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李亨已經返迴了內宮,詔書事件讓他心中極為不舒服,他一直認為李鄴雖然被列為宗室,但畢竟是偏枝旁門,不是大唐正統,但沒想到太上皇竟然下詔承認李鄴具有正統皇位繼承權。


    其實所有宗室子弟都有皇位繼承權,但沒有人會把這個規矩當真。


    什麽是宗室,也就是太宗皇帝的子孫,非太宗皇帝的子孫隻能叫皇族。


    但太宗那麽多子孫呢,所以得排位,首先是正統,正統一般是天子的子孫,這是一代代傳下來的規矩,你不能說睿宗皇帝另一個兒子的子孫也有正統皇位繼承權,那就會亂套了。


    所以必須是當前皇帝的兒孫才能叫正統,但如果太上皇有專門指定為正統,那也可以視為和天子子孫一樣有皇位繼承權。


    比如李璘,他被太上皇認定為正統,在太上皇的威逼之下,李亨不得不冊封李璘為皇太弟。


    太上皇一駕崩,李亨馬上找借口撤銷了這個皇太弟。


    太上皇認定為正統的另外一個人就是李鄴,李鄴享有和李亨子孫一樣的皇位繼承權。


    但李亨的子孫也很多,有數十人,那麽肯定還有先後順序,一般以嫡長優先。


    先是嫡長子為太子,如果太子去世,那就輪到嫡長孫,但如果太子有一個極為優秀的兄弟,那也可以不立嫡長孫,而立另一個兒子,李世民和李隆基都不是嫡長子。


    所以這種嫡長順序隻是相對而言,並不是一定非要立誰為繼承者,老大不行老二來,並不是。


    隻要不是嫡長子,其他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在正統皇位繼承者中,出現了一個特別優秀且強勢者,那麽百官一樣可以擁戴這個優秀者登基。


    天子李亨惱火的原因就在這裏,如果他駕崩後,就不一定是他子孫登基了,有了太上皇的詔書,那麽李鄴也可以上位。


    “陛下,莫非談判失敗了嗎?”張皇後見丈夫怒氣滿臉,不由關切問道。


    李亨搖了搖頭,“談判還在繼續,朕生氣是剛剛得到一個消息,齊王竟然有太上皇的詔書,太上皇承認他為正統皇位繼承人。”


    “什麽意思?齊王可以繼承陛下的皇位?”


    張皇後瞪大了眼睛,“他算老幾,他是李叔良的後人,他怎麽可能繼承陛下的皇位?”


    李亨恨恨道:“但他有太上皇的詔書,詔書上承認他可以繼承朕的皇位。”


    張皇後眼珠一轉,當機立斷道:“唯一的辦法就是陛下盡快立太子,斷了李鄴的想念。”


    李亨點點頭,這是唯一的辦法了,不過在立太子問題上,各方分歧太大,李亨本人想立次子李係為太子,但遭到各方強烈反對。


    政事堂的相國們想立長孫李適為皇太孫,權宦集團原本是支持李係,但後來又支持張皇後所生的十三子定王李侗為太子。


    按照法理,太子去世,應該立皇長孫,然後才是太子的兄弟,但李亨並不想立長孫李適,原因是李適說錯了一句話,李適在拜祭父親亡靈時,曾低聲發誓,他若為皇帝,一定會追究到底,為父親報仇。


    偏偏這句話被李適身邊的一名小宦官聽見了,小宦官立刻向李輔國報告,李輔國又向天子李亨告密,讓李亨十分惱火,長子雖然是病死,但也間接死在他的手上,李適的意思,豈不是要追究自己的責任?壞自己的身後之名。


    自從這件事後,盡管長孫李適經常來向李亨請安,但李亨越看他越不舒服,越看他越憎恨,所以說偏見是最可怕的,一旦有了偏見,對方越努力,隻會越會被人反感。


    張皇後見丈夫沉吟不語,她忽然想到一件事,心中頓時一驚,如果現在立太子,自己兒子才五歲,可沒有一點勝算,自己剛才忽略了。


    必須要完全搞掉李適,自己兒子才有希望。


    張皇後又勸道:“其實陛下也不要著急立太子,哪怕陛下百年之後,留下了遺詔立太子,也輪不到李鄴,李鄴隻是癡心妄想罷了。”


    “隻是李鄴的軍隊很厲害,朕很擔心他將來會兵臨城下,強行奪取皇位。”


    “那陛下更不要急了,現在陛下需要勵精圖治,把軍隊搞大搞強,那時又何懼李鄴?”


    李亨點了點頭,“皇後說得對,一切都靠實力說話,朕確實急也沒有用!”


    下午時分,裴遵慶匆匆趕來,向天子匯報最新的談判情況。


    “微臣提出了關中和關內道換取劍南道、山南西道的方案,劉晏表態要等齊王迴來後才能決定,然後劉晏也提出了他們的方案,他們還是想用錢來買。”


    用錢買的方案李亨也能接受,對於一個長期處於財政絕境的王朝來說,沒有什麽能比錢更有吸引力的條件。


    “他們打算拿出多少錢?”李亨追問道。


    “劉晏先提出拿三百萬貫買下關中的治理權,然後又提到關內道,他表態願意再拿出三百萬貫買下關內道。”


    關內道是關中的屏障,是關中附屬,如果關中丟了,那關內道對朝廷也沒有什麽意義了,願意很簡單,被黃河阻隔,過不去了。


    就像安西北庭一樣,名義上屬於朝廷,但朝廷根本就鞭長莫及,軍隊人馬都過不去,所以李亨和政事堂都一致同意用安西、北庭交換荊襄,關內道其實也是和安西、北庭一樣。


    李亨倒是頗為動心了,六百貫啊!可以解決十個月的軍俸,完全可以用這筆錢剿滅李希烈。


    沉思良久,李亨問裴遵慶道:“政事堂是什麽態度?”


    “迴稟陛下,我們一致認為,最好是能換迴巴蜀兩道,如果實在不行,那麽接受六百萬貫補償也總比一無所獲要強。”


    李亨點點頭,“朕也是這個意思,既然齊王還是想按照規矩來辦事,朕也非常歡迎,先以巴蜀為主,對方不同意,那就接受他們的六百萬貫。”


    就在天子接見裴遵慶的同一時刻,張皇後也在暗中和李輔國商量對付皇長孫李適的辦法。


    李輔國陰陰道:“越王李係是個沒用的窩囊廢,天子想立他為太子,也是因為他沒有用,所以不用考慮李係,關鍵還是李適,一旦天子被百官勸服,幡然醒悟,那他十有八九就是要立李適了,我們不能給李適時間和機會,盡快消滅他才是製勝之策,得想一個辦法才行。”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藏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月並收藏藏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