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後,魯地一直不降。


    劉邦親自引兵到達魯地,出示項羽的頭顱,魯地父老才開門迎降。


    至此,四海歸一,江山一統。


    劉邦想著八年來的日日夜夜,想到自己曾經的兄弟,後來的敵人---項羽,不禁悲從中來,下令將項羽屍首縫合,成立項羽治喪委員會,並以盛大的葬禮給他下葬,諡號魯公。


    劉邦在其葬禮上痛哭流涕,悲感動天。


    長歌當哭,哀樂低迴。


    偉大的秦王朝的埋葬者,封建貴族的優秀革命者,西楚霸王項羽,以其英勇無畏,不怕犧牲,不辭辛苦的革命意誌,沉重打擊了秦王朝高高在上的統治階級,他從小誌比天高,勇猛過人,本性率真,年輕時便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反抗暴秦農民起義道路。當革命危難之際,他力挽狂瀾,以一己之力扶革命大廈於將傾,盡管他犯過很多錯,他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也是光榮的一生。然而,在革命勝利之後,他驕傲自滿,封賞不均,窮奢極欲,剛愎自用,殘暴不仁,迷戀權威,不聽諫阻,最終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享年三十一歲。


    下麵是挽聯:


    向天高唿破釜沉舟方顯英雄本色


    與民同奮披肝瀝膽猶在烏江難迴


    一代英雄就此離去!


    死者長矣已,生者還要活!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漢高祖五年),劉邦在定陶城邊的汜水北岸稱帝,國號漢!


    題外話:


    下一卷將介紹後高祖時代,惠帝,呂後時代。


    由於騰訊字數太少不能發,所以發一段題外話:


    本書本著力出精品,不出廢品,以史為綱,以史為鑒,尊重史實,合理想象,這在曆史作品中是允許的,史記不僅是史學,也是文學,因為其中也有很多司馬遷的個人情感,想象在裏麵,比如趙高與李斯合謀這一段,這種機密大事,兩個人說什麽做什麽,沒有人知道的,當事人也不會透露出來,所以可以推定司馬遷公也是推斷或者叫想象出來的。曆史分析方法不在於追求曆史人物一字一句都照本記載,你想想劉邦經常破口大罵,滿嘴粗話髒話,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說在讀史記的時候,就經常看到沛公罵曰,漢王罵曰,高祖罵曰,而罵出來的話卻是那麽的文雅,事實上,這是作者修飾過的,並非原話。所以大家在讀史學著作的同時,不應當苛求原話翻譯,而應當看主要史實對不對,人物會不會受到扭曲即可。


    你認為本部分有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嗎?你認為還有那些描寫不到位的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舊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如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如楓並收藏漢朝舊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