。
旻玉,那樣柔軟的孩子,成為了後來她漫漫後宮生涯中無盡的慰藉。
都說皇後得其高位,不得其君心。
等皇上漸漸不常來坤寧宮了,她才知道,皇上心裏還是介意,介意她的姑姑是焚宮自殺的靜妃,介意她出生於博爾濟吉特氏家族。
昔年,攝政王多爾袞施加在先帝身上的強硬手腕,給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女兒們打下了一個永不得翻身的烙印。
先帝生性追求自由,不喜受人挾製,所以不喜歡姑姑,也不喜歡她。
後來她生了害人之心,想要借石瓊梅之手,打落嘉妃肚裏的孩子。
再後來,坤寧宮雖是大宮,但終究因為一念之差徹底失卻了皇恩。
就連康太後也以為,她從那以後不再刻意看重皇恩,不想再去費勁腦汁地爭寵,對宮中一切事物都淡然處之,已然對先帝失去了那份愛慕之情。
卻不知,她骨子裏本就是一個理性至極的人,既然早早就認清了現實,那麽,明明知道不可能再得到的人,就決定了餘生隻會遠遠地看著他。
就連先帝因病去世,她也沒能提起勇氣,前去送他最後一程。
沒有人知道,先帝初初離去的那段日子,她時時心痛得不能自已,耳邊總是響起一兩句幻聽來:“琅雅,你看,這花兒多好看,就像咱們的女兒一樣。”
“琅雅,朕給你拿了這塊玉佩來給你賞玩,喜歡嗎?”
先帝笑得很溫暖,她沉溺在那深邃溫柔的目光中,久久不能自拔。
坤寧宮那段短暫的與先帝美好相對的時光,成為了唯一支撐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惠太後淚流滿麵地追憶著往事,青蕊走上前來,輕輕替她擦著眼淚,“太後娘娘,奴婢知道您心裏苦,這些年來,您心裏的苦,也隻有奴婢知道。”
她不止一次看到,夜幕降臨之時,寢殿裏,太後褪去了一頭沉甸甸的珠釵,脫下那厚重的皇後華服,披散了柔順的長發,手心裏緊緊地握著那支攢花卻月釵,坐在燈下長久地發呆。
那釵子樣式簡單,並非名貴之物,可自先帝贈給太後之後,先帝冷落了太後之後,太後每每睡不著,就握一握那簪子,這一握,就一晃過去了許多年。
“旁人都以為哀家先是皇後,後是太後,是這紫禁城最尊貴之人,再無缺憾,都以為哀家寬容大度,不願與妃嬪去爭得先帝的寵愛,康太後心性柔弱,舍不得先帝,竟跟著先帝去了,也惟有哀家,竟一日日熬了下來,青蕊,你瞧著哀家,是不是也覺得哀家對先帝無情?”
宮外之人,無人不羨慕皇宮裏錦衣玉食的生活,卻不知,有些身在高位人卻是在煎熬著聊以度日。
“先帝與太後娘娘伉儷情深,太後娘娘怎麽會這樣說?”
“外人看到的伉儷情深,自己嚐不完的苦,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是個頭。”
“康太後娘娘患有心悸多時,拖延著總不見好,奴婢知道娘娘與康太後娘娘情同姐妹,她薨逝之後,您傷心了許久,不過今時今日,您已接了康太後娘娘的侄女進宮來做第一貴妃,康太後娘娘泉下有知,也該安心了。”
青蕊輕聲繼續勸道,“更何況,皇上待您極好,但凡是有了好的東西,總不忘拿來孝敬您一份,奴婢還請太後娘娘寬心。”
“哀家這輩子也算是樣樣見識了,皇帝是孝順的好孩子,為著他,哀家也得撐著老骨頭活下去。”她微微轉動眸子,“隻是空有一副富貴架子,又有什麽意思?”
從前,惠太後還能聽青蕊來報皇上去了哪宮哪位娘娘那裏過夜,用過了晚膳沒有,皇上又斥責了誰。
有時候以為他不來了,卻在抬頭時,看到那一抹明黃色的身影大步流星地進了宮門。
可現在,再也聽不到那人的消息了。
縱然潑天的富貴纏身,也隻是到了睡覺時分就得卸下的外殼罷了。
知道惠太後行至此處,突發感想,這是觸景生情,念及先帝。
本以為時間會治療好惠太後心裏的那道傷,不想她隻是傷口掩藏起來罷了。
一到此處,就無處可藏。
青蕊大為觸動,殷勤地扶了惠太後,專門揀了一些好聽的話來說,“太後娘娘是有福之人,從前,從前先帝對您也很好的,許您高位,又與您育有旻玉公主,除此之外,咱們宮裏還有許多格格、阿哥,到了如今,柔儀公主、端敏公主雖嫁了人,但也時時迴宮來看您。”
拈起帕子按了按眼角的淚痕,“話雖如此,可悲的是哀家一生居於高位,先帝卻從未願意與哀家站在同一高度。”
世人皆知,貌合神離,是最大的悲哀。
“太後娘娘……”青蕊自知惠太後今夜傷心到了極致,自己根本勸不得,又聽得惠太後這樣傷感,不免一時灰了心,便不動聲色地打住了話頭。
惠太後並未看青蕊一眼,仍舊在自說自話:“縱然不在同一高度又有何妨?先帝已去,哀家心裏有他就好。”
主仆二人說著話,坤寧宮裏頭突然奏起絲竹之樂來,想必是皇上迴了坤寧宮,要與皇後行新婚之禮。
不待青蕊婉轉催促,惠太後便扶了她的手背,勉力高高揚起脖子來,“迴去吧,嫻太妃該等急了。”
見惠太後邁動了步子,隱在暗處的太監、宮女們才敢上前,點亮燈籠,輕步走在前頭開路。
許是那梅子酒灌入腸裏起了效果,惠太後正欲離去,隻聽得身後傳來一聲熟悉無比的柔情蜜意的“琅雅!”
驀然迴頭,身後卻是空無一人。
許是她自己太過思念先帝了吧。
惠太後秀麗的臉上掛滿清淚,卻終究不忍自己這般狼狽不堪。
似乎先帝還在跟前,她便滿心欣喜,嫣然一笑。
那是迴眸一笑百媚生。
隻是再也沒有了那賞笑的人。
終究,是該轉身離開。
坤寧宮裏頭的禮樂聲還在繼續。
歲月蒼茫,這坤寧宮終究換了女主人。
至此,歲月的馬車仍舊轆轆前行,卻沒有人會記得,有一位不得寵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後曾住在這裏。
日日咀嚼著與順治帝之間,那稍縱即逝的夫妻情誼。
以此度過她,太過漫長的太後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