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之下結束後就輪到由比濱了。
由比濱到底能說到什麽程度呢?阿奴未對此感到很好奇。但他並沒有想著偷偷幫由比濱作弊,也不會替她發言,因為這樣就相當於剝奪了由比濱參賽的權利,就像一言沒發的比企穀一樣(笑)。
“嗯哼!”
由比濱清了清嗓子,然後,拿出了手機,打開了收藏的網址,然後......照念了起來。
“令人亙古糾結的辯題,大多是一個真理剖成兩半的結果。比如說,人性本就善惡雜糅,所以“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就很難辯得清楚;又比如,知識與實踐本是一體兩麵,所以“知難行易”和“知易行難”也就隻能各執一詞。
我剛開始學辯論的時候,最困惑的就是這個問題——說好的辯證法呢?說好的不偏執呢?說好的求真向善呢?如果辯論就是有意把真理切成兩個謬誤,讓雙方吵得不可開交以博人一笑,它和鬥蛐蛐有什麽分別?正好當時看到一個段子,說大多數辯題,其實都是類似於“斑馬是黑還是白”這樣的無聊閑扯,啞然失笑之後,拳拳服膺深以為然。
不過,後來看到一篇科普文章,說“斑馬是黑底白條紋,還是白底黑條紋”其實並不是個無聊的問題,從胚胎發育的證據和進化論的推理來說,斑馬原本都應該是一種黑色的動物,白條紋是後來才在黑底上長出來的。
這個結論對不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篇文章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斑馬是黑是白”這種看起來極其無聊,完全可以用辯證法求合題來解決的問題,居然也可以引導人們對這個世界進行更深入的探究。試想,有人問你“斑馬是黑還是白”,你迴答一句“既黑又白”或者“黑或白無所謂”,當然很辯證也很全麵,但是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個問題就結束在這裏了,再也不可能產生更為深入的思考。”
這段話其實就是來自2000年全國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周玄毅的文章《偏執的意義》,一個字都沒改。
由比濱同學,這不是辯論,這是抄襲。
“這是作弊吧......”
“是作弊哦。”
比企穀和雪之下滿臉黑線,阿奴未也擺出了“不愧是你”的表情。
由比濱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覺得自己說的很有道理,然後宣布辯論賽的第一個環節到此結束。
於是來到了第二個環節:反方二辯選擇正方一辯或二辯進行一對一答辯。
也就是雪之下選擇由比濱或者阿奴未進行一對一答辯。
選擇由比濱當然舒服的多,而且可以說是穩勝的。如果是正式比賽的話肯定是如此吧,如果對方有一個特別弱的肯定就會去集中攻擊他,因為辯手希望的勝利而不是精彩的辯論。如果選擇與強者交戰,雖然會使辯論精彩,但肯定會被罵腦缺,要知道,辯論賽不過是戰爭而已,為了勝利自然需要一些不幹淨的戰術。
雪之下這樣想著,因此她更討厭辯論賽了。
自然,她沒有選擇由比濱。
“阿奴同學,試問,這些研究斑馬的學者們,真的是因為辯論賽而去研究斑馬的嗎?”
“難不成,他們是因為正好看了一場題為《斑馬是黑還是白》的辯論賽,然後一拍腦袋,說:‘噢,大師,我悟了,我要去研究斑馬!’
怎麽可能!
把學者們研究斑馬的原因歸於八竿子打不著的辯論賽,是不是太自大了一點?
難不成沒有辯論賽,他們就不會去研究斑馬?”
至此,雪之下結束了發言。
阿奴未不停地揉搓自己三毫米的寸頭,似乎希望它能早點開光。
“嗯......”
“雪之下同學,你搞錯了一個問題。由比濱,哦不,周玄毅所指的應該並不是辯論賽,而隻是單純辯論而已,也有這種可能,學者自己問自己,‘斑馬到底是黑底白紋,還白底黑紋?’,辯論當然是可以自己辯自己的,從而他找到了研究的方向。”
“哼哼!”
雪之下發出了銀鈴般的笑聲。
“對嘛,辯論和辯論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我讚成辯論,但不讚成辯論賽。就像吃飯和大胃王比賽,我讚成吃飯,但我不讚成大胃王比賽,那個對普通人來說完全沒意義,毫不健康,如果普通人模仿著暴飲暴食,那一定會得腸胃病。”
阿奴未沒想到,一個照麵就著了雪之下的道,現在,他已經落入圈套,一切好像都在雪之下的掌控之中。
現在的問題從“辯論賽有沒有意義”變成了“辯論賽和辯論是不是一個東西”。
看上去好像確實是一個東西,但仔細想想,區別就大了。辯論和辯論賽就像是吃飯和大胃王比賽,一個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基本行為,一個是可有可無的多人運動。
吃飯是必須的,但大胃王比賽大可不必,而且還有害健康,這就是雪之下的觀點。
現在阿奴未就落入了“必須推翻這個觀點”的窘境。
難不成說大胃王比賽是非常有意義的?唉......
雪之下把“辯論賽”這個概念偷偷換成了“大胃王比賽”,這也是一種名為“偷換概念”的辯論技巧。
雪之下也許還沒意識到,自己也用上了剛剛還深惡痛絕的計謀了。
偷換概念,這不隻是在辯論賽中,幾乎在所有的爭辯中都會發生,而且非常容易發生。使用者經常使用比喻或類比的方法,無視兩者的差別,把一個東西變成另一個東西,比如殺狗吃肉,“你想想如果死的人呢?如果你吃的人肉呢?”,於是他們就名正言順地反對吃狗肉了,於是他們就名正言順地半路劫車了,於是他們就名正言順地搶砸店鋪了。
不是說比喻和類比不行,但一定要使用恰當,必須牢牢抓住兩者的相似點,不能毫無邏輯毫無依據地隨意比喻。
因此,阿奴未仍有一線生機。
由比濱到底能說到什麽程度呢?阿奴未對此感到很好奇。但他並沒有想著偷偷幫由比濱作弊,也不會替她發言,因為這樣就相當於剝奪了由比濱參賽的權利,就像一言沒發的比企穀一樣(笑)。
“嗯哼!”
由比濱清了清嗓子,然後,拿出了手機,打開了收藏的網址,然後......照念了起來。
“令人亙古糾結的辯題,大多是一個真理剖成兩半的結果。比如說,人性本就善惡雜糅,所以“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就很難辯得清楚;又比如,知識與實踐本是一體兩麵,所以“知難行易”和“知易行難”也就隻能各執一詞。
我剛開始學辯論的時候,最困惑的就是這個問題——說好的辯證法呢?說好的不偏執呢?說好的求真向善呢?如果辯論就是有意把真理切成兩個謬誤,讓雙方吵得不可開交以博人一笑,它和鬥蛐蛐有什麽分別?正好當時看到一個段子,說大多數辯題,其實都是類似於“斑馬是黑還是白”這樣的無聊閑扯,啞然失笑之後,拳拳服膺深以為然。
不過,後來看到一篇科普文章,說“斑馬是黑底白條紋,還是白底黑條紋”其實並不是個無聊的問題,從胚胎發育的證據和進化論的推理來說,斑馬原本都應該是一種黑色的動物,白條紋是後來才在黑底上長出來的。
這個結論對不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篇文章讓我意識到,即使是“斑馬是黑是白”這種看起來極其無聊,完全可以用辯證法求合題來解決的問題,居然也可以引導人們對這個世界進行更深入的探究。試想,有人問你“斑馬是黑還是白”,你迴答一句“既黑又白”或者“黑或白無所謂”,當然很辯證也很全麵,但是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個問題就結束在這裏了,再也不可能產生更為深入的思考。”
這段話其實就是來自2000年全國大專辯論賽最佳辯手周玄毅的文章《偏執的意義》,一個字都沒改。
由比濱同學,這不是辯論,這是抄襲。
“這是作弊吧......”
“是作弊哦。”
比企穀和雪之下滿臉黑線,阿奴未也擺出了“不愧是你”的表情。
由比濱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覺得自己說的很有道理,然後宣布辯論賽的第一個環節到此結束。
於是來到了第二個環節:反方二辯選擇正方一辯或二辯進行一對一答辯。
也就是雪之下選擇由比濱或者阿奴未進行一對一答辯。
選擇由比濱當然舒服的多,而且可以說是穩勝的。如果是正式比賽的話肯定是如此吧,如果對方有一個特別弱的肯定就會去集中攻擊他,因為辯手希望的勝利而不是精彩的辯論。如果選擇與強者交戰,雖然會使辯論精彩,但肯定會被罵腦缺,要知道,辯論賽不過是戰爭而已,為了勝利自然需要一些不幹淨的戰術。
雪之下這樣想著,因此她更討厭辯論賽了。
自然,她沒有選擇由比濱。
“阿奴同學,試問,這些研究斑馬的學者們,真的是因為辯論賽而去研究斑馬的嗎?”
“難不成,他們是因為正好看了一場題為《斑馬是黑還是白》的辯論賽,然後一拍腦袋,說:‘噢,大師,我悟了,我要去研究斑馬!’
怎麽可能!
把學者們研究斑馬的原因歸於八竿子打不著的辯論賽,是不是太自大了一點?
難不成沒有辯論賽,他們就不會去研究斑馬?”
至此,雪之下結束了發言。
阿奴未不停地揉搓自己三毫米的寸頭,似乎希望它能早點開光。
“嗯......”
“雪之下同學,你搞錯了一個問題。由比濱,哦不,周玄毅所指的應該並不是辯論賽,而隻是單純辯論而已,也有這種可能,學者自己問自己,‘斑馬到底是黑底白紋,還白底黑紋?’,辯論當然是可以自己辯自己的,從而他找到了研究的方向。”
“哼哼!”
雪之下發出了銀鈴般的笑聲。
“對嘛,辯論和辯論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我讚成辯論,但不讚成辯論賽。就像吃飯和大胃王比賽,我讚成吃飯,但我不讚成大胃王比賽,那個對普通人來說完全沒意義,毫不健康,如果普通人模仿著暴飲暴食,那一定會得腸胃病。”
阿奴未沒想到,一個照麵就著了雪之下的道,現在,他已經落入圈套,一切好像都在雪之下的掌控之中。
現在的問題從“辯論賽有沒有意義”變成了“辯論賽和辯論是不是一個東西”。
看上去好像確實是一個東西,但仔細想想,區別就大了。辯論和辯論賽就像是吃飯和大胃王比賽,一個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基本行為,一個是可有可無的多人運動。
吃飯是必須的,但大胃王比賽大可不必,而且還有害健康,這就是雪之下的觀點。
現在阿奴未就落入了“必須推翻這個觀點”的窘境。
難不成說大胃王比賽是非常有意義的?唉......
雪之下把“辯論賽”這個概念偷偷換成了“大胃王比賽”,這也是一種名為“偷換概念”的辯論技巧。
雪之下也許還沒意識到,自己也用上了剛剛還深惡痛絕的計謀了。
偷換概念,這不隻是在辯論賽中,幾乎在所有的爭辯中都會發生,而且非常容易發生。使用者經常使用比喻或類比的方法,無視兩者的差別,把一個東西變成另一個東西,比如殺狗吃肉,“你想想如果死的人呢?如果你吃的人肉呢?”,於是他們就名正言順地反對吃狗肉了,於是他們就名正言順地半路劫車了,於是他們就名正言順地搶砸店鋪了。
不是說比喻和類比不行,但一定要使用恰當,必須牢牢抓住兩者的相似點,不能毫無邏輯毫無依據地隨意比喻。
因此,阿奴未仍有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