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恆早在登上皇位之前,就曾經認真揣摩過天下的形勢。
俗話說,機會總是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劉恆登位後的一係列動作不能證明他是個聰明人,但至少能證明一點,劉恆是有備而來。
劉恆一向為人內斂,與他老子劉邦有著截然不同的心性。這樣的性格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在血雨腥風中鍛煉出來的。想當年,劉邦一死,呂後就趁著打發宮女嬪妃的機會給諸侯王們送去了五個女眼線。
劉恆自然不例外。在呂後送來的五個背景模糊的宮女中,其中有到底哪個是真眼線,哪個是假眼線,已不得而知。但令人驚異的是,二十歲的劉恆竟然喜歡上了其中一位宮女,姓竇,名字不詳,影視劇給了她個名字竇漪房。這個女人便是曆經三朝的竇後,她的命運同樣充滿著傳奇色彩,以後還會介紹她。
有句話講,在鬥爭中學習鬥爭。年輕的劉恆早就對這個道理爐火純青,他能化險為夷,能化敵為友,能把別人的女人化為自己的女人,最後靠著好名聲一步步走上帝位。
所以說,隻要學好鬥爭文化,走上領導崗位也不怕。
劉恆封宋昌,封張武等一幹代郡官員,把他們提拔到九卿的位子上來,老臣們各達所願,一時間皆大歡喜,毫無異議。
在體會到權力帶來的妙處之時,劉恆有了自己的考慮,老臣們自侍功高,都難以駕馭,如果不補充點新鮮血液到中央來,勢必阻礙自己大展拳腳。
劉恆在查看各郡守政績的時候,聽說了河南郡守吳公治政第一,河南郡在他的治理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而且吳公還曾是前朝名相李斯的學生,可謂名師出高徒。
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劉恆從未在中央幹過的吳公由地方郡守調任中央廷尉。
廷尉,是三公九卿之一,職責非常重要,不但身擔刑獄之職,而且掌控著國家法律建設,是政府的司法部門。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重點介紹廷尉的相關情況。我們要介紹的是接下來要出場的“重量級”人物,這裏的重量級,不是說他位有多高,權有多重。
他的級別,體現在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領域。
他叫賈誼。如果把漢代文才做個排行,前三之中一定會有賈誼的席位。賈誼很有特點。他承上啟下,既是屈原“騷體”詩的繼承者,更是漢賦的開創者。
賈誼是一位天才,皇帝每時每刻都有,但像賈誼這樣的天才一般上百年才能等到一個。我們打開賈誼的簡曆,就會發現此人在漢代文學,漢代思想界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天才除了智商高,領悟力強的特點之外。世界上總有那麽一群人,他們不用錐刺骨,頭懸梁,即便一天學個把小時,門門功課都優。
但賈誼卻是個十分勤奮的天才。本來天才就不得了,更何況是勤奮的天才呢?
高祖六年(前200年),賈誼出生在洛陽。當時大的****已經結束,人們開始恢複生產生活。
幼年的賈誼生活也較為安定,相對殷實的家境讓賈誼擺脫了體力勞動,賈誼有了讀書的環境,沒想到幼小的賈誼一沾上書本,便再也舍不下那些竹簡書卷。他酷愛諸子百家,也酷愛文學。
賈誼十分刻苦,而且十分善於思考。
他經常把自己思考的結果寫成文章,漸漸地,賈誼的聲名開始遠播,而且那時候到處文盲,像賈誼既能識字又能寫文章而且辯才滔滔的人自然贏得了當地人的尊敬。
少年時,賈誼遇到了第一個師傅,同樣博學的名人張蒼,在他的指點下,賈誼的水平有了突飛猛進。
在自己的勤奮努力和名師的指點下,到高後五年,賈誼已經名聞河南郡。
賈誼的名聲終於驚動了時任河南郡守的吳公,他聽說了賈誼的才名,馬上召來相見,相談之下吳公確定此人定然是當世英才。於是將賈誼招致門下,悉心培養。
文帝元年,吳公調到中央,賈誼的命運也迎來了轉機。馬上向劉恆推薦了賈誼。劉恆非常重視,他既想早日建立自己的班底,也想見識見識這位天下聞名的天才。當然,他更想試探一下朝廷元老老臣們的態度。
劉恆下令征召賈誼為博士,博士,是隨時給皇帝做諮詢的一種官職。
著名的張蒼即是從博士開始步入政壇的。
當賈誼從洛陽趕到長安來的時候,人們看到他的行李時頓時呆了。別人都是一車的行李用品,而賈誼卻帶了一車的竹簡過來。
劉恆聽說賈誼帶來滿車的竹簡,更加好奇。馬上下令舉辦由博士們參加的朝會,準備一睹賈誼的風采,順便考察一下他是否有真才實學。
翌日的朝會上,劉恆剛剛坐定,吳公便將賈誼簡略的向朝臣介紹了一下。
元老重臣們並不領情,有的幹咳幾聲,有的嘲笑幾聲,對於賈誼,是一臉的蔑視。
賈誼並不為意,當劉恆示意朝會議政開始時,其他博士還在抓而撓絲,故作思考時,賈誼已經緩緩出列。一開口,便引來眾人側目。
賈誼朗朗說道:“大漢立國二十餘年,如今政局穩定,但要鞏固統治,必須改革弊政!”
聽得改革二字,劉恆眼中頓時眼中一亮,然而馬上又一如往常。劉恆雖然也看到了帝國的某些弊端,但剛剛即位,對於改革,自當慎之又慎。由賈誼說出來也好,正好試探一下老臣們的想法,所以劉恆隻能不置可否。
這時候,一個人高聲嗬斥道:“黃毛小子,休得在朝堂上放肆,改革,怎麽改法子?我看你小子危言聳聽,看爺爺把你革成宮人!”
話一說完,頓時引來滿堂哄笑。
賈誼看著說話人身上的金印紫綬,而且言語粗魯,便猜到了他的身份,賈誼知道他本來就起自市井,說話自然比常人粗魯些。
他向那人深深一躬道:“想必是右丞相周勃是也。”
那人袖子一揮,“哼”的一聲:“算你識相!”
賈誼雖說十分尷尬,但畢竟有備而來,也不驚慌,他說道:“容晚輩把話說完,丞相再罵不遲!”
劉恆此時也勸解道:“今日議政,在於各抒己見,丞相何妨聽他講明,再說高見!”
賈誼再次向劉恆躬身道:“謝陛下,臣之所為改革其議有五,一為移風俗,二為製典章,三為改正朔,四為易服色,五為正官名!這是臣的奏章。”
賈誼將手上的竹簡呈上,內侍接過奏章,劉恆打開大略一看,心下頗為讚同,但卻仍然不作表態,隻是淡然說道:“此事賈卿可向大臣們言明,由大臣們討論!”
賈誼得了劉恆的命令,便以三寸不爛之舌將各條逐一解讀,並時不時被大臣們打斷,賈誼也能從容應對。
劉恆聽著各方言語,非常欣賞賈誼的才能,辯論完成,有點打算將賈誼授以實權官職,改革弊端的意思。
這個意思剛一透露,就聽得一人站了出來說道:“不可,賈誼年少輕狂,學識淺薄,談起國家大事猶如兒戲,陛下千萬不要被他蠱惑了便是?”
劉恆一看這人是灌嬰,便不敢作聲了。
灌嬰一帶頭,老臣們便紛紛起來斥責賈誼。
劉恆刹那間明白,雖然自己貴為帝胄,朝堂之上,並不是事事都能如願。他知道,如果這樣爭下去也會影響朝政,所以便不再堅持,隻能好心勸慰了一下賈誼,便散朝而去。
賈誼的第一次上朝便吃了虧,那些老臣們看著這位一臉稚嫩的年輕人,眼神裏流露出來的盡是輕蔑。
賈誼隱約聽到有人在背後罵道:“什麽東西,我們都是九死一生才位列公卿,乳臭未幹的黃毛小子繞幾句舌頭就像登上高位,沒門兒!”
賈誼雖然預想到了上朝會有阻力,他也因此而做足了功課,但他卻沒想到,滿朝文武都會跟他爭鋒相對。
為國為民,難道也有錯嗎?年輕的賈誼思忖一番之後,竟然輕鬆了起來。
大笑之後頓時有股失落之感,在一刹那間。賈誼自言自語道:“賈誼啊賈誼,哪有未經磨礪的利刃,哪有不經風雨的帆船?為政之道,曆來都不平坦。”
賈誼分明感到皇帝對他是很讚賞的,這便是新政的希望!
賈誼終於鎮定下來走出未央宮前殿,當他迴望正中央那個蒼勁的政字時,他心中對為政不易有了更深的體會。
劉恆迴到後殿,心中憋了一股勁,他沒想到任用一個新人竟然會引來老臣這麽大的抵製。看來是對老頭子們估計過高了,劉恆哪劉恆,該重新來掂量掂量其中的輕重啊,不能影響了整個朝局的穩定哪。
老臣們是不能得罪的,那幫老臣們表麵上反對的是賈誼,實際上反對的是朕,他們害怕朕構建自己的權力樞紐,朕本來就由他們議立,如果現在就得罪他們,對將來的執政將很不利。
劉恆思忖一番之後,決定等待時機,目下要緊的是鞏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構建各級新的領導班子。至於賈誼,雖然很有才能,但操之過急,於國無利,權且先給些虛職,允許其上奏章,如此一來,照樣可以將人才留在身邊。
文帝二年,劉恆將賈誼提拔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也是隻能議論沒有實權的官職。
同年,賈誼上了道著名的奏折,叫論積貯疏,講的是政府要引導民間重農輕商,而不能舍農業的本逐商業的末,這道建議被劉恆采納了。如果說論積貯疏隻是賈誼的引子,那麽賈誼接下來的建議就成了炸鍋油條。賈誼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決定趁熱打鐵,又向劉恆上了道奏折,而正是這道奏折差點把長安城攪翻了,也最終葬送了賈誼的前程。
俗話說,機會總是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劉恆登位後的一係列動作不能證明他是個聰明人,但至少能證明一點,劉恆是有備而來。
劉恆一向為人內斂,與他老子劉邦有著截然不同的心性。這樣的性格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在血雨腥風中鍛煉出來的。想當年,劉邦一死,呂後就趁著打發宮女嬪妃的機會給諸侯王們送去了五個女眼線。
劉恆自然不例外。在呂後送來的五個背景模糊的宮女中,其中有到底哪個是真眼線,哪個是假眼線,已不得而知。但令人驚異的是,二十歲的劉恆竟然喜歡上了其中一位宮女,姓竇,名字不詳,影視劇給了她個名字竇漪房。這個女人便是曆經三朝的竇後,她的命運同樣充滿著傳奇色彩,以後還會介紹她。
有句話講,在鬥爭中學習鬥爭。年輕的劉恆早就對這個道理爐火純青,他能化險為夷,能化敵為友,能把別人的女人化為自己的女人,最後靠著好名聲一步步走上帝位。
所以說,隻要學好鬥爭文化,走上領導崗位也不怕。
劉恆封宋昌,封張武等一幹代郡官員,把他們提拔到九卿的位子上來,老臣們各達所願,一時間皆大歡喜,毫無異議。
在體會到權力帶來的妙處之時,劉恆有了自己的考慮,老臣們自侍功高,都難以駕馭,如果不補充點新鮮血液到中央來,勢必阻礙自己大展拳腳。
劉恆在查看各郡守政績的時候,聽說了河南郡守吳公治政第一,河南郡在他的治理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而且吳公還曾是前朝名相李斯的學生,可謂名師出高徒。
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劉恆從未在中央幹過的吳公由地方郡守調任中央廷尉。
廷尉,是三公九卿之一,職責非常重要,不但身擔刑獄之職,而且掌控著國家法律建設,是政府的司法部門。
當然,我們並不是要重點介紹廷尉的相關情況。我們要介紹的是接下來要出場的“重量級”人物,這裏的重量級,不是說他位有多高,權有多重。
他的級別,體現在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領域。
他叫賈誼。如果把漢代文才做個排行,前三之中一定會有賈誼的席位。賈誼很有特點。他承上啟下,既是屈原“騷體”詩的繼承者,更是漢賦的開創者。
賈誼是一位天才,皇帝每時每刻都有,但像賈誼這樣的天才一般上百年才能等到一個。我們打開賈誼的簡曆,就會發現此人在漢代文學,漢代思想界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天才除了智商高,領悟力強的特點之外。世界上總有那麽一群人,他們不用錐刺骨,頭懸梁,即便一天學個把小時,門門功課都優。
但賈誼卻是個十分勤奮的天才。本來天才就不得了,更何況是勤奮的天才呢?
高祖六年(前200年),賈誼出生在洛陽。當時大的****已經結束,人們開始恢複生產生活。
幼年的賈誼生活也較為安定,相對殷實的家境讓賈誼擺脫了體力勞動,賈誼有了讀書的環境,沒想到幼小的賈誼一沾上書本,便再也舍不下那些竹簡書卷。他酷愛諸子百家,也酷愛文學。
賈誼十分刻苦,而且十分善於思考。
他經常把自己思考的結果寫成文章,漸漸地,賈誼的聲名開始遠播,而且那時候到處文盲,像賈誼既能識字又能寫文章而且辯才滔滔的人自然贏得了當地人的尊敬。
少年時,賈誼遇到了第一個師傅,同樣博學的名人張蒼,在他的指點下,賈誼的水平有了突飛猛進。
在自己的勤奮努力和名師的指點下,到高後五年,賈誼已經名聞河南郡。
賈誼的名聲終於驚動了時任河南郡守的吳公,他聽說了賈誼的才名,馬上召來相見,相談之下吳公確定此人定然是當世英才。於是將賈誼招致門下,悉心培養。
文帝元年,吳公調到中央,賈誼的命運也迎來了轉機。馬上向劉恆推薦了賈誼。劉恆非常重視,他既想早日建立自己的班底,也想見識見識這位天下聞名的天才。當然,他更想試探一下朝廷元老老臣們的態度。
劉恆下令征召賈誼為博士,博士,是隨時給皇帝做諮詢的一種官職。
著名的張蒼即是從博士開始步入政壇的。
當賈誼從洛陽趕到長安來的時候,人們看到他的行李時頓時呆了。別人都是一車的行李用品,而賈誼卻帶了一車的竹簡過來。
劉恆聽說賈誼帶來滿車的竹簡,更加好奇。馬上下令舉辦由博士們參加的朝會,準備一睹賈誼的風采,順便考察一下他是否有真才實學。
翌日的朝會上,劉恆剛剛坐定,吳公便將賈誼簡略的向朝臣介紹了一下。
元老重臣們並不領情,有的幹咳幾聲,有的嘲笑幾聲,對於賈誼,是一臉的蔑視。
賈誼並不為意,當劉恆示意朝會議政開始時,其他博士還在抓而撓絲,故作思考時,賈誼已經緩緩出列。一開口,便引來眾人側目。
賈誼朗朗說道:“大漢立國二十餘年,如今政局穩定,但要鞏固統治,必須改革弊政!”
聽得改革二字,劉恆眼中頓時眼中一亮,然而馬上又一如往常。劉恆雖然也看到了帝國的某些弊端,但剛剛即位,對於改革,自當慎之又慎。由賈誼說出來也好,正好試探一下老臣們的想法,所以劉恆隻能不置可否。
這時候,一個人高聲嗬斥道:“黃毛小子,休得在朝堂上放肆,改革,怎麽改法子?我看你小子危言聳聽,看爺爺把你革成宮人!”
話一說完,頓時引來滿堂哄笑。
賈誼看著說話人身上的金印紫綬,而且言語粗魯,便猜到了他的身份,賈誼知道他本來就起自市井,說話自然比常人粗魯些。
他向那人深深一躬道:“想必是右丞相周勃是也。”
那人袖子一揮,“哼”的一聲:“算你識相!”
賈誼雖說十分尷尬,但畢竟有備而來,也不驚慌,他說道:“容晚輩把話說完,丞相再罵不遲!”
劉恆此時也勸解道:“今日議政,在於各抒己見,丞相何妨聽他講明,再說高見!”
賈誼再次向劉恆躬身道:“謝陛下,臣之所為改革其議有五,一為移風俗,二為製典章,三為改正朔,四為易服色,五為正官名!這是臣的奏章。”
賈誼將手上的竹簡呈上,內侍接過奏章,劉恆打開大略一看,心下頗為讚同,但卻仍然不作表態,隻是淡然說道:“此事賈卿可向大臣們言明,由大臣們討論!”
賈誼得了劉恆的命令,便以三寸不爛之舌將各條逐一解讀,並時不時被大臣們打斷,賈誼也能從容應對。
劉恆聽著各方言語,非常欣賞賈誼的才能,辯論完成,有點打算將賈誼授以實權官職,改革弊端的意思。
這個意思剛一透露,就聽得一人站了出來說道:“不可,賈誼年少輕狂,學識淺薄,談起國家大事猶如兒戲,陛下千萬不要被他蠱惑了便是?”
劉恆一看這人是灌嬰,便不敢作聲了。
灌嬰一帶頭,老臣們便紛紛起來斥責賈誼。
劉恆刹那間明白,雖然自己貴為帝胄,朝堂之上,並不是事事都能如願。他知道,如果這樣爭下去也會影響朝政,所以便不再堅持,隻能好心勸慰了一下賈誼,便散朝而去。
賈誼的第一次上朝便吃了虧,那些老臣們看著這位一臉稚嫩的年輕人,眼神裏流露出來的盡是輕蔑。
賈誼隱約聽到有人在背後罵道:“什麽東西,我們都是九死一生才位列公卿,乳臭未幹的黃毛小子繞幾句舌頭就像登上高位,沒門兒!”
賈誼雖然預想到了上朝會有阻力,他也因此而做足了功課,但他卻沒想到,滿朝文武都會跟他爭鋒相對。
為國為民,難道也有錯嗎?年輕的賈誼思忖一番之後,竟然輕鬆了起來。
大笑之後頓時有股失落之感,在一刹那間。賈誼自言自語道:“賈誼啊賈誼,哪有未經磨礪的利刃,哪有不經風雨的帆船?為政之道,曆來都不平坦。”
賈誼分明感到皇帝對他是很讚賞的,這便是新政的希望!
賈誼終於鎮定下來走出未央宮前殿,當他迴望正中央那個蒼勁的政字時,他心中對為政不易有了更深的體會。
劉恆迴到後殿,心中憋了一股勁,他沒想到任用一個新人竟然會引來老臣這麽大的抵製。看來是對老頭子們估計過高了,劉恆哪劉恆,該重新來掂量掂量其中的輕重啊,不能影響了整個朝局的穩定哪。
老臣們是不能得罪的,那幫老臣們表麵上反對的是賈誼,實際上反對的是朕,他們害怕朕構建自己的權力樞紐,朕本來就由他們議立,如果現在就得罪他們,對將來的執政將很不利。
劉恆思忖一番之後,決定等待時機,目下要緊的是鞏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構建各級新的領導班子。至於賈誼,雖然很有才能,但操之過急,於國無利,權且先給些虛職,允許其上奏章,如此一來,照樣可以將人才留在身邊。
文帝二年,劉恆將賈誼提拔為太中大夫,太中大夫也是隻能議論沒有實權的官職。
同年,賈誼上了道著名的奏折,叫論積貯疏,講的是政府要引導民間重農輕商,而不能舍農業的本逐商業的末,這道建議被劉恆采納了。如果說論積貯疏隻是賈誼的引子,那麽賈誼接下來的建議就成了炸鍋油條。賈誼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決定趁熱打鐵,又向劉恆上了道奏折,而正是這道奏折差點把長安城攪翻了,也最終葬送了賈誼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