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崇禎忍不住開口問著。


    “因為他們在你的治下,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也看不到對未來的希望,或許,在他們之中,還有很多人希望你出事,然後換一個能幹的皇帝,帶給他們新的生活。”


    “不可能。”對於朱常武的這種解釋,崇禎當然不認,連聲辯解著。


    “怎麽就不可能。這裏可是大明京師,人口超百萬之數。祖大壽隻有兵二十萬而已,且分布於城內各處。倘若百姓真的認可你,就算是他們不能與這些叛軍正麵一戰,可至少他們聯合起來攻擊某一點的能力還是有的。可是從內亂開始到現在,你可見過一名百姓與叛軍為敵的,有一名百姓為你這位所謂的大明皇帝出頭的嗎?”


    “這...”崇禎聽到這裏,是滿臉的羞憤。


    當一個人天天自詡所做之事都是為了萬民著想,但實際情況卻是自己有難了,萬民無一人相助的時候,其實已經證明了很多的事情。


    就似是闖王李自成,在他輝煌的時候,走到哪裏還有百姓夾道歡迎,甚至還有百姓主動打開城門的事情呢。可是放在崇禎這個正統的身上,竟然百萬人都無人一挺身而出,這已然很能說明問題。


    眼見聽了這些之後,崇禎這這了半天,卻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朱常武又開始繼續的在他的傷口處撒鹽,“造成這一切的結果,就是你太容易聽信於人,你並不了解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麽。你的所作所為,並沒有為民著想,也沒有帶給他們什麽好處,那請問,他們又怎麽優待於你,危險之時,你又怎麽可能指著他們會做些什麽?所以,皇上呀,你退位吧。”


    說到最後的時候,朱常武發出了一聲歎息,直言說出了讓崇禎退位之事。


    “不!”


    之前被朱常武貶的一無是處,崇禎是有些傷心的。但當朱常武說讓自己退位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爆發了。“朱常武,朕對你不薄,雖然也曾懷疑過你,但也曾給過你很大的支持,你...你不能行奪位之舉,這是大逆不道,史書上會留惡名,以後世人也都會罵你的...”


    不等崇禎把怒火都發出去,朱常武又開口打斷了他,“你想什麽呢,不是我要奪你的皇位,而是讓你把位置傳給你的兒子,太子朱慈烺。你呢,就去做太上皇,以後就不要管朝堂之事了,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如果不知道幹什麽,那就跟著我,我們一起暢遊天下,去看大明龍旗插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什麽?不是你當皇帝?”崇禎原本一肚子的火氣,又因為這句話給弄懵了。


    原以為,朱常武現在掌握著天下的所有軍隊,那絕對是大權在握,萬萬人之上。他想要當皇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如果可能,誰又願意上麵出現一個管著自己的人呢?


    可是現在,朱常武要求的隻是自己的退位,隻是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和他想的可是完全不一樣呀。


    “我為何要當皇帝。我記得我在幾年前就和你說過了,我從未想過當皇帝,太累。我更喜歡的是帶著大軍四處征戰,為大明的開疆拓土盡自己的一份力。”


    朱常武搖頭笑說著,真有意思,自己說的是實話,可為何一直就沒有人信呢。


    “當真如此,你竟然真的會這麽想?”崇禎也迴過味來,以前以為這是客套話,或是表忠心的話,可實際上崇禎一直就沒有信過。反正他若是有機會,是絕對不會屈於人下,能當皇帝是不會推辭。


    正因他是這樣想的,所以他才一直沒有相信朱常武說的那些話。可事到現在,朱常武還是這套說詞的時候,他卻是不得不信了。無它,人家可是有能力當皇上,卻是不當,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是呀,我一直是這樣想的。當皇帝哪裏有當大元帥來的自在,做什麽事情都有人盯著,多累。”朱常武倒是笑著點了點頭,而這些也的確是他的心裏話。


    眼見朱常武是真心不想當皇帝,崇禎的心態又一次發生了變化,“即是你不想當皇帝,那為何要讓朕禪位於太子,這又有何區別。”


    “當然有區別,太子支持我的對外戰爭,但你不支持。”


    “朕也可以支持,以後但凡是你想做什麽,朕都不會去管,朕可以在這裏和你保證。”崇禎是忙不迭聲地說著,就差把心掏出來給朱常武看了。


    “沒用的,一個人的性格是改變不了的。你現在做了保證,或許在短時間內能夠做到,但時間一長呢?你還會是你,到時候我可不想再一次發生京師之亂,在讓我迴來解決問題,累呀。”朱常武搖了搖頭。


    與其讓他把希望放在崇禎可以改變的事情上,那為何朱常武不選擇朱慈烺這位學生,這位至少很多想法和自己一致之人呢?


    “我真的可以保證。”崇禎還想再努力一把。


    “行了,我說了,你退位,成為太上皇,到時候同樣不會有人能夠威脅到你的安全。隻是不管朝堂之事而已,這有何不好。看看你,多大的年紀就已經有白發了,這就是累的。相信我,不當皇帝之後,你的身體就會越來越好,說不準會很長壽呢。”朱常武似乎厭煩了再繼續說下去,講到這裏的時候,他已經起了身。


    “對了,你退位之後我會與徽娖成婚,到時候你還是我的嶽丈,憑著這一點,也無人敢動你。”臨走之時,朱常武又扔下了這句話,算是穩崇禎之心,跟著便不給對方再說話的機會,大步走出了大殿。


    朱常武的人已經出了坤寧宮,直到在見不到其背影的時候,剛才看起來還很堅持的崇禎這才撲通一聲跌坐迴到椅子之上,給人感覺似乎這一刻,身上的骨頭都被人抽走了一般。


    呆坐半晌之後,崇禎這才悠悠出聲,“王大伴,你說朕真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嗎?”


    “萬歲爺,您自然是聖明的皇帝。”王承恩哪裏敢學朱常武,他可沒有那個底氣與實力。


    “嗬嗬,怕是滿天下也就你還認可朕吧。”崇禎的臉上露出了苦笑,也不知道是高興還是失望。


    承光殿前,皇太子朱慈烺終於帶軍趕了過來,與走出坤寧宮的朱常武碰了一個正著。


    “老師。”


    見到朱常武,朱慈烺很恭敬的行了一禮。


    “過來了,事情我已經和皇上說過了,具體的還要你自己去談。”朱常武看向著已經長大的朱慈烺,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即就是鼓勵的一笑。


    “啊!”朱慈烺此時心中就是一顫,他沒有想到老師這麽快就和父皇說了禪位的事情,現在他很想知道父皇的反應為何。當了這麽多年的太子,對於父皇的恐懼早已經刻在了骨子裏。


    似乎是看出他心中的想法,朱常武又繼續的鼓勵了一句,“放心大膽做你想做的事情,大勢不可當也。”


    有了這句話,朱慈烺心中有數了。隻要老師肯全力的支持自己,那在這大明就沒有什麽可以讓他害怕的事情。“老師,您要去哪裏?”


    雖然心中不害怕了,但想著若是朱常武可以陪著自己,他的信心隻會更強。


    “祖大壽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抓了好些個臣子,我要去把他們的問題都解決了。”朱常武微笑般地說著。


    “把他們都解決了?”朱慈烺聽到這裏又被嚇了一跳,難道老師又要去殺人不成。


    “行了,不會都殺了,有些人罪不至死嘛。但還有一些人,是必須要殺的,隻要他們不在了,朝堂才有更多的空位,這些人都由你來安排,你才會坐得更穩。”朱常武扔下了這麽一句話後,轉身便大步向外走去,在他的身邊,王軍華等一眾龍兵步步緊隨。


    剛才他們已經傳了大帥令,把五皇子一係的人都給抓了,並集中了起來,如今就等著大帥去審判他們。


    至於現在,他們要跟在朱常武的身邊,有了孫二毛這個例子在,他們再不敢有一點的大意。


    祖大壽雖然死了,但京師的局勢並不是說就穩定了,危機還是存在的,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護好大帥,任何人想打這個主意,那都要先問問他們手中的槍答不答應。


    恭敬般目送著朱常武離去,朱慈烺這才深吸了一口氣,隨後才看向著坤寧宮的大門,跟著對身邊的太監總管田守信說道:“走,我們進去。”


    朱常武無事,且還活捉了祖大壽,消息傳出之後,所有人心都安定了下來。就在皇宮門口,朱常武見到了陳圓圓與朱徽娖兩女,出言好聲安慰之後,跟著就對著胡雲峰說道:“把守京師內外城門,沒有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


    “是。”


    “王軍華、血長空、孫闖,你們隨我去找那些被看押起來的朝臣們,有些賬是要找他們好好算一算了。”朱常武說著話的時候,目光似是穿透了時空,看到了以後那屈辱百年後才興盛起來的華夏。他很想說,曆史的車輪在這一刻徹底的改變。


    以後沒有什麽所謂的百年屈辱,也沒有什麽所謂的西方入侵,有的是以後的大明會成為真正的世界之主,至於那些敢反抗之人,隻有一個殺字。


    不如此,對不起自己殺神的稱號。


    至於現在,朱常武要先把內部的蛀蟲給解決了,收拾了他們之後,大明內部至少可以爭取一段長時間的安寧,如此,他才可以放心的走出去,走出亞洲,走向世界。


    而在朱常武身後皇宮的坤寧宮內,崇禎與朱慈烺父子的爭吵還在繼續。


    不同於以前隻是崇禎在說,朱慈烺在聽,這一迴,做太子多年的他終於開始迴嘴了。


    周皇後做為妻子、做為母親,起了一個中和的作用,會在他們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出來打打圓場。就這樣,直到裏麵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小,直至一記歎息聲傳出。


    站在門外的王承恩、徐高、田守信三位公公,皆是眼觀鼻、鼻觀心,似乎什麽都沒有聽到。但這聲歎息聲響起的時候,他們卻都察覺到,這是發自於崇禎之口。


    有一方終於妥協了。


    也就是說,從這一刻開始,皇宮要變天了。


    從這一刻開始,大明也要變天了。


    從這一刻開始,不!應該說在很久之前,世界的格局就已經變天了。


    三位太監總管還在外麵遐想的時候,殿內崇禎的聲音傳出,“王大伴進來,給朕擬旨。”


    不久之後,一道明旨便昭告天下。


    朕即位十七年,勵精圖治,終始得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萬邦鹹服。吏治清明,君臣善睦。德可比先聖,功更盼後人。然朕自感年歲已大,皇太子朱慈烺,人品貴重,甚肖朕躬,堅剛不可奪其誌,巨惑不能動其心。朕欲傳大位於太子朱慈烺。諸皇子當戮力同心,共戴新君。重臣工當悉心輔弼,同扶社稷。


    崇禎的旨意一出,便宣告了他要成為太上皇的事實。新的大明開端正式啟航。


    ......


    公元一六四八年八月初一。


    大明朝迎來了他的第十七位皇帝,明文宗朱慈烺。


    崇禎這位明思宗朱由檢,成為了太上皇,交出了手中的所有權力,不再管理朝政。


    雖說朱慈烺自稱文宗,對外說要以文治國,但走的卻是以武安邦的路線。


    在八月初一這個豔陽高照的日子裏,一身龍服的朱慈烺登上了皇帝的金龍椅,站在下麵的新任首輔方一藻等人行了三跪九拜之禮,並於口中高唿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常武並沒有站在臣子之列,而是於一旁給他專門開了一張椅子。


    朱慈烺上台之後,第一個誥封給的就是他的老師朱常武。


    繼錦衣衛指揮使、天下兵馬大元帥、炎王之後,朱常武又有了一個新的稱號——太師。


    太師可不是指太子的老師,而是一種虛職,是為大臣加銜,表示恩寵之意。


    而與其它的太師所不同,朱常武可是手中有實權的,甚至如果他願意,可以隨時換帝。


    可顯然,朱常武是不會這樣去做的,既然朱慈烺還是他力主提前推上去的,他又怎麽可能會拆台呢?


    一番禮儀流程走下來的時候,已然到了巳時。上午九點,正是陽光正好之刻,一身龍袍,群臣再側,明文宗朱慈烺當著眾人的麵宣讀了他為皇帝的第一道政令。


    “朕蒙天恩,繼承大統,當記祖宗之誌,為漢人之興而努力。今大明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乃不可多得之佳機。國庫充盈、百姓安樂乃我朝之景像。”


    “然看外邦,百姓民不聊生、吏治混亂,時有為了存活而互相爭鬥之事,始得生靈塗炭、百姓叫苦不迭。朕身為上天之子,豈能坐視不禮。旨下,以太師為首,即刻去往四方,平天下之不平之事、定世界之安定,已使天下臣民皆可心有所安、口有所食、身有所衣,當大善也。”


    聲音由朱慈烺的口中說出,傳至到每一位朝臣的耳中。朱常武聽到之後,這就由太師椅上緩緩起身,跟著向著朱常武所在方向為之一拜。


    “臣領旨,臣定不負皇上重望,帶領大明之軍平天下不平之事,以期達到,目之所及皆為大明!”朱常武鄭重起身,聲音中氣十足,字數不多,卻是振聾發聵,聲傳數裏。


    “目之所及皆為大明!”


    這一刻,宮外的將士亦是聽聞,跟著便齊聲大吼。


    這一刻,京師百萬百姓亦有所感,目光也是不由自主的看向著皇宮,這個大明政治權力最為集中之地。


    這一刻,所有的臣子心中澎湃,他們被朱常武的激情所感染,他們被朱常武表現出來的士氣所振奮,讓他們也忍不今天在心中說了一句,目之所及皆為大明。


    還是這一刻,朱常武站於天地之間,似乎這一刻,世界便是以他為中心一般。


    此時此刻,朱常武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自己的這句承諾。


    他堅信在他的帶領和眾將士的努力之下,終有一天,會完成目之所及皆為大明的承諾,總有一天,會世界大同。那個時候,天下就隻會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大明。


    那個時候,天下也隻有一個大一統的民族——漢族!


    為漢族之崛起、之強大,朱常武無怨無悔,願意奉獻終生!


    ——《全書完》


    「兩百餘萬字,殺神結束了。


    說實話,這本書的成績真的很一般,或是說較之以前差了一些。浪子有反醒過,一路殺來殺去,武夫當頭,智謀全無,的確有太多欠妥之處。


    所以接下來的《風起寧古塔》,浪子會以權謀為主,武力為輔,爭取再講出一個精彩的故事來,希望可以得到書友們的繼續支持。


    在這裏要著重感謝慧觀草廬,宗師級支持者。


    還要感謝lxiaoj111、l_尐瑞、吉平安、書友、半坡居士119、書友、書友、煙波欣、書友等等,正是你們的不懈支持,我這才沒有半途而廢,哪怕是成績不好,也堅持的把故事講完,盡可能講好。


    啥也不說了,我們《風起寧古塔》再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殺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浪子邊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浪子邊城並收藏大明殺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