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在與丈夫的相處中,察覺到了劉啟對栗妃的態度變化。


    機會來了,還等什麽呢!


    王夫人極其聰明。


    她的辦法簡單而致命,但恰恰體現了她比栗妃更適合做皇後。


    王夫人派心腹之人暗地裏摸到了大行的府邸,目的是要告訴他您老人家忘了做一件非常重要的分內之事。


    這位仁兄一向比較憨厚,腦筋不打彎,對於來人的好意提醒有點茫然。


    來人也不繞彎子,直白地告訴他皇上該立後了。


    沒想到這位老兄腦袋瓜子實在不爭氣,還是一臉茫然,他一時沒明白過來,皇上他老人家立不立老婆為後關他什麽事,皇上高興立就立,不高興誰也管不著。


    來人有好氣有好笑,隻能提醒他道:你身為大行,國中無後,不合禮儀。


    經來人的這麽一提點,大行老兄終於拍了拍腦門,把其中的因果聯係給想明白了。


    國中無後確實不合禮製,他是掌握宮中禮儀的官員,如果不站出來糾正這一不合禮製的問題,確實有失職之嫌。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這位老兄當即表示明日朝議一定上奏章。


    然而,誰也想不到,這篇奏章會要了他的命。


    在第二天的朝會上,奏請立栗妃為後的折子就按時遞到了劉啟的手上。


    須臾之間,大臣們等來了劉啟的反應,暴跳如雷。


    “好大的膽子,這是你該說的話嗎?(是而所宜言邪!)”。


    大臣們見劉啟反應如此激烈,嚇得手搖腳顫,不知道皇帝陛下受了哪門子刺激,不就是一份奏請立後的奏章嗎,至於嗎?


    劉啟暴跳如雷的同時,還下了個更讓人心驚肉跳的命令,將上奏折的大行押入死牢問斬。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本朝可從未有這樣的先例啊,一位兩千石官員因上奏折當堂身獲死罪。


    大臣們以為劉啟急燥的老毛病又犯了,有膽大的官員站出來勸了幾句。


    劉啟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一一將他們罵了迴去。


    朝會在莫名奇妙地驚恐中結束了。


    劉啟拿臣子開刀,不是因為臣子真的犯下大罪,而是因為劉啟從中嗅到了一絲詭異的心機。


    他剛剛以皇後之位試探了栗妃的態度,就有大臣上折子立她為後,這裏邊會的文章,恐怕不會那麽簡單。


    而且,劉啟更想告訴那些試圖幹擾他立後並易儲的臣子,若敢跟他對著幹,就隻有一條路可以選擇,那就是死亡。


    劉啟並不反對立後,他也知道後宮不可一日無主,偌大的宮廷,人多眼雜,沒有一個賢內助來幫他鎮住後宮,恐怕也不是件長久的事。


    他之所以暴怒,是因為他反對立栗妃為後。


    在他眼裏,栗妃儼然成了無德無行的女人,她不配做他的皇後,更不配做未來的太後。


    恨屋及烏之下,劉啟對太子劉榮的信心也動搖了,


    劉啟甚至認為,一個不好的母親是無法教育出一個很好的太子的。一個不好的太子又怎能掌管好祖宗的江山基業?!


    在這樣的想法下,劉啟終於下了易儲的決心。


    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十一月,劉啟在朝會上下達了廢太子的詔書。


    這一份詔書立刻在重臣當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太子太傅竇嬰首先站出來為自己的學生鳴不平,他認為太子並無過錯,而且聰明良善,怎能說廢就廢,讓人不服。


    不少大臣隨聲附和。丞相周亞夫也按捺不住一直的低調,站出身來,與竇嬰一道,為劉榮爭取。


    但劉啟已經打定主意了要易儲,這樣的場麵早已在預料之中,所以劉啟的對策是不用對策。


    隨你們怎麽反對,朕的主意已定。


    結果,劉榮還是被廢了。


    太子太傅竇嬰出於義憤,以養病為名暫時辭去了官職。


    而劉榮的母親栗妃被打入冷宮,不久之後,便帶著滿腔的恚恨孤獨地死去。


    然而,劉啟還是不放心,讓他不放心的這個人正是周亞夫。


    周亞夫職任太尉,掌管著天下兵馬,掌握著國家的要害。


    自從周亞夫反對廢太子來,劉啟就認定此人是一個非常礙眼的人,必須趕快挪走。


    景帝前元七年,二月,劉啟在一次朝會上突然關切地對丞相陶青表示你老了,可以迴家頤養天年了,陶青則啞然不語。劉啟同時任命周亞夫擔任丞相,空缺的太尉官職則被罷除。


    劉啟以雷霆手段拿迴了兵權。


    大臣們麵麵相覷,誰都知道劉啟蓄謀已久,但誰都裝糊塗。


    正在他醞釀著頒發最後的決定時,深宮之中的老太太卻坐不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舊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如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如楓並收藏漢朝舊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