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68節:封狼居胥1
------------
霍去病孤身犯險,換來河西四郡,這樣的大手筆也許隻有霍去病才能做成,而這個時候,別忘了,他不過才二十一歲。
霍去病之後,再無霍去病。
霍去病用巨大的功勞證明了自己的天縱奇才,那些指責他有勇無謀的人徹底閉了嘴,霍去病,實在是個完美無缺的將軍,除了對他的讚美,隻有讚美。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恐怕都不能視而不見,時下的國民心態正發生著重大的改變。要說起來,華夏老祖宗從來都視異族為蠻夷,認為他們上不了台麵,但是對他們除了恐懼還是恐懼,當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多威風呀,還不是為防著北方異族傷透了腦筋。
可現在卻大不一樣,幾年前,衛大司令的崛起消除了漢人對異族的恐懼,打破了胡人不可戰勝的神話,緊接著,霍小司令則更是神了,屢戰屢勝,而且是痛快淋漓的大神。可以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明時人的心態,此時的漢朝就像撿到兩塊寶的暴發戶,在左鄰右舍麵前,腰杆直了,再也不怕當年欺負自己的鄰居胡大麻子,羌二流子,可以抬頭挺胸恣意得瑟了。
抬頭挺胸,昂首世間,海納百川,說一不二,有理講理,無理有兵,這才是大國強國應有的心態。
現在來看,如此心態,恰是在劉徹一幹明君良將等努力下促成的。
河西的平定了卻了劉徹心頭的心病,自從這塊富饒的土地納入版圖以來,徭役都省了一半,在西北方,已經不需要花大力氣去防守,因為匈奴降部還在那裏,有他們在那裏鎮守,簡直事半功倍,西北邊境一眼望去,全是熟人,礙於國籍不同,不好意思開個茶花會喝個暖心酒,但也不至於打打殺殺,畢竟是親人,打斷骨頭連著筋,何必呢?
不過,伊稚斜卻十分生氣。
想不到,連年血戰,換來的卻是丟失疆土,屬下投敵。這口氣實在難以咽下,他這個單於混到這樣的地步,真不知道怎樣去見九泉下的父兄!
其實,伊稚斜大可不必如此,他的父兄隻是比他運氣好,沒有碰到劉徹和衛霍兩將,他們要是遇上了,恐怕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況且,劉徹之前的漢朝,處於聚財時期,沒錢仗難打,所以,劉徹的父兄即便有心找匈奴人的麻煩,也是有心無力。如今,劉徹當政,這老兄的國庫,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窮得就隻剩錢了,俗話說,財大氣粗,他不來問候一下老鄰居,他的錢還真的不知往哪花!
伊稚斜憋了一口氣,準備等待時機,這位以勇猛著稱的單於,除了上戰場把麵子找迴來,他也拿不出任何高招。
與此同時,劉徹也下令加強代郡,雁門等地的防守,不但要加強防守,更要嚴密監視匈奴人的異動。
他早就料想到河西一旦平定,以他對對手的了解,伊稚斜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漢匈之間的大決戰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而代郡,雁門等北方各則直衝匈奴主力,如果大戰不可避免,那麽最有可能在這些地方發生。
事實上,劉徹的預想是完全對的,河西平定之後,北方各郡受到了更為頻繁的騷擾。以叛將趙信為首,竟然放出話來,漢軍除了偷襲,不敢與匈奴在大漠中決戰,故意刺激邊關將士的神經,目的是引誘漢軍出城。
匈奴人已經不像是之前一般,任你城高池深,他們都要衝上一陣,或搶或殺,毫不含糊。如今,他們改變策略,有不少人認為,是河西之戰讓他們嚇破了膽,但是,劉徹卻不這麽看,不錯,河西之戰漢軍大獲全勝,可渾邪王休屠王之流,並非匈奴主力,他的單於本部人馬,加上左賢王人馬,幾十萬鐵騎,那才是匈奴真正的主力,試想,你連別人主力的邊都沒沾過,別人卻要懼你,懼從何來?
劉徹的腦子很清醒,現在發動大戰的時機,在沒有準確的情報之時,麵對所有的騷擾,他都要求邊關將領堅守勿出。
他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掃清漢匈決戰的外圍,他也不怕再等個三年五載,此戰要麽不戰,要麽一戰定乾坤。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經過兩年的蟄伏與隱忍,劉徹突然把將領們齊召上殿。
“叛將趙信常給伊稚斜出謀劃策,輕言我軍不能在沙漠中打,”劉徹故意頓了頓,想看看將領們的反應,隻見衛青依然垂拱肅立,而霍去病仍然是雙眼透射出渴望上戰場馳騁的目光,其他將領有的氣憤異常大罵趙信小兒,有的竊竊私語,劉徹笑了笑,“如此一來,我大軍一發,定能將胡人打個措手不及。”
眾人一聽,皇上的意思要發兵了,頓時個個摩拳擦掌,過了兩年平靜的生活,說句不好聽的,日子閑得跟屁一樣,刀槍都淡出鳥來了,如今又能有仗打,豈能不高興,而且聽皇上的意思,這次不但要打,而且要大打,如此一來,豈不更好,大打才能立大功啊!
眾將歡喜雀躍,霍去病更是眼神大亮,他似乎已經急不可耐,馬上就要飛馬奔赴戰場。而相比之下,衛青則依然一臉肅然,那微微緊擰的眉頭已把他的心思透露無餘。
這些當然瞞不過劉徹的火眼金睛,衛青肯定在考慮誰會出征,自從霍去病一戰成名之後,他就有意雪藏了衛青,劉徹雖然不懷疑衛青的實力,隻不過衛青的謹言慎行讓他忌諱三分,特別是姐姐平陽公主嫁給衛青之後,他的忌諱更深了,一個天才的將領加上一個足智多謀的女人,那將是多麽可怕的力量!劉徹從來都明白,皇權下沒有親情,隻有博弈,外戚強大,則外戚會幹政,朝臣強大,則朝臣會幹政。
劉徹的心裏,如此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我們以後會看到,它會像病毒一樣,當劉徹無法控製它的時候,隻能帶來一幕幕令人扼腕的悲劇。
霍去病則不同,劉徹能把他裏裏外外看得通透,霍去病就像劉徹的孩子,沒有哪個父母會不懂自己孩子的心思,對於霍去病,隻有放心,一百個放心。
但是此戰事關重大,劉徹的目標很清晰,他需要的不僅僅是勝利,他需要徹底打垮匈奴人,永絕後患。
戰爭全局關係國家命運,自然要有一位能掌控大局的將領出來,不但要想辦法消滅匈奴主力,而且更要想辦法善後,如何處置降卒降民,如何安撫戰區百姓?霍去病自然不行,他連對待自己的部屬都不能做到一視同仁,又怎能對待敵人的降卒降民。
所以,此戰衛青一定要出馬,衛青節製諸軍,而霍去病打伊稚斜。
劉徹對這次決戰醞釀已久,所以心中早已有了計劃,這次他連出兵路線都給將軍們想好了。
“大將軍,聽令!”
衛青眼神一亮,馬上上前,“臣在。”
“命你領五萬騎兵出代郡。”
“微臣遵旨。”
“公孫賀,趙食其,曹襄聽令。”
“末將在。”
“公孫賀為左將軍,趙食其為右將軍,曹襄為後將軍,總領步軍十萬,統屬大將軍。”
“得令!”
“驃騎將軍聽令。”
霍去病赫然出列,“末將在!”
“令你領五萬敢戰將士,出定襄擊單於。”
“得令!”
劉徹任命完後,一揮手,叫他們下去各自準備,擇日出發。
將領們便陸陸續續退出殿內,劉徹正要迴寢宮,隻見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將軍遲遲不肯出去,他忙向劉徹表示,你老人家把我給忘了。
劉徹一看原來是李廣,連忙擺手道,表示將軍老了,還是在家頤養天年吧。
李廣死活不肯,擺出一副不給差事便跪死在殿上的架勢,劉徹隻能頭疼地給了他一個前將軍的職務,讓他繼續做他的前鋒,才算罷休。
春日的長安城雖然有些涼氣,但已是萬物複蘇的時間,誰也不會想到,一場大戰正在悄無聲息的醞釀,數十萬漢軍將士已是箭在弦上,隻等一聲號令,順風而發。
------------
霍去病孤身犯險,換來河西四郡,這樣的大手筆也許隻有霍去病才能做成,而這個時候,別忘了,他不過才二十一歲。
霍去病之後,再無霍去病。
霍去病用巨大的功勞證明了自己的天縱奇才,那些指責他有勇無謀的人徹底閉了嘴,霍去病,實在是個完美無缺的將軍,除了對他的讚美,隻有讚美。
稍微有點腦子的人恐怕都不能視而不見,時下的國民心態正發生著重大的改變。要說起來,華夏老祖宗從來都視異族為蠻夷,認為他們上不了台麵,但是對他們除了恐懼還是恐懼,當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多威風呀,還不是為防著北方異族傷透了腦筋。
可現在卻大不一樣,幾年前,衛大司令的崛起消除了漢人對異族的恐懼,打破了胡人不可戰勝的神話,緊接著,霍小司令則更是神了,屢戰屢勝,而且是痛快淋漓的大神。可以打個不恰當的比喻來說明時人的心態,此時的漢朝就像撿到兩塊寶的暴發戶,在左鄰右舍麵前,腰杆直了,再也不怕當年欺負自己的鄰居胡大麻子,羌二流子,可以抬頭挺胸恣意得瑟了。
抬頭挺胸,昂首世間,海納百川,說一不二,有理講理,無理有兵,這才是大國強國應有的心態。
現在來看,如此心態,恰是在劉徹一幹明君良將等努力下促成的。
河西的平定了卻了劉徹心頭的心病,自從這塊富饒的土地納入版圖以來,徭役都省了一半,在西北方,已經不需要花大力氣去防守,因為匈奴降部還在那裏,有他們在那裏鎮守,簡直事半功倍,西北邊境一眼望去,全是熟人,礙於國籍不同,不好意思開個茶花會喝個暖心酒,但也不至於打打殺殺,畢竟是親人,打斷骨頭連著筋,何必呢?
不過,伊稚斜卻十分生氣。
想不到,連年血戰,換來的卻是丟失疆土,屬下投敵。這口氣實在難以咽下,他這個單於混到這樣的地步,真不知道怎樣去見九泉下的父兄!
其實,伊稚斜大可不必如此,他的父兄隻是比他運氣好,沒有碰到劉徹和衛霍兩將,他們要是遇上了,恐怕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況且,劉徹之前的漢朝,處於聚財時期,沒錢仗難打,所以,劉徹的父兄即便有心找匈奴人的麻煩,也是有心無力。如今,劉徹當政,這老兄的國庫,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窮得就隻剩錢了,俗話說,財大氣粗,他不來問候一下老鄰居,他的錢還真的不知往哪花!
伊稚斜憋了一口氣,準備等待時機,這位以勇猛著稱的單於,除了上戰場把麵子找迴來,他也拿不出任何高招。
與此同時,劉徹也下令加強代郡,雁門等地的防守,不但要加強防守,更要嚴密監視匈奴人的異動。
他早就料想到河西一旦平定,以他對對手的了解,伊稚斜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漢匈之間的大決戰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而代郡,雁門等北方各則直衝匈奴主力,如果大戰不可避免,那麽最有可能在這些地方發生。
事實上,劉徹的預想是完全對的,河西平定之後,北方各郡受到了更為頻繁的騷擾。以叛將趙信為首,竟然放出話來,漢軍除了偷襲,不敢與匈奴在大漠中決戰,故意刺激邊關將士的神經,目的是引誘漢軍出城。
匈奴人已經不像是之前一般,任你城高池深,他們都要衝上一陣,或搶或殺,毫不含糊。如今,他們改變策略,有不少人認為,是河西之戰讓他們嚇破了膽,但是,劉徹卻不這麽看,不錯,河西之戰漢軍大獲全勝,可渾邪王休屠王之流,並非匈奴主力,他的單於本部人馬,加上左賢王人馬,幾十萬鐵騎,那才是匈奴真正的主力,試想,你連別人主力的邊都沒沾過,別人卻要懼你,懼從何來?
劉徹的腦子很清醒,現在發動大戰的時機,在沒有準確的情報之時,麵對所有的騷擾,他都要求邊關將領堅守勿出。
他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掃清漢匈決戰的外圍,他也不怕再等個三年五載,此戰要麽不戰,要麽一戰定乾坤。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經過兩年的蟄伏與隱忍,劉徹突然把將領們齊召上殿。
“叛將趙信常給伊稚斜出謀劃策,輕言我軍不能在沙漠中打,”劉徹故意頓了頓,想看看將領們的反應,隻見衛青依然垂拱肅立,而霍去病仍然是雙眼透射出渴望上戰場馳騁的目光,其他將領有的氣憤異常大罵趙信小兒,有的竊竊私語,劉徹笑了笑,“如此一來,我大軍一發,定能將胡人打個措手不及。”
眾人一聽,皇上的意思要發兵了,頓時個個摩拳擦掌,過了兩年平靜的生活,說句不好聽的,日子閑得跟屁一樣,刀槍都淡出鳥來了,如今又能有仗打,豈能不高興,而且聽皇上的意思,這次不但要打,而且要大打,如此一來,豈不更好,大打才能立大功啊!
眾將歡喜雀躍,霍去病更是眼神大亮,他似乎已經急不可耐,馬上就要飛馬奔赴戰場。而相比之下,衛青則依然一臉肅然,那微微緊擰的眉頭已把他的心思透露無餘。
這些當然瞞不過劉徹的火眼金睛,衛青肯定在考慮誰會出征,自從霍去病一戰成名之後,他就有意雪藏了衛青,劉徹雖然不懷疑衛青的實力,隻不過衛青的謹言慎行讓他忌諱三分,特別是姐姐平陽公主嫁給衛青之後,他的忌諱更深了,一個天才的將領加上一個足智多謀的女人,那將是多麽可怕的力量!劉徹從來都明白,皇權下沒有親情,隻有博弈,外戚強大,則外戚會幹政,朝臣強大,則朝臣會幹政。
劉徹的心裏,如此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我們以後會看到,它會像病毒一樣,當劉徹無法控製它的時候,隻能帶來一幕幕令人扼腕的悲劇。
霍去病則不同,劉徹能把他裏裏外外看得通透,霍去病就像劉徹的孩子,沒有哪個父母會不懂自己孩子的心思,對於霍去病,隻有放心,一百個放心。
但是此戰事關重大,劉徹的目標很清晰,他需要的不僅僅是勝利,他需要徹底打垮匈奴人,永絕後患。
戰爭全局關係國家命運,自然要有一位能掌控大局的將領出來,不但要想辦法消滅匈奴主力,而且更要想辦法善後,如何處置降卒降民,如何安撫戰區百姓?霍去病自然不行,他連對待自己的部屬都不能做到一視同仁,又怎能對待敵人的降卒降民。
所以,此戰衛青一定要出馬,衛青節製諸軍,而霍去病打伊稚斜。
劉徹對這次決戰醞釀已久,所以心中早已有了計劃,這次他連出兵路線都給將軍們想好了。
“大將軍,聽令!”
衛青眼神一亮,馬上上前,“臣在。”
“命你領五萬騎兵出代郡。”
“微臣遵旨。”
“公孫賀,趙食其,曹襄聽令。”
“末將在。”
“公孫賀為左將軍,趙食其為右將軍,曹襄為後將軍,總領步軍十萬,統屬大將軍。”
“得令!”
“驃騎將軍聽令。”
霍去病赫然出列,“末將在!”
“令你領五萬敢戰將士,出定襄擊單於。”
“得令!”
劉徹任命完後,一揮手,叫他們下去各自準備,擇日出發。
將領們便陸陸續續退出殿內,劉徹正要迴寢宮,隻見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將軍遲遲不肯出去,他忙向劉徹表示,你老人家把我給忘了。
劉徹一看原來是李廣,連忙擺手道,表示將軍老了,還是在家頤養天年吧。
李廣死活不肯,擺出一副不給差事便跪死在殿上的架勢,劉徹隻能頭疼地給了他一個前將軍的職務,讓他繼續做他的前鋒,才算罷休。
春日的長安城雖然有些涼氣,但已是萬物複蘇的時間,誰也不會想到,一場大戰正在悄無聲息的醞釀,數十萬漢軍將士已是箭在弦上,隻等一聲號令,順風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