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龍,你不在郯城駐守,卻跑來見寡人,不懼死乎?別談什麽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陶謙成不了國,也不配做寡人對手,不過待宰羔羊罷了。”長天一身戎裝,大馬金刀的坐在軍帳之中,看著站在眼前的陳登。
“皇叔神威,天下皆知,陶恭祖自是不配與公為敵。登來此見明公,亦非作使求和。”陳登十分恭敬的說道。
“既非求和,足下來此所為何事?難不成是訪友來的?嗬嗬。”長天笑道。
“登若是為訪友而來,又豈會連個坐席都分不到呢?”陳登也同樣笑了笑。
“哈哈哈,倒是怠慢賢士了,還請元龍入席敘話。”長天大笑,伸手示意。
陳登對長天躬身一禮,隨後坐在左側的下首,坐定之後他微笑道:“登此來拜訪皇叔,其因有二,一者陶謙所遣,但為求生。”
“求生?這倒是要聽聽了,陶謙準備如何求生?”長天臉上恰時的露出了好奇之色。
“臨行前陶恭祖千叮萬囑,命登向明公陳情,言明往日種種,不過意氣之爭,如今悔之不及,甘願割廣陵、下邳二郡予皇叔,以求贖罪。”陳登道。
“呸!陶謙老兒,屢次謀害我家主公,區區二郡,焉能相抵!便是這徐州五郡,盡數劃歸我主,亦難消心頭之恨!”武將側的孫大力一聽就坐不住了,張口怒喝道。
“這位將軍且息怒,陶公有言,與皇叔為敵,非其本意,實奉袁術之命耳,如今悔不當初,故此請降,若得活命,便是將徐州,拱手相讓,亦非不可。”陳登一臉歎息道。
“那老賊還想活命?某恨不能手刃此獠!你且迴。。”孫大力還想說什麽,卻被趙雲硬拉著坐了下來。
趙雲極為輕聲的對孫大力說道:“孫將軍,主公在此,你我等人,豈能討價做主?”
孫大力一聽反應了過來,縮了縮脖子不再說話。
“萬鈞乃我大將,性子糙了些,元龍勿怪。”長天笑道。
“明公帳下,良將如雲,皆人中龍鳳,孫將軍性情人也,登豈會生惱,周易有雲: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由此足見,明公胸襟恢廓,常人難及。”陳登拱手道。
“嗬嗬,元龍有才,孤非性狹之人,陶謙即有悔意,欲舉州而降,足顯誠心,寡人亦願和解,不過這割讓州郡之舉,實在欠妥,不可也。”長天搖頭道。
“請皇叔明示。”陳登躬身請道。
長天點點頭,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徐州郡縣,皆乃漢地,非人所有,陶謙與寡人,俱為漢臣,豈可私授。”
陳登聽後開口讚道:“人言皇叔,秉持忠義,報國為民,某嚐不信,今日一見,方知此言不虛也。此事其實不難,陶恭祖舉州而降,自該表皇叔為徐州牧,如此則名正言順,何樂不為也?”
“那陶老兒,便確信孤不會要了他腦袋?陶謙與孤,如同水火,獻城投降,便可免死?老兒能信此話?須知寡人非是海納百川的曹孟德,不過是個錙銖必較的異人罷了。此等說法,寡人不信。”長天搖了搖頭。
陳登聽到長天的疑問之後,沒有慌張,反而再次歎了口氣:“陶公年已花甲,其實早有必死之心,恭祖私下曾言,皇叔殺不殺他,並非緊要之事,他甘願以命相償,於郯城之內,束手待斃,是殺是剮,悉聽尊便,隻求子孫能得苟全耳。而明公誌在天下,廣施仁德,絕非害人親嗣者也。”
陳登所還原的陶謙的言辭,如同一個即將入土的老人,在對以前做的事,進行徹底的深深的懺悔,準備將所有的家財,再加上自己的性命,來賠償給他對不起的仇家,然後期望已經將他子嗣和家人的生命,掌握在手中的仇家,能夠放過他的兒孫一馬的那種悲涼、乞求寬恕的語氣。
“哈哈哈哈哈。”長天聽到陳登的話後,並沒有迴答,反而哈哈大笑。
陳登好整以暇的看著大笑不止的長天,帳中知道長天為什麽大笑的人是有一些的,陳登自然也在內。
長天笑完,對陳登道:“在孤看來,那陶謙獻降是假,欲坐觀寡人與曹劉爭徐州是真吧?”
不少之前沒迴過味,反而因為長天大軍一到,陶謙立刻投誠納降,而感到自豪的家夥們,聽道長天的話後,立刻火冒三丈,怒視陳登,恨不能馬上剮了這家夥。
而帳中包括賈詡在內的一些人,則主意的是陳登接下來的應對。
事實上這種雕蟲小技,能夠成功才是怪事,那麽明知難以成功的陳登,會甘願冒險來到這裏見長天的原因,或者目的才是關鍵所在。
陳登不慌不忙的躬身說道:“皇叔英明過人,一語中的,此正是陶恭祖所謀也。”
“哦,足下乃陶謙之使,如今卻說破老兒之計,這是為何?”長天對陳登的話,並不吃驚,開口詢問道。
“適才登便有言,一來因陶謙所遣,所為者不過陶謙自身存亡。此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乃為公,二來便是為私。”陳登直言道。
“私者為何?”長天道。
“下邳陳氏,為求存而來。”陳登道。
長天沒有說話隻是聽著他的下文,陳登繼續說道:“陶謙無義,德薄位尊,知小謀大,所用者皆非信人,早晚死於他人之手,皇叔與曹劉,皆雄傑之士,三方齊來,斷無幸理。陶謙敗亡,已在眼前,陳氏一族,絕不願與之俱亡。”
長天還是沒有說話,陳登再次道:“陶謙此人性狹,喜猜忌,我下邳陳氏,多受其疑忌,此番登出行,陶謙卻執登老夫與弟三人為質,其行多類此也。”
“你下邳陳家,兩位太守,汝陰、吳郡,皆比鄰徐州,陶老兒當結好才是,為何猜忌?”長天出聲問道。
陳登麵帶難色道:“汝陰在袁術治下,此人於匡亭大敗,退守九江,改九江為淮南郡,不臣之心昭然,更自號為徐州伯,分明意在徐州,陶謙頗為惱怒,自然視袁術為敵。至於吳郡則全在皇叔掌中,陶謙與明公水火不容,故此登這兩位從叔,雖官至郡守,卻為陶謙敵視也,故此老兒對我陳氏,多有防範之意。”
長天沒有否認陳登的說法,笑道:“如此說來,還是寡人害了你陳家了?”
“登絕無此意。”
“好罷,你且說說怎麽個求存法?可是在攻城之時,做內應,大開城門?”長天道。
“正是如此。”陳登點頭道。
“倒是好辦法,可寡人為何要信你?”長天反問道。
陳登說道:“公攜必勝之勢,謙有必敗之因,更有曹劉二人,誌在必得,徐州易主已成定局,公與曹劉,俱非凡人,誰主徐州,於陳氏皆有益處,登何必誆騙明公,我陳家不過欲在這雷霆摧城之勢中,求一活路耳,明公若不信,某便有百口,亦難辨也。”
“元龍此心誠之言也,孤信你了。”長天笑道。
“未免陶謙起疑,還請明公晚三日發兵。”陳登請求道。
長天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說:“好。”
隨後陳登在帳中與長天約定了信號時間等等。
陳登準備告辭了,長天突然說道:“元龍此去路遠,不若寡人送你一匹好馬,也好及時趕迴複命。”
“多謝明公,登自有良馬,可日行千裏也。”陳登躬身離去了。
長天看著陳登的背影,自言自語道:“千裏馬麽,還真是好馬啊。”
“皇叔神威,天下皆知,陶恭祖自是不配與公為敵。登來此見明公,亦非作使求和。”陳登十分恭敬的說道。
“既非求和,足下來此所為何事?難不成是訪友來的?嗬嗬。”長天笑道。
“登若是為訪友而來,又豈會連個坐席都分不到呢?”陳登也同樣笑了笑。
“哈哈哈,倒是怠慢賢士了,還請元龍入席敘話。”長天大笑,伸手示意。
陳登對長天躬身一禮,隨後坐在左側的下首,坐定之後他微笑道:“登此來拜訪皇叔,其因有二,一者陶謙所遣,但為求生。”
“求生?這倒是要聽聽了,陶謙準備如何求生?”長天臉上恰時的露出了好奇之色。
“臨行前陶恭祖千叮萬囑,命登向明公陳情,言明往日種種,不過意氣之爭,如今悔之不及,甘願割廣陵、下邳二郡予皇叔,以求贖罪。”陳登道。
“呸!陶謙老兒,屢次謀害我家主公,區區二郡,焉能相抵!便是這徐州五郡,盡數劃歸我主,亦難消心頭之恨!”武將側的孫大力一聽就坐不住了,張口怒喝道。
“這位將軍且息怒,陶公有言,與皇叔為敵,非其本意,實奉袁術之命耳,如今悔不當初,故此請降,若得活命,便是將徐州,拱手相讓,亦非不可。”陳登一臉歎息道。
“那老賊還想活命?某恨不能手刃此獠!你且迴。。”孫大力還想說什麽,卻被趙雲硬拉著坐了下來。
趙雲極為輕聲的對孫大力說道:“孫將軍,主公在此,你我等人,豈能討價做主?”
孫大力一聽反應了過來,縮了縮脖子不再說話。
“萬鈞乃我大將,性子糙了些,元龍勿怪。”長天笑道。
“明公帳下,良將如雲,皆人中龍鳳,孫將軍性情人也,登豈會生惱,周易有雲: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由此足見,明公胸襟恢廓,常人難及。”陳登拱手道。
“嗬嗬,元龍有才,孤非性狹之人,陶謙即有悔意,欲舉州而降,足顯誠心,寡人亦願和解,不過這割讓州郡之舉,實在欠妥,不可也。”長天搖頭道。
“請皇叔明示。”陳登躬身請道。
長天點點頭,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徐州郡縣,皆乃漢地,非人所有,陶謙與寡人,俱為漢臣,豈可私授。”
陳登聽後開口讚道:“人言皇叔,秉持忠義,報國為民,某嚐不信,今日一見,方知此言不虛也。此事其實不難,陶恭祖舉州而降,自該表皇叔為徐州牧,如此則名正言順,何樂不為也?”
“那陶老兒,便確信孤不會要了他腦袋?陶謙與孤,如同水火,獻城投降,便可免死?老兒能信此話?須知寡人非是海納百川的曹孟德,不過是個錙銖必較的異人罷了。此等說法,寡人不信。”長天搖了搖頭。
陳登聽到長天的疑問之後,沒有慌張,反而再次歎了口氣:“陶公年已花甲,其實早有必死之心,恭祖私下曾言,皇叔殺不殺他,並非緊要之事,他甘願以命相償,於郯城之內,束手待斃,是殺是剮,悉聽尊便,隻求子孫能得苟全耳。而明公誌在天下,廣施仁德,絕非害人親嗣者也。”
陳登所還原的陶謙的言辭,如同一個即將入土的老人,在對以前做的事,進行徹底的深深的懺悔,準備將所有的家財,再加上自己的性命,來賠償給他對不起的仇家,然後期望已經將他子嗣和家人的生命,掌握在手中的仇家,能夠放過他的兒孫一馬的那種悲涼、乞求寬恕的語氣。
“哈哈哈哈哈。”長天聽到陳登的話後,並沒有迴答,反而哈哈大笑。
陳登好整以暇的看著大笑不止的長天,帳中知道長天為什麽大笑的人是有一些的,陳登自然也在內。
長天笑完,對陳登道:“在孤看來,那陶謙獻降是假,欲坐觀寡人與曹劉爭徐州是真吧?”
不少之前沒迴過味,反而因為長天大軍一到,陶謙立刻投誠納降,而感到自豪的家夥們,聽道長天的話後,立刻火冒三丈,怒視陳登,恨不能馬上剮了這家夥。
而帳中包括賈詡在內的一些人,則主意的是陳登接下來的應對。
事實上這種雕蟲小技,能夠成功才是怪事,那麽明知難以成功的陳登,會甘願冒險來到這裏見長天的原因,或者目的才是關鍵所在。
陳登不慌不忙的躬身說道:“皇叔英明過人,一語中的,此正是陶恭祖所謀也。”
“哦,足下乃陶謙之使,如今卻說破老兒之計,這是為何?”長天對陳登的話,並不吃驚,開口詢問道。
“適才登便有言,一來因陶謙所遣,所為者不過陶謙自身存亡。此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乃為公,二來便是為私。”陳登直言道。
“私者為何?”長天道。
“下邳陳氏,為求存而來。”陳登道。
長天沒有說話隻是聽著他的下文,陳登繼續說道:“陶謙無義,德薄位尊,知小謀大,所用者皆非信人,早晚死於他人之手,皇叔與曹劉,皆雄傑之士,三方齊來,斷無幸理。陶謙敗亡,已在眼前,陳氏一族,絕不願與之俱亡。”
長天還是沒有說話,陳登再次道:“陶謙此人性狹,喜猜忌,我下邳陳氏,多受其疑忌,此番登出行,陶謙卻執登老夫與弟三人為質,其行多類此也。”
“你下邳陳家,兩位太守,汝陰、吳郡,皆比鄰徐州,陶老兒當結好才是,為何猜忌?”長天出聲問道。
陳登麵帶難色道:“汝陰在袁術治下,此人於匡亭大敗,退守九江,改九江為淮南郡,不臣之心昭然,更自號為徐州伯,分明意在徐州,陶謙頗為惱怒,自然視袁術為敵。至於吳郡則全在皇叔掌中,陶謙與明公水火不容,故此登這兩位從叔,雖官至郡守,卻為陶謙敵視也,故此老兒對我陳氏,多有防範之意。”
長天沒有否認陳登的說法,笑道:“如此說來,還是寡人害了你陳家了?”
“登絕無此意。”
“好罷,你且說說怎麽個求存法?可是在攻城之時,做內應,大開城門?”長天道。
“正是如此。”陳登點頭道。
“倒是好辦法,可寡人為何要信你?”長天反問道。
陳登說道:“公攜必勝之勢,謙有必敗之因,更有曹劉二人,誌在必得,徐州易主已成定局,公與曹劉,俱非凡人,誰主徐州,於陳氏皆有益處,登何必誆騙明公,我陳家不過欲在這雷霆摧城之勢中,求一活路耳,明公若不信,某便有百口,亦難辨也。”
“元龍此心誠之言也,孤信你了。”長天笑道。
“未免陶謙起疑,還請明公晚三日發兵。”陳登請求道。
長天看了他一眼,笑了笑說:“好。”
隨後陳登在帳中與長天約定了信號時間等等。
陳登準備告辭了,長天突然說道:“元龍此去路遠,不若寡人送你一匹好馬,也好及時趕迴複命。”
“多謝明公,登自有良馬,可日行千裏也。”陳登躬身離去了。
長天看著陳登的背影,自言自語道:“千裏馬麽,還真是好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