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扣落的手指,點子五爪金龍的七寸處。
金龍震顫,眸中金芒明滅不定,繼而,鱗片崩碎,四肢斷裂,頭頂崢嶸雙角亦化為飛灰,本是威風凜凜的金龍,瞬間成了一條無鱗無角無肢的爬蛇。
金龍厲嘯,身軀盤轉,似蜷似縮,顯得十分痛苦,恍若被大先生一拳平江山,一指天元屠大龍打怕了一般。
然則,在金龍身軀盤旋至最緊密時,龍首為中,高高揚起,脊椎發力,鱗甲抖動,猛然衝出,整個金龍身軀中有點點金光從傷口處逸散淌下,如血。
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大先生伸手向前,待金龍衝撞至身前時,抬手虛暗,有勁氣漩渦湧動,卻不與金龍相接,而後,金龍每進一寸,大先生的手就退讓一分,始終不與金龍接觸。
當大先生手背抵胸,退無可退之時,恰是金龍進三寸有三,氣勢最盛之時,但麵對此情此境,大先生卻不禁笑了笑。
他就是要在金龍氣勢最足最盛的時候,一舉將它打怕。
退無可退的大先生,也無需再退,抬手再按,所有勁氣漩渦疊加凝聚,三寸有三間,恰是氣衝霄漢萬丈高,抬手撼昆侖。
金龍毫無還手之力地被大先生抬手一掌拍飛,撞向龍城皇宮。
大先生則撼金龍而半步不退。
此時,大先生麵容蒼茫若虛,看不真切,但身軀挺直如鬆,雙手潔白如玉,一雙眼眸明然若秋水,望著倒飛的金龍,望著摘星台上那個傲然而立,一言可天下興,一言而天下亂的明黃身影,淡淡說道:
“我輩讀書人,讀聖賢書,尊聖賢教誨,都懷有一個誌向,不是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不盼望著什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一步登天、位極人臣的好事兒,陛下可知為何?”
北莽女帝抬首,看著空中居高臨下的大先生,望著從南向北,生生打穿了北莽江湖武林和廟堂朝廷的大先生,似毫無懼意,聲音依舊清傲自若:
“朕師出稷下學宮,師從諸多名士大儒,熟讀諸子百家典籍,立國以來,開辦書院學堂,崇禮尚樂,雖不敢與大先生相較,但也非無知無學之輩,當可揣測一二,望先生指點?”
“陛下請講?”
大先生拱手道。
“當年大儒張載曾言‘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當年孔聖人亦曾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都可為萬世讀書人之誌向名言。不知朕的理解,大先生可還滿意?”
北莽女帝笑道。
聽聞女帝的話,龍城中舉凡讀書人,都忍不住心神激蕩,就連身居思學堂,被邋遢老道稱為天下半個讀書人的宇人聞,也忍不住撫著胡須,點了點頭。
此一言,當可為北莽讀書人,鋪十年大道坦途。
聞言,大先生點了點頭,似有幾分欣然:
“陛下所言,當可為千秋萬世讀書人之名言誌向。大儒張載所言‘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言可曰‘外王’,即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王道行徑;孔聖所言的‘思無邪’,可言為‘內聖’,也就德行於一,自我內在的品德修養。故而,我輩讀書人最終所求,所想,所願,所思,所行,無非四字‘內聖外王’而已。”
“老夫不才,願以此四字,見陛下。”
“劍來……”
一聲劍來,大先生負手踏空前行,龍城外數十裏,埋沒於廢墟枯湖中的無數斷劍殘劍碎劍,破土而出,淩空入龍城;
龍城中,所有輕劍重劍短劍長劍,劍劍相擁掛長空。
“劍去……”
一聲劍去,劍劍相擁,內外相合,內為聖,書生浩然劍,沉而思賢,不顯不揚;外為王,江湖殺伐劍,凜冽無雙,大氣磅礴。
內聖外王,萬劍成一劍,劍氣長空九萬裏。
整座龍城,恍若感受到了大先生內聖外王一劍的煌煌威勢,微微顫動,四方符篆光芒閃爍不休,陣韻流淌,一股金芒衝天而起。
本來被大先生抬手撼昆侖一式打的萎靡不振的金龍,轉眼間便變得生龍活虎,全身傷勢盡愈,無畏亦無懼,生生撞向大先生內聖外王一劍。
大先生萬劍成一劍,劍氣長空九萬裏,端的霸道異常。
北莽萬民國運化一龍,龍長萬丈,聲震萬裏,端的蠻橫無匹。
霸道對蠻橫,就像街頭鬧市扳手腕子的兩人,不講什麽算計,不分什麽巧拙,看的就是誰的力氣大,誰更蠻橫,誰更霸道,誰就能贏。
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在金龍鄰近萬劍時,身子再度變大了一圈,竟然一口將空中的萬劍吞入腹中。
所有的聲音戛然而止,就像一出戲,剛演到高潮,就突然間謝幕了一般,沒有任何征兆。
龍吟大澤起蒼黃,張口吞劍萬裏清。
氣機牽引之下,大先生身軀微顫,麵容慘白如紙,鼻腔口耳間,有灼熱的鮮血噴灑,宛若一道道淩厲劍氣,錚然有聲,裂空數十丈,凝而不散。
但大先生卻似渾不在意,抹去臉上的鮮血,笑道:“相傳當年純陽劍仙禦劍九霄,一聲劍來,萬劍至,一聲劍去,萬劍滾龍璧,劍氣縱橫九萬裏。而後,劍開天門,一劍生生將九天捅了個通透,破空而去,為吾輩學劍之人立道開途,為後世學劍之人景仰。”
“老夫學劍甲子有餘,也曾以劍問道,以劍立道,以劍開道,雖比不得純陽劍仙,但既然借了純陽劍仙劍來、劍去之言,就不能墮了前輩先賢的名頭。”
頓了頓,大先生接著說道:
“再者而言,當年聖賢驅蠻夷,降荒獸,立吾人族薪火,自強自立,生生不息;後有孔聖人製禮定樂,教化世人,才有吾人族別於禽獸,才有百姓安居樂業,才有春秋風流。老夫既然以讀書人畢生所期的“內聖外王”出一劍,自然也不能丟了讀書人的臉麵。”
“所以,若有冒犯,還望陛下恕罪!”
大先生拱手道,而後抬頭:“破……”
一聲“破”字,看似有些不明所以,但在下一刻,劍氣滾滾如雪崩。
張口一字,便是劍氣如雪崩。
這個“破”字,仿似點燃了引線的火藥一般,突然從金龍的鱗片、口鼻、軀體上噴出無數細碎磅礴的劍氣,無論龍城中的金芒怎麽修補,也比不過劍氣破壞的速度,隻是短短十數息的時間,原本威風凜凜的金龍,就被劍氣由內到外割裂的千瘡百孔。
最終,隨著一聲淒厲的嘯聲,空中的無數劍氣,瞬間凝聚成一柄金芒閃耀,其上雕刻著山河日月、百姓耕作的古樸長劍。
劍落,金龍授首。
金龍震顫,眸中金芒明滅不定,繼而,鱗片崩碎,四肢斷裂,頭頂崢嶸雙角亦化為飛灰,本是威風凜凜的金龍,瞬間成了一條無鱗無角無肢的爬蛇。
金龍厲嘯,身軀盤轉,似蜷似縮,顯得十分痛苦,恍若被大先生一拳平江山,一指天元屠大龍打怕了一般。
然則,在金龍身軀盤旋至最緊密時,龍首為中,高高揚起,脊椎發力,鱗甲抖動,猛然衝出,整個金龍身軀中有點點金光從傷口處逸散淌下,如血。
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大先生伸手向前,待金龍衝撞至身前時,抬手虛暗,有勁氣漩渦湧動,卻不與金龍相接,而後,金龍每進一寸,大先生的手就退讓一分,始終不與金龍接觸。
當大先生手背抵胸,退無可退之時,恰是金龍進三寸有三,氣勢最盛之時,但麵對此情此境,大先生卻不禁笑了笑。
他就是要在金龍氣勢最足最盛的時候,一舉將它打怕。
退無可退的大先生,也無需再退,抬手再按,所有勁氣漩渦疊加凝聚,三寸有三間,恰是氣衝霄漢萬丈高,抬手撼昆侖。
金龍毫無還手之力地被大先生抬手一掌拍飛,撞向龍城皇宮。
大先生則撼金龍而半步不退。
此時,大先生麵容蒼茫若虛,看不真切,但身軀挺直如鬆,雙手潔白如玉,一雙眼眸明然若秋水,望著倒飛的金龍,望著摘星台上那個傲然而立,一言可天下興,一言而天下亂的明黃身影,淡淡說道:
“我輩讀書人,讀聖賢書,尊聖賢教誨,都懷有一個誌向,不是所謂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不盼望著什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種一步登天、位極人臣的好事兒,陛下可知為何?”
北莽女帝抬首,看著空中居高臨下的大先生,望著從南向北,生生打穿了北莽江湖武林和廟堂朝廷的大先生,似毫無懼意,聲音依舊清傲自若:
“朕師出稷下學宮,師從諸多名士大儒,熟讀諸子百家典籍,立國以來,開辦書院學堂,崇禮尚樂,雖不敢與大先生相較,但也非無知無學之輩,當可揣測一二,望先生指點?”
“陛下請講?”
大先生拱手道。
“當年大儒張載曾言‘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當年孔聖人亦曾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都可為萬世讀書人之誌向名言。不知朕的理解,大先生可還滿意?”
北莽女帝笑道。
聽聞女帝的話,龍城中舉凡讀書人,都忍不住心神激蕩,就連身居思學堂,被邋遢老道稱為天下半個讀書人的宇人聞,也忍不住撫著胡須,點了點頭。
此一言,當可為北莽讀書人,鋪十年大道坦途。
聞言,大先生點了點頭,似有幾分欣然:
“陛下所言,當可為千秋萬世讀書人之名言誌向。大儒張載所言‘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言可曰‘外王’,即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王道行徑;孔聖所言的‘思無邪’,可言為‘內聖’,也就德行於一,自我內在的品德修養。故而,我輩讀書人最終所求,所想,所願,所思,所行,無非四字‘內聖外王’而已。”
“老夫不才,願以此四字,見陛下。”
“劍來……”
一聲劍來,大先生負手踏空前行,龍城外數十裏,埋沒於廢墟枯湖中的無數斷劍殘劍碎劍,破土而出,淩空入龍城;
龍城中,所有輕劍重劍短劍長劍,劍劍相擁掛長空。
“劍去……”
一聲劍去,劍劍相擁,內外相合,內為聖,書生浩然劍,沉而思賢,不顯不揚;外為王,江湖殺伐劍,凜冽無雙,大氣磅礴。
內聖外王,萬劍成一劍,劍氣長空九萬裏。
整座龍城,恍若感受到了大先生內聖外王一劍的煌煌威勢,微微顫動,四方符篆光芒閃爍不休,陣韻流淌,一股金芒衝天而起。
本來被大先生抬手撼昆侖一式打的萎靡不振的金龍,轉眼間便變得生龍活虎,全身傷勢盡愈,無畏亦無懼,生生撞向大先生內聖外王一劍。
大先生萬劍成一劍,劍氣長空九萬裏,端的霸道異常。
北莽萬民國運化一龍,龍長萬丈,聲震萬裏,端的蠻橫無匹。
霸道對蠻橫,就像街頭鬧市扳手腕子的兩人,不講什麽算計,不分什麽巧拙,看的就是誰的力氣大,誰更蠻橫,誰更霸道,誰就能贏。
然而,誰也沒想到,就在在金龍鄰近萬劍時,身子再度變大了一圈,竟然一口將空中的萬劍吞入腹中。
所有的聲音戛然而止,就像一出戲,剛演到高潮,就突然間謝幕了一般,沒有任何征兆。
龍吟大澤起蒼黃,張口吞劍萬裏清。
氣機牽引之下,大先生身軀微顫,麵容慘白如紙,鼻腔口耳間,有灼熱的鮮血噴灑,宛若一道道淩厲劍氣,錚然有聲,裂空數十丈,凝而不散。
但大先生卻似渾不在意,抹去臉上的鮮血,笑道:“相傳當年純陽劍仙禦劍九霄,一聲劍來,萬劍至,一聲劍去,萬劍滾龍璧,劍氣縱橫九萬裏。而後,劍開天門,一劍生生將九天捅了個通透,破空而去,為吾輩學劍之人立道開途,為後世學劍之人景仰。”
“老夫學劍甲子有餘,也曾以劍問道,以劍立道,以劍開道,雖比不得純陽劍仙,但既然借了純陽劍仙劍來、劍去之言,就不能墮了前輩先賢的名頭。”
頓了頓,大先生接著說道:
“再者而言,當年聖賢驅蠻夷,降荒獸,立吾人族薪火,自強自立,生生不息;後有孔聖人製禮定樂,教化世人,才有吾人族別於禽獸,才有百姓安居樂業,才有春秋風流。老夫既然以讀書人畢生所期的“內聖外王”出一劍,自然也不能丟了讀書人的臉麵。”
“所以,若有冒犯,還望陛下恕罪!”
大先生拱手道,而後抬頭:“破……”
一聲“破”字,看似有些不明所以,但在下一刻,劍氣滾滾如雪崩。
張口一字,便是劍氣如雪崩。
這個“破”字,仿似點燃了引線的火藥一般,突然從金龍的鱗片、口鼻、軀體上噴出無數細碎磅礴的劍氣,無論龍城中的金芒怎麽修補,也比不過劍氣破壞的速度,隻是短短十數息的時間,原本威風凜凜的金龍,就被劍氣由內到外割裂的千瘡百孔。
最終,隨著一聲淒厲的嘯聲,空中的無數劍氣,瞬間凝聚成一柄金芒閃耀,其上雕刻著山河日月、百姓耕作的古樸長劍。
劍落,金龍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