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殺長生!


    長生殿,名為長生,幹的卻從來都是是殺人害命的勾當。


    長生殿,本就是江湖最有名的殺手組織之一,但最有名,卻也最神秘,沒人知道長生殿在哪裏,也沒人知道長生殿中那個名為長生王的人是誰。


    江湖人隻知道:長生殿,認錢不認人。無論什麽人,隻要給錢,長生殿都敢去殺,上至皇族勳貴,江湖名宿,下至普通百姓,無賴乞丐,隻要能出得起那個價,長生殿就是一柄劍。


    當年大唐太祖定鼎江山,前朝的那些王族遺老就曾出重金請長生殿六刺太祖皇帝和朝廷重臣,數月間朝廷文臣武將死傷過百,就連太祖皇帝也身受重傷,差點殞命。事後,太祖震怒,與同樣戚戚的南楚、西魏聯合,重兵清剿國內長生殿殺手及關聯之人,抓住後,無需奏報審訊,不管身份地位,一律處死,毫不姑息。


    三國聯璧清剿長生殿,誅殺相關之人數以萬計,血流漂櫓,雖然沒有徹底搗毀長生殿,但經此一事,長生殿也元氣重傷,有所收斂,不再接刺殺王室重臣的活計,將重心轉移到江湖上,方才息了三國鏘鏘之兵甲。


    長生殿雖然遭逢劫難,但聲名卻愈發顯赫,成了江湖上最恐怖的殺手組織之一。


    尤其是十年前,長生殿一殺手以抱一境的修為,接連刺殺了南楚七星連環塢、西魏天鷹堡、東唐三尺門、北莽碧落宗四位滄海境宗師後,更是名動天下。


    事後,七星連環塢、天鷹堡、三尺門、碧落宗自然不甘受辱,曾發動江湖群雄剿滅長生殿,但久覓無果,最終怏怏而散。


    那位以抱一境連殺四位滄海境宗師的人物,因其無名無姓,在長生殿排名一十一,所以江湖人都稱其為莫十一,莫即無名,十一即其在長生殿的排名。


    江湖武評有言:長生莫十一,最善抱一殺滄海!


    莫十一,那位十年前最善抱一殺滄海的長生殿殺手,現在已經是滄海境,現在他即將以滄海殺聖人。


    感受到手中的劍已經刺入大先生的身體,在下一刻就將刺破大先生的心髒時,莫十一的心髒狠狠跳動了幾下,任何人隻要被刺穿心髒,就一定會死;即便不死,但當心髒被破壞後,供血不足,身體機能、反應力絕對會變慢,這足以讓他發動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刺殺,直到殺死對方為止。


    即便是聖人,應該也不會例外。


    然而,當莫十一的劍再進一分時,卻仿若陷入了泥沼中,變得緩慢無比,每進一分,都要用上比先前數倍數十倍的氣力,最終,在距離大先生心髒僅剩一寸的時候,徹底地凝滯靜止。


    莫十一愣了一下,隨即怪嘯一聲,麵色變得蒼白如紙,放開手中的長劍,向後躍起,以比來時更快的速度向後遁去。


    一擊不中,遠遁千裏,這本就是殺手最擅長的東西,莫十一當然也不例外。雖然近十幾年來,他從未失過手,無需逃遁,但這種烙印在殺手骨子裏的本能東西,他從來都不會忘記,就像他從來不會忘記長生殿上的那個王,說過的一句話:“殺手,不僅要會殺人,還要會逃命。因為隻有活著的人,才是勝者。”


    所以,他放棄地很果斷,逃得也很絕決,比先前刺殺時,更穩更快。


    不過,逃跑中的莫十一驚詫地發現,大先生竟沒有追他,甚至沒有轉身,隻是左臂迴環至身後,臂微起,腕微勾,如攬雀。


    天都觀攬雀手?


    北莽天都觀的攬雀手,莫十一當然見過。攬雀手雖然是天都觀的絕學,但天都觀卻不敝帚自珍,隻要在天都觀修道十載,就可習得,沒什麽大門檻。所以很多沒什麽門路的江湖人都喜歡到天都觀待個十數年,習得攬雀手後下山還俗,天都觀倒也不禁止。所以,攬雀手在江湖上流傳頗廣。


    莫十一自己也曾刺殺過幾個使用攬雀手的江湖人,並不覺得被天都觀奉為絕學的攬雀手如何玄奧和厲害。


    然而對於這次的攬雀手,莫十一卻不敢有半分小覷,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江湖上最厲害的從來都不是武學招式,而是人。就像先前燕狂徒那一拳滾石,腰椎為龍,由下而上,一落一起,本來無一用處的拳法,生生有了滾滾風雷的大氣象。


    所以,莫十一逃遁的速度更加快了幾分,整個人仿似融入了虛空中一般。


    然而,再度掠開九丈的莫十一,麵色突然變得極度蒼白,瞳孔微張,額頭虛汗涔涔,身軀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因為他發現,自己的速度不知何時慢了下來。


    周圍的虛空不知何時化成了潺潺涓涓的溪流,拉扯湧阻著他,繼而延展出無數條水帶絲絛,如網,纏繞裹挾著他。


    水至柔,但至韌,無窮無盡的溪流絲絛,竟讓他須臾掙不開,脫不得。


    他忽然記起,天都觀一位老道士對攬雀手的介紹:攬雀手,重氣不重力,重守不重攻,重纏不重直。練至化境,以氣禦勁,綿綿上九霄,氣雖潺潺而無力,卻綿綿而無涯,如溪如沼如網,雀不飛,魚難遊,獸不可奔。


    真正的攬雀手,從來都不是用來殺人的,而是用來困人的。可笑,江湖上有些人一直將攬雀手當作是殺人的招式;可笑,他一直都沒看得起過被稱為天都觀絕學之一的攬雀手。


    可笑?但莫十一現在卻想哭,若是他能早一點想到攬雀手的特點,重困不重殺,他就不會沒有任何防備,也不會像現在一般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如雀如魚如獸一般,飛不得,遊不得,奔走不得,越陷越深。


    這種感覺,讓莫十一感到厭惡,同樣,也讓他感到害怕。


    因為,無能為力的結果,就隻能是死亡。


    莫十一仰天長嘯一聲,丹田竅穴,經脈髒腑,真氣洶湧而出,體如滄海納天地,體內有天地,瞬湧成滄海。滄海咆哮,虛空中的水帶絲絛被崩斷,溪流也一瞬向外翻卷。


    趁著這一瞬的掙脫之機,莫十一全身上下陡然出現絲絲縷縷的嫣紅,如晚霞殘陽,絢爛粲然,而其速度突然變得詭異輕快起來,一息間,就已經出現在數十丈之外;嫣紅飄落,晚霞殘陽再現,莫十一的身影再度閃落數十丈之外。


    然而此時的莫十一,與先前已經大不一樣,全身幹瘦如枯,顴骨高高凸起,頭發也從先前的墨黑變得枯黃黯淡,深陷的雙眼中,布滿猩紅的血絲,麵容灰敗寂然,仿若短短兩息,韶華流光轉眼逝,老了十數歲。


    “長生殺萬載,血影遁千裏。長生殿的血影遁,果然名不虛傳!”


    還未來得及喘口氣的莫十一身體一僵,耳畔突然傳來一縷低沉肅然的聲音。


    莫十一右腳微移半步,袖中一柄匕首滑落,欲動欲行,卻終究未動未行,而是化作一聲莫名無奈的歎息,因為他的肩上,不知何時,多了一隻手,大先生的手。


    “不過,損以血氣,耗以精氣,費以生機,如飲鴆止渴,終非正途矣!”


    “見過……大先生。”莫十一苦澀一笑,自從他被武評稱為最善抱一殺滄海後,他從未像今天這樣苦澀無奈的笑過。


    “大先生……應是早就發現晚輩了吧!”


    “一路行來,過鬼海鬼門,赤峰城前見真佛,每次動手打架時,李某總能感到若有若無的窺伺,反倒是平常趕路時不曾聞覺半分,閣下的跟蹤隱匿之術果十分了得。”


    大先生輕聲讚了一句:“李某下山北上,北邊的人不同意,南邊的人不同心,李某這一路,須得小心翼翼,行將踏錯半步,就永無翻身之際。聖賢有言: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李某能感覺到你的存在,但卻無法發現你的蹤跡。危牆即存,心即戚戚,無非兩條路,一離開,一推倒;但第一條路,李某注定走不了,隻能以身為餌,故意製造出一個機會,誘你現身,然後推倒你這座危牆。”


    莫十一點點頭,臉上的苦澀之意愈發濃重,聖人為聖,壺中日月,袖裏乾坤,這日月乾坤,是境界修行,亦是胸中丘壑。


    “不知,大先生有何吩咐?”


    若大先生想殺他,方才或許就不是攬雀手那一纏一困了;既然自己沒死,那就說明他還有活下去的價值。從大先生說出那一番話時,莫十一想就明白了這其中的因由。


    “北向無歸路,行將兩戚戚,李某這一去,或是無期。我隻想讓你帶一句話,給兩個人!”


    “英賢後山,書樓,帶話給他,莫要走錯路。”


    “太安城中,承天王府,帶話給他,莫要行錯路。”


    一句話,兩人聽。


    莫十一點頭,拱手,拜別大先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刀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知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知笑並收藏刀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