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98節:昭帝之明
------------
大凡擁有權柄的人,
霍光亦是如此,當他的地位與權力還不穩固的時候,他會委曲求全做些自己與人示好的事情,如與同僚結親,重用劉氏皇族。但這並不意味者霍光打算永遠跟人結盟,分享手中的權力。
霍光專權,但他的為政能力確實不俗,除了延續休養生息的策略,他刻意延攬文士,為他所用,因此在士林中口碑甚佳。他穩重寬容,不容易受蠱惑,有人冒充衛太子,並且有不少官員看到冒充之人之後,確認是衛太子時,霍光卻鎮定地戳穿了冒充之人的陰謀。在對待匈奴的問題,他采取與其和親修好的策略,並派人迎迴身陷匈奴19年的使者蘇武,蘇武迴來後即任命其為典屬國,大得民心。
如此一來,霍光的地位和權力日漸穩固,威望日高。
當他的地位和權力日益穩固之時,他便會按自己的品格和態度做事,無論他是誰。
上官桀就領教了親家翁的厲害之處。
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兒,不久就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六歲的時候,上官安就有了個絕妙的好主意,並把這個主意告訴了上官桀,得到了上官桀的讚同。
當今皇上還未大婚,上官安要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昭帝做皇後,此事要成,隻需要他的丈人霍光點個頭就是了,上官安去找了霍光,霍光卻以外孫女年幼為由拒絕。
上官安隻能請自己的父親上官桀出馬。
上官桀也是倍感意外,自己的孫女不也是霍光的外孫女麽,他怎麽會拒絕呢?一定是這小子惹丈人不高興了,要麽就是霍光忙糊塗了。
上官桀樂嗬嗬地親自遊說好親家。
霍光卻始終微眯著雙眼,聽著他講完,卻始終沒有一絲高興的勁頭。
從常理來說,外孫女成為皇後,的確於己是個好事情。可霍光卻想到了更深的層麵,當今的朝廷,誰說了算,除了他霍光,也就是上官桀了。
霍光與上官桀雖為姻親,實際上,霍光早就認識到,權力場上是沒有親戚,沒有好友。利益能使敵人變為親戚,也能把親戚變為敵人。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外孫女成為皇後,得益更多的還是上官家。等皇帝長大後,若這個外孫女向皇上吹耳旁風,誰能保證,她護的不是丈夫家?
在上官桀的愕然中,霍光以外孫女年幼拒絕了此事。
他懷疑聽錯了,但是反複問了幾次,霍光都都是一個答案。
上官桀出離憤怒了,心中啐道:“這就是我的好親家。”
但是,上官桀沒有作罷,霍光拒絕,他就更要把事情辦成,他要讓天下人看看,這個漢家天下,還不能由你霍光一手遮天。
上官安見父親出馬都未能辦成,也十分沮喪,兩人一合計,又想起一個人來,或許此人能幫忙達成所願。
此人就是蓋長公主,可要讓蓋長公主辦事,可沒那麽容易,一個堂堂的輔政大臣要去求蓋長公主,豈不讓人笑話。
所幸,蓋長公主也有言聽計從的人,蓋侯門下有個賓客丁外人,丁外人長相俊美,被蓋長公主看中,兩人有了私情。
自從蓋長公主入宮後,也時常出宮私會丁外人,事情被霍光得知,霍光擔憂蓋長公主因此耽誤了照顧昭帝的大事,於是,幹脆不追究他們的私情,反倒成全他們,借故把丁外人也調入宮中,擔當宿衛。
上官安打聽到丁外人出宮迴家的日子,便摸上了門。
無事不登三寶殿,大家都是明白人,也不用繞彎子,上官安把來意說明,同時他也給出了酬勞,為你求個光祿大夫做做。
丁外人心中樂開了花,有這種好事?說動蓋長公主,這對他來說,可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那女人現在可是對自己言聽計從哪。
丁外人一口答應,兩人笑嗬嗬地一頓海喝,稱兄道弟起來。
丁外人果然沒有食言,他說服了蓋長公主,蓋長公主沒有知會霍光,就把上官安的女兒接入宮中,封為婕妤。
等到霍光得知的時候,皇帝的詔書已經下來了,霍光雖然惱火,可也不能抗旨,隻能接受木已成舟的事實。
沒過多久,劉弗陵又下了詔書,封上官婕妤為皇後,上官安為桑樂侯,任驃騎將軍。而這些封賞任命,霍光同樣是不情願的,但是他也無可奈何,國丈理應受到封賞,況且還是他自己的女婿,他也無話可說。
可對方如此挑戰自己的權威,霍光豈能放任,如此下去,朝廷官員都是他們上官家的了,還有他霍光什麽事?
上官父子在丁外人,蓋長公主的幫助下得償所願,他們欠了兩人一份人情。
他們向霍光表示,希望霍光封丁外人為光祿大夫。
“親家翁,行個方便吧。”
“不準。”
“嶽父大人,您就幫女婿一次吧。”
“不準。”
“父親,…”
“不準。”
霍光的語氣異常堅定,已經不容商量。
上官父子碰了一鼻子灰,對霍光已經由敬生恨,可蓋長公主和丁外人這份人情欠得實在讓他們撓心窩,既恥辱又不安,好歹也是輔政大臣皇親國戚,連給別人求個官都搞不定,叫他們上官家以後在長安怎麽混!
他們接連為蓋長公主的親信求官,都被霍光一一拒絕。
霍光的不近人情連蓋長公主都憤怒了,她甚至不顧自己的皇家身份,在寢宮中就罵上了,“他霍光算哪根蔥,敢跟老娘耍橫。”
於是,上官父子與霍光杠上了,朝堂之上,少了和氣,多了爭執。
朝廷大臣們對此都心知肚明,卻也不敢表態,他們都是一家人,吵就吵唄,睜大眼睛看戲就是了,誰管得著?
上官家與霍光不和的消息迅速傳了出去,成了路邊社的新鮮事。
燕王劉旦聽到這個消息,興奮地摩拳擦掌。經過始元元年那一敗,他就意識到,他翻盤的最大的敵人是霍光,為了不引起霍光的注意,這幾年他韜光養晦,目的就是等著有利於他的時機到來。
如今,兩位輔政大臣不和,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快,帶著金銀珠寶入京去。”他吩咐幕僚道。
劉旦的算盤敲得劈裏啪啦響,他要用這些東西去與霍光的政敵們結盟,上官父子,蓋長公主,丁外人,桑弘羊,一個都不能少,有了這些人加盟,他登上寶座就指日可待。
“那個娃娃皇帝,也應該下來了。”劉旦心想。
一場外有劉旦,內有重臣的陰謀正在悄無聲息的醞釀,霍光再一次麵臨著巨大的危機。
而更為可惜的是,他竟然全然不知
元鳳元年(前80年),劉弗陵年14歲,霍光出城校閱羽林軍後多日,上官桀就遞上來一份奏折。
他打開奏折一看,卻讓他吃了一驚,奏折上寫霍光去閱軍時,出則稱蹕,此前還令太官備好食物,準備乘輿,諸如此類等等,全是犯禁的事,據此推斷,霍光是想把劉天下變成霍天下啊。
劉弗陵再一看署名,是自己的兄長劉旦。
劉弗陵仔細讀了一遍,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斷,把奏折扔一邊,該幹什麽還幹什麽,就象從來沒看過一般,沒有任何反常的反應。
上官桀在邊上侯了半天,這份奏折是他跟桑弘羊合計寫下以燕王劉旦的名義上奏的,礙於情麵,他們還沒將話寫死,隻要能讓霍光丟官丟爵就行了。
如上官桀所料不差,劉弗陵馬上就會下詔免去霍光的一切職務,然後命他徹查此事。上官桀盤算著該怎樣讓自己的‘好’親家嚐嚐被人羞辱的滋味。
可是等了半天,劉弗陵一點動靜都沒有,進去探問,卻發現劉弗陵手上拿的是別的書簡,不是那份奏折,合計皇上還沒看呢。
他提醒道,“皇上,燕王的奏折看了嗎?”
“看了!”劉弗陵輕描淡寫道。
“看了?”上官桀一臉狐疑,繼續說道,“臣認為,此事事關重大…”
“朕自有定論,愛卿還是先退下吧!”劉弗陵打斷他的話道。
上官桀還想說什麽,卻又不能強說,壞了禮儀,隻能退了出去。
折子遞上去的時候,早有人把事情告訴了已從校場返迴家中休息的霍光,霍光仍然十分鎮定。
他第二天照常去上朝,在大臣們都入殿議事了,他卻猶豫了。
當所有官員都上殿議事去了,霍光卻坐在殿西的畫室中一動不動,而他目不轉睛的盯著的地方,正是那幅周公背成王圖。
說實話,他略有些緊張,但他問心無愧啊。如今大漢江山在他的輔佐下,不但沒有亂,而且又恢複了生機,他對得起先帝臨終托孤啊。
如果當今天子因為一份汙蔑的奏折要免我的官,砍我的頭,那就讓他治我的罪,砍我的頭好了,我霍光,死而無憾矣。
劉弗陵一上朝,卻發現少了霍光,便不解的問道,“大將軍何在?”
“大將軍因被燕王彈駭,尚在畫室,不敢入殿。”上官桀的語氣中帶著嘲笑,他估摸著待會兒就是霍光出醜的時候了。
“快宣他上殿。”
略帶疲憊的霍光依舊穩步如山地上到殿中,他摘下冠戴,向劉弗陵謝罪。劉弗陵卻笑道,“將軍不必如此,朕知將軍無罪。”
此言一出,滿朝頓時議論紛紛
霍光一聽,喜不自禁,“陛下如何知道臣無罪。”
“將軍去光明閱軍,往返不過十日,燕王遠在燕地,如何能得知,且將軍如有不軌,何必用校尉,此奏必是謀害將軍的違書,朕雖年少,卻也不愚。”
劉弗陵的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所有大臣刹那間明白,為什麽武帝要讓這個孩子即位了,這孩子早慧啊。
在大殿中“皇上聖明”的山唿聲中,隻有上官桀和桑弘羊低下了頭,他們應該感到慚愧,連小孩子都能想到的,他們混了一輩子,卻沒想到。
劉弗陵當即表示此事定要深究,一定要找出作偽書之人。上官桀一聽急了,馬上諫言道,“此乃小事,無需深究。”
劉弗陵沒有答應,還怒道,“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要其輔朕,有毀之者必須治罪。”
霍光大為感動,心中感慨此生能輔佐如此明君,死而無憾了。他意味深長地看了上官桀一眼,上官桀也剛好與其目光一碰,上官桀怒火中燒,而霍光卻是一臉高興與嘲諷。
散朝的時候,上官桀拂袖而去,看那架勢,他絕不會善罷甘休。
------------
大凡擁有權柄的人,
霍光亦是如此,當他的地位與權力還不穩固的時候,他會委曲求全做些自己與人示好的事情,如與同僚結親,重用劉氏皇族。但這並不意味者霍光打算永遠跟人結盟,分享手中的權力。
霍光專權,但他的為政能力確實不俗,除了延續休養生息的策略,他刻意延攬文士,為他所用,因此在士林中口碑甚佳。他穩重寬容,不容易受蠱惑,有人冒充衛太子,並且有不少官員看到冒充之人之後,確認是衛太子時,霍光卻鎮定地戳穿了冒充之人的陰謀。在對待匈奴的問題,他采取與其和親修好的策略,並派人迎迴身陷匈奴19年的使者蘇武,蘇武迴來後即任命其為典屬國,大得民心。
如此一來,霍光的地位和權力日漸穩固,威望日高。
當他的地位和權力日益穩固之時,他便會按自己的品格和態度做事,無論他是誰。
上官桀就領教了親家翁的厲害之處。
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兒,不久就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六歲的時候,上官安就有了個絕妙的好主意,並把這個主意告訴了上官桀,得到了上官桀的讚同。
當今皇上還未大婚,上官安要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昭帝做皇後,此事要成,隻需要他的丈人霍光點個頭就是了,上官安去找了霍光,霍光卻以外孫女年幼為由拒絕。
上官安隻能請自己的父親上官桀出馬。
上官桀也是倍感意外,自己的孫女不也是霍光的外孫女麽,他怎麽會拒絕呢?一定是這小子惹丈人不高興了,要麽就是霍光忙糊塗了。
上官桀樂嗬嗬地親自遊說好親家。
霍光卻始終微眯著雙眼,聽著他講完,卻始終沒有一絲高興的勁頭。
從常理來說,外孫女成為皇後,的確於己是個好事情。可霍光卻想到了更深的層麵,當今的朝廷,誰說了算,除了他霍光,也就是上官桀了。
霍光與上官桀雖為姻親,實際上,霍光早就認識到,權力場上是沒有親戚,沒有好友。利益能使敵人變為親戚,也能把親戚變為敵人。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外孫女成為皇後,得益更多的還是上官家。等皇帝長大後,若這個外孫女向皇上吹耳旁風,誰能保證,她護的不是丈夫家?
在上官桀的愕然中,霍光以外孫女年幼拒絕了此事。
他懷疑聽錯了,但是反複問了幾次,霍光都都是一個答案。
上官桀出離憤怒了,心中啐道:“這就是我的好親家。”
但是,上官桀沒有作罷,霍光拒絕,他就更要把事情辦成,他要讓天下人看看,這個漢家天下,還不能由你霍光一手遮天。
上官安見父親出馬都未能辦成,也十分沮喪,兩人一合計,又想起一個人來,或許此人能幫忙達成所願。
此人就是蓋長公主,可要讓蓋長公主辦事,可沒那麽容易,一個堂堂的輔政大臣要去求蓋長公主,豈不讓人笑話。
所幸,蓋長公主也有言聽計從的人,蓋侯門下有個賓客丁外人,丁外人長相俊美,被蓋長公主看中,兩人有了私情。
自從蓋長公主入宮後,也時常出宮私會丁外人,事情被霍光得知,霍光擔憂蓋長公主因此耽誤了照顧昭帝的大事,於是,幹脆不追究他們的私情,反倒成全他們,借故把丁外人也調入宮中,擔當宿衛。
上官安打聽到丁外人出宮迴家的日子,便摸上了門。
無事不登三寶殿,大家都是明白人,也不用繞彎子,上官安把來意說明,同時他也給出了酬勞,為你求個光祿大夫做做。
丁外人心中樂開了花,有這種好事?說動蓋長公主,這對他來說,可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那女人現在可是對自己言聽計從哪。
丁外人一口答應,兩人笑嗬嗬地一頓海喝,稱兄道弟起來。
丁外人果然沒有食言,他說服了蓋長公主,蓋長公主沒有知會霍光,就把上官安的女兒接入宮中,封為婕妤。
等到霍光得知的時候,皇帝的詔書已經下來了,霍光雖然惱火,可也不能抗旨,隻能接受木已成舟的事實。
沒過多久,劉弗陵又下了詔書,封上官婕妤為皇後,上官安為桑樂侯,任驃騎將軍。而這些封賞任命,霍光同樣是不情願的,但是他也無可奈何,國丈理應受到封賞,況且還是他自己的女婿,他也無話可說。
可對方如此挑戰自己的權威,霍光豈能放任,如此下去,朝廷官員都是他們上官家的了,還有他霍光什麽事?
上官父子在丁外人,蓋長公主的幫助下得償所願,他們欠了兩人一份人情。
他們向霍光表示,希望霍光封丁外人為光祿大夫。
“親家翁,行個方便吧。”
“不準。”
“嶽父大人,您就幫女婿一次吧。”
“不準。”
“父親,…”
“不準。”
霍光的語氣異常堅定,已經不容商量。
上官父子碰了一鼻子灰,對霍光已經由敬生恨,可蓋長公主和丁外人這份人情欠得實在讓他們撓心窩,既恥辱又不安,好歹也是輔政大臣皇親國戚,連給別人求個官都搞不定,叫他們上官家以後在長安怎麽混!
他們接連為蓋長公主的親信求官,都被霍光一一拒絕。
霍光的不近人情連蓋長公主都憤怒了,她甚至不顧自己的皇家身份,在寢宮中就罵上了,“他霍光算哪根蔥,敢跟老娘耍橫。”
於是,上官父子與霍光杠上了,朝堂之上,少了和氣,多了爭執。
朝廷大臣們對此都心知肚明,卻也不敢表態,他們都是一家人,吵就吵唄,睜大眼睛看戲就是了,誰管得著?
上官家與霍光不和的消息迅速傳了出去,成了路邊社的新鮮事。
燕王劉旦聽到這個消息,興奮地摩拳擦掌。經過始元元年那一敗,他就意識到,他翻盤的最大的敵人是霍光,為了不引起霍光的注意,這幾年他韜光養晦,目的就是等著有利於他的時機到來。
如今,兩位輔政大臣不和,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快,帶著金銀珠寶入京去。”他吩咐幕僚道。
劉旦的算盤敲得劈裏啪啦響,他要用這些東西去與霍光的政敵們結盟,上官父子,蓋長公主,丁外人,桑弘羊,一個都不能少,有了這些人加盟,他登上寶座就指日可待。
“那個娃娃皇帝,也應該下來了。”劉旦心想。
一場外有劉旦,內有重臣的陰謀正在悄無聲息的醞釀,霍光再一次麵臨著巨大的危機。
而更為可惜的是,他竟然全然不知
元鳳元年(前80年),劉弗陵年14歲,霍光出城校閱羽林軍後多日,上官桀就遞上來一份奏折。
他打開奏折一看,卻讓他吃了一驚,奏折上寫霍光去閱軍時,出則稱蹕,此前還令太官備好食物,準備乘輿,諸如此類等等,全是犯禁的事,據此推斷,霍光是想把劉天下變成霍天下啊。
劉弗陵再一看署名,是自己的兄長劉旦。
劉弗陵仔細讀了一遍,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斷,把奏折扔一邊,該幹什麽還幹什麽,就象從來沒看過一般,沒有任何反常的反應。
上官桀在邊上侯了半天,這份奏折是他跟桑弘羊合計寫下以燕王劉旦的名義上奏的,礙於情麵,他們還沒將話寫死,隻要能讓霍光丟官丟爵就行了。
如上官桀所料不差,劉弗陵馬上就會下詔免去霍光的一切職務,然後命他徹查此事。上官桀盤算著該怎樣讓自己的‘好’親家嚐嚐被人羞辱的滋味。
可是等了半天,劉弗陵一點動靜都沒有,進去探問,卻發現劉弗陵手上拿的是別的書簡,不是那份奏折,合計皇上還沒看呢。
他提醒道,“皇上,燕王的奏折看了嗎?”
“看了!”劉弗陵輕描淡寫道。
“看了?”上官桀一臉狐疑,繼續說道,“臣認為,此事事關重大…”
“朕自有定論,愛卿還是先退下吧!”劉弗陵打斷他的話道。
上官桀還想說什麽,卻又不能強說,壞了禮儀,隻能退了出去。
折子遞上去的時候,早有人把事情告訴了已從校場返迴家中休息的霍光,霍光仍然十分鎮定。
他第二天照常去上朝,在大臣們都入殿議事了,他卻猶豫了。
當所有官員都上殿議事去了,霍光卻坐在殿西的畫室中一動不動,而他目不轉睛的盯著的地方,正是那幅周公背成王圖。
說實話,他略有些緊張,但他問心無愧啊。如今大漢江山在他的輔佐下,不但沒有亂,而且又恢複了生機,他對得起先帝臨終托孤啊。
如果當今天子因為一份汙蔑的奏折要免我的官,砍我的頭,那就讓他治我的罪,砍我的頭好了,我霍光,死而無憾矣。
劉弗陵一上朝,卻發現少了霍光,便不解的問道,“大將軍何在?”
“大將軍因被燕王彈駭,尚在畫室,不敢入殿。”上官桀的語氣中帶著嘲笑,他估摸著待會兒就是霍光出醜的時候了。
“快宣他上殿。”
略帶疲憊的霍光依舊穩步如山地上到殿中,他摘下冠戴,向劉弗陵謝罪。劉弗陵卻笑道,“將軍不必如此,朕知將軍無罪。”
此言一出,滿朝頓時議論紛紛
霍光一聽,喜不自禁,“陛下如何知道臣無罪。”
“將軍去光明閱軍,往返不過十日,燕王遠在燕地,如何能得知,且將軍如有不軌,何必用校尉,此奏必是謀害將軍的違書,朕雖年少,卻也不愚。”
劉弗陵的一番話,說得合情合理,所有大臣刹那間明白,為什麽武帝要讓這個孩子即位了,這孩子早慧啊。
在大殿中“皇上聖明”的山唿聲中,隻有上官桀和桑弘羊低下了頭,他們應該感到慚愧,連小孩子都能想到的,他們混了一輩子,卻沒想到。
劉弗陵當即表示此事定要深究,一定要找出作偽書之人。上官桀一聽急了,馬上諫言道,“此乃小事,無需深究。”
劉弗陵沒有答應,還怒道,“大將軍是忠臣,先帝要其輔朕,有毀之者必須治罪。”
霍光大為感動,心中感慨此生能輔佐如此明君,死而無憾了。他意味深長地看了上官桀一眼,上官桀也剛好與其目光一碰,上官桀怒火中燒,而霍光卻是一臉高興與嘲諷。
散朝的時候,上官桀拂袖而去,看那架勢,他絕不會善罷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