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43節:霍去病2
------------
匈奴伊稚斜單於的單於寶座是從侄子那裏搶來的,在他的哥哥軍臣單於時代,他受封左穀蠡王。元朔三年,軍臣翹辮子之後,軍臣兒子於單為單於,伊稚斜不服,起兵把於單趕出了大漠,於單無路可去,投降漢朝。
伊稚斜久隨父兄征戰,實戰經驗豐富,而且對漢朝有不少的了解,對於衛青等人來說,伊稚斜也是塊難啃的骨頭。
雖說匈奴有強者為王的傳統,不過,伊稚斜單於位的合法性仍然麵臨著不少質疑,所以,比起曆代單於,他更需要戰功來讓那些質疑之人閉嘴。
伊稚斜這一次幾乎是傾巢而動,他從派出去的探子帶迴來的情報得知,漢軍此次也出動了數十萬軍隊,統帥是被漢人稱為常勝將軍的衛青。
身經百戰的伊稚斜不會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即便有多渴望戰功,他也得掂量掂量。說實話,三年前的一亂,匈奴各部的實力都有所削弱,反觀對手,有著極為出色的統帥,更有充足的兵力,在以往的大多數時候,匈奴占盡天時地利,而這一次則不然,既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也可以說是棋逢對手。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單於帳中不時傳來一陣陣爽朗的大笑,這不是故作輕鬆,而是天性使然。即便沒有必勝的把握,伊稚斜的血統仍然決定了他沒有半絲畏戰情緒。
戰爭,對於他們來說,從小就是家常便飯,匈奴帝國的鄰居們,哪個沒挨過他們的馬刀?關鍵在於,匈奴人把戰爭看作發家致富的手段,在他們眼裏,不會搶的男人不配做他們的子孫,必然招人唾棄和輕賤。
為了穩妥起見,伊稚斜決定還對手一招,他也下令分兵。
正如伊稚斜認為的一樣,這場戰爭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兩國各數十萬軍隊,分別化成幾股部隊,在幾百裏的邊境線上像無頭蒼蠅一般的遊弋。
雙方都知道對手就在附近,卻又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對方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你鬥不了心眼,更施展不了謀略,因為你隨時都可能與對方插肩而過,也可能遭遇,戰與不戰,隻在一刹那間。
要知道,這是兩個積怨已久的對手,在遭遇的時候,你別指望兩**隊能停下來,握個手喝碗涼茶打下牙祭,你始終要明白,這樣的局麵一旦出現,你就是在茅坑裏剛蹲一半也得趕緊提起褲叉上馬迎敵,稍慢一步,說不定就要掉腦袋了。
生死隻在瞬間,勝敗也隻在瞬間。
不出所料,大將軍衛青在定襄一帶遭遇了匈奴部隊,不過可惜的是,這股部隊人數不少,但並不是伊稚斜單於親率的部隊。
說時遲,那時快。早有心理準備的衛司令就搶在匈奴騎兵先一步下令衝擊,漢軍出塞以來,已有月餘,早已‘餓’的眼睛發紅。
如今仇人就在眼前,還用多說什麽呢?
兩軍很快纏鬥在一起,匈奴部隊雖然慢了一步,不過他的戰鬥力實在強悍,衛司令遇到了他從軍以來最強大的對手。
戰場瞬息萬變,匈奴部隊經過短暫的慌亂,慢慢迴過神來,他們的騎兵不但頂住了漢軍的衝擊,而且還漸漸占了上風。
衛司令敏銳地捕捉到了戰局的變化,他的眉頭皺了起來,如果沒有更好的應變辦法,恐怕我軍很快會被敵人突破。
漢軍的弟兄們打得實在很辛苦,匈奴人的剽悍名聞天下,絕不是浪得虛名,他們的騎兵技術之好,訓練之有素都是漢軍望塵莫及的。
眼看形勢要向不利於漢軍的方向發展,不少將領麵露慌亂之色,他們邊殺敵邊慢慢圍向衛青,把渾身血汙的衛司令圍在了中間,不過衛司令稍稍喘息之後,卻是皺著眉頭,卻一言不發。
“大將軍,你倒是給個話啊!這樣下去我軍必敗無疑。”眾將領急得已經紅了眼。
衛司令擺了擺手,卻仍然一言不發。
戰場的左側,匈奴輕騎已經突破了漢軍的隊形,正繞到漢軍的後翼,進行攻擊。
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衛司令遞了個眼色給身邊最為倚重的護衛,護衛們心領神會,馬上向多個方向衝出,在亂軍之中策馬狂奔,當他們中有人衝到相對高的土丘之上時,拔下腰間的令旗,向四個方向不斷的揮舞。
刹那間,戰場之外,四處各衝出一隊漢軍,在硝煙和茂盛的水草上,竟然看不出來有多少人馬。
匈奴統帥大驚,他以為自己陷入了包圍圈。
明明見對方的統帥都已經加入戰鬥了,哪來的兵力?莫非是漢軍的援兵到了?
見勢不妙,匈奴人已經開始後撤。
漢軍氣勢大振,隊形由防守馬上轉換成攻擊態勢,他們四處出擊,終於讓匈奴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此戰,衛司令率領部隊殲敵萬餘。
衛司令再一次獲得了勝利,你不得不佩服他,在戰況最為艱難的時刻,他還能騰出伏兵來扭轉乾坤,其實伏兵人數不多,隻是在戰況激烈的情況下,突然有生力軍補充進來,必然沉重打擊對手的士氣。
衛司令這一路取得了勝利,可是,其他方向的部隊卻情況不妙。
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以三千騎兵遭遇了伊稚斜統帥的部隊,結果,胡人將軍趙信率領八百騎兵投降了伊稚斜,而蘇建全軍覆沒,隻身逃脫。
對於蘇建,不得不多說一句,此人雖然名氣不大,但他的兒子蘇武足以讓炎黃子孫肅然起敬,後麵我們會專門介紹蘇武。
戰事告了一個段落,衛司令的主要工作轉向了戰況的統計情況。
當他在帥帳裏與眾將總結此次戰事的得失之時,帳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
衛司令正想出去一探究竟,突然一個渾身血汙,身穿重甲的年輕人闖了進來。
衛青定睛一看,吃了一驚。
年輕人趕忙向衛青一躬身,開口說道,“大將軍,去病迴來了!”
------------
匈奴伊稚斜單於的單於寶座是從侄子那裏搶來的,在他的哥哥軍臣單於時代,他受封左穀蠡王。元朔三年,軍臣翹辮子之後,軍臣兒子於單為單於,伊稚斜不服,起兵把於單趕出了大漠,於單無路可去,投降漢朝。
伊稚斜久隨父兄征戰,實戰經驗豐富,而且對漢朝有不少的了解,對於衛青等人來說,伊稚斜也是塊難啃的骨頭。
雖說匈奴有強者為王的傳統,不過,伊稚斜單於位的合法性仍然麵臨著不少質疑,所以,比起曆代單於,他更需要戰功來讓那些質疑之人閉嘴。
伊稚斜這一次幾乎是傾巢而動,他從派出去的探子帶迴來的情報得知,漢軍此次也出動了數十萬軍隊,統帥是被漢人稱為常勝將軍的衛青。
身經百戰的伊稚斜不會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的頭腦還是清醒的,即便有多渴望戰功,他也得掂量掂量。說實話,三年前的一亂,匈奴各部的實力都有所削弱,反觀對手,有著極為出色的統帥,更有充足的兵力,在以往的大多數時候,匈奴占盡天時地利,而這一次則不然,既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也可以說是棋逢對手。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單於帳中不時傳來一陣陣爽朗的大笑,這不是故作輕鬆,而是天性使然。即便沒有必勝的把握,伊稚斜的血統仍然決定了他沒有半絲畏戰情緒。
戰爭,對於他們來說,從小就是家常便飯,匈奴帝國的鄰居們,哪個沒挨過他們的馬刀?關鍵在於,匈奴人把戰爭看作發家致富的手段,在他們眼裏,不會搶的男人不配做他們的子孫,必然招人唾棄和輕賤。
為了穩妥起見,伊稚斜決定還對手一招,他也下令分兵。
正如伊稚斜認為的一樣,這場戰爭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兩國各數十萬軍隊,分別化成幾股部隊,在幾百裏的邊境線上像無頭蒼蠅一般的遊弋。
雙方都知道對手就在附近,卻又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對方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你鬥不了心眼,更施展不了謀略,因為你隨時都可能與對方插肩而過,也可能遭遇,戰與不戰,隻在一刹那間。
要知道,這是兩個積怨已久的對手,在遭遇的時候,你別指望兩**隊能停下來,握個手喝碗涼茶打下牙祭,你始終要明白,這樣的局麵一旦出現,你就是在茅坑裏剛蹲一半也得趕緊提起褲叉上馬迎敵,稍慢一步,說不定就要掉腦袋了。
生死隻在瞬間,勝敗也隻在瞬間。
不出所料,大將軍衛青在定襄一帶遭遇了匈奴部隊,不過可惜的是,這股部隊人數不少,但並不是伊稚斜單於親率的部隊。
說時遲,那時快。早有心理準備的衛司令就搶在匈奴騎兵先一步下令衝擊,漢軍出塞以來,已有月餘,早已‘餓’的眼睛發紅。
如今仇人就在眼前,還用多說什麽呢?
兩軍很快纏鬥在一起,匈奴部隊雖然慢了一步,不過他的戰鬥力實在強悍,衛司令遇到了他從軍以來最強大的對手。
戰場瞬息萬變,匈奴部隊經過短暫的慌亂,慢慢迴過神來,他們的騎兵不但頂住了漢軍的衝擊,而且還漸漸占了上風。
衛司令敏銳地捕捉到了戰局的變化,他的眉頭皺了起來,如果沒有更好的應變辦法,恐怕我軍很快會被敵人突破。
漢軍的弟兄們打得實在很辛苦,匈奴人的剽悍名聞天下,絕不是浪得虛名,他們的騎兵技術之好,訓練之有素都是漢軍望塵莫及的。
眼看形勢要向不利於漢軍的方向發展,不少將領麵露慌亂之色,他們邊殺敵邊慢慢圍向衛青,把渾身血汙的衛司令圍在了中間,不過衛司令稍稍喘息之後,卻是皺著眉頭,卻一言不發。
“大將軍,你倒是給個話啊!這樣下去我軍必敗無疑。”眾將領急得已經紅了眼。
衛司令擺了擺手,卻仍然一言不發。
戰場的左側,匈奴輕騎已經突破了漢軍的隊形,正繞到漢軍的後翼,進行攻擊。
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衛司令遞了個眼色給身邊最為倚重的護衛,護衛們心領神會,馬上向多個方向衝出,在亂軍之中策馬狂奔,當他們中有人衝到相對高的土丘之上時,拔下腰間的令旗,向四個方向不斷的揮舞。
刹那間,戰場之外,四處各衝出一隊漢軍,在硝煙和茂盛的水草上,竟然看不出來有多少人馬。
匈奴統帥大驚,他以為自己陷入了包圍圈。
明明見對方的統帥都已經加入戰鬥了,哪來的兵力?莫非是漢軍的援兵到了?
見勢不妙,匈奴人已經開始後撤。
漢軍氣勢大振,隊形由防守馬上轉換成攻擊態勢,他們四處出擊,終於讓匈奴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此戰,衛司令率領部隊殲敵萬餘。
衛司令再一次獲得了勝利,你不得不佩服他,在戰況最為艱難的時刻,他還能騰出伏兵來扭轉乾坤,其實伏兵人數不多,隻是在戰況激烈的情況下,突然有生力軍補充進來,必然沉重打擊對手的士氣。
衛司令這一路取得了勝利,可是,其他方向的部隊卻情況不妙。
前將軍趙信,右將軍蘇建以三千騎兵遭遇了伊稚斜統帥的部隊,結果,胡人將軍趙信率領八百騎兵投降了伊稚斜,而蘇建全軍覆沒,隻身逃脫。
對於蘇建,不得不多說一句,此人雖然名氣不大,但他的兒子蘇武足以讓炎黃子孫肅然起敬,後麵我們會專門介紹蘇武。
戰事告了一個段落,衛司令的主要工作轉向了戰況的統計情況。
當他在帥帳裏與眾將總結此次戰事的得失之時,帳外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
衛司令正想出去一探究竟,突然一個渾身血汙,身穿重甲的年輕人闖了進來。
衛青定睛一看,吃了一驚。
年輕人趕忙向衛青一躬身,開口說道,“大將軍,去病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