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隆傳完旨意,就屏退了眾人,一個人靜默地待在木屋,不吃不喝,不言不語。
確切地說,他是在那張破舊的木榻上,躺了一天一夜,就這麽盯著破敗的屋頂,看著日升日落。
翌日拂曉,到彥之看到義隆從木屋裏走出時,默契地迎了上去,遞上了水囊。
義隆飲了幾口水,卻沒接彥之遞過來幹糧,徑直騎著追風就往建康疾奔。
大宋皇帝北伐的軍隊是在三天後啟程北上的。北伐首仗是討伐逆臣謝晦。謝晦接到命他為北伐先鋒的聖旨後,是稱病請辭的,卻沒料到這迴,皇帝竟然如此決絕。
禦駕親征討伐逆臣,謝晦在天時地利人和上皆不占理,不得不求救於準女婿彭城王劉義康。
義康自從萬鴻穀一事後,就有些轉變了心性,先是沉迷於道家煉丹之術。事實證明,煉丹隻是義康與心一為了營救蕪歌而用的惑敵之術。蕪歌出逃北上後,義康在好長一段時間都如不係之舟,整個人都失去了方向。
直到徐家送來的那個妾侍,芷歌的堂妹,一席哭訴於義康如醍醐灌頂,“王爺心裏不痛快,妾身自是知曉。妾身和芷妹妹的痛楚,隻會比王爺更甚。妾身一介女流沒有本事,不能為族人複仇,甚至連守孝都不行。芷妹妹怕是比妾身也好不了多少。王爺不同,王爺文武雙全,若非淡泊名利,又豈會是如今這樣無權無勢的境地?隻要王爺有心,王爺必然是可以辦到的。”
義康看著那雙與芷歌有五六分相似的眉眼,心底隱匿的那點心思被驀地喚醒了。但凡他有兵有權,他何至於連心上人都守護不了?連刺殺一個女子都辦不到?
他想通了。檀道濟那隻老狐狸,不能為伍。那剩下的就隻剩謝晦了。是以,在謝晦主動示好,要與他聯姻時,他破天荒地答應了。
隻是,金鑾殿上的那個人比他還要決絕,竟然賜婚謝晦次女為他的正妃。
他的正妃隻能是那個曾在他唇上蜻蜓一點,約定來世的女子。
“王爺,荊州雖有天險,但天子禦駕親征,謝晦哪怕是有三頭六臂,不戰已經輸了。王爺若是此時覲見作保,皇上必然越發忌憚王爺。這個保,萬萬做不得。”
義康掌著那隻烏青荷包,拇指婆娑著金光燦燦的那個“康”字,唇畔勾起一絲靜謐的笑意:“不能作保,就不保了。”若謝家女隻是嫁他為側妃,哪怕出於道義,他也非保謝晦不可。可謝家女偏偏是禦賜的正妃,那他就隻能由著謝家敗落了。
家臣跟隨義康多年,自認非常了解主子的為人,可當下卻是吃驚不已。原以為執拗如主子,此番自己哪怕費盡唇舌,隻怕也是勸不住,卻不料……他斂眸:“謝二小姐三天前就抵達了建康,可如今謝家在建康的宅子都給圍了。無論如何謝二小姐是王爺的未婚妻,王爺可要過問一二?”
義康瞥了家臣一眼,把那荷包納入袖口,笑了笑:“既然是皇上賜的婚,這殘局自然由皇上收拾。與本王何幹?”他起身:“本王倒是得立刻入宮,請旨為北伐先鋒。”
家臣的眸子亮了亮,主子終於是開竅了。檀家的飛速崛起,不就是因為上一迴北伐胡夏嗎?主子這迴若是能趁北伐給自己撈點軍權,彭城王府才能進可攻退可守,利於不敗之地。
義康自覺是徹底想通了。他入宮請旨,很順利地成了皇帝的左膀右臂。
這對曾經無話不說的兄弟,早已互生隔閡,當下還維係著君臣手足的惺惺相惜做派,多少有些自欺欺人的意味。
五天後,拓跋燾收到宋帝北伐的密報。其實,早在義隆下旨命謝晦為北伐先鋒時,他就料定了建康那邊趁火打劫不成,必然是要有後招的。
“軍師,依你所見,宋人取了荊州之後接著北伐的可能有多大?”也許是患難見真情,這次大戰柔然,樓婆羅與崔浩這對死對頭也算是共過生死的交情。如今樓婆羅對崔浩雖然還是有些矯情,但在謀略上還是服了這個漢人。
崔浩搖著羽扇,高深莫測地笑了笑:“樓將軍,時下已經入秋,宋帝取荊州哪怕再是輕而易舉,整軍北上恐怕快要入冬了。南方的漢人是受不了北地的冬天的。”
樓婆羅長舒了一口氣:“娘的,這柔然和胡夏還沒搞定,南方的漢人也來瞎湊熱鬧。依著我的性子,是非打趴他們不可的。可惜,咱三軍將士已是疲累得很。”
主座的拓跋燾一直靜默,做沉思狀。
樓婆羅不耐煩了:“陛下,您倒是說句話啊!”
拓跋燾移眸看向崔浩:“柔然的軍糧布帛錢銀,能交的贖金都交了。這人,朕可放得?”
崔浩依舊高深莫測地笑笑:“陛下竟然早有決斷,又何故再問微臣?”
“哈哈哈。”拓跋燾哈哈大笑,站起身來,隔空指了指崔浩,“知我者,愛卿也。”
樓婆羅最討厭崔浩這般故弄玄虛,吹胡子翻了個白眼。
拓跋燾已走下主座,忽地啪地拍在樓婆羅肩上:“阿羅,若要你與阿伏幹決一死戰,你有幾成把握?”
樓婆羅訝地嘴巴張了張。阿伏幹號稱柔然戰神,與可汗大檀乃是連襟。此次大檀南侵雲中,阿伏幹原是請戰為帥的,但大檀好大喜功,自認武功謀略不輸阿伏幹。若是以阿伏幹為帥,這攻占大魏的功勞必然又歸於了戰神。故而,他便命令阿伏幹戍守皇庭待命。
此次,負責和談贖迴大檀的柔然將領便是阿伏幹。
樓婆羅早想會會阿伏幹了,立時,單膝跪下,請戰道:“微臣哪怕是肝腦塗地,也要取下阿伏幹首級。”
“好!”拓跋燾豪氣衝天地鼓舞道,“大檀可還予柔然。但阿伏幹必須拿下,若不能為我大魏所用,那——”他頓了頓,輕歎一氣:“樓婆羅聽令,朕命你為左先鋒,陽平王長孫翰為右先鋒。朕坐鎮中軍,一旦阿伏幹領軍來贖人,就把人拿下!”
“是!”樓婆羅應地熱血沸騰。
是夜,拓跋燾胡攪蠻纏了蕪歌大半夜,在臨近拂曉時,終於不得不道別,“阿蕪,你乖乖留在盛樂,這太守府裏裏外外,朕已清理幹淨,有神鷹營重重把守,你隻管寬心。”
蕪歌一聽還哪裏能寬心:“前方戰事有變?”
拓跋燾並不瞞她,摟著她,用力地吻了吻,才道:“柔然終究是我大魏的心腹大患。柔然表麵派使和談,背地裏已有勢力蠢蠢欲動,欲廢奪大檀的可汗之位。這一仗是必戰不可的。”
蕪歌仿佛聽到自己怦怦的心跳聲。她下意識地摟緊了拓跋燾的腰,把臉埋在他的心口:“那你小心一些。”
拓跋燾被她這番動作,酥得心都快化了,緊緊地迴摟她,下巴抵著她的腦袋:“阿蕪放心,朕從前確實是喜歡衝鋒上陣,不計生死。如今,朕身係大魏社稷,還身係你,朕會惜命的。朕隻是坐鎮,軍功就留給臣子們上陣去博取。”
蕪歌這才稍稍安心一些。她抬頭,水汪汪的美眸清霧迷蒙:“拓跋,你答應過我,要我為慶生的。我等你迴來,你可不能食言。”
拓跋燾笑著點頭,寵溺地揉了揉她的發:“這是自然。阿蕪的生辰,哪怕戰事未平,朕也必然趕迴來。更何況此次本就是神速之戰,朕會速戰速決——”
“倒不必為了個小小生辰耽誤軍務。你平安歸來就好。”蕪歌趕忙打斷他。
拓跋燾笑得越發暢快:“阿蕪的心裏當真有朕。朕知曉分寸的。”
蕪歌也不知這個無賴為何能這般見縫插針地說情話,時下,臉頰都有些微紅了。
拓跋燾見她如此,心底暢快至極,笑道:“阿蕪想要什麽生辰禮物,盡管道來,正好還有個把月。朕可以一邊打下柔然,一邊準備。”
這話可當真是大言不慚。不過,蕪歌的確是有一樣想要的東西。為了複仇,她不曾放過南方的一舉一動。雖然心一在大魏並無太多勢力,但宋帝北伐這樣的大事,也是聽聞了一二。
蕪歌從來都是未雨綢繆的性子。她道:“我想要一個人。”
“哦?”阿蕪前幾日才跟他說,她想要徐府的幾個遺孀從郯郡趕往平城,幫她搭理商行。時下,拓跋燾以為又是這種小事,便笑道,“徐府的人,既然來了郯郡,便和我大魏子民是一樣的。阿蕪想要誰入京,無需與朕商議。他們都是來去自由的。”
“我說的不是三嫂和六嫂。”蕪歌之所以想用徐府遺孀,不過是不想他們成日以淚洗麵,想要他們忙碌起來,忘卻痛苦罷了,“我想要的是滑台城的人,而且還是護國將軍府的。要把人帶出滑台,並非易事。”
拓跋燾微有詫異,不過還是不假思索地點頭:“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你想要何人?”
……
翌日,拓跋燾便押解著柔然可汗大檀,率軍北上了,一路出了雲中,進屯柞山。與此同時,阿伏幹也率領柔然最精銳的騎兵,南下柞山。一場生死之戰,迫在眉睫。
南方的荊州,同樣是呈劍拔弩張之勢。不同的是,義隆率領的是正義之師。謝晦再是謀略過人,也淪落為叛軍,天時和人和盡失,唯一可以倚仗的隻有湖區水鄉的地利。
水戰並非鐵甲軍所長,若說最擅長水戰的王師莫過於吳地的屬兵。隻是這迴,義隆是倉促間決定親征,並未調令吳地屬兵北伐。
義康便是認準了這點,在出征之前,做了一些部署和準備,在抵達荊州後,就請戰為先鋒。
義隆對這個弟弟的所作所為,全然看在眼裏,不過是不動聲色罷了。阿康既然請戰為先鋒,他順勢便允了。在他看來,三足鼎立才是最穩當的,王曇首是文臣,若說武將,如今隻有檀道濟和徐湛之兩頭大,出一個能與這兩位抗衡的親王,於江山社稷是有利的。
義康對戰謝晦,差點成為翁婿的兩人,戰得如火如荼,難分高下。直到義康領著五花大綁的謝世林吊在戰船的桅杆上,謝晦才泄了氣。
謝晦共有四子三女,長子謝世林是他最鍾愛的兒子。他原本還是可以負隅頑抗一段時日的。隻是,他心底卻也知曉,謝家大勢已去。若想留下一點血脈,屈膝求降是唯一的法子。
是以,義康雖然在謀略和軍事上不敵謝晦,卻還是出了戰績。這當真是皇帝白送給他這個弟弟的戰功。他心底是知曉的,若換作以往,他必然是動容的,可如今,他隻要想起芷歌就心緒難平。
他再不想為三哥馬首是瞻了。他劉義康也要有自己的勢力和天地。
……
時下,拓跋燾和劉義隆雖然各在不同的戰場,卻不約而同地把對方視作了終極敵手。
拓跋燾最終沒守信對蕪歌的承諾,他還是親自上了戰場。
阿伏幹率領柔然精銳騎兵南下柞山,遭遇樓婆羅和長孫翰左右夾擊。阿伏幹不愧是柔然戰神,竟然左右突圍,硬生生拉開一條口子,迴馬北逃,臨行,還不忘強弩一箭,不偏不倚,亂箭射中可汗大檀的肩窩。
若非大檀下意識地閃躲,那亂箭是會直射他的胸膛。大檀大怒,陣地上大罵,“阿伏幹,你這個叛臣!叛臣!”
阿伏幹半點不為所動,率眾猖狂北逃。樓婆羅雖然驍勇善戰,但性子莽撞,一路狂追,竟落入柔然圈套。
若非拓跋燾率領精銳之師,出其不意地奔襲而來。樓婆羅率領的騎兵恐怕是要被阿伏幹圍殲。
阿伏幹、樓婆羅和長孫翰三麵夾擊,斬殺阿伏幹騎兵數千。
樓婆羅陣前對戰阿伏幹,雙方勢均力敵,戰了上百個來迴,雙雙力竭。阿伏幹寧死不降,戰到手無寸鐵,徒手揪起一支殘箭紮喉而亡。
至此,柔然元氣大傷,可汗大檀已成喪家之犬。
大魏軍中將士都請命殺了大檀,祭奠魏國陣亡的將士。
崔浩卻諫言道:“大檀不能殺。柔然這次雖元氣大傷,但柔然全民皆兵,這迴殲滅的雖是精銳之師,但柔然還有數萬騎兵。若是殺了大檀,汗位之爭,便毫無懸念。相反,若是送迴大檀,則柔然奪位內亂少說三五年都不可能平息。以內亂內耗柔然實力,微臣以為比耗費我大魏兒郎的性命在戰場上搏殺,來得更便利。”
拓跋燾正有此意,對崔浩越發讚賞。
南方荊州,義隆最終還是斬殺了謝晦。謝晦家小皆流放南蠻之地。取下荊州,義隆並未打道迴府,卻是領軍繼續北上滑台。
確切地說,他是在那張破舊的木榻上,躺了一天一夜,就這麽盯著破敗的屋頂,看著日升日落。
翌日拂曉,到彥之看到義隆從木屋裏走出時,默契地迎了上去,遞上了水囊。
義隆飲了幾口水,卻沒接彥之遞過來幹糧,徑直騎著追風就往建康疾奔。
大宋皇帝北伐的軍隊是在三天後啟程北上的。北伐首仗是討伐逆臣謝晦。謝晦接到命他為北伐先鋒的聖旨後,是稱病請辭的,卻沒料到這迴,皇帝竟然如此決絕。
禦駕親征討伐逆臣,謝晦在天時地利人和上皆不占理,不得不求救於準女婿彭城王劉義康。
義康自從萬鴻穀一事後,就有些轉變了心性,先是沉迷於道家煉丹之術。事實證明,煉丹隻是義康與心一為了營救蕪歌而用的惑敵之術。蕪歌出逃北上後,義康在好長一段時間都如不係之舟,整個人都失去了方向。
直到徐家送來的那個妾侍,芷歌的堂妹,一席哭訴於義康如醍醐灌頂,“王爺心裏不痛快,妾身自是知曉。妾身和芷妹妹的痛楚,隻會比王爺更甚。妾身一介女流沒有本事,不能為族人複仇,甚至連守孝都不行。芷妹妹怕是比妾身也好不了多少。王爺不同,王爺文武雙全,若非淡泊名利,又豈會是如今這樣無權無勢的境地?隻要王爺有心,王爺必然是可以辦到的。”
義康看著那雙與芷歌有五六分相似的眉眼,心底隱匿的那點心思被驀地喚醒了。但凡他有兵有權,他何至於連心上人都守護不了?連刺殺一個女子都辦不到?
他想通了。檀道濟那隻老狐狸,不能為伍。那剩下的就隻剩謝晦了。是以,在謝晦主動示好,要與他聯姻時,他破天荒地答應了。
隻是,金鑾殿上的那個人比他還要決絕,竟然賜婚謝晦次女為他的正妃。
他的正妃隻能是那個曾在他唇上蜻蜓一點,約定來世的女子。
“王爺,荊州雖有天險,但天子禦駕親征,謝晦哪怕是有三頭六臂,不戰已經輸了。王爺若是此時覲見作保,皇上必然越發忌憚王爺。這個保,萬萬做不得。”
義康掌著那隻烏青荷包,拇指婆娑著金光燦燦的那個“康”字,唇畔勾起一絲靜謐的笑意:“不能作保,就不保了。”若謝家女隻是嫁他為側妃,哪怕出於道義,他也非保謝晦不可。可謝家女偏偏是禦賜的正妃,那他就隻能由著謝家敗落了。
家臣跟隨義康多年,自認非常了解主子的為人,可當下卻是吃驚不已。原以為執拗如主子,此番自己哪怕費盡唇舌,隻怕也是勸不住,卻不料……他斂眸:“謝二小姐三天前就抵達了建康,可如今謝家在建康的宅子都給圍了。無論如何謝二小姐是王爺的未婚妻,王爺可要過問一二?”
義康瞥了家臣一眼,把那荷包納入袖口,笑了笑:“既然是皇上賜的婚,這殘局自然由皇上收拾。與本王何幹?”他起身:“本王倒是得立刻入宮,請旨為北伐先鋒。”
家臣的眸子亮了亮,主子終於是開竅了。檀家的飛速崛起,不就是因為上一迴北伐胡夏嗎?主子這迴若是能趁北伐給自己撈點軍權,彭城王府才能進可攻退可守,利於不敗之地。
義康自覺是徹底想通了。他入宮請旨,很順利地成了皇帝的左膀右臂。
這對曾經無話不說的兄弟,早已互生隔閡,當下還維係著君臣手足的惺惺相惜做派,多少有些自欺欺人的意味。
五天後,拓跋燾收到宋帝北伐的密報。其實,早在義隆下旨命謝晦為北伐先鋒時,他就料定了建康那邊趁火打劫不成,必然是要有後招的。
“軍師,依你所見,宋人取了荊州之後接著北伐的可能有多大?”也許是患難見真情,這次大戰柔然,樓婆羅與崔浩這對死對頭也算是共過生死的交情。如今樓婆羅對崔浩雖然還是有些矯情,但在謀略上還是服了這個漢人。
崔浩搖著羽扇,高深莫測地笑了笑:“樓將軍,時下已經入秋,宋帝取荊州哪怕再是輕而易舉,整軍北上恐怕快要入冬了。南方的漢人是受不了北地的冬天的。”
樓婆羅長舒了一口氣:“娘的,這柔然和胡夏還沒搞定,南方的漢人也來瞎湊熱鬧。依著我的性子,是非打趴他們不可的。可惜,咱三軍將士已是疲累得很。”
主座的拓跋燾一直靜默,做沉思狀。
樓婆羅不耐煩了:“陛下,您倒是說句話啊!”
拓跋燾移眸看向崔浩:“柔然的軍糧布帛錢銀,能交的贖金都交了。這人,朕可放得?”
崔浩依舊高深莫測地笑笑:“陛下竟然早有決斷,又何故再問微臣?”
“哈哈哈。”拓跋燾哈哈大笑,站起身來,隔空指了指崔浩,“知我者,愛卿也。”
樓婆羅最討厭崔浩這般故弄玄虛,吹胡子翻了個白眼。
拓跋燾已走下主座,忽地啪地拍在樓婆羅肩上:“阿羅,若要你與阿伏幹決一死戰,你有幾成把握?”
樓婆羅訝地嘴巴張了張。阿伏幹號稱柔然戰神,與可汗大檀乃是連襟。此次大檀南侵雲中,阿伏幹原是請戰為帥的,但大檀好大喜功,自認武功謀略不輸阿伏幹。若是以阿伏幹為帥,這攻占大魏的功勞必然又歸於了戰神。故而,他便命令阿伏幹戍守皇庭待命。
此次,負責和談贖迴大檀的柔然將領便是阿伏幹。
樓婆羅早想會會阿伏幹了,立時,單膝跪下,請戰道:“微臣哪怕是肝腦塗地,也要取下阿伏幹首級。”
“好!”拓跋燾豪氣衝天地鼓舞道,“大檀可還予柔然。但阿伏幹必須拿下,若不能為我大魏所用,那——”他頓了頓,輕歎一氣:“樓婆羅聽令,朕命你為左先鋒,陽平王長孫翰為右先鋒。朕坐鎮中軍,一旦阿伏幹領軍來贖人,就把人拿下!”
“是!”樓婆羅應地熱血沸騰。
是夜,拓跋燾胡攪蠻纏了蕪歌大半夜,在臨近拂曉時,終於不得不道別,“阿蕪,你乖乖留在盛樂,這太守府裏裏外外,朕已清理幹淨,有神鷹營重重把守,你隻管寬心。”
蕪歌一聽還哪裏能寬心:“前方戰事有變?”
拓跋燾並不瞞她,摟著她,用力地吻了吻,才道:“柔然終究是我大魏的心腹大患。柔然表麵派使和談,背地裏已有勢力蠢蠢欲動,欲廢奪大檀的可汗之位。這一仗是必戰不可的。”
蕪歌仿佛聽到自己怦怦的心跳聲。她下意識地摟緊了拓跋燾的腰,把臉埋在他的心口:“那你小心一些。”
拓跋燾被她這番動作,酥得心都快化了,緊緊地迴摟她,下巴抵著她的腦袋:“阿蕪放心,朕從前確實是喜歡衝鋒上陣,不計生死。如今,朕身係大魏社稷,還身係你,朕會惜命的。朕隻是坐鎮,軍功就留給臣子們上陣去博取。”
蕪歌這才稍稍安心一些。她抬頭,水汪汪的美眸清霧迷蒙:“拓跋,你答應過我,要我為慶生的。我等你迴來,你可不能食言。”
拓跋燾笑著點頭,寵溺地揉了揉她的發:“這是自然。阿蕪的生辰,哪怕戰事未平,朕也必然趕迴來。更何況此次本就是神速之戰,朕會速戰速決——”
“倒不必為了個小小生辰耽誤軍務。你平安歸來就好。”蕪歌趕忙打斷他。
拓跋燾笑得越發暢快:“阿蕪的心裏當真有朕。朕知曉分寸的。”
蕪歌也不知這個無賴為何能這般見縫插針地說情話,時下,臉頰都有些微紅了。
拓跋燾見她如此,心底暢快至極,笑道:“阿蕪想要什麽生辰禮物,盡管道來,正好還有個把月。朕可以一邊打下柔然,一邊準備。”
這話可當真是大言不慚。不過,蕪歌的確是有一樣想要的東西。為了複仇,她不曾放過南方的一舉一動。雖然心一在大魏並無太多勢力,但宋帝北伐這樣的大事,也是聽聞了一二。
蕪歌從來都是未雨綢繆的性子。她道:“我想要一個人。”
“哦?”阿蕪前幾日才跟他說,她想要徐府的幾個遺孀從郯郡趕往平城,幫她搭理商行。時下,拓跋燾以為又是這種小事,便笑道,“徐府的人,既然來了郯郡,便和我大魏子民是一樣的。阿蕪想要誰入京,無需與朕商議。他們都是來去自由的。”
“我說的不是三嫂和六嫂。”蕪歌之所以想用徐府遺孀,不過是不想他們成日以淚洗麵,想要他們忙碌起來,忘卻痛苦罷了,“我想要的是滑台城的人,而且還是護國將軍府的。要把人帶出滑台,並非易事。”
拓跋燾微有詫異,不過還是不假思索地點頭:“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你想要何人?”
……
翌日,拓跋燾便押解著柔然可汗大檀,率軍北上了,一路出了雲中,進屯柞山。與此同時,阿伏幹也率領柔然最精銳的騎兵,南下柞山。一場生死之戰,迫在眉睫。
南方的荊州,同樣是呈劍拔弩張之勢。不同的是,義隆率領的是正義之師。謝晦再是謀略過人,也淪落為叛軍,天時和人和盡失,唯一可以倚仗的隻有湖區水鄉的地利。
水戰並非鐵甲軍所長,若說最擅長水戰的王師莫過於吳地的屬兵。隻是這迴,義隆是倉促間決定親征,並未調令吳地屬兵北伐。
義康便是認準了這點,在出征之前,做了一些部署和準備,在抵達荊州後,就請戰為先鋒。
義隆對這個弟弟的所作所為,全然看在眼裏,不過是不動聲色罷了。阿康既然請戰為先鋒,他順勢便允了。在他看來,三足鼎立才是最穩當的,王曇首是文臣,若說武將,如今隻有檀道濟和徐湛之兩頭大,出一個能與這兩位抗衡的親王,於江山社稷是有利的。
義康對戰謝晦,差點成為翁婿的兩人,戰得如火如荼,難分高下。直到義康領著五花大綁的謝世林吊在戰船的桅杆上,謝晦才泄了氣。
謝晦共有四子三女,長子謝世林是他最鍾愛的兒子。他原本還是可以負隅頑抗一段時日的。隻是,他心底卻也知曉,謝家大勢已去。若想留下一點血脈,屈膝求降是唯一的法子。
是以,義康雖然在謀略和軍事上不敵謝晦,卻還是出了戰績。這當真是皇帝白送給他這個弟弟的戰功。他心底是知曉的,若換作以往,他必然是動容的,可如今,他隻要想起芷歌就心緒難平。
他再不想為三哥馬首是瞻了。他劉義康也要有自己的勢力和天地。
……
時下,拓跋燾和劉義隆雖然各在不同的戰場,卻不約而同地把對方視作了終極敵手。
拓跋燾最終沒守信對蕪歌的承諾,他還是親自上了戰場。
阿伏幹率領柔然精銳騎兵南下柞山,遭遇樓婆羅和長孫翰左右夾擊。阿伏幹不愧是柔然戰神,竟然左右突圍,硬生生拉開一條口子,迴馬北逃,臨行,還不忘強弩一箭,不偏不倚,亂箭射中可汗大檀的肩窩。
若非大檀下意識地閃躲,那亂箭是會直射他的胸膛。大檀大怒,陣地上大罵,“阿伏幹,你這個叛臣!叛臣!”
阿伏幹半點不為所動,率眾猖狂北逃。樓婆羅雖然驍勇善戰,但性子莽撞,一路狂追,竟落入柔然圈套。
若非拓跋燾率領精銳之師,出其不意地奔襲而來。樓婆羅率領的騎兵恐怕是要被阿伏幹圍殲。
阿伏幹、樓婆羅和長孫翰三麵夾擊,斬殺阿伏幹騎兵數千。
樓婆羅陣前對戰阿伏幹,雙方勢均力敵,戰了上百個來迴,雙雙力竭。阿伏幹寧死不降,戰到手無寸鐵,徒手揪起一支殘箭紮喉而亡。
至此,柔然元氣大傷,可汗大檀已成喪家之犬。
大魏軍中將士都請命殺了大檀,祭奠魏國陣亡的將士。
崔浩卻諫言道:“大檀不能殺。柔然這次雖元氣大傷,但柔然全民皆兵,這迴殲滅的雖是精銳之師,但柔然還有數萬騎兵。若是殺了大檀,汗位之爭,便毫無懸念。相反,若是送迴大檀,則柔然奪位內亂少說三五年都不可能平息。以內亂內耗柔然實力,微臣以為比耗費我大魏兒郎的性命在戰場上搏殺,來得更便利。”
拓跋燾正有此意,對崔浩越發讚賞。
南方荊州,義隆最終還是斬殺了謝晦。謝晦家小皆流放南蠻之地。取下荊州,義隆並未打道迴府,卻是領軍繼續北上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