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驁的朝廷,十分的有意思,放眼望去,全是姓王的。七八個侯爺,加上充斥各個角落的小輩,王家已經不可遏製的正在往逆天的大道上飛奔,隻等那最後的逆天之人出現了。


    更為有意思的是,這並非王家血脈的大臣中,也有那麽幾個份量極重的姓王。


    比如之前說的王尊,還有現在頗受劉驁賞識的左將軍王商,王商此人與王鳳的一個弟弟同名,但此王商卻跟王鳳沒有半點血緣關係,不但沒關係,而且與大將軍王鳳有嫌隙,兩人早就結下梁子。


    說起來,左將軍王商的家世更為顯赫,他的父親乃是宣帝母舅樂昌侯王武。說句不好聽的,王商囂張的時候,王鳳連跟他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但是,王鳳現在憑著跟新皇的關係,坐上了朝廷第一把交椅,這倒也沒什麽,因為自武帝始,皇帝的母舅做老大並不新鮮。可是,王鳳家兄弟子侄太多了,讓誰見著都揪心。


    王商就是揪心人之一。他自己不便明著勸諫劉驁,因為挖起根來他跟王鳳的家底是一樣的,但是暗地裏他卻不時地橫插幾道杠,跟王鳳唱反調。


    建始三年(前31年),秋,關中連著四十餘日大雨滂沱,河流暴漲,眼見老天爺沒有放晴的跡象,長安城內開始謠言四起,傳言大水不日就要淹沒長安。


    謠言一起,人心惶惶,有不少人家已經打起包袱,帶著家夥拾,成群結隊往城外跑,城門守衛阻攔不住,與百姓們推搡起來。


    百姓越聚越多,城門守衛的壓力可想而知,沒有朝廷的詔令,放出一個百姓那都是掉腦袋的事情。如此一來,局勢變得混亂不堪,甚至在推搡間發生了踩踏事件。


    劉驁在宮中得報的第一時間內,召集群臣上殿議事。


    大將軍王鳳第一個跳了出來說道,“太後和陛下可乘船撤離,百姓則上城樓避水。”


    王鳳的建議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甚至劉驁也是這麽認為的,因為此法考慮的非常周全,既估計了皇上和太後的安危,又能給老百姓一條活路。


    大臣們多選擇了附議大將軍的建議,王鳳的臉上一片得意之色。


    站在王鳳邊上的王商卻輕蔑地看了王鳳的側影,心中一陣冷哼,他心中清楚王鳳的策略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策略,但是王商卻不能讓王鳳如此春風得意。


    王商穩重地站出來說道:“皇上,臣以為,大將軍之議不可…”


    “王商,你…?”王鳳怒目一睜,瞪了一眼王商。


    劉驁見舅舅生氣的模樣,心想傳言自己的舅舅與王商有嫌隙,今日一見,看來所言非虛。不過,劉驁不是傻子,他知道當皇帝的不怕臣子不團結,就怕他們太團結。


    劉驁故意沉聲道:“卿有何議,說來聽聽。”


    王商瞥了眼王鳳,心中也是一陣得意,他向劉驁稟道:“自古以來,即使無道之國,大水也不淹都城,何況如今太平盛世,世無兵革,上下相安”,王商故意頓了頓,誰都聽得出,這是在拍劉驁的馬屁,但是劉驁很受用,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來。王商繼續說道:“陛下,大水怎能一日暴漲漫過宮牆,此必是謠言也!不宜令上城,驚擾了百姓,望陛下三思。”


    說完,群臣頓時小聲議論起來,剛剛附議大將軍的那些大臣也有一絲動搖。


    劉驁沉思了片刻,覺得王商的話也有道理,百年來從未聽說有水淹長安的事情,更何況現在是盛世,是英明神武的朕當國?舅舅的建議雖說是為朕考慮,可是這離開長安,可去哪裏才好,這麽多人出點岔子,那就難辦了。


    劉驁也顧不得舅舅王鳳一陣青一陣白的臉色,同意了王商的說法。


    一晃數日,天氣逐漸放晴,長安城不動自安,劉驁想起這事,特意在一次朝會上嘉獎了王商。


    王商得意了,可王鳳的臉卻黑了一片,這讓他的老臉往哪擱?


    “王商,咱們等著瞧吧。”


    可令王鳳更加難受的是,王商這老小子居然升官了。


    而且這一次是升任連他都眼紅的丞相之職。


    建始三年(前31),丞相匡衡,禦史大夫張譚都應犯了點事,被免職。禦史大夫一職於當年十月議定由光祿大夫尹忠擔任。而丞相一職於次年,也就是建始四年(前30年),由王商接任。


    王商的風頭正健,且極受劉驁賞識。王鳳心有怨恨,卻不得不謹慎行事,積蓄著自己的力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舊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如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如楓並收藏漢朝舊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