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方今天下不寧,九州紛亂,先有閹宦幹政,黃巾蜂起,又有董卓專權,諸侯自立,以至皇綱失統,上命難通,社稷之內,郡郡作帝,漢土之上,縣縣自王,所爭者盡是私利,所苦者皆是百姓,放眼天下,中土大地,竟不得一方安樂之所哉?”
在通往荊州的官道上,有不少麵帶饑色,風塵仆仆的人正在徒步行走,有兩人個年輕人也在其中,他們二人不像是普通百姓,但也同樣的沒有車乘。
漢時步行的多是沒權位、沒家世的人,就算鄉中土豪地主們出門那也是有一輛牛車或者馬車的,當然排場和車子的裝飾不能太好,不然就是逾製,要被抓的。
因為在古代車架一向是身份的象征,車子的用料越講究,外觀越氣派,頂上的車蓋越豪華,就說明身份越尊貴。
就好像之前胖子一直想把自己的車,升級成鍍金豪華裝飾,還要再畫上兩條蟠龍的青色大蓋車,但是蔡邕跟他說,你這麽作是逾製不合適,恐惹天怒。
胖子喜歡排場,不大願意聽,準備一意孤行,結果正巧三輔來了場地震,有些怕遭雷劈的胖子,隻得換迴了他經常乘的那輛皂色大蓋車。
再加上劉焉私自造了千輛車乘遭到了劉表的嫉妒,由此可見車子對古代有身份的人,意義很是重大。
那麽出行不坐車的,基本就是百姓,或者就是沒什麽錢的寒門了。
寒門不是百姓,他們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他們識字,有一定的學問,也有一定的交際範圍,隻不過可能沒什麽錢。
這兩人顯然就屬於沒錢坐車的那種。
寒門沒錢,並非作者胡謅,總歸有窮有富,這兩人很可能就正好是窮的那種。
比如蘇東坡就曾說過妙語。“馬夢得與仆同歲月生,少仆八日,是歲生者,無富貴人,而仆與夢得為窮之冠,即吾二人而觀之,當推夢得為首。”
蘇東坡的意思是,那馬夢得和我是同年同月生的,他比我小八天,根據我的觀察,那個月份出生的人,都很窮,而我和馬夢得是裏麵最窮的兩個,如果我們倆比較一下的話,馬夢得還要更窮一點。
“廣元莫急,眼見要到襄陽地界,劉景升雖好虛名,牧守一方尚算有能,荊州地界,倒也安穩,你我二人,此番到得襄陽,自該鑽研學問,日後也好為這亂世,為百姓,盡一份心力,使之早日脫於苦難。”另一人說道。
“還是元直高瞻遠矚,隻是韜倒想問一句,君有客居之財邪?”開始的那名年輕人,反問道。
“這。。”另一人有些傻眼,顯然他沒錢。
“君既無財,我之窮更甚於君,你我二人,此番恐將餓死異鄉矣。”年輕人搖頭歎道,顯然對兩人的前景,並不看好,他覺得他們會餓死在襄陽。
這兩個家夥正是徐庶和石韜。
由於董卓之死導致大亂,統治了三輔之地的李傕郭汜等人,開始襲擾周邊地界,潁川等地也常受到兵禍。
世家大族是不怕,但是百姓和寒門沒多少自保之力,在曹老板正在聯合袁紹準備對付袁術、陶謙、公孫瓚,而騰不出手來的時候,不少人開始了南下荊州避難,徐庶和石韜就是其中的兩個。
“此事無妨,水鏡先生便在襄陽,此人好客豁達,你我兩人投奔他,自可無虞。”徐庶安慰石韜道。
結果石韜白眼一翻迴道:“司馬德操尚在那崇明侯的落霞城未返,我二人如何投奔?”
“這。。”徐庶被問住了。
隨即他又想到了一個人,於是說:“吾聞龐德公亦是高士,你我二人且去投奔,或可得收留。”
石韜再次毫不留情道:“元直倒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那龐德公此刻亦在落霞也!”
“這。。”徐庶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石韜搖了搖頭,自己這個至交說是聰明人沒錯,比自己要聰明,但是自從想棄武從文之後,就好像變了個人,對外界變得不聞不問了,一心隻想求學。
“沔南名士黃承彥,此人高爽開列,想必。。”徐庶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同在落霞!”石韜不耐煩了。
“這。。為何殊多高士,皆往此地邪?”徐庶納悶的問道。
“鄭康成、趙彥信於落霞城,宴請天下名士,更有那長無垠於招賢時,大放豪言,故此引得諸人同去一觀。”石韜撇了撇嘴說到,他甚至懷疑徐庶還不知道董卓已經死了,竟然連這種天下大事都不知道。
徐庶點了點頭,隨後好奇道:“豪言?是何豪言?”
“右將軍有言,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大漢社稷,立世之本,皆憑才良,故此德才並舉,張榜納賢。”石韜快速的說到。
“此醒世言也!”徐庶點頭道。
石韜撇嘴道:“醒得甚世?此斷命言也!他長皇叔一番壯語,引得高士奔走,你我二人,卻要落得投奔無門,餓死他鄉,何其悲哉!”
“廣元勿憂,想你我二人,堂堂七尺男兒,心存高誌,胸懷大義,焉得餓死於襄陽?”徐庶笑道。
石韜冷笑道:“嗬嗬,大義高誌,可能食否???”
徐庶無法,隻能說道:“不若便去投劉景升罷,此人好慕虛名,投其雖不得大用,終不至餓死也。”
“也罷,隻得如此了。”石韜歎了口氣。
他和徐庶都知道,投劉表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倆都是寒門。
二人快到襄陽城門時,遠遠看到城門內閃出一彪人馬,大約百餘人,個個五大三粗,雄壯不凡,這近百人,威風凜凜的護衛著一輛大蓋車,車子極其豪華,金玉鑲邊,皂色大蓋,車上還坐著兩個人,一個較為年輕,另一個則是一名老者。
隊伍的氣勢讓讓路上的行人們,紛紛自動讓路,車子出門後朝著與徐庶二人向背的方向行去了。
“不知是何人,竟用此儀仗,也不怕殺頭。”石韜歎道,心中有些羨慕。
“是何人,與你我何幹?富貴高位而不仁者,比比皆是,我等豈能類哉?心係大漢,胸懷仁德者,方可得民心,平天下,定社稷,開太平!”徐庶知道石韜在羨慕,於是不快的斥道。
石韜瞥了他一眼,拉著長調說道:“君所言是也~~~,似此為富不仁者,華蓋大乘,錦衣玉食,定會受萬人唾罵,隻有胸懷大義,心存黎民者,方為擎天柱石,萬世之基也。”
徐庶聞言微笑,不過石韜還沒說完。
“說不得你我二人,或可開古往今來之先河也。”石韜道。
“何意?”徐庶問道。
“史曰:初平三年八月,擎天柱徐元直、萬世基石廣元,雙雙餓斃與襄陽城內。”
徐庶頓時臉變得漆黑無比。
在通往荊州的官道上,有不少麵帶饑色,風塵仆仆的人正在徒步行走,有兩人個年輕人也在其中,他們二人不像是普通百姓,但也同樣的沒有車乘。
漢時步行的多是沒權位、沒家世的人,就算鄉中土豪地主們出門那也是有一輛牛車或者馬車的,當然排場和車子的裝飾不能太好,不然就是逾製,要被抓的。
因為在古代車架一向是身份的象征,車子的用料越講究,外觀越氣派,頂上的車蓋越豪華,就說明身份越尊貴。
就好像之前胖子一直想把自己的車,升級成鍍金豪華裝飾,還要再畫上兩條蟠龍的青色大蓋車,但是蔡邕跟他說,你這麽作是逾製不合適,恐惹天怒。
胖子喜歡排場,不大願意聽,準備一意孤行,結果正巧三輔來了場地震,有些怕遭雷劈的胖子,隻得換迴了他經常乘的那輛皂色大蓋車。
再加上劉焉私自造了千輛車乘遭到了劉表的嫉妒,由此可見車子對古代有身份的人,意義很是重大。
那麽出行不坐車的,基本就是百姓,或者就是沒什麽錢的寒門了。
寒門不是百姓,他們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他們識字,有一定的學問,也有一定的交際範圍,隻不過可能沒什麽錢。
這兩人顯然就屬於沒錢坐車的那種。
寒門沒錢,並非作者胡謅,總歸有窮有富,這兩人很可能就正好是窮的那種。
比如蘇東坡就曾說過妙語。“馬夢得與仆同歲月生,少仆八日,是歲生者,無富貴人,而仆與夢得為窮之冠,即吾二人而觀之,當推夢得為首。”
蘇東坡的意思是,那馬夢得和我是同年同月生的,他比我小八天,根據我的觀察,那個月份出生的人,都很窮,而我和馬夢得是裏麵最窮的兩個,如果我們倆比較一下的話,馬夢得還要更窮一點。
“廣元莫急,眼見要到襄陽地界,劉景升雖好虛名,牧守一方尚算有能,荊州地界,倒也安穩,你我二人,此番到得襄陽,自該鑽研學問,日後也好為這亂世,為百姓,盡一份心力,使之早日脫於苦難。”另一人說道。
“還是元直高瞻遠矚,隻是韜倒想問一句,君有客居之財邪?”開始的那名年輕人,反問道。
“這。。”另一人有些傻眼,顯然他沒錢。
“君既無財,我之窮更甚於君,你我二人,此番恐將餓死異鄉矣。”年輕人搖頭歎道,顯然對兩人的前景,並不看好,他覺得他們會餓死在襄陽。
這兩個家夥正是徐庶和石韜。
由於董卓之死導致大亂,統治了三輔之地的李傕郭汜等人,開始襲擾周邊地界,潁川等地也常受到兵禍。
世家大族是不怕,但是百姓和寒門沒多少自保之力,在曹老板正在聯合袁紹準備對付袁術、陶謙、公孫瓚,而騰不出手來的時候,不少人開始了南下荊州避難,徐庶和石韜就是其中的兩個。
“此事無妨,水鏡先生便在襄陽,此人好客豁達,你我兩人投奔他,自可無虞。”徐庶安慰石韜道。
結果石韜白眼一翻迴道:“司馬德操尚在那崇明侯的落霞城未返,我二人如何投奔?”
“這。。”徐庶被問住了。
隨即他又想到了一個人,於是說:“吾聞龐德公亦是高士,你我二人且去投奔,或可得收留。”
石韜再次毫不留情道:“元直倒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那龐德公此刻亦在落霞也!”
“這。。”徐庶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石韜搖了搖頭,自己這個至交說是聰明人沒錯,比自己要聰明,但是自從想棄武從文之後,就好像變了個人,對外界變得不聞不問了,一心隻想求學。
“沔南名士黃承彥,此人高爽開列,想必。。”徐庶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同在落霞!”石韜不耐煩了。
“這。。為何殊多高士,皆往此地邪?”徐庶納悶的問道。
“鄭康成、趙彥信於落霞城,宴請天下名士,更有那長無垠於招賢時,大放豪言,故此引得諸人同去一觀。”石韜撇了撇嘴說到,他甚至懷疑徐庶還不知道董卓已經死了,竟然連這種天下大事都不知道。
徐庶點了點頭,隨後好奇道:“豪言?是何豪言?”
“右將軍有言,人言不足恤,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大漢社稷,立世之本,皆憑才良,故此德才並舉,張榜納賢。”石韜快速的說到。
“此醒世言也!”徐庶點頭道。
石韜撇嘴道:“醒得甚世?此斷命言也!他長皇叔一番壯語,引得高士奔走,你我二人,卻要落得投奔無門,餓死他鄉,何其悲哉!”
“廣元勿憂,想你我二人,堂堂七尺男兒,心存高誌,胸懷大義,焉得餓死於襄陽?”徐庶笑道。
石韜冷笑道:“嗬嗬,大義高誌,可能食否???”
徐庶無法,隻能說道:“不若便去投劉景升罷,此人好慕虛名,投其雖不得大用,終不至餓死也。”
“也罷,隻得如此了。”石韜歎了口氣。
他和徐庶都知道,投劉表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倆都是寒門。
二人快到襄陽城門時,遠遠看到城門內閃出一彪人馬,大約百餘人,個個五大三粗,雄壯不凡,這近百人,威風凜凜的護衛著一輛大蓋車,車子極其豪華,金玉鑲邊,皂色大蓋,車上還坐著兩個人,一個較為年輕,另一個則是一名老者。
隊伍的氣勢讓讓路上的行人們,紛紛自動讓路,車子出門後朝著與徐庶二人向背的方向行去了。
“不知是何人,竟用此儀仗,也不怕殺頭。”石韜歎道,心中有些羨慕。
“是何人,與你我何幹?富貴高位而不仁者,比比皆是,我等豈能類哉?心係大漢,胸懷仁德者,方可得民心,平天下,定社稷,開太平!”徐庶知道石韜在羨慕,於是不快的斥道。
石韜瞥了他一眼,拉著長調說道:“君所言是也~~~,似此為富不仁者,華蓋大乘,錦衣玉食,定會受萬人唾罵,隻有胸懷大義,心存黎民者,方為擎天柱石,萬世之基也。”
徐庶聞言微笑,不過石韜還沒說完。
“說不得你我二人,或可開古往今來之先河也。”石韜道。
“何意?”徐庶問道。
“史曰:初平三年八月,擎天柱徐元直、萬世基石廣元,雙雙餓斃與襄陽城內。”
徐庶頓時臉變得漆黑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