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阿擊敗秦軍後,項梁很是得意。秦軍將領中,除了章邯能打仗,根本找不出第二人,而秦朝第一大將章邯敗在自己的手上,所以,他的得意似乎又可以理解!
項梁以為:滅亡秦朝,指日可待。
但是項梁得意地已經忘記了驕兵必敗的古訓,勝利與失敗,往往隻是在刹那之間
項梁往北追擊至定陶一線,分派項羽劉邦去攻打城陽,城陽縣令是愚忠之人,明知道項羽是個魔頭,不但不降,還義正言辭的辱罵項羽。
有的時候,凜然正氣無法解決問題,反倒會帶來危害,倒不如委屈求全於一時,或許能救萬民於水火。
但一切都晚了,縣令的言語顯然激怒了項羽,項羽發誓攻下城陽,必定屠城。
在劉項二人的猛攻之下,小小的城陽縣被攻下了。項羽馬上下達屠城令,襄城一幕還近在眼前,城陽又血流成河。滿城男女老幼,盡皆被屠。
寬厚的劉邦實在看不下去,勸說項羽得饒人處且饒人。項羽不予采納。劉邦隻能仰天長歎,命令部下不準參與,並遠遠地躲開那人間煉獄。
城陽被屠,再一次應證了這句話:戰爭,最苦的是老百姓。沒有法律的壁壘,沒有國家的護佑,一方百姓要平安,全在於運氣。反軍來了,不抵抗吧,被城裏的官軍殺,抵抗吧,勝了得喘一口氣,敗了,又得被反軍殺。
天下乃有德者之天下,一切置老百姓生命財產於不顧的人,就算再強大,都是紙老虎。
百姓在一次次傷害之後作出自己的選擇,曆史在一次次沉重之時改變自己的軌跡。
不管項羽有多麽英勇,多麽義氣,他的宿命在襄城的時候已經定格了。
楚軍在濮陽一線又擊潰了秦軍。
章邯采納幕僚的建議,秦軍主力在濮陽一帶遊離,同時一麵向秦政府搬救兵,一麵向楚軍示弱,麻痹楚軍的意誌。
項梁連戰連捷,越發認為章邯這個人徒有虛名。此時,項羽劉邦轉而攻打雍丘,守雍丘的將領正是李斯的兒子李由。
名相李斯的兒子李由卻表現了與他爹截然不同的氣節。
他在嚴守雍丘之時,恰好因為趙高的捕風捉影,無事生非導致秦二世對李由起了疑心,二世下旨調查李由的問題,遂派了王明,陳宗正兩個使臣,到雍丘查訪。
使臣來的時候,恰好項羽劉邦在攻打雍丘。因此,兩個使臣沒有做成欽差,卻做了見證人。
項羽劉邦數萬大軍日夜強攻雍丘,李由真不是個孬種,在劉項二軍合力強攻下守了四天,城防才被突破,城破之後,他並未棄城逃離,而是率軍與楚軍進行巷戰,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沙場,為大秦帝國盡了最後一份忠誠,史載李由戰死時仍然手握長矛,怒目圓睜。
他的英勇甚至感動了來調查他的使臣。
使臣王明、陳宗正在給二世呈奏的奏章上說:“臣奉詔至關東,查三川郡守李由並無通寇之事。雍丘一戰,為國捐軀,忠烈可嘉。”也算為忠臣挽迴了最後的哀榮。
他的英勇也感動了項羽,項羽一生唯一一次為對手做了件好事。
他下令為李由收屍,好好安葬。
雍丘失守,秦軍收縮陣形,章邯將主力移兵至定陶。秦朝政府派出的援軍也到達了定陶一線,秦軍一掃連日失敗的陰影,士氣大漲。
項梁見到秦軍增兵,擔憂自己兵力不足,派出使臣遊說齊國發兵參戰。
話說田榮擊逐田假之後,立了田儋兒子田市為齊王。他對楚國使者說道:要他出兵可以,但楚國必須殺死田假,趙國必須殺死田角,田間。
項梁認為田假是齊國正統王室,殺了是不義之舉,拒絕了這個要求:什麽東西,沒了你齊國我照樣打敗秦軍。
田榮原以為可以假他人之手消除隱患,但沒想到項梁會拒絕自己,所以就順理成章拒絕了出兵。田榮心中且喜且怒,喜的是不用派兵去與秦軍精銳接觸,怒的是政敵還活得好好的。
說起來,田榮也算忘恩負義,畢竟楚軍救過他們,畢竟在宴席上親口承諾共同抗擊秦軍。政治是沒有道德底線的,它的唯一底線隻有利益,自古皆然。
項梁在定陶又跟秦軍打了一仗,結果還是楚軍大勝,而這一仗是章邯故意輸給項梁的,目的是為了麻痹楚軍。經此一戰,項梁更是打心眼裏看不起章邯:什麽百勝將軍,狗屁,他以前之所以打勝仗那是因為沒有碰到我。
項梁是個表裏如一的人,心裏怎麽想,他就會怎麽做,他開始與將士把酒言歡,日夜笙歌起來。
楚軍營寨裏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在楚軍將士無不歡聲笑語之時,有一個人心裏卻充滿著憂慮,他明白楚軍正慢慢的滑向危險的邊緣。這個人叫宋義。宋義,楚國人,秦末大亂後,趁機聚眾起義,後來轉投項梁,讀過些兵書,對兵法有自己的見解。
宋義實在看不下去,對項梁進諫道:“打了勝仗,將驕卒惰者必敗。現在士卒怠惰,秦兵日增,老朽很為將軍擔心啊。”
項梁不但不聽,還嫌耳根子不清靜,給他個差事,去出使齊國,就因為他在路上說了一段話,他出了名。
在出使齊國的路上宋義碰到了齊國的使者高陵君田顯,問道:“您這是要去見武信君(項梁)嗎?”
高陵君說道:“是的!”
宋義道:“我看武信君要大敗了,你去得慢一點能免禍,去得快一點會遭殃。”
不得不說,宋義作出這種論斷,也確實有些能耐。
高陵君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聽從了宋義的勸告,放慢了腳步。
秦軍的援軍陸續到達,章邯日夜不停的操練士卒,為了一雪前恥,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項梁,你等著吧,你就繼續得意吧,你得意不了幾天了!
章邯望著楚軍日夜笙歌的美妙場景,嘴角露出了一絲恐怖的微笑。
秦軍調度完畢,章邯便作出了部署,命令司馬欣等人留守大本營,親率其他武將連夜偷襲楚軍大營。偷營,是章邯最拿手的戰法,他是屢試屢爽。
前麵已經說過,偷營不是那麽好偷的,敵人的大本營,都是防守十分嚴密,弄不好會陷入重圍。能偷營成功的,要麽敵軍營寨極度空虛,要麽敵軍將士極不正常。
而眼前的楚軍就屬於極不正常的狀態,戰爭期間,將士喝酒的喝酒,睡覺的睡覺,唱歌的唱歌,全然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而一軍統帥項梁也是喝得爛醉如泥,正在牙帳中鼾聲如雷。
項梁,是一個優秀的將領嗎?我在懷疑…
章邯率軍悄然接近楚軍營寨,見楚軍果然防備鬆懈,大喜:天助我也,項梁,你的死期到了。當即一聲令下:給我殺,給我痛痛快快地殺,給我一個不留地殺。
秦軍將士早已憋了一肚子氣,今晚總算可以好好地發泄,窩囊了個把月,總算可以把這口惡氣給討迴來了。不用過多描述了,結果可想兒知,項梁酩酊大醉,楚軍措不及防,前些日子張牙舞爪的雄獅變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
楚軍陣營裏一時火光衝天,鬼哭狼嚎。
在牙帳裏的項梁剛被驚醒,眼睛還沒睜開,一個秦將飛馬過來,手起刀落,項梁的頭顱在地上咕嚕咕嚕的滾了起來。項梁,今夜再也無法入睡。
可悲可歎。
項梁已死,楚軍士卒更是成了無頭的蒼蠅,到處亂竄,秦軍直殺得手軟。
章邯報了大仇。感覺誌得意滿,神清氣爽,他認為楚軍主力已經悉數被殲,再也掀不起任何風浪。
章邯遂把注意力望向了北方。
章邯犯了一個意識上的疏忽,那位幾次在戰場上打敗他的年輕人並沒有在定陶戰役中成為犧牲品。
而項羽的存在,保留了楚軍新生的火種。
這個時候,趙國李良殺了趙王武臣,爾後被張耳,陳餘擊敗,李良投降章邯,請求發兵攻打張耳陳餘,章邯隨即移師北上攻打趙國。
史記中有這樣的話:“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重點是‘以為’二字,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司馬公的言外之意,他認為章邯移師北伐是一個致命的錯誤。而我認為,章邯北上的決定無論對錯,其實都不重要,關鍵在於天下人已經拋棄了秦朝,即便章邯乘勝追擊,殺死項羽,徹底打垮楚軍,也無法挽迴秦朝的敗局。
項梁死了,一個真正的王者卻要崛起了。
項梁以為:滅亡秦朝,指日可待。
但是項梁得意地已經忘記了驕兵必敗的古訓,勝利與失敗,往往隻是在刹那之間
項梁往北追擊至定陶一線,分派項羽劉邦去攻打城陽,城陽縣令是愚忠之人,明知道項羽是個魔頭,不但不降,還義正言辭的辱罵項羽。
有的時候,凜然正氣無法解決問題,反倒會帶來危害,倒不如委屈求全於一時,或許能救萬民於水火。
但一切都晚了,縣令的言語顯然激怒了項羽,項羽發誓攻下城陽,必定屠城。
在劉項二人的猛攻之下,小小的城陽縣被攻下了。項羽馬上下達屠城令,襄城一幕還近在眼前,城陽又血流成河。滿城男女老幼,盡皆被屠。
寬厚的劉邦實在看不下去,勸說項羽得饒人處且饒人。項羽不予采納。劉邦隻能仰天長歎,命令部下不準參與,並遠遠地躲開那人間煉獄。
城陽被屠,再一次應證了這句話:戰爭,最苦的是老百姓。沒有法律的壁壘,沒有國家的護佑,一方百姓要平安,全在於運氣。反軍來了,不抵抗吧,被城裏的官軍殺,抵抗吧,勝了得喘一口氣,敗了,又得被反軍殺。
天下乃有德者之天下,一切置老百姓生命財產於不顧的人,就算再強大,都是紙老虎。
百姓在一次次傷害之後作出自己的選擇,曆史在一次次沉重之時改變自己的軌跡。
不管項羽有多麽英勇,多麽義氣,他的宿命在襄城的時候已經定格了。
楚軍在濮陽一線又擊潰了秦軍。
章邯采納幕僚的建議,秦軍主力在濮陽一帶遊離,同時一麵向秦政府搬救兵,一麵向楚軍示弱,麻痹楚軍的意誌。
項梁連戰連捷,越發認為章邯這個人徒有虛名。此時,項羽劉邦轉而攻打雍丘,守雍丘的將領正是李斯的兒子李由。
名相李斯的兒子李由卻表現了與他爹截然不同的氣節。
他在嚴守雍丘之時,恰好因為趙高的捕風捉影,無事生非導致秦二世對李由起了疑心,二世下旨調查李由的問題,遂派了王明,陳宗正兩個使臣,到雍丘查訪。
使臣來的時候,恰好項羽劉邦在攻打雍丘。因此,兩個使臣沒有做成欽差,卻做了見證人。
項羽劉邦數萬大軍日夜強攻雍丘,李由真不是個孬種,在劉項二軍合力強攻下守了四天,城防才被突破,城破之後,他並未棄城逃離,而是率軍與楚軍進行巷戰,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沙場,為大秦帝國盡了最後一份忠誠,史載李由戰死時仍然手握長矛,怒目圓睜。
他的英勇甚至感動了來調查他的使臣。
使臣王明、陳宗正在給二世呈奏的奏章上說:“臣奉詔至關東,查三川郡守李由並無通寇之事。雍丘一戰,為國捐軀,忠烈可嘉。”也算為忠臣挽迴了最後的哀榮。
他的英勇也感動了項羽,項羽一生唯一一次為對手做了件好事。
他下令為李由收屍,好好安葬。
雍丘失守,秦軍收縮陣形,章邯將主力移兵至定陶。秦朝政府派出的援軍也到達了定陶一線,秦軍一掃連日失敗的陰影,士氣大漲。
項梁見到秦軍增兵,擔憂自己兵力不足,派出使臣遊說齊國發兵參戰。
話說田榮擊逐田假之後,立了田儋兒子田市為齊王。他對楚國使者說道:要他出兵可以,但楚國必須殺死田假,趙國必須殺死田角,田間。
項梁認為田假是齊國正統王室,殺了是不義之舉,拒絕了這個要求:什麽東西,沒了你齊國我照樣打敗秦軍。
田榮原以為可以假他人之手消除隱患,但沒想到項梁會拒絕自己,所以就順理成章拒絕了出兵。田榮心中且喜且怒,喜的是不用派兵去與秦軍精銳接觸,怒的是政敵還活得好好的。
說起來,田榮也算忘恩負義,畢竟楚軍救過他們,畢竟在宴席上親口承諾共同抗擊秦軍。政治是沒有道德底線的,它的唯一底線隻有利益,自古皆然。
項梁在定陶又跟秦軍打了一仗,結果還是楚軍大勝,而這一仗是章邯故意輸給項梁的,目的是為了麻痹楚軍。經此一戰,項梁更是打心眼裏看不起章邯:什麽百勝將軍,狗屁,他以前之所以打勝仗那是因為沒有碰到我。
項梁是個表裏如一的人,心裏怎麽想,他就會怎麽做,他開始與將士把酒言歡,日夜笙歌起來。
楚軍營寨裏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在楚軍將士無不歡聲笑語之時,有一個人心裏卻充滿著憂慮,他明白楚軍正慢慢的滑向危險的邊緣。這個人叫宋義。宋義,楚國人,秦末大亂後,趁機聚眾起義,後來轉投項梁,讀過些兵書,對兵法有自己的見解。
宋義實在看不下去,對項梁進諫道:“打了勝仗,將驕卒惰者必敗。現在士卒怠惰,秦兵日增,老朽很為將軍擔心啊。”
項梁不但不聽,還嫌耳根子不清靜,給他個差事,去出使齊國,就因為他在路上說了一段話,他出了名。
在出使齊國的路上宋義碰到了齊國的使者高陵君田顯,問道:“您這是要去見武信君(項梁)嗎?”
高陵君說道:“是的!”
宋義道:“我看武信君要大敗了,你去得慢一點能免禍,去得快一點會遭殃。”
不得不說,宋義作出這種論斷,也確實有些能耐。
高陵君雖然半信半疑,但還是聽從了宋義的勸告,放慢了腳步。
秦軍的援軍陸續到達,章邯日夜不停的操練士卒,為了一雪前恥,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項梁,你等著吧,你就繼續得意吧,你得意不了幾天了!
章邯望著楚軍日夜笙歌的美妙場景,嘴角露出了一絲恐怖的微笑。
秦軍調度完畢,章邯便作出了部署,命令司馬欣等人留守大本營,親率其他武將連夜偷襲楚軍大營。偷營,是章邯最拿手的戰法,他是屢試屢爽。
前麵已經說過,偷營不是那麽好偷的,敵人的大本營,都是防守十分嚴密,弄不好會陷入重圍。能偷營成功的,要麽敵軍營寨極度空虛,要麽敵軍將士極不正常。
而眼前的楚軍就屬於極不正常的狀態,戰爭期間,將士喝酒的喝酒,睡覺的睡覺,唱歌的唱歌,全然一副歌舞升平的景象,而一軍統帥項梁也是喝得爛醉如泥,正在牙帳中鼾聲如雷。
項梁,是一個優秀的將領嗎?我在懷疑…
章邯率軍悄然接近楚軍營寨,見楚軍果然防備鬆懈,大喜:天助我也,項梁,你的死期到了。當即一聲令下:給我殺,給我痛痛快快地殺,給我一個不留地殺。
秦軍將士早已憋了一肚子氣,今晚總算可以好好地發泄,窩囊了個把月,總算可以把這口惡氣給討迴來了。不用過多描述了,結果可想兒知,項梁酩酊大醉,楚軍措不及防,前些日子張牙舞爪的雄獅變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
楚軍陣營裏一時火光衝天,鬼哭狼嚎。
在牙帳裏的項梁剛被驚醒,眼睛還沒睜開,一個秦將飛馬過來,手起刀落,項梁的頭顱在地上咕嚕咕嚕的滾了起來。項梁,今夜再也無法入睡。
可悲可歎。
項梁已死,楚軍士卒更是成了無頭的蒼蠅,到處亂竄,秦軍直殺得手軟。
章邯報了大仇。感覺誌得意滿,神清氣爽,他認為楚軍主力已經悉數被殲,再也掀不起任何風浪。
章邯遂把注意力望向了北方。
章邯犯了一個意識上的疏忽,那位幾次在戰場上打敗他的年輕人並沒有在定陶戰役中成為犧牲品。
而項羽的存在,保留了楚軍新生的火種。
這個時候,趙國李良殺了趙王武臣,爾後被張耳,陳餘擊敗,李良投降章邯,請求發兵攻打張耳陳餘,章邯隨即移師北上攻打趙國。
史記中有這樣的話:“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重點是‘以為’二字,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司馬公的言外之意,他認為章邯移師北伐是一個致命的錯誤。而我認為,章邯北上的決定無論對錯,其實都不重要,關鍵在於天下人已經拋棄了秦朝,即便章邯乘勝追擊,殺死項羽,徹底打垮楚軍,也無法挽迴秦朝的敗局。
項梁死了,一個真正的王者卻要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