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上,王昌齡一路給李白講解襄陽的風土人情,李白感慨道:“十年前我來過襄陽,印象不深刻,但此時再來,卻感覺比十年前繁盛了十倍,這是何故?”


    王昌齡感歎道:“安祿山造反,北方逃來百萬流民,還有大量的豪門富戶,光從長安逃來的富戶就超過兩萬戶,至少一半留在襄陽,他們帶來的財富使襄陽變得格外繁榮。”


    停一下,王昌齡又笑道:“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魯王殿下下令山南東道免商稅,所以商人雲集,短短半年時間,襄陽的商戶數量就翻了兩倍,現在還在增加中。”


    李白沉吟一下道:“如果免了商稅,那軍費怎麽籌集?”


    “目前我們還有一些錢糧底子,暫時還能養軍,轉運使劉使君提出恢複鹽鐵專賣製度,但魯王殿下認為現在條件還不成熟,不過以後可能會實施。”


    李白點點頭又問道:“少伯兄現任何職?”


    “我現在是江漢節度府司馬,幕僚官而已。”


    “主管何事?”


    “很多很雜,招募士兵,士兵撫恤退伍,打造兵器、器具、軍屯,還兼管山南東道的刑獄,完全不搭界的事情,忙得我每天腳不沾地。”


    李白笑道:“能者多勞嘛!現在永王也在招募天下英才,如果少伯兄願意,我可以為少伯擔保,入職州縣為實職官。”


    王昌齡心中暗笑,雖然李白是好意,但他真的不懂官場啊!居然跑來挖牆角了。


    “哎!賢弟的心意我領了,實在是我年紀太大,精力不濟,準備幹完這兩年,就迴家養老了。”


    李白這才反應過來,訕訕笑道:“我忘記了,少伯是跟隨魯王去碎葉的,自然不會輕易離開。”


    王昌齡微微一笑,便不再說話了,實際上,他本來是要出任唐州刺史,但李鄴擔心他的安全,便把他留在襄陽,現在他可是李鄴手下四大主官之一,軍政皆管,權勢很大,相當於主管兵部和刑部的相國了。


    至於永王李璘,還是算了吧!一點小伎倆,怎麽鬥得過自己身經百戰的主公李鄴?


    來到貴賓館,王昌齡先安排李白住下,笑道:“魯王殿下正好不在襄陽,他臨走時委托我全權代表他談判。”


    李白大失所望,“魯王殿下不在襄陽?”


    “嶽州康楚元叛亂,他的軍隊已經入侵荊州,賢弟不會不知道吧!”


    李白愕然,“此事我真不知道?”


    王昌齡知道李白不會做偽,從這件事也看出來,李璘並沒有把李白當做心腹。


    王昌齡點點頭道:“賢弟先好好休息,晚上我和李長史給賢弟接風,明天我們再詳談!”


    李鄴不願見李白也是他把握的分寸,他可以熱情接待李白,讓自己手下和他談判,但他自己絕不露麵,這其實就是一個態度問題。


    這不僅是給天子李肅一個態度,同時也是給自己手下文武官員一個態度,他不會和李璘輕易翻臉,但也絕不會投靠李璘。


    曆史上,李璘的割據,剛開始聲勢浩大,但短短數月就敗亡了,根本原因就是李璘名不正言不順,不想著怎麽消滅安祿山造反,反而一心想割據為東唐,違反了天下大義,被東南各地官員圍剿。


    但李鄴希望能李璘能比曆史上長久一點,這樣他就能充分利用天子李亨和李璘的鬥爭,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他不但不會滅李璘,還會想辦法讓他堅持更長久一些。


    客堂上,王昌齡和李泌向李鄴匯報今天和李白交談的情報。


    王昌齡把一封信遞給李鄴道:“這是永王李璘給殿下親筆信,實際李白就是來送信的,他不是李璘的心腹,也沒有任何決定權力,李璘隻是想利用他的名聲而已。”


    李鄴接過信看了一遍,笑道:“永王李璘還是大方。”


    “他說什麽?”李泌問道。


    李鄴把信遞給他道:“他答應隻要我效忠他,他就封我的安西王,把北庭和安西給我為藩鎮,還說以此信為憑證,絕無虛言。”


    李泌搖搖頭,“此人在政治上還是太稚嫩了一點,親筆寫了這封信,把證據交給了敵人,他就失去成為大唐皇帝的資格了,殿下要迴複他嗎?”


    李鄴微微笑道:“我當然要迴複他,不過不是私信,而是以公開信的方式,抄送給各州刺史,要求永王以大局為主,順應天下大勢,順應民心所向,共同平定安祿山之亂,以實際行動支持收複兩京,如果他足夠聰明,他就應該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麽。”


    李泌笑道:“殿下說得大義凜然,但天子可未必高興啊!”


    李鄴淡淡道:“我就是要讓天子明白,這個世界誰都不是傻瓜,他要我效忠他,不拿出來一點誠意來,光靠‘魯王府’三個字是不會有效果的。”


    王昌齡沉吟一下道:“那明天怎麽向李白闡明態度?”


    李鄴負手走了幾步問道:“他們帶有信鴿嗎?”


    王昌齡點點頭,“好像帶了,他說隨時可以和永王聯係。”


    李鄴笑了笑便道:“明確告訴李白,永王借道可以,用沔州和鄂州來換,讓我效忠他也可以,但我必須要看到天子傳位給他的詔書。”


    王昌齡擔心道:“可如果永王真的把太上皇接走,挾天子以令諸侯,那可怎麽辦?”


    李鄴從懷中取出一管信筒遞給王昌齡,“王司馬看看這個!”


    “這是.”王昌齡一頭霧水接過信筒。


    “這是我父親給我的迴信,今天中午剛剛收到。”


    王昌齡打開鷹信,李泌也湊上前細看,上麵隻有一句話,‘收到,天子已同意!’


    兩人對望一眼,一起問道:“殿下,李相國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李鄴微微笑道:“五天前,我發了鷹信給我父親,建議他提醒天子,永王會派水軍入川搶奪太上皇,建議天子把太上皇轉移到漢中。”


    王昌齡和李泌愣了一下,頓時同時大笑起來,李泌豎起大拇指讚道:“殿下高明,竟然釜底抽薪,永王這下真是偷雞不成,倒蝕把米了。”


    馮延環聽完手下的匯報,頓時長長鬆了口氣,李鄴借口南下平亂去了,這就意味著他不會接見永王特使,馮延環當然知道李鄴就在襄陽,並沒有南下,李鄴不見特使,就說明了他的態度,不拒絕,不翻臉,但也不妥協,不效忠。


    這樣一來,自己也可以向天子交代了,馮延環當即寫了一份報告,命令手下火速趕往隴右,交給李輔國。


    就在李白抵達襄陽的前一天晚上,一支萬人騎兵在南霽雲的統領下,連夜趕往江陵。


    李璘既然要派人來談判,但同時又發生嶽州康元楚叛亂,說明李璘在做兩手準備,文的一手,武的一手,一旦談判不理想,文的一手失敗,康元楚就會立刻殺進江陵,武力奪取荊州。


    但這恰恰給了李鄴一點點時間,讓他能以最快速度派軍隊支援荊州。


    這也是南霽雲第一次獨立率軍南下,雖然讓他緊張得睡不著覺,但他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守住荊州。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藏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月並收藏藏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