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元宵佳節已過,領地的發展戰略再次步入正軌。


    林遠在領主府中,召開軍政大會。


    會上,林遠直接宣布了,設置五司的想法。


    任命歐陽修,擔任禮曹,禮司的一把手,同時兼任白鹿洞書院院長,負責領地內的人才培養與科舉選士。


    白鹿洞書院,林遠直接建在吳山城外的鹿陽山上。


    地點相對僻靜。


    這樣做,是為了方便歐陽修做學,以及培養人才。


    任命公孫賀,擔任戶曹,張騫、北山陌為副戶曹。


    公孫賀的首要任務,就是戶籍與田地,範圍包括隨州、郢州以及馬欄城。


    而張騫,則主要負責西域商團的事情。


    北山陌,被林遠委以重任,負責領地內的經濟發展與稅課俸餉。


    連北山陌自己都感覺不可思議。


    林遠這算是將整個領地的經濟命脈,交到了他手上,讓他內心頗為感動。


    任命王安石為吏曹,負責領地內的官員考核,封授,定籍。


    同時,林遠還賦予了王安石同平章事的權利,位同丞相,統籌領地的發展。


    任命包拯為刑曹,負責領地刑法的監護。


    任命李冰為工曹,主管領地的一切水利、漕運、建設工程等。


    其他各城池官員,暫且不變。


    這樣任命完之後,林遠明顯感覺領地內的政務,得到了疏通,行政效率提高了不少。


    除了文政變化外,軍政方麵,林遠沒有太大的變動。


    諸葛亮依舊執掌虎賁營團,黃忠擔任他的副指揮使,曹少卿等將,為營統領。


    於禁為龍驤營團指揮使,徐庶為軍師,魏延為副指揮使,文聘、趙無極為營統領。


    宇文成都與趙雲二人,繼續擔任騎兵營統領。


    一切都安排完畢。


    2月12日,林遠率領文臣武將,一同參拜【火雲聖殿】。


    這幾日,伏羲神像已經做好了,而神農神像也被請進了聖殿當中。


    林遠攜眾人,進入大殿之中,在三皇神像麵前,祭祀禱告,他這才能查看整個火雲聖殿的屬性變化。


    【火雲聖殿】(完整):三皇神像齊聚,賜福領地。


    【伏羲神像】:遠古人皇,擁有弑神之力,領地內全體居民身體素質+10,武學人才刷新率+20%,靈獸刷新率+10%,民心+5,猛獸傷人事件減少50%


    【神農神像】:遠古人皇,擁有藥神之力,領地內全體居民身體素質+10,醫藥人才刷新率+20%,醫藥人才吸引率+20%,民心+5,全體居民的疾病抗性+50%


    【黃帝神像】:遠古人皇,擁有弑魔之力,領地內全體居民身體素質+10,精英人才刷新率+20%,流民刷新率+300%,民心+5,治安+5,旱澇等自然災害降低50%


    三皇神像,讓全體居民的體質+30。


    這是什麽概念?


    這幾乎是將所有人的體質,翻了一倍。


    原本麵黃肌瘦的流民,加入林遠的領地後,體質直接變好,堪比吃大米長大的大漢。


    而那些身體本來強健的男人,體質則一躍變得更好,堪比吃肉長大的壯漢。


    林遠估計,他領地內的百萬人口,現在已經堪比燕趙之地的精壯。


    體質變好的好處,就是兵源的強大。


    他招募的士兵,會比其他地方的士兵,更強大。


    另外,居民體質變好,從事生產也會更加有效率。


    除了體質變化外,三座神像還有巨大的人才吸引率。


    不管是武學、藥理、精英、亦或者是靈獸,全方麵覆蓋。


    林遠能夠想象得到,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他的領地會迎來一波人才大爆發。


    不過,在林遠眼中,不管是人才、民心、體質,或者治安,都不及三皇神像最後一條buff。


    猛獸傷人事件減少50%,全體居民疾病抗性+50%,自然災害降低50%。


    這三大buff,才是領地發展最至關重要的。


    仔細的想一下,這些buff,不正是科技社會才能擁有的buff?


    林遠雖然沒發展科技,但卻享受了和科技一樣的紅利。


    祭祀三皇神像後,林遠便召集諸葛亮、王安石二人,在領主府商討變法一事。


    變法之策,正是王安石建議的。


    王安石在北宋神宗年間,提倡變法,致使北宋脫貧致富,他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


    最後之所以會失敗,不是歸結於變法的內容不行,而是動了某些人的蛋糕,這才草草而終。


    林遠的領地處於發展初期,各種製度規模都沒有形成,連豪強大族都沒有,因此也沒了外部勢力幹擾。


    這種形勢,和當初的秦孝公初期的秦國,一模一樣。


    百廢待興,才是王安石大展拳腳的好機會。


    變法肯定能圖強,北宋神宗已經得到驗證。


    林遠要考慮的,是把握變法內容中的弊端,所以他才留下諸葛亮一同參謀。


    反正鍾子昂叛軍已經撤退,郢州南部暫無威脅。


    他調諸葛亮迴到吳山城,讓黃忠坐鎮郢州,統籌虎賁營團即可。


    以諸葛亮的遠識與見解,可以發覺王安石變法之策中的弊端,提出指正。


    王安石的變法之策,隻要有三法。


    第一富國之法,第二強兵之法,第三取士之法。


    富國之法,主要包括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輸法,涵蓋農業、商業、軍事。


    諸葛亮聽完王安石的講解後,立刻就指出了幾點不足。


    其一,青苗法,是領主給農民貸款,貸糧,利息偏高,加重農民的負擔,諸葛亮的建議是利息降低一半。


    降低一半,無非就是領主的收入利息少一點,但是百姓的生活壓力能夠減輕一倍。


    而且,領地的各種屬性加成,百姓的收成很高,就算隻收一分利息,也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這個青苗法,非常適合現階段的領地。


    林遠直接同意了諸葛亮的建議,王安石也沒有任何意見。


    免疫法:領主雇傭居民服差役,不願意服差役的民戶,繳納一定數量的免役錢。


    林遠當場就否決了這個觀點。


    原因無他,林遠還不需要太多差役。


    現在,他有兩大軍團,一個騎兵營,這些都是作戰部隊。


    而在領地內,還有城衛軍,數量大約有3萬3千人,另外,隨州城中,還有2萬廂軍,郢州城中,還有2萬預備役,馬欄城也有6000守軍。


    根本就不缺差役。


    人數還可能有些多。


    如果各機構需要人,隻需從地方城衛軍中,抽調一部分人員即可。


    他的領地還小,暫時不需要差役。


    至於第三個方田均稅法與農田水利法,林遠從很早以前,就將農田開墾丈量,水利工程開發的事情,交給了公孫賀與李冰二人。


    二人的做法,與王安石提出來的,並無差異,甚至還做得更好。


    第五個市易法,也與林遠當初設立馬欄城的初衷,有些不謀而合。


    設置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限製大商人對市場的控製,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


    隻不過,林遠的謀想更大。


    他是設置了一座商貿之城,這樣更容易穩定市場。


    第六個均輸法,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統一收購和運輸。


    這非常契合林遠的想法。


    林遠當即將自己與傾城舞、蘇秦撫劍結盟一事,告訴了諸葛亮與王安石二人。


    王安石明顯眼睛一亮,仿佛看到知己一樣。


    而諸葛亮也點頭表示讚同。


    “主公,與兩位領主結盟,等於打通了襄陽府與揚州府、興元府之間的商路,我們統一收購運輸,可以限製富商大賈對領地市場的操縱和對民眾的盤剝,便利市民生活。”


    “不錯,原本我還想著,如何打通外貿之路,沒想到主公已經考慮到我前麵去了。”王安石也是一臉欽佩的說道。


    “隻能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林遠輕吸一口氣。


    第一策富國之法,商討完畢。


    第二策,便是強兵之法。


    保甲法、裁兵法、將兵法、保馬法以及軍器監法。


    林遠直接就否決了前三法。


    首先,保甲法是組建農村護衛軍,和城衛軍重疊,而且勞民之事不利於農業生產。


    第二,裁兵法,林遠其實一直都在實施。


    他每俘虜一批敵軍,都是先挑選其中精銳,充實兩大營團與騎兵營,而剩下的再充實地方廂軍與城衛軍,從廂軍與城衛軍中淘汰下來的,則直接淪為平民。


    至於第三個將兵法,這是基於宋朝國情,兵將分離才提出來的。


    林遠從統兵到現在,一直都是安排眾將,和他們麾下的士兵們在一起,根本就沒有分離過,倒是不需要這個策略。


    至於第四個,保馬法,則與林遠不謀而合。


    南宋缺少戰馬,林遠正尋思要建一座軍馬場。


    而且,他獲得的【食鐵獸神骨】,能提升戰馬品質,非常適合養殖軍馬。


    如果將這些軍馬,全部交由百姓喂養,實行民牧製度,可以節省大量的養馬費用。


    這條策略,直接被林遠采納,諸葛亮也沒有異議。


    第五個軍器監法。


    林遠思索片刻之後,覺得非常有必要。


    “孔明先生,我欲組建一個軍器司,想要任用義妹黃月英,擔任軍器監丞,你看如何?”


    黃月英,精通機關算術,非常適合這個職位。


    諸葛亮楞了一下,隨後笑道:“全憑主公安排。”


    王安石也有些吃驚,主公居然重用一個女子,這在曆朝曆代,都是沒有的事情。


    不過,他的思想很開發,並不覺得有什麽不妥。


    相反,他還很佩服林遠的這種大氣魄。


    林遠見諸葛亮無異議,便直接敲定此事。


    接下裏,就是最後一策,取士之法。


    由於有三皇神像的buff加持,又有【白鹿洞書院】,領地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肯定會迎來一次人才大爆發。


    林遠身為領主,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王安石的改革科舉製度,整頓太學,唯才是用三個具體措施,來的正是時候。


    諸葛亮聽完之後,覺得王安石的科舉製度改革的不夠徹底。


    林遠也覺得,科舉製度,不能再隻局限於儒學,還是要容納諸子百家學說,選拔出百家專長之人。


    至於白鹿洞書院,也需要改革了。


    林遠的意見是,將白鹿洞書院與王安石的三舍法結合。


    書院除了教授六藝之外,後續,林遠還會招募諸子百家,傳授的不再僅限於學說,還有手藝,匠術,武學,**,醫學……等等一切技藝。


    而從白鹿洞書院中畢業的人,可直接進入官場,不需要科舉考試。


    對於林遠提出的大膽改革,王安石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他是典型的儒學代表,恐怕一時間難以接受。


    不過,諸葛亮卻覺得這樣很好。


    唯才是用,是林遠的用人標準。


    三人在領主府中,商討了一整天,修修改改,直到傍晚時分,這才定下最終策略。


    而就在第二天,王安石的三策法,也被林遠以榜文的形勢,通告整個領地。


    三策法一出,直接造成了巨大的轟動。


    尤其是軍器司的成立,軍器監丞是一個女子,更是讓不少人都驚掉下巴,不過,領地中許多女子,仿佛看到了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網遊之諸侯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異世的劍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異世的劍客並收藏網遊之諸侯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