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49節:公孫弘


    ------------


    名聞天下的俠客郭解被滿門抄斬,隻因禦史大夫公孫弘的一句斷語。


    “郭解一介布衣任俠行事,睚眥殺人,郭解雖然不知,但他的罪卻甚於殺人,實屬大逆不道”。


    劉徹原本對殺不殺郭解拿捏不準,因為按律令,大赦之後再翻舊帳與國法不合,殺了郭解是否會引起各地遊俠不滿,這也是需要考量的。但是,此人在民間威望極高,能量極大,竟然能讓衛大將軍為他求情,若不除了他,就像螞蟻在心窩裏亂爬,著實不痛快。


    所以公孫弘的話給他找到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借口,即可名正言順的殺了他,又可以警示所有的遊俠,不要視國法官府如無物,否則一個大逆不道的帽子扣下來,任憑你如何飛簷走壁,也難逃一死。


    禦史大夫公孫弘與郭解素未謀麵,更無過結,他力主殺死郭解,正是看透了劉徹的心思,才儼然不顧衛青的麵子,而且他知道皇上一定會采納他的意見,而結果確實如此。


    公孫弘不愧是老人精,能一眼看透劉徹的心思,所以能老來得寵,成為劉徹的股肱重臣。


    公孫弘,淄川國薛縣人,年輕時在薛縣做過獄吏,因犯罪免官。公孫弘家徒四壁,為了維持生計,隻能去海邊放豬,公孫弘對後母十分孝順,在當地傳為美談。到了四十歲,他開始學習春秋,研究儒學。


    建元元年(前140年),這一年劉徹即位,這也是無數讀書人揚眉吐氣的一年,劉徹向天下發布了征舉賢良方正的詔令。


    公孫弘也成了征舉大軍中的一員,他以賢良被征召入京成為博士,而此時的公孫弘已步入花甲之年。


    命運似乎有意跟公孫弘開玩笑,他不久領到了一個極其兇險的差事,出使匈奴。公孫弘曆經千辛萬苦活著迴來了,然而,也不知劉徹中了哪門子邪,公孫弘向劉徹匯報之後,劉徹竟然黑著臉,打罵公孫弘無能。活了一把年紀的公孫弘哪受得了這種羞辱,事後便稱病歸家,官職被免。


    元光五年(前130年),公孫弘七十歲了,劉徹再一次下旨征舉賢良方正,而淄川國又推薦了公孫弘。


    這次公孫弘起初死活不願意去,但是淄川國的官員們卻不吃這一套,他們一根筋地認定了公孫弘就是朝廷要的賢良方正,也怪淄川國國小人少,人才更少,能出一個滿腹經綸的老學者實在不容易,所以哪有不舉薦之理?


    公孫弘無奈,隻能不顧七十高齡再次來到長安,他自己估摸著自己年紀大了,不出意外,不久又能迴薛縣,這次就當公款旅遊。


    公孫弘帶著輕鬆的心情到太常那裏報道,太常召集儒生寫策論,公孫弘心態雖然很好,但還是被結果震驚了,一百多個儒生之中,他的策論乍看之下排了第一,讓公孫弘傷心的是倒數第一。


    按說這麽老了還被人作踐,肯定要找個地縫鑽進去,但公孫弘的堅強卻非常人能比,經過上一次的失敗,他早已把這些看得淡了,自己已是古稀之年,隨時都有入土的可能,何必跟年輕人計較這些。


    正在公孫弘籌劃著迴家鄉的時候,一個太常府小吏過來傳話,“皇上看了所有的對策文章,把你的排在了第一,擇日就要召見你!”


    公孫弘反倒懵了,這是哪門子事啊,他喃喃問道,“不是倒數第一嗎?”


    小吏怕他年老,耳朵不好使,特意提高聲音道,“皇上欽定你的策論為頭名,您老還是整理裝束隨時等候召見吧!”


    望著小吏離去的背影,公孫弘不禁嘿嘿地笑出聲來,心裏不時慨歎稱妙!


    劉徹不久召見了公孫弘,當公孫弘一出現在劉徹的麵前,劉徹見老人仙風道骨,狀貌奇偉,有名士之風,幾句問答之下便再一次封公孫弘為博士。


    公孫弘在長安留了下來,起初並無事可做,也無言可諫,後來在司馬相如提出開拓西南夷之時,他被派去西南視察,公孫弘視察迴來,力諫不需耗費國力經營西南蠻荒之地,然而劉徹沒有采納。


    公孫弘屢諫不用,公孫弘幹脆改變諫言風格,以後每次朝議都隻提出觀點,由劉徹定奪,即便不被采納的諫言,他也不辯駁,更不會跟同僚在朝堂上爭論。在劉徹看來,公孫弘是個忠厚之人。他的朝堂不能缺了汲黯這種直言不諱的臣子,也不能缺了公孫弘這樣的忠厚人。


    公孫弘成了老滑頭,在揣摩劉徹心思的過程中獲得了劉徹的賞識,兩年之內,他升為左內史,成為劉徹的近臣。


    公孫弘得到了好處,慢慢意會到做官的妙處,當劉徹的官對他來說很容易,隻要把劉徹侍候高興了,就能步步高升,平步青雲。


    公孫弘成了老滑頭,乃至於經常與同僚們私下裏約好了共同奏議,但是一到劉徹跟前,卻把與同僚們的約定拋至於腦後,隻以劉徹的喜好為準。


    這讓正直的大臣們十分惱火,汲黯就曾經就此事上奏劉徹,表示公孫弘為人欺詐,答應與我們共同提出建議,但經常一上朝堂就違背立場,不夠忠誠。


    劉徹為此專門找到了公孫弘,公孫弘卻淡然地說道,“了解我的人認為我忠誠,不了解我的人認為我不忠誠!”


    公孫弘的坦誠讓劉徹對他很敬佩,這老頭看起來對名利看得很淡,因此更加認定他是個忠厚之人。


    元朔三年(前126年),公孫弘升為禦史大夫,恰在此時,衛青拿下了河套地區,而主父偃諫言設置朔方郡,便於管理,公孫弘反對,他不但反對設置朔方郡,更反對開拓西南。劉徹為了讓這個老臣改變主意,特意讓臣子將事情的有利麵詰難公孫弘,公孫弘找不到理由,隻能趕緊放棄原則,道歉了事。他心裏清楚得很,再跟皇上執拗下去,恐怕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不久之後,公孫弘的麻煩又來了,汲黯見不得公孫弘的矯情,又上奏批公孫弘貴為三公,俸祿不少,卻蓋布被,明顯是個欺詐之人。劉徹隻得又把公孫弘請了來,問這是怎麽迴事。


    公孫弘畢竟在官場混了好些年,知道這種事情有口難辯,還不如直誇汲黯的清廉,正直。


    此舉果然有了奇效,劉徹認為公孫弘謙恭有禮,寬宏大量,因此越發敬重。


    元朔五年(前124年),公孫弘76歲,走到了人臣的頂點,他成了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也是從他開始的。


    公孫弘以寬厚大量示人,他每餐簡樸,俸祿都用於供養門客,博取好名聲,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公孫弘在打擊得罪過他的人時,他從來都不手軟,有不少人倒在了他的打擊報複下,這其中就包括儒學大師董仲舒,頗有計謀的主父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舊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如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如楓並收藏漢朝舊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