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晚餐秀色可餐,第二天又幫林佳彤順利搬了房子。


    傳說中的世界末日來臨,然而世界還照樣轉,什麽事都沒有改變,該打工的打工,該上班的上班。


    21、22號剛好是周末,倒是無數人來了個墮落的末日狂歡,各種放縱,網絡上都被末日相關的話題覆蓋了。


    這怎麽少得了李子軒的份?電影他都拍出來了。


    順手在雲村更新了一條微博:


    “今天是2012年12月21日,江山依舊,風采猶然,願世界和平!”


    一句話立刻引爆了網絡,幾個小時迴複就上了千萬,十二點過後還在狂歡,連李子軒都咂舌。


    “嗯嗯,軒軒你的風采和這花花江山一樣迷人!”


    “軒軒你真偉大,在這一刻居然隻想著世界和平!”


    “也隻有軒軒你才說得出這麽自信的話來了!”


    “本人逼依舊,單身猶然!”


    “特麽的我就等著世界末日的到來呢!”


    “別急,還有機會,沒有驚天動地,說不定在悄悄改變呢?”


    “願世界核平!”


    “一上來差點以為是李狗蛋要和我們作最後的道別,原來是裝逼,草!”


    “李狗蛋你騙人,說什麽世界末日,都是假的!”


    “李狗蛋退票!《2012》裏都是騙人的!根本沒有這迴事!”


    “我把房子都賣了全買了大米食鹽,你說你怎麽賠我?”


    “我連槍都買好了,李狗蛋你要來幾發嗎?”


    “我們這裏真有人變喪屍了!大家快跑啊!”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圖),在這特殊的日子,小夥子先和我去牢裏聊聊人生。”


    “送你一副發家致富的銀鐲子。”


    ……


    一句話發布,有女粉點讚的,有搞事情的,各種梗都出來了。


    後麵連趙清淺、吳桐雨這些圈裏明星都紛紛點讚轉發,進一步發酵擴散,第二天就成了網上傳得最多的一句話,還促發網友各種選詞填空。


    屌絲,社畜、貧窮這些成了常見詞。


    這樣的末日是狂歡點燃了每一個角落,平時壓抑在心中的各種東西爆發。


    李子軒也想狂歡一把,可是某個大燈泡一直住在林佳彤家裏,寸步不離,讓他憋得慌。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哪天獸性大發就讓你來承擔後果!


    這期間還有另外一件大事,在世界末日話題之下被人廣泛討論。


    國內延映一個月的《2012》這邊票房表現大好,21號超過了三千萬,22號更是達到五千萬,形成了一股觀影狂潮。


    即使周一上班,都還有單日兩千多萬票房,形成一股反彈迴升。


    到目前為止,《2012》國內票房已經達到十八億,超過了《天若有情》的票房。


    接下來還有二十多天,衝擊20億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無數人看向李子軒的眼睛都是紅色的。


    這家夥太會搞事情了,趁這個時間收割了一大波紅利,人家是真的風采猶然!甚至風采更勝!


    不過業內也引發一些討論。


    國內電影產業一直有大製作的導向,並且大家也是很看好的,大片才是收割票房的利器。


    然而現在,卻引起一些人的質疑。


    《2012》的製作有目共睹,大得不能再大了,雖然數據版本不同,但是高於十億是沒跑了,這還沒算上宣發。


    之前國內製作費最高的電影可是連五億的都沒有!


    然而以李子軒的票房號召力加上這史無前例的巨大投入,票房在國內並沒有跨越層次的提升。


    20億票房,去年的《狐仙》就已經拿下,此前也有幾部20級別的電影引領風騷。


    按國內票房算,《2012》可以說是巨虧!賠的他媽都不認得!


    很多人會說數不是那麽算的,《2012》還有龐大的海外市場,那裏還在頻頻揮舞著鐮刀。


    然而很多人一針見血指出來,對於其他電影人來說,或者對於國內電影產業來說,他們能開拓國外市場嗎?他們有上升空間嗎?


    國內市場就已經是天花板了,那麽多國內屢創記錄的電影,有幾部能在海外賣票房的?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其他大多也就以幾百萬美元的數據收場。


    別說西方,甚至亞太地區都拿不下,這些年來反而被別人文化反傾銷,可以說窩囊透了!


    都說香江沒落了,國內崛起了,然而以前還有人能跳進好萊塢,國內呢?除了本身在好萊塢發展的,一個跳出去的都沒有!


    除了那些紅毯女星,幾個實力派演員在歐洲有所表現,在好萊塢基本也隻能打醬油。


    雖然這也和意識形態有關,然而事實本質就是,國產電影質量沒有提升,反而越來越爛,全都是玩資本那一套,真正做電影的沒幾個人。


    電影產業這塊蛋糕看似大了無數倍,然而依然隻能是在國內折騰。


    至於開拓海外市場?


    他們能像李子軒一樣跑到北美去嗎?跑到歐洲去嗎?李子軒在海外賺的錢和你們有什麽關係?


    從現在看未來幾十年,國產電影想拓展西方市場幾乎沒有可能,最多也隻能占領小小的一個角落。


    還是先把亞太這一塊完好再說吧!幾千年的文化影響力擺在這裏都玩不好,更別說其它!


    別看《2012》現在票房高,換了另一個人把持項目,沒有好萊塢巨頭的支持,這麽大的投入在國內根本賺不了錢,甚至得血虧!


    這裏就出現一個問題,國內電影市場現在也有每年幾百億的產值了,也養活著無數的電影從業者。


    然而,一味的學好萊塢高大片製度,真的行得通嗎?


    這看似龐大的市場,是否真的容納得下真正的大製作?


    以前都說好萊塢工業水平高,投入大,國產電影還在追趕。


    然而現在,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


    拋開其他不說,要是好萊塢隻有北美市場,那它也得撲街!大製作個屁!


    然而國內的電影產業能像好萊塢一樣在全世界攻城略地嗎?


    當然不可能!很久以後都不可能!這根本不是國產電影能走的路!


    這樣的言論甚囂塵上,引發業內外人士廣泛的討論,隨著《2012》票房一路衝擊,一股悲觀的情緒卻在醞釀。


    很多人質疑,大製作是否真的能拯救電影產業?除了這個,又還有什麽出路?迴歸小成本?以小博大?


    再去電影節刷獎?打響招牌?


    又或者寄托互聯網發展,大興網絡電影?


    都說百花齊放才是春,很顯然現在連哪一朵怎麽開都不知道。


    當然,眼前還有一個例子,往海外發展?融入別人的體係?好萊塢中心開花?


    可是要是好萊塢這麽好進,就不會這些年來來迴迴隻有那麽幾個人了。


    電影產業何去何從,在這特殊的時期居然成了一個業內的大話題,引發了從下到上的討論。


    甚至很多人把李子軒拉出來,視他為電影產業的支柱和先行者,還有人揚言隻有他才扛得起中國電影然後又是引來一番撕扯爭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退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李花滿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李花滿枝並收藏我要退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