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等多位大臣遇刺身亡不但跟劉啟敲了一記警鍾,想想看,連朝中的大臣都不能保證人身安全,當街遇刺,治安壞到這種程度,除了用糟糕來形容,還能說什麽呢?
這個時候,劉啟想念起郅都來了,他打聽到濟南都尉寧成跟郅都有幾分相似,都推崇嚴刑峻法,便把他調到了長安任中尉。
寧成在濟南時顯然深受郅都的熏陶,做事果敢,雷厲風行,嚴刑酷法。然而有一點,這位仁兄顯然沒有得到郅都的真傳—人品。
郅都不貪,而寧成貪。
劉啟選擇忽略寧成的人品,他現在最需要的不是人品,而是京城的穩定。
長安不能再出事了!
刺殺案還沒有結論,長安的風言風語就傳開了。
路邊社認為,人要被逼急了,難保不做點出格的事,何況一直以來囂張慣了的梁王。我們可以看到,死者之間沒什麽特別的聯係,但他們都曾經發表同一種言論,反對立梁王為儲。
還是儲位惹得禍啊!
這種傳言也有理由,大臣是隨便的人能殺的麽,而且死者不是一人兩人,其中還有名人,換句話說,此人必定非同凡響,甚至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所以,這件刺殺案看似離奇,而實際上,上到皇帝,下到長安擺地攤的,都在懷疑梁王是主謀。
負責查案的田叔當然也這麽認為的,因此,他陷入了兩難之中。
三十幾年前,劉恆把他的弟弟劉長送上了囚車,而這個決定讓劉恆內疚了一輩子。
三十多年過去了,悲劇似乎要再一次上演。
而這一次的導演是他田叔,結局是喜是悲,全在於他。
田叔已經意識到,如果查下來是梁王幹的,據實上報,結果是把燙手的山芋扔給了劉啟,到時候,劉啟必須在國法親情之間作出選擇,且竇太後那關也過不去。如果查下來跟梁王甚至梁國沒關係,結果皆大歡喜,不了了之,可你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明明查出了兇器跟梁國有關。
無論如何,這個案子會非常棘手,稍有差錯,他跟呂季主的性命也得搭進去。
田叔非常清楚,梁王不能出事,但梁國必須有人負責。
因此,田叔在到達睢陽之前,派人向梁王傳話,事情到這一步,你必須交出你的寵臣公孫勝,羊詭,舍車保帥。
沒想到,田叔的好心被梁王當作了驢肝肺。
他把田叔的傳話視作赤裸裸的威脅,他更不相信朝廷的人敢動他,為了保全公孫勝,羊詭這兩個為他出謀劃策的寵臣,梁王非常有義氣地將兩人藏匿於王府。
梁王的行為實在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他就差拍胸脯承認是自己親自讓人做掉袁盎等人的了。
所以,當田叔等人到達睢陽的時候,雙方的焦點已經不是誰做案的問題,而是變成了對公孫勝和羊詭的抓捕和反抓捕的鬥爭。
田叔把梁國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公孫勝和羊詭的蹤影,最終,他們鎖定了梁王府。
但要進入梁王府拿人,田叔和呂季主顯然還不夠級別。
僵持時刻,田叔想了個絕招,他把皮球踢給了梁相軒丘豹和內史韓安國,他們是地方官,更是朝廷命官,有責任監督諸侯王,更有義務抓捕朝廷欽犯。
田叔派人持天子符節命令兩人抓捕公孫勝,羊詭歸案。
軒丘豹接到這個命令,一時哭喪著臉,不知如何是好。
韓安國輕蔑地看了看這位隻顧唉聲歎氣的相爺,搖搖頭獨自出了衙門。
韓安國心裏清楚問題的關鍵所在,隻要給梁王進行一次普法教育,讓他認識到藏匿罪犯的危害性,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韓安國很快見到了梁王。
還沒開口,韓安國就掉下淚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可能是辣椒水的作用。
梁王頓時傻眼了,這家夥當年坐牢被獄吏侮辱沒掉過淚,而且很有自信地聲稱死灰亦能複燃;還有,當年麵對二十萬叛軍的時候沒掉過淚。如今一句話沒說,就先掉淚,這演得是哪一出啊?
韓安國動情地說道:“主子受辱,臣子該死啊,大王身邊沒有良臣,才至今日。現在不能拿到公孫勝,羊詭,老夫請辭,大王賜我一死吧!”
梁王驚呆了,他沒想到韓內史也來以死相逼這麽一招。
他故作輕鬆道:“何至於此?”
韓安國繼續哭道:“大王想想看,你和臨江王,誰與皇上的關係親?”
“不如臨江王!”
“臨江王是舊太子,因為言語不當,就被廢了;修宮殿占了祖廟,最終自殺於中尉府,”韓安國見著梁王若有所思,繼續說道:“何也?治天下用公不能用私啊!大王位列諸侯,以身犯法,皇上因為太後的緣故,不忍問罪於大王。我聽說太後日夜以淚洗麵,希望大王改過。如果大王終不覺悟,一旦太後眼駕崩,大王靠誰呢?”
一番話,說得有情有理,梁王不免受了觸動,也是哽咽起來。
他的理智最終戰勝了衝動,他隨即向韓安國表示願意交出公孫詭和羊勝。
結果,兩個炮製者主動背上了黑鍋,在梁王府自殺了,梁王將他們的屍體交給了田叔。
田叔和呂季主帶著查案的成果—一堆罪狀和兩具屍體,返迴長安複命。
當他們路過霸王廄的時候,有消息傳來說,竇太後日夜為梁王的事哭泣不安。
田叔思前想後,下令把拉迴來的梁王罪狀全部燒掉。
迴到長安後,劉啟首先召見了田叔,他見田叔空手而來,感到很奇怪。
你們查了個把月,怎麽連一份卷宗冊子都沒有?
我燒了!
劉啟有點愕然。
梁王乃太後愛子,他若定罪,梁王難逃一死,太後則日夜悲泣。陛下也要背上殺弟的惡名。
劉啟點點頭,揮手道,你們去跟太後稟報吧。
田叔領會了劉啟的意思,他見到太後時,一口咬定梁王毫不知情,都是公孫勝,羊詭幹的,與您的寶貝兒子沒任何關係。
話音剛落,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隻見竇太後一掃連日來的陰霾,馬上正常進食,恢複了平常的氣色。
竇太後對田叔和呂季主大加讚賞,把呂季主留在身邊侍奉。
田叔也獲得了魯國相的新工作。
大漢的第一個刺殺大臣案就此蓋棺論定了。
但劉啟經過了此案,生了一肚子悶氣。
現在可以殺大臣,將來說不定就能殺儲君,殺天子了。
遠在睢陽的劉武聽說了這個事情,非常驚恐,他派出身邊的文臣鄒陽去長安遊說皇後長兄王信,鼓動他去跟劉啟為梁王說句好話。
即便如此,梁王還是惴惴不安,他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得親自請長安請罪。
梁王風塵仆仆地到達長安關隘,一位叫茅蘭的梁國臣子將梁王攔了下來,他建議,大王您這樣去上朝不妥。您得粗布輕騎,去您姐姐長公主那裏住下來,靜觀朝廷局勢,再侍機入朝。
梁王本來就心裏打鼓,於是聽從了茅蘭的建議,撇下梁國浩浩蕩蕩的倚仗,走小道去找長公主了。
這麽一來,朝廷迎接梁王的儀仗隊左等右等,看到了梁王的儀仗隊,卻沒看到梁王的影子。
事情報到劉啟那裏,劉啟不免生疑。
他跑到長樂宮想把事情告訴母後,他前腳剛到,就聽得太後的哭罵聲,皇帝果然殺了我的兒子(帝果殺吾子)!
劉啟一聽驚恐不已,趕忙前去說明,下達了死命令去找梁王,但是老太太卻始終不肯相信劉啟的話。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感慨同樣是兒子,差距確實太大了。
第二天東方剛露出魚肚白,在長公主的陪同下,梁王劉武出現了。
他出現時的樣子還相當的複古,他背負斧質,反綁雙手,跪倒了一夜未眠的兄長劉啟麵前。
陛下,臣弟向你認錯來了!
話未說完,梁王已是淚如雨下。
劉啟看著狼狽不堪的弟弟,親情一時衝淡了不滿,劉啟此時釋然了,他這才明白,眼前的這個人雖然犯了錯,可他是親人,是自己的親弟弟啊,一家人又何至於此。
他挽起劉啟,拍了拍劉武身上的塵土,解開他身上的繩索。
去見母後吧,她老人家擔心得就快肝腸寸斷了。
竇太後見到了淚流滿麵的小兒子,喜極而泣,母子倆抱頭痛哭。
這個場景讓在場之人無不動容。
劉啟也是無比感慨,心想,“無論他做了什麽,他都是朕的親弟弟,朕唯一的弟弟”。
梁王劉武的負荊請罪果然起了很好的作用,兄弟倆的關係恢複了從前的融洽。劉啟對弟弟的過錯既往不咎,並破天荒地允許梁王在長安多住段日子。
在梁王最後呆在長安的日子裏,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家庭是和睦融洽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家庭不分人群,不分種族,不分皇族,不分百姓,都隻有一種氛圍,那就是溫馨。
在這個家庭裏,母親不再偏寵,弟弟不在爭奪哥哥的繼承權,哥哥也不必防範著弟弟。
梁王也算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雖說他不再覬覦儲君之位,不再找劉啟的麻煩,但並不意味著他不找其他人的麻煩。很快,他就盯上了一個老仇人,這個人正是我們的老朋友周亞夫。
梁王認為,算賬的時候到了。
這個時候,劉啟想念起郅都來了,他打聽到濟南都尉寧成跟郅都有幾分相似,都推崇嚴刑峻法,便把他調到了長安任中尉。
寧成在濟南時顯然深受郅都的熏陶,做事果敢,雷厲風行,嚴刑酷法。然而有一點,這位仁兄顯然沒有得到郅都的真傳—人品。
郅都不貪,而寧成貪。
劉啟選擇忽略寧成的人品,他現在最需要的不是人品,而是京城的穩定。
長安不能再出事了!
刺殺案還沒有結論,長安的風言風語就傳開了。
路邊社認為,人要被逼急了,難保不做點出格的事,何況一直以來囂張慣了的梁王。我們可以看到,死者之間沒什麽特別的聯係,但他們都曾經發表同一種言論,反對立梁王為儲。
還是儲位惹得禍啊!
這種傳言也有理由,大臣是隨便的人能殺的麽,而且死者不是一人兩人,其中還有名人,換句話說,此人必定非同凡響,甚至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所以,這件刺殺案看似離奇,而實際上,上到皇帝,下到長安擺地攤的,都在懷疑梁王是主謀。
負責查案的田叔當然也這麽認為的,因此,他陷入了兩難之中。
三十幾年前,劉恆把他的弟弟劉長送上了囚車,而這個決定讓劉恆內疚了一輩子。
三十多年過去了,悲劇似乎要再一次上演。
而這一次的導演是他田叔,結局是喜是悲,全在於他。
田叔已經意識到,如果查下來是梁王幹的,據實上報,結果是把燙手的山芋扔給了劉啟,到時候,劉啟必須在國法親情之間作出選擇,且竇太後那關也過不去。如果查下來跟梁王甚至梁國沒關係,結果皆大歡喜,不了了之,可你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明明查出了兇器跟梁國有關。
無論如何,這個案子會非常棘手,稍有差錯,他跟呂季主的性命也得搭進去。
田叔非常清楚,梁王不能出事,但梁國必須有人負責。
因此,田叔在到達睢陽之前,派人向梁王傳話,事情到這一步,你必須交出你的寵臣公孫勝,羊詭,舍車保帥。
沒想到,田叔的好心被梁王當作了驢肝肺。
他把田叔的傳話視作赤裸裸的威脅,他更不相信朝廷的人敢動他,為了保全公孫勝,羊詭這兩個為他出謀劃策的寵臣,梁王非常有義氣地將兩人藏匿於王府。
梁王的行為實在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他就差拍胸脯承認是自己親自讓人做掉袁盎等人的了。
所以,當田叔等人到達睢陽的時候,雙方的焦點已經不是誰做案的問題,而是變成了對公孫勝和羊詭的抓捕和反抓捕的鬥爭。
田叔把梁國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公孫勝和羊詭的蹤影,最終,他們鎖定了梁王府。
但要進入梁王府拿人,田叔和呂季主顯然還不夠級別。
僵持時刻,田叔想了個絕招,他把皮球踢給了梁相軒丘豹和內史韓安國,他們是地方官,更是朝廷命官,有責任監督諸侯王,更有義務抓捕朝廷欽犯。
田叔派人持天子符節命令兩人抓捕公孫勝,羊詭歸案。
軒丘豹接到這個命令,一時哭喪著臉,不知如何是好。
韓安國輕蔑地看了看這位隻顧唉聲歎氣的相爺,搖搖頭獨自出了衙門。
韓安國心裏清楚問題的關鍵所在,隻要給梁王進行一次普法教育,讓他認識到藏匿罪犯的危害性,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韓安國很快見到了梁王。
還沒開口,韓安國就掉下淚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可能是辣椒水的作用。
梁王頓時傻眼了,這家夥當年坐牢被獄吏侮辱沒掉過淚,而且很有自信地聲稱死灰亦能複燃;還有,當年麵對二十萬叛軍的時候沒掉過淚。如今一句話沒說,就先掉淚,這演得是哪一出啊?
韓安國動情地說道:“主子受辱,臣子該死啊,大王身邊沒有良臣,才至今日。現在不能拿到公孫勝,羊詭,老夫請辭,大王賜我一死吧!”
梁王驚呆了,他沒想到韓內史也來以死相逼這麽一招。
他故作輕鬆道:“何至於此?”
韓安國繼續哭道:“大王想想看,你和臨江王,誰與皇上的關係親?”
“不如臨江王!”
“臨江王是舊太子,因為言語不當,就被廢了;修宮殿占了祖廟,最終自殺於中尉府,”韓安國見著梁王若有所思,繼續說道:“何也?治天下用公不能用私啊!大王位列諸侯,以身犯法,皇上因為太後的緣故,不忍問罪於大王。我聽說太後日夜以淚洗麵,希望大王改過。如果大王終不覺悟,一旦太後眼駕崩,大王靠誰呢?”
一番話,說得有情有理,梁王不免受了觸動,也是哽咽起來。
他的理智最終戰勝了衝動,他隨即向韓安國表示願意交出公孫詭和羊勝。
結果,兩個炮製者主動背上了黑鍋,在梁王府自殺了,梁王將他們的屍體交給了田叔。
田叔和呂季主帶著查案的成果—一堆罪狀和兩具屍體,返迴長安複命。
當他們路過霸王廄的時候,有消息傳來說,竇太後日夜為梁王的事哭泣不安。
田叔思前想後,下令把拉迴來的梁王罪狀全部燒掉。
迴到長安後,劉啟首先召見了田叔,他見田叔空手而來,感到很奇怪。
你們查了個把月,怎麽連一份卷宗冊子都沒有?
我燒了!
劉啟有點愕然。
梁王乃太後愛子,他若定罪,梁王難逃一死,太後則日夜悲泣。陛下也要背上殺弟的惡名。
劉啟點點頭,揮手道,你們去跟太後稟報吧。
田叔領會了劉啟的意思,他見到太後時,一口咬定梁王毫不知情,都是公孫勝,羊詭幹的,與您的寶貝兒子沒任何關係。
話音剛落,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隻見竇太後一掃連日來的陰霾,馬上正常進食,恢複了平常的氣色。
竇太後對田叔和呂季主大加讚賞,把呂季主留在身邊侍奉。
田叔也獲得了魯國相的新工作。
大漢的第一個刺殺大臣案就此蓋棺論定了。
但劉啟經過了此案,生了一肚子悶氣。
現在可以殺大臣,將來說不定就能殺儲君,殺天子了。
遠在睢陽的劉武聽說了這個事情,非常驚恐,他派出身邊的文臣鄒陽去長安遊說皇後長兄王信,鼓動他去跟劉啟為梁王說句好話。
即便如此,梁王還是惴惴不安,他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得親自請長安請罪。
梁王風塵仆仆地到達長安關隘,一位叫茅蘭的梁國臣子將梁王攔了下來,他建議,大王您這樣去上朝不妥。您得粗布輕騎,去您姐姐長公主那裏住下來,靜觀朝廷局勢,再侍機入朝。
梁王本來就心裏打鼓,於是聽從了茅蘭的建議,撇下梁國浩浩蕩蕩的倚仗,走小道去找長公主了。
這麽一來,朝廷迎接梁王的儀仗隊左等右等,看到了梁王的儀仗隊,卻沒看到梁王的影子。
事情報到劉啟那裏,劉啟不免生疑。
他跑到長樂宮想把事情告訴母後,他前腳剛到,就聽得太後的哭罵聲,皇帝果然殺了我的兒子(帝果殺吾子)!
劉啟一聽驚恐不已,趕忙前去說明,下達了死命令去找梁王,但是老太太卻始終不肯相信劉啟的話。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感慨同樣是兒子,差距確實太大了。
第二天東方剛露出魚肚白,在長公主的陪同下,梁王劉武出現了。
他出現時的樣子還相當的複古,他背負斧質,反綁雙手,跪倒了一夜未眠的兄長劉啟麵前。
陛下,臣弟向你認錯來了!
話未說完,梁王已是淚如雨下。
劉啟看著狼狽不堪的弟弟,親情一時衝淡了不滿,劉啟此時釋然了,他這才明白,眼前的這個人雖然犯了錯,可他是親人,是自己的親弟弟啊,一家人又何至於此。
他挽起劉啟,拍了拍劉武身上的塵土,解開他身上的繩索。
去見母後吧,她老人家擔心得就快肝腸寸斷了。
竇太後見到了淚流滿麵的小兒子,喜極而泣,母子倆抱頭痛哭。
這個場景讓在場之人無不動容。
劉啟也是無比感慨,心想,“無論他做了什麽,他都是朕的親弟弟,朕唯一的弟弟”。
梁王劉武的負荊請罪果然起了很好的作用,兄弟倆的關係恢複了從前的融洽。劉啟對弟弟的過錯既往不咎,並破天荒地允許梁王在長安多住段日子。
在梁王最後呆在長安的日子裏,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家庭是和睦融洽的,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家庭不分人群,不分種族,不分皇族,不分百姓,都隻有一種氛圍,那就是溫馨。
在這個家庭裏,母親不再偏寵,弟弟不在爭奪哥哥的繼承權,哥哥也不必防範著弟弟。
梁王也算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雖說他不再覬覦儲君之位,不再找劉啟的麻煩,但並不意味著他不找其他人的麻煩。很快,他就盯上了一個老仇人,這個人正是我們的老朋友周亞夫。
梁王認為,算賬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