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調研就是拓爺了解實際需求的一個過程,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也包括上下遊配套、材料,以及人才需求。


    你需要什麽?


    幸福來的太突然,王冬聖都沒敢接。


    迴過頭馬上去聯係齊磊,“他們什麽意思?居然問我需要什麽?”


    按說,齊磊也應該過去的,居中調劑。可是,遇到點突發狀況,暫時顧不上這邊。


    現在王冬聖打電話,齊磊的事兒還沒處理完,有點煩躁,就迴了他一句,“自己領悟吧!”


    王冬聖,“.……”


    好嘛,悟性不高都不能做買賣了是嗎?


    不過,電話裏就聽得出來,齊磊似乎有別的事兒需要專注其中,也就不好再多問了。


    那就自己領悟唄?


    琢磨了一下午,又連夜把京東方的研發部門集中起來開了個會。


    不是問我需要啥嗎?我給你列個單子,要的可多了。


    第二天,再見到馬拓還有中科院的專家組,王冬聖一咬牙,把單子遞了上去。


    那叫一個長啊!


    “對於oled項目來說,什麽都缺。但是……”


    話鋒一轉,單子長是長,但王冬聖可沒想過薅上麵的羊毛,哪有那好事兒?


    “最缺的還是專項人才。.”


    馬拓一聽,看著那長長的單子不由皺眉。他想過困難很多,可是沒想過這麽多。


    讓人頭皮發麻。


    至於人才……


    拓爺抬頭,“王總,京東方沒有人才儲備嗎?我聽說,lcd項目的研發團隊很龐大,是與世界接軌的,不能拿過來直接用?”


    也不是企業要什麽就給什麽,如果能利用現有的條件解決問題,那自然是最好的。


    此言一出,王冬聖暗笑,你看看,我就說是麵子工程吧?才真提了一個要求就卡住了。


    趕緊解釋道,“馬同誌,lcd項目的研發團隊確實規模不小,可問題在於,那是京東方的命根子啊!”


    “我們把全部的家當都壓在lcd上麵了,即便我有人,也要保障lcd實現量產,並保持行業優勢。”


    苦口婆心,“我們是企業,首要目的是生存。活不下去,別的都是空談。”


    拓爺愣了愣,隨之點頭,“有道理!是我考慮不周到,王總以後多提醒我。”


    王冬聖,“……”


    好吧,太客氣了,一時之間他都分不清是話裏有話的官麵話,還是誠心誠意的道歉。


    而拓爺當然是誠心誠意的道歉,是他自己有點沒擺正位置。以前在雛鷹班,或者在齊磊手底下做事,他就不用考慮這些問題。


    雛鷹班那是學校背景,出課題就不考慮成本啊,生存啊!


    到齊磊那,雖然變成了商業邏輯,可是齊磊那是什麽老板?是讓底下人無限舒服的老板。自然也不用考慮那麽多,有困難他給你填平,你隻管自己分內的事兒就夠了。


    可是,京東方的王冬聖顯然還做不到這一點。


    調整了一下心態,拓爺適應能力很強的,馬上就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那麽王總,你需要什麽類型的人才,需要多少?”


    王冬聖,“……”


    想都沒想,“都要!越多越好,越全越好!”


    這不是普通老百姓想象的,缺個學界頂尖的大能人,缺個像拜倫奧古斯特那種天才型選手。


    不夠!馬拓真給他找來一個那種國際大能都不夠。


    因為你的行業空白是全方位的,不僅僅缺技術帶頭人,也缺基層幹髒活累活的中低層技術型人才。


    這就好比,國人都知道,錢學林、鄧稼先、錢三強、程開甲,是他們扛起了兩彈一星,扛起了新中國的科技大業。


    可實際上,光有這些頂尖人物是遠遠不夠的。很多人忽略了,我黨一聲召喚,數千海外學者幾乎是拋棄在國外的一切,奔赴新中國的科技戰場。


    是這些人共通支撐起了中國的科技大業。


    包括不是留洋的國內學者,可以用悲壯來形容,祖國需要什麽就學什麽,已經學成的改專業從頭來過。


    即便是2003年,甚至是二十年後,我們很多科研工作者在麵對全新領域的攻關問題時,其實都是邊做邊學的。


    因為有些東西,你沒有就是沒有。國外是沒有專項研究,但有專項學術,我們是連專項學術都沒有。什麽叫從零開始,這就是從零開始。


    再舉個例子,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大學裏的編程專業學生,幾乎都是用紙筆來完成編程作業的。


    把程序代碼寫在紙上,交給老師,因為沒有那麽多電腦讓你實際操作。


    而老師不是讓學生的作業在電腦上跑起來,判斷程序能不能運行。而是用眼睛看,看學生的作業本就能判斷程序寫的對不對。


    別說學術基礎了,連教具都配不齊。


    王冬聖所說的缺人才,就是這種情況。


    說句不好聽的,企麽頂尖人才?花錢從國外能請來的都不叫問題。問題在於,你連基層技術員都沒有,要頂尖人才有個屁用?


    可不是誰都能像齊磊的魔都實驗室一樣,齊磊有錢,有老秦撐著,院士給拜倫做副手,助理都是博士生,甚至在國內排得上號的大學者一堆一堆的。


    王冬聖沒這待遇。


    “oled本身就是個前沿科技,在國際上,為這項技術做投入的麵板廠商,我們知道的也就一個三星。”


    “學術上就更不用說了,相關的專項實驗室沒有,搞連帶研究的倒是有兩家。”


    “這麽說吧!”王冬聖到現在也不傾向於搞什麽oled,純屬吃飽撐的,正好趁這個機會,把上麵嚇退就完了。


    “全世界,擁有oled研究能力的科學家不超過500人!”


    “有相關研究經驗的技術人員,兩千人撐死了!這是實打實的前沿科技,我就需要這樣的人才!”


    這話可是夠狠的哈,一般人聽了之後都得打退堂鼓。


    拓爺也是眉頭緊皺,連帶一眾專家都是憂心重重。王冬聖心中得意,應該是嚇住了。


    當然了,王冬聖還加了一句,“其實啊,您要是能把人才的問題給我解決了,其它的那些……”指著那一長條兒的清單,“那其它的都不是問題,我們京東方可以克服困難!”


    心中暗笑,他可沒瞎說,全世界都缺人才,你上哪給我找人才去?這是個死結,解決不了,其它的也就不用談了。


    結果,和拓爺分開的時候,這年輕人歎了口氣,“任重道遠啊!”


    身旁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專家又接了一句,“我看倒是好事啊!說明隻要我們出成果,那就是世界領先。至少在麵板產業,能打出一片天地。”


    王冬聖,“……”


    怎麽感覺反而堅定了呢?


    ……


    調研組在京東西呆了一個星期,收集了足夠的建議和資料就撤了,之後一個多月都沒動靜。


    等再出現的時候,王冬聖接到一個電話,讓他去教育部開個會。


    王冬聖就納悶了,你讓我去工業部開個會也算抬舉我了,怎麽還是個教育部呢?


    聯係齊磊,結果人沒在國內,跑米國去了,好像是出了點什麽狀況。


    沒辦法,王冬聖隻好去看看到底是什麽會。


    結果,王冬聖的心態崩了。


    隻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王總當時的心情,“靠!!玩真的啊!?”


    全國排名前十的理工院校加專業院校,43個碩士專業、21個博士點、11個專項研究所、27家私營企業、5家國企,召開專項人才定點培養、就業、課題規劃研討會。


    內容包含了對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以及專家課題組、研究所的未來五年的宏觀規劃。


    高校在今明兩年陸續開辦專業院係、專業課程,培養專項人才。


    對於專項留學生,采取補助、講學激勵措施引流。


    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的課題研究,涉及oled專項領域的,加大經費投入。有興趣開展相關課題的導師專家,特事特辦簡化審批流程,並擴大研究生招生人數。


    同時與企業掛鉤,相關專業人才優先優待原則解決就業焦慮。


    總之,要在三到五年內形成一個本科、碩士、博士、學術權威,由低到高一體化的人才培養計劃。


    王冬聖來了之後,簽了一堆與各大高校直接對接的招聘意向書,又和幾個直接對接的課題組、專家團隊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簡單來說,一體化人才培養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初見成效。


    不過馬拓認為,有些專業課題組,比如材料、玻璃麵板研發、相關元器件以及生產工藝等等,本來和lcd技術,還有其它液晶研究都是互通的,隻不過就是改個課題,變更一下研究方向的事兒。


    再加上,有京東方的合作,教商聯動,用不了三五年,運氣好,半年一年的就可以為京東方的研發提速,派上用場。


    “怎麽樣王總?”


    再見馬拓,王冬聖明顯看出這個年輕人瘦了不少,也有點眼窩深陷的疲憊,但是精神頭很足。


    “人才的問題,我給你解決了。”


    “可是你自己說的喲,有了人才,其它困難京東方都能克服!”


    “咕嚕。”王冬聖大窘,臉騰一下就紅了。


    吹牛吹大了!


    但是話是自己說的,他也不是賴賬的人,一咬牙,“行!!馬同誌!”


    王冬聖臉上現出真誠,“我為我之前的態度道歉!您放心,京東方一定不辜負使命。”


    馬拓卻是一笑,“王總,開玩笑的!”


    “啊?”王冬聖愣住,他還真是挺嚴肅的一個人。


    隻見馬拓把他親手交給調研組的那張單子拿出來了,“人才的問題,我們已經盡力了,咱們這迴能坦誠地討論一下後麵的困難了吧!”


    “王總,你還需要什麽?”


    王冬聖,“……”


    他想把這一幕帶迴京東方,講給搭檔、高管,還有每一個員工聽。


    上麵這是下了多大的決心?現在他終於明白,齊磊所說的“試點”到底有多大的意義。


    一種……


    這要是項目研發不出來,他就得已死謝罪的感覺猶然而生。


    看來,得動真格的了。


    ……


    ————————


    聯動高校隻是一個開始,京東方與tokki依舊任重而道遠。


    說實話,誰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但至少比什麽都不做要強。


    而且,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麽難。


    人類在基礎科學上的突破短期來看已經到了極限,不管是八十年代,還是九十年代,又或者十年二十年後的未來,人類隻是在應用科學領域在不斷深耕。


    也就是說,方向已經確定了,路也被前人鋪好了,後人隻是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拓寬而已。


    oled技術也是一樣,基礎的原理、應用設想早就有,隻不過要實現從實驗室到商業量產的過程需要無數人的努力而已。


    再加上,齊磊給王冬聖吃了一顆定心丸,那就是:暫時不用考慮成本上的優化。


    你隻要把oled的麵板做出來就行,能夠商用咱們就贏了。成本什麽的,先不用擔心。


    這話就讓王冬聖心安了不少。商用最大的敵人就是成本,你要說一塊麵板成本相比lcd翻個兩三倍你都能接受,那我這邊的研發壓力當然就小了不少。


    而齊磊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原因在於鮑爾森又立了一功,他玩無間道,搞到了幾家智能機競爭對手的一線情報。


    怎麽說呢,功勞還是齊磊之前發的那個概念圖帶了個實體鍵盤,確實坑了一堆人。


    至少微軟、摩托羅拉,還有黑莓、諾基亞都被帶跑偏了,全都在跟實體鍵盤較勁。


    唯一沒受影響的就是蘋果,喬布斯還是個狠人,完全按自己的思路來設計。


    確切消息,蘋果的智能機研發是不用實體按鍵的。


    對此,齊磊也隻能暗叫可惜,不出意外,蘋果在這個時空依舊是智能機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


    當然,除了蘋果沒上當之外,鮑爾森也帶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蘋果的屏幕幾乎可以確認會使用lcd屏。


    這讓齊磊很意外,蘋果居然沒朝oled發力?


    好吧,其實這是齊磊自己陷入了一個誤區,他也被知識詛咒了。


    前世,他對智能機也僅限於使用,專業的了解幾乎為零。


    他接觸到的蘋果已經是蘋果3,所以天然的就以為,蘋果從一開始就用的oled屏。


    可實際上,蘋果1用的其實是lcd屏幕,沒追求那麽極致。


    再加上在這個時空,全球在他的帶動下進入智能機賽道比前世要早,早了好幾年。這個時候,oled不現實,大家普遍選擇了lcd。


    對此,齊磊不但沒有降低標準,反而更加堅定了讓京東方大力投入oled的決心。


    成了,光靠這塊屏幕,就能達到差異化的標準,就能贏得這場勝利。


    不成,大不了賠點錢,換迴lcd咱也不虧。


    ……


    。


    【月票投幣口】


    【推薦票投幣口】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似水流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山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山月並收藏重生之似水流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