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詢麵臨一次最為愉快的抉擇。
謀略上看,支持匈奴的任何一方都有利於己方。
不過為了邊境的安寧,劉詢還是得謹慎考慮。
唿韓邪兵力偏弱,而且願意低下頭顱稱臣,而郅支雖說也言辭懇切,並送兒子作為人質,可這位單於連親弟弟都要趕盡殺絕,人品實在不敢恭維。
事實擺在眼前,該支持誰似乎連三歲小孩都看得出來,不過,劉詢是個有大局觀的人,他的想法絕不僅是簡簡單單地作個選擇,他要考慮的是邊境的長治久安。
如果他幫匈奴的任何一方滅了另一方,結果會得到什麽呢?
結果可能是匈奴重新獲得統一,甚至強大。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對手做自己的鄰居,是哪個君主都不願意看到的。
試想一下,自個兒一手扶持出來強大而統一的敵人,這種做法,不是腦子被門板夾了就是想要作死。
劉詢顯然不是想作死的人,他的腦瓜子非常好用,很快就想到了萬全之策。
對待稱臣並前來朝拜的唿韓邪,他采用蕭望之的意見,以高於諸侯王低於皇帝的禮遇接待,重賞並封侯,同時向天下發詔書,稱頌唿韓邪單於朝拜之事。
此舉的目的就是向各國宣布,唿韓邪已經置於漢廷的保護之下了,誰要打他,先得掂量掂量。
而對於唿韓邪的出兵平叛的請求,則一字不提,也算給了郅支一個麵子。
劉詢的“狡猾”可見一般,就希望你匈奴分裂著呢,哪方他都不得罪,隻要肯低頭,金銀珠寶爵位都可以賞賜,就是不能承諾出兵。
作為唿韓邪一方,有了劉詢的保證,心裏的石頭也放了下來,他現在極為狼狽,厚禮拿不出手,隻能拍胸脯向劉詢保證西北邊境安寧。
劉詢對於唿韓邪的保證,十分滿意,也打消了後來劉詢出兵助他的顧慮。
郅支見唿韓邪得到了漢廷的庇護,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他見唿韓邪的人在長安吃香的喝辣的,也是分外眼紅,他也不斷的派使者前來。
不過,劉詢給他們的待遇始終要低於唿韓邪一方。
這讓郅支坐臥不安,打又打不得,討好的功夫又不如弟弟,郅支擔心長此下去,唿韓邪在漢廷的幫助下,力量會愈來愈強大,總有一天,他們會過來搶地盤。
長此以往,日子實在沒法過了。
郅支遂決定西遷,把地盤讓了出來。
唿韓邪得以重返漠北,執掌大部分匈奴故土。
由此,漢匈邊境長達五十年的和平得以確立,漢匈關係進入最為穩定的時代。後來,唿韓邪娶了個漢族妻子,此女正是四大美人之一------奇女子王昭君。
劉詢治理下的國家,真正迎來了中興盛世。
國家無事,吏治清明,老百姓安居樂業,各行各業一派欣欣向榮,漢匈關係又有了新的局麵,應該說,皇帝做到這份上,已經十分不易。
他的確很欣慰,也很自豪。
可惜的是,劉詢自感身子骨大不如前,他甚至經常迴憶起一些往日的舊事,在劉詢看來,這是人老的征兆啊。
劉詢要開始為日後進行必要的布局了。
劉詢是個不居功自傲的人,他認為國家能在他手上走到現在,與那些活著的還有死去的臣子休戚相關,自己不過是用對了人。
所以,他命人將十一位居功至偉的功臣一一畫像,供奉於麒麟閣。
其中排名首位的自然是霍光,考慮到其後代謀反,他在畫像中隻有姓,沒有名,其次是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
十一人中分布在各條戰線,有搞軍事的,有搞政府工作的,有搞外交的,有搞宗室事務的,都是各個係統的傑出人物。十一人中,唯有蕭望之還活著。
蕭望之是蕭何的後代,但是他家傳到他的祖父輩,卻隻是個務農的平頭百姓。蕭望之為了改變自身的命運,拿起了書卷。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蕭望之學有所成,在長安儒生當中有了名氣。
蕭望之在丙吉的推薦下受到霍光召見,霍光試探幾下,發現蕭望之確實才華,本想籠絡留用,但是蕭望之對霍光的專權十分厭惡,不肯依附,因此被霍光棄用,在霍光時代,蕭望之不過隻是個小苑東門侯。
你可能會以為,蕭望之混得還不錯嘛,好歹也是個侯爺。其實,這個小苑東門侯不是什麽侯爺,它隻是個芝麻綠豆官,頂多算個門衛裏的主任。
蕭望之的伯樂是魏相,霍光死後,蕭望之受魏相賞識,做了大行治禮丞。
蕭望之受劉詢重視是因為一篇暗指霍氏作亂的奏疏,正是因為這篇奏疏,蕭望之走了劉詢的視線。
劉詢剛剛掌權,在治理國家上有諸多不明,他常常征詢蕭望之,蕭望之總能給出合情合理的建議,因此蕭望之很快就做到了諫議大夫、丞相司直,少府等。
劉詢想試試蕭望之治理地方的才能,任命他為左馮翊,擔任京畿地區的行政首腦,積累實際的治政才能。三年後,因政績升任大鴻臚。
前59年,蕭望之代替丙吉出任禦史大夫。
在長期對蕭望之的觀察中,劉詢還是發現了他的缺點。
蕭望之雖然有才,卻恃才自傲,常常看不起別人,所以得罪了不少人,特別是得罪了劉詢的身邊的宦官弘恭、石顯等人,在五鳳二年(前56年),蕭望之被人告發,罪名是不關心丞相生病,作威作福,貪財。劉詢知道蕭望之有孤傲的毛病,才華卻是有目共睹的,他不願意治他的罪。再則,考慮到自己身體大不如前,太子仁弱,必須要有重臣輔佐,所以他暗中布局,把蕭望之降級,貶為太子左傅,陪太子讀書去,也是明顯的保護措施,免得自己還沒掛掉,蕭望之就在火坑上犧牲了。
劉詢的用意其實很清楚,要把蕭望之留給兒子用,所以這次告發後就沒人敢告發蕭望之了。
禦史大夫由黃霸繼任,黃霸隻在禦史大夫位子上坐了一年。五鳳三年(前55年),丙吉病逝,黃霸屁股還沒坐熱,就接替丙吉任丞相,禦史大夫由杜延年升任。
眾所周知,黃霸蹲過號子,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霍光時代就是個特立獨行的官員,別的官員為迎合霍光的口味,以刑罰為手段,他偏偏不以為然,不服從霍光的政策。所以,黃霸並未受到霍光的重視,直到劉詢即位,黃霸以優異的政績調入中央。
不過,黃霸做丞相的水平明顯比不上他的前任魏相,丙吉,也比不上他的後任於定國。
甘露二年(前52年),杜延年病逝,與前代張釋之齊名的於定國升任禦史大夫。
甘露三年(前51年),僅僅一年,黃霸卒於任上,他死後,於定國繼任丞相,禦史大夫由陳萬年繼任。
於定國自然不用說,在廷尉上就幹得風生水起,上上下下都讚不絕口。
對於陳萬年此人,劉詢的確是看走眼了,話說迴來,他的重臣一個個七老八十的,也實在是無人可用,隻能湊合著用。陳萬年此人不在乎錢財,他的錢財大部分用來巴結許家和史家去了,尤其是在前途無限光明的樂陵侯史高身上,他下了血本。陳萬年精於拍馬逢迎之道,能從小吏升到禦史大夫,鑽營之術可謂爐火純青。
據說,這位老兄在教自己兒子為官之道時,他的兒子打起了瞌睡,陳老兄大怒,邊拿著棒子邊說:“我在教你呢,你怎麽就睡著了?”他兒子不耐煩地說道:“你教的我都知道,不就是要拍馬逢迎麽?”陳老兄一聽,臉上青一陣白一陣,說不出話來。估計他心裏早已樂開了花,自己的兒子要真的領悟了其中的精髓,還怕後繼無人麽?
當然,陳萬年也不是沒有優點,至少這位老兄上班勤快,工作態度端正。這是劉詢看中他的原因之一。
除了以上這些人外,劉詢也著重培養了一個外戚史家的人,此人是樂陵侯史高,一直任劉詢的近臣侍中。
史高不能說有多厲害,但是憑借著史家人的身份,以及各個衙門的工作履曆,自然很有人緣,他早已進入劉詢的布局中。
黃龍元年(前49年),十二月,冬天,宮裏冷得出奇,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藥味,所有人都眉頭緊鎖,偶爾看著宮裏的女婢和衛士輕聲細語地交頭接耳,晶瑩的冰簪子掛滿了雕龍畫鳳的瓦簷,冷冷的一片肅殺之氣。
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樂陵侯史高被急召入宮,百官聽到風聲,也隨之跪侯在宮門外。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慟哭從皇帝寢殿中傳來。
所有人再也忍不住,紛紛哀嚎起來,口中喃喃地哭喊著,陛下,陛下…
劉詢駕崩時,年43歲,在位25年。在25年間,國家強盛,吏治清明,戰爭極少,可謂一個福澤深厚的太平天子。
劉詢廟號中宗,諡宣帝。
謀略上看,支持匈奴的任何一方都有利於己方。
不過為了邊境的安寧,劉詢還是得謹慎考慮。
唿韓邪兵力偏弱,而且願意低下頭顱稱臣,而郅支雖說也言辭懇切,並送兒子作為人質,可這位單於連親弟弟都要趕盡殺絕,人品實在不敢恭維。
事實擺在眼前,該支持誰似乎連三歲小孩都看得出來,不過,劉詢是個有大局觀的人,他的想法絕不僅是簡簡單單地作個選擇,他要考慮的是邊境的長治久安。
如果他幫匈奴的任何一方滅了另一方,結果會得到什麽呢?
結果可能是匈奴重新獲得統一,甚至強大。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對手做自己的鄰居,是哪個君主都不願意看到的。
試想一下,自個兒一手扶持出來強大而統一的敵人,這種做法,不是腦子被門板夾了就是想要作死。
劉詢顯然不是想作死的人,他的腦瓜子非常好用,很快就想到了萬全之策。
對待稱臣並前來朝拜的唿韓邪,他采用蕭望之的意見,以高於諸侯王低於皇帝的禮遇接待,重賞並封侯,同時向天下發詔書,稱頌唿韓邪單於朝拜之事。
此舉的目的就是向各國宣布,唿韓邪已經置於漢廷的保護之下了,誰要打他,先得掂量掂量。
而對於唿韓邪的出兵平叛的請求,則一字不提,也算給了郅支一個麵子。
劉詢的“狡猾”可見一般,就希望你匈奴分裂著呢,哪方他都不得罪,隻要肯低頭,金銀珠寶爵位都可以賞賜,就是不能承諾出兵。
作為唿韓邪一方,有了劉詢的保證,心裏的石頭也放了下來,他現在極為狼狽,厚禮拿不出手,隻能拍胸脯向劉詢保證西北邊境安寧。
劉詢對於唿韓邪的保證,十分滿意,也打消了後來劉詢出兵助他的顧慮。
郅支見唿韓邪得到了漢廷的庇護,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他見唿韓邪的人在長安吃香的喝辣的,也是分外眼紅,他也不斷的派使者前來。
不過,劉詢給他們的待遇始終要低於唿韓邪一方。
這讓郅支坐臥不安,打又打不得,討好的功夫又不如弟弟,郅支擔心長此下去,唿韓邪在漢廷的幫助下,力量會愈來愈強大,總有一天,他們會過來搶地盤。
長此以往,日子實在沒法過了。
郅支遂決定西遷,把地盤讓了出來。
唿韓邪得以重返漠北,執掌大部分匈奴故土。
由此,漢匈邊境長達五十年的和平得以確立,漢匈關係進入最為穩定的時代。後來,唿韓邪娶了個漢族妻子,此女正是四大美人之一------奇女子王昭君。
劉詢治理下的國家,真正迎來了中興盛世。
國家無事,吏治清明,老百姓安居樂業,各行各業一派欣欣向榮,漢匈關係又有了新的局麵,應該說,皇帝做到這份上,已經十分不易。
他的確很欣慰,也很自豪。
可惜的是,劉詢自感身子骨大不如前,他甚至經常迴憶起一些往日的舊事,在劉詢看來,這是人老的征兆啊。
劉詢要開始為日後進行必要的布局了。
劉詢是個不居功自傲的人,他認為國家能在他手上走到現在,與那些活著的還有死去的臣子休戚相關,自己不過是用對了人。
所以,他命人將十一位居功至偉的功臣一一畫像,供奉於麒麟閣。
其中排名首位的自然是霍光,考慮到其後代謀反,他在畫像中隻有姓,沒有名,其次是張安世、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蘇武。
十一人中分布在各條戰線,有搞軍事的,有搞政府工作的,有搞外交的,有搞宗室事務的,都是各個係統的傑出人物。十一人中,唯有蕭望之還活著。
蕭望之是蕭何的後代,但是他家傳到他的祖父輩,卻隻是個務農的平頭百姓。蕭望之為了改變自身的命運,拿起了書卷。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蕭望之學有所成,在長安儒生當中有了名氣。
蕭望之在丙吉的推薦下受到霍光召見,霍光試探幾下,發現蕭望之確實才華,本想籠絡留用,但是蕭望之對霍光的專權十分厭惡,不肯依附,因此被霍光棄用,在霍光時代,蕭望之不過隻是個小苑東門侯。
你可能會以為,蕭望之混得還不錯嘛,好歹也是個侯爺。其實,這個小苑東門侯不是什麽侯爺,它隻是個芝麻綠豆官,頂多算個門衛裏的主任。
蕭望之的伯樂是魏相,霍光死後,蕭望之受魏相賞識,做了大行治禮丞。
蕭望之受劉詢重視是因為一篇暗指霍氏作亂的奏疏,正是因為這篇奏疏,蕭望之走了劉詢的視線。
劉詢剛剛掌權,在治理國家上有諸多不明,他常常征詢蕭望之,蕭望之總能給出合情合理的建議,因此蕭望之很快就做到了諫議大夫、丞相司直,少府等。
劉詢想試試蕭望之治理地方的才能,任命他為左馮翊,擔任京畿地區的行政首腦,積累實際的治政才能。三年後,因政績升任大鴻臚。
前59年,蕭望之代替丙吉出任禦史大夫。
在長期對蕭望之的觀察中,劉詢還是發現了他的缺點。
蕭望之雖然有才,卻恃才自傲,常常看不起別人,所以得罪了不少人,特別是得罪了劉詢的身邊的宦官弘恭、石顯等人,在五鳳二年(前56年),蕭望之被人告發,罪名是不關心丞相生病,作威作福,貪財。劉詢知道蕭望之有孤傲的毛病,才華卻是有目共睹的,他不願意治他的罪。再則,考慮到自己身體大不如前,太子仁弱,必須要有重臣輔佐,所以他暗中布局,把蕭望之降級,貶為太子左傅,陪太子讀書去,也是明顯的保護措施,免得自己還沒掛掉,蕭望之就在火坑上犧牲了。
劉詢的用意其實很清楚,要把蕭望之留給兒子用,所以這次告發後就沒人敢告發蕭望之了。
禦史大夫由黃霸繼任,黃霸隻在禦史大夫位子上坐了一年。五鳳三年(前55年),丙吉病逝,黃霸屁股還沒坐熱,就接替丙吉任丞相,禦史大夫由杜延年升任。
眾所周知,黃霸蹲過號子,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霍光時代就是個特立獨行的官員,別的官員為迎合霍光的口味,以刑罰為手段,他偏偏不以為然,不服從霍光的政策。所以,黃霸並未受到霍光的重視,直到劉詢即位,黃霸以優異的政績調入中央。
不過,黃霸做丞相的水平明顯比不上他的前任魏相,丙吉,也比不上他的後任於定國。
甘露二年(前52年),杜延年病逝,與前代張釋之齊名的於定國升任禦史大夫。
甘露三年(前51年),僅僅一年,黃霸卒於任上,他死後,於定國繼任丞相,禦史大夫由陳萬年繼任。
於定國自然不用說,在廷尉上就幹得風生水起,上上下下都讚不絕口。
對於陳萬年此人,劉詢的確是看走眼了,話說迴來,他的重臣一個個七老八十的,也實在是無人可用,隻能湊合著用。陳萬年此人不在乎錢財,他的錢財大部分用來巴結許家和史家去了,尤其是在前途無限光明的樂陵侯史高身上,他下了血本。陳萬年精於拍馬逢迎之道,能從小吏升到禦史大夫,鑽營之術可謂爐火純青。
據說,這位老兄在教自己兒子為官之道時,他的兒子打起了瞌睡,陳老兄大怒,邊拿著棒子邊說:“我在教你呢,你怎麽就睡著了?”他兒子不耐煩地說道:“你教的我都知道,不就是要拍馬逢迎麽?”陳老兄一聽,臉上青一陣白一陣,說不出話來。估計他心裏早已樂開了花,自己的兒子要真的領悟了其中的精髓,還怕後繼無人麽?
當然,陳萬年也不是沒有優點,至少這位老兄上班勤快,工作態度端正。這是劉詢看中他的原因之一。
除了以上這些人外,劉詢也著重培養了一個外戚史家的人,此人是樂陵侯史高,一直任劉詢的近臣侍中。
史高不能說有多厲害,但是憑借著史家人的身份,以及各個衙門的工作履曆,自然很有人緣,他早已進入劉詢的布局中。
黃龍元年(前49年),十二月,冬天,宮裏冷得出奇,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藥味,所有人都眉頭緊鎖,偶爾看著宮裏的女婢和衛士輕聲細語地交頭接耳,晶瑩的冰簪子掛滿了雕龍畫鳳的瓦簷,冷冷的一片肅殺之氣。
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樂陵侯史高被急召入宮,百官聽到風聲,也隨之跪侯在宮門外。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慟哭從皇帝寢殿中傳來。
所有人再也忍不住,紛紛哀嚎起來,口中喃喃地哭喊著,陛下,陛下…
劉詢駕崩時,年43歲,在位25年。在25年間,國家強盛,吏治清明,戰爭極少,可謂一個福澤深厚的太平天子。
劉詢廟號中宗,諡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