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心中納悶,什麽時候這長天會有先帝遺旨了,以前怎麽沒聽過,隻有陶謙並不驚訝,他就曾被長天威脅過,隻不過之前的印象不算深刻,現在倒是記起來了,陶謙眼中隱隱露出兇光。
“險些忘記,此賊還有聖旨在身,如同大義在手,已成心頭大患,必須要盡早除之。”陶謙低著頭,心中想到。
“你這莫不是矯詔吧?”喬瑁吞吞吐吐道。
喬瑁以為別人都和他一樣,用矯詔行事,不過他這矯詔二字一出口,劉岱的恨意頓時飆升,他此時弄死喬瑁的心思,更加的堅定起來。
“上有傳國玉璽大印,豈能有假!諸公還不跪迎!”長天喝道。
眾人無奈,紛紛單膝跪地,恭迎聖旨。
“大漢皇帝詔曰:今海內紛亂,賊黨群起,逆亂叢生,以至漢室飄搖,朕夙興夜寐,苦無助力,至此心力俱疲,將撒手而去,念及二子年幼,恐無人扶持,特頒此旨。”
“右將軍長天,克己奉公,從無私心,素著功勳於漢室,雖蕭、韓之不及也。朕,托長天幫扶幼主,討平逆亂之效,持此旨,可誅盡天下逆賊!望右將軍長天,勤之勉之,務必還漢室以安定,救蒼生於水火!”
長天一字一句的大聲說道,聽到聖旨的眾人,心思不一,各有想法,這一封有些隨意的,隱含了怨氣,更像是惡作劇的聖旨,倒是很符合靈帝的心思,也給了這長天,真正的大義名分。
袁紹皺眉,覺得有些不太好辦,有了這封聖旨,勢必要讓長天的地位,再次提高一層。
而袁術,更是心中鬱鬱,這混蛋還有這種東西,那是袁術絕沒有料到的,對他來說此時的長天,變得更加棘手了。
曹操也有些皺眉,怎麽這長無垠不在討董之前拿出來呢?
長天是準備把這封聖旨作為一種後手的,陶謙那蠢貨,根本不知道這封聖旨裏的內容,所以沒多大關係,他是準備把這聖旨,留給袁紹、袁術、或者孫策的。
現在拿出來,這些人以後必然會有所考慮,行事會更加縝密,但是長天並不後悔。
他現在已經因為小司馬懿的到來,定下了一個長遠的大計劃,尤其需要向天下人展示自己強大的資本,自己的地盤越穩固,能夠吸引到的人也就越多。
天下哪裏都是兵荒馬亂,隻有自己這邊穩如泰山,那麽那些避禍的人,自然爭相往自己這裏跑,而要施行這種計劃,那麽讓自己的名字,以極為震撼的方式,傳到別人耳朵裏,絕對是個好辦法。
“韓馥!聖旨以證明,當今陛下,正是先帝親子,汝為何詆毀至尊?你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本將軍拚著元氣大傷,也要誅了你九族!”長天對著韓馥喝道。
韓馥此時已經是汗如雨下,他怎麽也沒想到,長天會弄出這麽個事兒來,這明明是袁紹的鍋,他不相信長天看不出來,何必為難自己。
不過韓馥也不算太笨,他說道:“此事我是聽,治中劉賢劉子惠所說。”
“此人何在?”長天不屑的瞥了這蠢貨一眼,問道。
“以多日未見,許是,許是已畏罪自殺。”韓馥說道。
“胡說八道!既是多日不見,此事當時未發,他何故自殺?依我看,莫不是你韓文節,想要滅口,來個死無對證吧?”長天冷冷道。
這蠢貨自己弄死了劉賢,還說人畏罪自殺,你特麽說他畏罪潛逃,豈不是更好,眾人心中暗笑,大家都知道,是韓馥自己殺了劉賢,隻不過之前一直沒人會去提罷了,但是大家那是心知肚明的,這種毫無容人之量的家夥,也配被人叫主公,真是讓人不恥。
這裏麵確實誰都看不起韓馥,即便勢力最小的王匡,也是一樣,覺得此人完全是個草包,而且還是個家裏橫的草包。
“右將軍息怒,這劉賢確已失蹤多日,此人素有不臣之心,我便是輕信了這小人之言,方有此失。”韓馥滿麵冷汗,唯唯諾諾道。
眾人是越來越不恥這韓馥的為人,此刻連韓馥身後的一幹人員,也頻頻皺眉,對他意見很大,你硬氣一氣,硬懟這異人,難道別人不幫你,我們還不會幫麽?何必如此平白矮人一頭。
韓馥就是這麽一個懦弱無能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聯軍從開始到現在,吃的糧草至少有六七成,是韓馥供應的,冀州比較富庶,所以大家吃的心安理得,韓馥也不怎麽敢言語。
“那我問你,當今陛下可是孝靈帝親子?”長天居高臨下睨視著韓馥問道。
“自是嫡傳正宗,聖旨在此,豈能有假。”韓馥使勁擦著額頭的冷汗,忙不迭點頭道。
“那便好,若是以後我再聽到此等謠言,便來問你!”長天冷聲道。
“這。。。”韓馥是有苦說不出,難道別人造謠,也是他的錯麽?
長天收迴了聖旨,不再看韓馥,他這般作為,無非是為了敲山震虎,告訴袁紹,就算你真要立皇帝,也別想用這種借口。
他受靈帝囑托,照顧他兩個兒子,自然要盡一份力,所以唐瑁退親,他怒發千金訃告,至於劉協,雖然操縱在別人手裏,但好歹還是皇帝,多受些挫折,未必不是好事。袁紹妄想要以劉協不是靈帝親兒子的名頭,不承認漢帝,這點長天是絕不會同意的。
這是他,作為叔父,必須要做的事,這是‘叔父’的擔當。
至於他袁紹能不能立成,不在長天考慮之內,立了皇帝他也不會承認,那等於讓自己的這封聖旨失效,所以他隻會認劉協。
此時袁紹雖有些索然無味,這本來還有點價值的長天,竟然還有這種手段,袁紹覺得這長天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隻能暫時利用或者成為敵人,拉攏已經沒有多少意義,還是讓袁術早點滅了他比較好。
但是袁紹的另立之心,並不會就此消失,對他來說你們不同意沒關係,不用那什麽借口也不是大事,隻要劉虞同意就行了。
至於劉虞在曆史上,是不肯對袁紹妥協的,袁紹曾執意要推舉劉虞為帝,劉虞的態度十分強硬,迴袁紹,如果你在逼迫,我就跑到烏桓去,不再迴來,袁紹沒辦法,隻能作罷。
另立的提議暫且擱置,而曹劉長三人已經沒有了逗留的意思,準備班師迴程。
但是,他們想走,不代表別人不想留,有人想把長天留下來,或者說,你走可以,但是你的部隊要留下來,嗯,還是永遠的。
在曹劉長三人,走出大帳時,陶謙也快速離開,他迴到了自己的營寨,開始秘密商議著什麽。
他分別派出了幾名親信,到了幾名諸侯的大帳之中,顯然是準備合縱連橫,拿下長天。
此時討董已然不會再有結果,那麽趁現在對方,剛剛一場曠世大戰結束,身心疲憊的時候,突然發動,正是最好的時機,如果現在不行動,隻會坐失良機。
一場情理之中的戰鬥,來了。
“險些忘記,此賊還有聖旨在身,如同大義在手,已成心頭大患,必須要盡早除之。”陶謙低著頭,心中想到。
“你這莫不是矯詔吧?”喬瑁吞吞吐吐道。
喬瑁以為別人都和他一樣,用矯詔行事,不過他這矯詔二字一出口,劉岱的恨意頓時飆升,他此時弄死喬瑁的心思,更加的堅定起來。
“上有傳國玉璽大印,豈能有假!諸公還不跪迎!”長天喝道。
眾人無奈,紛紛單膝跪地,恭迎聖旨。
“大漢皇帝詔曰:今海內紛亂,賊黨群起,逆亂叢生,以至漢室飄搖,朕夙興夜寐,苦無助力,至此心力俱疲,將撒手而去,念及二子年幼,恐無人扶持,特頒此旨。”
“右將軍長天,克己奉公,從無私心,素著功勳於漢室,雖蕭、韓之不及也。朕,托長天幫扶幼主,討平逆亂之效,持此旨,可誅盡天下逆賊!望右將軍長天,勤之勉之,務必還漢室以安定,救蒼生於水火!”
長天一字一句的大聲說道,聽到聖旨的眾人,心思不一,各有想法,這一封有些隨意的,隱含了怨氣,更像是惡作劇的聖旨,倒是很符合靈帝的心思,也給了這長天,真正的大義名分。
袁紹皺眉,覺得有些不太好辦,有了這封聖旨,勢必要讓長天的地位,再次提高一層。
而袁術,更是心中鬱鬱,這混蛋還有這種東西,那是袁術絕沒有料到的,對他來說此時的長天,變得更加棘手了。
曹操也有些皺眉,怎麽這長無垠不在討董之前拿出來呢?
長天是準備把這封聖旨作為一種後手的,陶謙那蠢貨,根本不知道這封聖旨裏的內容,所以沒多大關係,他是準備把這聖旨,留給袁紹、袁術、或者孫策的。
現在拿出來,這些人以後必然會有所考慮,行事會更加縝密,但是長天並不後悔。
他現在已經因為小司馬懿的到來,定下了一個長遠的大計劃,尤其需要向天下人展示自己強大的資本,自己的地盤越穩固,能夠吸引到的人也就越多。
天下哪裏都是兵荒馬亂,隻有自己這邊穩如泰山,那麽那些避禍的人,自然爭相往自己這裏跑,而要施行這種計劃,那麽讓自己的名字,以極為震撼的方式,傳到別人耳朵裏,絕對是個好辦法。
“韓馥!聖旨以證明,當今陛下,正是先帝親子,汝為何詆毀至尊?你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本將軍拚著元氣大傷,也要誅了你九族!”長天對著韓馥喝道。
韓馥此時已經是汗如雨下,他怎麽也沒想到,長天會弄出這麽個事兒來,這明明是袁紹的鍋,他不相信長天看不出來,何必為難自己。
不過韓馥也不算太笨,他說道:“此事我是聽,治中劉賢劉子惠所說。”
“此人何在?”長天不屑的瞥了這蠢貨一眼,問道。
“以多日未見,許是,許是已畏罪自殺。”韓馥說道。
“胡說八道!既是多日不見,此事當時未發,他何故自殺?依我看,莫不是你韓文節,想要滅口,來個死無對證吧?”長天冷冷道。
這蠢貨自己弄死了劉賢,還說人畏罪自殺,你特麽說他畏罪潛逃,豈不是更好,眾人心中暗笑,大家都知道,是韓馥自己殺了劉賢,隻不過之前一直沒人會去提罷了,但是大家那是心知肚明的,這種毫無容人之量的家夥,也配被人叫主公,真是讓人不恥。
這裏麵確實誰都看不起韓馥,即便勢力最小的王匡,也是一樣,覺得此人完全是個草包,而且還是個家裏橫的草包。
“右將軍息怒,這劉賢確已失蹤多日,此人素有不臣之心,我便是輕信了這小人之言,方有此失。”韓馥滿麵冷汗,唯唯諾諾道。
眾人是越來越不恥這韓馥的為人,此刻連韓馥身後的一幹人員,也頻頻皺眉,對他意見很大,你硬氣一氣,硬懟這異人,難道別人不幫你,我們還不會幫麽?何必如此平白矮人一頭。
韓馥就是這麽一個懦弱無能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聯軍從開始到現在,吃的糧草至少有六七成,是韓馥供應的,冀州比較富庶,所以大家吃的心安理得,韓馥也不怎麽敢言語。
“那我問你,當今陛下可是孝靈帝親子?”長天居高臨下睨視著韓馥問道。
“自是嫡傳正宗,聖旨在此,豈能有假。”韓馥使勁擦著額頭的冷汗,忙不迭點頭道。
“那便好,若是以後我再聽到此等謠言,便來問你!”長天冷聲道。
“這。。。”韓馥是有苦說不出,難道別人造謠,也是他的錯麽?
長天收迴了聖旨,不再看韓馥,他這般作為,無非是為了敲山震虎,告訴袁紹,就算你真要立皇帝,也別想用這種借口。
他受靈帝囑托,照顧他兩個兒子,自然要盡一份力,所以唐瑁退親,他怒發千金訃告,至於劉協,雖然操縱在別人手裏,但好歹還是皇帝,多受些挫折,未必不是好事。袁紹妄想要以劉協不是靈帝親兒子的名頭,不承認漢帝,這點長天是絕不會同意的。
這是他,作為叔父,必須要做的事,這是‘叔父’的擔當。
至於他袁紹能不能立成,不在長天考慮之內,立了皇帝他也不會承認,那等於讓自己的這封聖旨失效,所以他隻會認劉協。
此時袁紹雖有些索然無味,這本來還有點價值的長天,竟然還有這種手段,袁紹覺得這長天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隻能暫時利用或者成為敵人,拉攏已經沒有多少意義,還是讓袁術早點滅了他比較好。
但是袁紹的另立之心,並不會就此消失,對他來說你們不同意沒關係,不用那什麽借口也不是大事,隻要劉虞同意就行了。
至於劉虞在曆史上,是不肯對袁紹妥協的,袁紹曾執意要推舉劉虞為帝,劉虞的態度十分強硬,迴袁紹,如果你在逼迫,我就跑到烏桓去,不再迴來,袁紹沒辦法,隻能作罷。
另立的提議暫且擱置,而曹劉長三人已經沒有了逗留的意思,準備班師迴程。
但是,他們想走,不代表別人不想留,有人想把長天留下來,或者說,你走可以,但是你的部隊要留下來,嗯,還是永遠的。
在曹劉長三人,走出大帳時,陶謙也快速離開,他迴到了自己的營寨,開始秘密商議著什麽。
他分別派出了幾名親信,到了幾名諸侯的大帳之中,顯然是準備合縱連橫,拿下長天。
此時討董已然不會再有結果,那麽趁現在對方,剛剛一場曠世大戰結束,身心疲憊的時候,突然發動,正是最好的時機,如果現在不行動,隻會坐失良機。
一場情理之中的戰鬥,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