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決定加入。
天人的加入讓上古舊址重新活躍,向帝宮禁地的趨勢變化,神像因此更加明顯。皇帝頓時身臨其境,所悟倍增,對神像久違的代入感再次降臨,在意識中演化。
天人見此驚喜,終於在皇帝身上找出亮點,連忙減少天界範圍,而是往上古方向運轉。皇帝如有神助,收獲更甚,也首度接通神像最本質的部分,可以直接洞察到元力和源火的真諦,以及天界的某些片段。
在平常的神像麵部中,額頭以上,正是上古舊址的核心,其中正有內容。
皇帝發展出來以後,天人決定再出手相助,想盡快探索出結果。不過他的套路才出,底蘊完整地神像反而不受歡迎,於是立即受到抵製,再強行隻會適得其反,隻能住手,靜觀其變。
天人被迫突然的撤力,讓局勢出現壞的轉折,皇帝這邊更不好受,他和神像的關係後來定格為平行,遠非真正的接觸,因此同樣受到壓迫。但皇帝可沒有天人那樣超越人界的對抗本能,這一承受,非同小可。
局勢迅速對兩人不利,他們理應被淘汰。然而沒有,因為皇帝被吞噬過記憶,他有保存外者意識的資格。不過如此折騰,對皇帝的消耗巨大,他再次損失相關女祖的記憶,作為彌補,是可接引的外者標誌越來越強。
皇帝因為持續被意識排斥,反倒帶出一些意識,他趁機相互灌入輸出。經過一係列動作,皇帝稍微獲得主動,勉強可以感應到神像和上古舊址的聯係。以這個現象為起始,皇帝再接再厲,自身和神像的關係也在發生質上的提升。
於是,陣中,神像被激活。皇帝突然發現,上古舊址不通的原因,是由於天目存在。與此同時,他也找到通的指引。但此刻皇帝虛弱而且疲憊,再加上情況複雜,他已無力出手。好在這迴上古舊址完全開放,任誰都能動作,皇帝於是轉頭示意天人。
天人早就等待著。他先將皇帝護到一邊,隨後直麵整個上古舊址。人界的地盤,他沒什麽不可發揮的。
天人很快就走到上古舊址的核心區域核心,身上隱力激動,威力不擴強起,已然開始運轉神像。皇帝對一切歎為觀止,他全神貫注,現場觀而修行。天人很快便掌握主動,對原本深奧的疑問,醍醐灌頂,在一股暗流湧動過後,終於突破十年難關,同時也使得神像天目,初開!
天人光臨上古舊址的目的並非開啟神像天目,而是尋求突破,如今他也已實現願望:渡界成功,即將進入狀態,成為真天人。他將不再隻是意識接觸神秘的天界,而是親自在那個傳說中的地方,做更高境界的修煉。當一股前所未有的舒暢感在體內流暢時,天人饒是一再高冷,也不禁流露一把欣喜若狂的愉悅,大笑起來。
“天界!天界!我終於要來了!”真天人張開雙臂,衣袍無風自鼓,有說不盡的意氣風發。
“恭喜真天人。”皇帝迎上來慶祝,近距離關注真天人渡界的整個過程,他受益匪淺。真天人迴過神來,他此時已遠高人界水平,能一眼明顯地看出皇帝的修煉狀態,“你的領悟不錯,不過還要修改一下。”真天人隨後將自己的渡界方法傾囊相授,皇帝接收完畢,更感修行之震撼,對真天人也越發地佩服,不僅是本事上,還有胸襟與慷慨。
“不過如今天界的起點更高,必須獨立原創天書,否則過去也是兇多吉少。我正是堅持這個想法,才在這地方拖延滿十年。”真天人感慨道,似乎在迴憶,也似乎在指教。隨後,真天人拍拍皇帝,說道:“希望我們盡快可以在天界以強者身份相見。後會有期。”皇帝謝過並道別。
真天人身影逐漸消失,神像法陣也隨之隱去,上古舊址恢複原樣,不斷轉化出新機,元力退去,並隱隱呈現出更大更豐富的神像。但那隻是線索,皇帝單憑如今的功力還遠達不到接觸的標準,再沉浸其中也無效。而此時,原本被隔絕和屏蔽的古址老人也蘇醒過來。
就在皇帝正琢磨著用什麽方式來向古址老人隱瞞不必要告知的真相時,後者麵帶一臉喜悅,率先開口:“少俠厲害。才一刻過,便將我這上古舊址成功解密。”古址老人似乎心不在焉,一邊道謝,一邊還雙重打量著新版本的上古舊址。
“一刻?”皇帝聞言驚訝,因為他清楚記得和真天人的相處至少也要兩天,莫非古址老人記憶被修改?不過雖然不知道具體原因,但皇帝並不打算揭穿,而是將錯就錯,以某個理由應答古址老人。古址老人得到驚喜,自然也不會太在意皇帝是用什麽方法解決問題,現在他高興都來不及。
“時隔數代,家族終於重新收獲兼修煉等多重聖地!”古址老人仰天長歎,多年來從稚少至白頭的辛苦和等待沒有白費,他總算在隕落以前可以開始家族複興大計。
“少俠,留下助老夫一臂之力如何?老夫承諾,待他日我族大興之際,定給予閣下要職和重位,官至宰相,位抵國師。”古址老人誠懇說道,他此前已經再次詢問過皇帝的名諱,然而依舊被拒絕。皇帝自然不會答應古址老人,除了本身為人界最強帝國之君主,還有尋找天界的使命要完成。
“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勉強。”古址老人萬分惋惜,隻能給個封號和承諾,隨即備酒送行。他也明白,皇帝非池中之物,來日的成就必定驚豔整個人界,自己這一番好意肯定會微不足道。
午後,皇帝便告別古址老人,踏上新的征程。
如今,第一個元力地點問題終結,但疑問還在,想起朝廷上兩位外使的判斷,皇帝仍然覺得有必要再去另外一個地點查看。有了第一個地點的基礎,皇帝再探索起第二個地點來駕輕就熟,位置也準確許多。隻是路途遙遠,陸路費時耗力,皇帝於是選擇航海。
望著遠方,地點位置,皇帝直麵迎風,心中蕩氣迴腸,滿眼看去都是未來。
就這樣,他出行了。
天人的加入讓上古舊址重新活躍,向帝宮禁地的趨勢變化,神像因此更加明顯。皇帝頓時身臨其境,所悟倍增,對神像久違的代入感再次降臨,在意識中演化。
天人見此驚喜,終於在皇帝身上找出亮點,連忙減少天界範圍,而是往上古方向運轉。皇帝如有神助,收獲更甚,也首度接通神像最本質的部分,可以直接洞察到元力和源火的真諦,以及天界的某些片段。
在平常的神像麵部中,額頭以上,正是上古舊址的核心,其中正有內容。
皇帝發展出來以後,天人決定再出手相助,想盡快探索出結果。不過他的套路才出,底蘊完整地神像反而不受歡迎,於是立即受到抵製,再強行隻會適得其反,隻能住手,靜觀其變。
天人被迫突然的撤力,讓局勢出現壞的轉折,皇帝這邊更不好受,他和神像的關係後來定格為平行,遠非真正的接觸,因此同樣受到壓迫。但皇帝可沒有天人那樣超越人界的對抗本能,這一承受,非同小可。
局勢迅速對兩人不利,他們理應被淘汰。然而沒有,因為皇帝被吞噬過記憶,他有保存外者意識的資格。不過如此折騰,對皇帝的消耗巨大,他再次損失相關女祖的記憶,作為彌補,是可接引的外者標誌越來越強。
皇帝因為持續被意識排斥,反倒帶出一些意識,他趁機相互灌入輸出。經過一係列動作,皇帝稍微獲得主動,勉強可以感應到神像和上古舊址的聯係。以這個現象為起始,皇帝再接再厲,自身和神像的關係也在發生質上的提升。
於是,陣中,神像被激活。皇帝突然發現,上古舊址不通的原因,是由於天目存在。與此同時,他也找到通的指引。但此刻皇帝虛弱而且疲憊,再加上情況複雜,他已無力出手。好在這迴上古舊址完全開放,任誰都能動作,皇帝於是轉頭示意天人。
天人早就等待著。他先將皇帝護到一邊,隨後直麵整個上古舊址。人界的地盤,他沒什麽不可發揮的。
天人很快就走到上古舊址的核心區域核心,身上隱力激動,威力不擴強起,已然開始運轉神像。皇帝對一切歎為觀止,他全神貫注,現場觀而修行。天人很快便掌握主動,對原本深奧的疑問,醍醐灌頂,在一股暗流湧動過後,終於突破十年難關,同時也使得神像天目,初開!
天人光臨上古舊址的目的並非開啟神像天目,而是尋求突破,如今他也已實現願望:渡界成功,即將進入狀態,成為真天人。他將不再隻是意識接觸神秘的天界,而是親自在那個傳說中的地方,做更高境界的修煉。當一股前所未有的舒暢感在體內流暢時,天人饒是一再高冷,也不禁流露一把欣喜若狂的愉悅,大笑起來。
“天界!天界!我終於要來了!”真天人張開雙臂,衣袍無風自鼓,有說不盡的意氣風發。
“恭喜真天人。”皇帝迎上來慶祝,近距離關注真天人渡界的整個過程,他受益匪淺。真天人迴過神來,他此時已遠高人界水平,能一眼明顯地看出皇帝的修煉狀態,“你的領悟不錯,不過還要修改一下。”真天人隨後將自己的渡界方法傾囊相授,皇帝接收完畢,更感修行之震撼,對真天人也越發地佩服,不僅是本事上,還有胸襟與慷慨。
“不過如今天界的起點更高,必須獨立原創天書,否則過去也是兇多吉少。我正是堅持這個想法,才在這地方拖延滿十年。”真天人感慨道,似乎在迴憶,也似乎在指教。隨後,真天人拍拍皇帝,說道:“希望我們盡快可以在天界以強者身份相見。後會有期。”皇帝謝過並道別。
真天人身影逐漸消失,神像法陣也隨之隱去,上古舊址恢複原樣,不斷轉化出新機,元力退去,並隱隱呈現出更大更豐富的神像。但那隻是線索,皇帝單憑如今的功力還遠達不到接觸的標準,再沉浸其中也無效。而此時,原本被隔絕和屏蔽的古址老人也蘇醒過來。
就在皇帝正琢磨著用什麽方式來向古址老人隱瞞不必要告知的真相時,後者麵帶一臉喜悅,率先開口:“少俠厲害。才一刻過,便將我這上古舊址成功解密。”古址老人似乎心不在焉,一邊道謝,一邊還雙重打量著新版本的上古舊址。
“一刻?”皇帝聞言驚訝,因為他清楚記得和真天人的相處至少也要兩天,莫非古址老人記憶被修改?不過雖然不知道具體原因,但皇帝並不打算揭穿,而是將錯就錯,以某個理由應答古址老人。古址老人得到驚喜,自然也不會太在意皇帝是用什麽方法解決問題,現在他高興都來不及。
“時隔數代,家族終於重新收獲兼修煉等多重聖地!”古址老人仰天長歎,多年來從稚少至白頭的辛苦和等待沒有白費,他總算在隕落以前可以開始家族複興大計。
“少俠,留下助老夫一臂之力如何?老夫承諾,待他日我族大興之際,定給予閣下要職和重位,官至宰相,位抵國師。”古址老人誠懇說道,他此前已經再次詢問過皇帝的名諱,然而依舊被拒絕。皇帝自然不會答應古址老人,除了本身為人界最強帝國之君主,還有尋找天界的使命要完成。
“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勉強。”古址老人萬分惋惜,隻能給個封號和承諾,隨即備酒送行。他也明白,皇帝非池中之物,來日的成就必定驚豔整個人界,自己這一番好意肯定會微不足道。
午後,皇帝便告別古址老人,踏上新的征程。
如今,第一個元力地點問題終結,但疑問還在,想起朝廷上兩位外使的判斷,皇帝仍然覺得有必要再去另外一個地點查看。有了第一個地點的基礎,皇帝再探索起第二個地點來駕輕就熟,位置也準確許多。隻是路途遙遠,陸路費時耗力,皇帝於是選擇航海。
望著遠方,地點位置,皇帝直麵迎風,心中蕩氣迴腸,滿眼看去都是未來。
就這樣,他出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