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宮女死亡事件,妖孽傳言(求訂閱!)
從敖丙開始的神級寶箱 作者:北沉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九間殿之事後,紂王當真半年沒再上朝。
而且大有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架勢。
原因當然是在這後宮之中。
蘇浣溪當天就被封為貴妃,而且紂王連夜就住進了乾明宮。
這非常不合禮治,第二天就有很多嬪妃跑到皇後那去告狀。
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紂王到底是個什麽樣的皇帝,後宮又是如何排序的。
紂王其實並不昏庸,至少之前是這樣的。
大商之人都是武人,這就是一切的根源。
武人好酒,所以紂王也好,雖然經常醉醺醺的。
但並非爛醉如泥,而且也是心如明鏡,沒鬧出過什麽事。
武人直爽,並不喜歡雞毛蒜皮的小事,紂王也是如此。
都說他不理朝政,不愛上朝。
豈不知上朝大多數時候就是走個過場。
近些年國泰民安,哪來那麽多大事需要在朝堂之上處理。
那些個奏章,一百本裏有九十本是阿諛奉承的。
還剩十本,九本都是雞毛蒜皮之事。
這些事情哪個大臣處理不好?
紂王覺得他連這種事情都要管,還要大臣幹什麽。
真正的軍國大事,他都會及時處理,不曾耽誤。
人都不是傻子,他的一切皆是這個王位給的。
怎麽樣不都得把這王位鞏固住啊!
當然還有人說他荒淫無度的。
那就得看看紂王的後宮嬪妃有多少。
皇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乃是東伯侯之女,薑氏。
作為四大諸侯中實力最強的那位,手下兵馬超過五十萬。
大商軍隊總數也不會超過兩百萬。
東伯侯就占四分之一。
南伯侯的軍隊數量也不低於三十萬。
西伯侯與北伯侯,各自也有十多萬兵馬。
大商周圍還有不少敵人,北海那些外族都已經被封了諸侯,還是經常造反。
這次袁通路更是集結了五十萬兵馬,與七十二路諸侯公然造反。
聞太師帶領朝歌五十萬精銳前往鎮壓,天下諸侯也都有助戰。
但這也是一場耗資巨大的戰爭,一直都在消耗著朝歌。
這還不算,東方有東夷,南方有蠻夷,西方還有鬼方。
都在對大商虎視眈眈。
這些小族吞不下大商,但頻繁的劫掠也是傷民之根本。
四大諸侯存在的意義,就是震懾這些外族。
北伯侯太菜,北海的反叛根本阻攔不住,才需要聞太師鎮壓。
而且南方之地也有叛亂的苗頭,黃飛虎親在坐鎮邊關。
兩位大商的支柱頂著,才能讓紂王高枕無憂。
不過朝歌現在其實已經很空虛了。
聞太師帶走了五十萬,黃飛虎帶走了十萬,加上駐守各大關卡的部隊。
朝歌算上帝鴻的部隊,也就不到二十萬。
政治是最複雜的,所以薑皇後可以高枕無憂。
隻要東伯侯還在,她的皇後位置就穩穩當當。
皇後說完,再來說說貴妃。
加上現在的蘇浣溪,紂王總共也就三位。
其中一位是帝鴻母親黃貴妃,是為西宮娘娘。
後台就是黃飛虎,自是不用多說。
還有一位是楊妃娘娘,這位是紂王登基之前的小妾。
什麽權勢也沒有,全憑著美貌與智慧才能有今天。
能被紂王看上的,相貌自不會差。
而且楊貴妃一直都依附於薑皇後。
可以說是她的死忠,所以地位也相當牢靠。
說紂王不算荒淫無度,還真是沒錯。
曆代有哪個帝王隻有一後三妃的?
就算加上那些被寵幸而封為貴人宮女,數量也沒有四大諸侯的後宮多。
一切的流言蜚語,其實都源自於一點。
那就是紂王的德行有虧!
事情做了,沒人理解,偶爾表現的強勢一些,就有無數人罵他。
巋根結底還是大商氣運問題。
導致臣不臣,君不君,加上諸天神聖都在暗中下手。
說了這麽多,隻是給紂王的一個中肯的評價,而且還是過去式。
因為現在的紂王,是真的昏頭了。
蘇浣溪,美豔無雙,撩人的本事更是爐火純青。
跳舞一絕,琵琶更妙,尤其是這床第之間,更有絕活。
每晚都能給紂王不同的體驗!
因為那些都是蘇浣溪無數年收集到的美女之魂。
她把這些放出來給紂王玩,省時省力效果更佳。
不然蘇浣溪是傻子嗎?
堂堂大羅玄仙去和一個凡人胡搞?
也許現在是人仙了,但還是一隻螻蟻,最多算是稀有物種。
而且蘇浣溪發現,皇宮中雖然不少人靈魂汙濁。
但更多的女子心靈十分純淨,正是蜜壺美酒的絕佳材料。
然後她就開始了獵豔之旅,宮中也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每隔三天,就會有一位漂亮的宮女被琴聲召喚而去。
然後會有人與她們做交易,給她們最珍貴的寶物,代價就是她們的靈魂。
人沒了靈魂,當然是死了。
所以第二天皇宮中就會出現一具死屍。
手捧珍寶,麵帶笑容,渾身烏青。
開始沒人在意,皇宮中死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那時候宮中太監極少,一切事務都是以女官為主。
之前諸侯貢獻了許多美女,根本不缺人手。
但隨著死人越來越多,宮裏麵開始人人自危。
最後連嬪妃也開始害怕,三天兩頭跑到皇後那邊去訴苦。
宮中有妖怪的流言那是越傳越邪乎。
薑皇後作為東宮之主,不能任由事情再發展下去。
算了一下,三天死一人,已經死了三十人。
正好是從蘇浣溪入宮那天開始死人。
流言的矛頭,也全都指向了這位得寵的蘇貴妃。
薑皇後之前就因為刁難蘇浣溪被紂王責罰,現在不敢去找紂王。
事情越演越烈,可薑皇後一介凡人,又怎麽會除妖。
思來想去,薑皇後先是去派人找了仁王。
卻人都沒見到,隻說是在閉關養傷。
那位神秘的國師又很久沒有露麵,最後隻能去請欽天監的杜元銑入宮。
沒想到杜元銑一口就咬定妖怪是蘇浣溪,還貢獻了一把桃木劍。
說是前幾日來了一位上仙叫做雲中子。
發現皇宮中有大妖作祟,獻上了一把除妖的桃木劍。
說是劍,但其實是一把掌長的小匕首,上麵雕刻著無數的銘文。
杜元銑說明,此劍隻要接觸妖怪身軀。
就能產生驚人的威力,必能滅除妖怪。
皇後收下了桃木劍,但並沒有馬上行動。
凡事都要小心,還是先試探一下蘇浣溪的好。
杜元銑入宮之時路過乾明宮,發現花圃中的鮮花都流出了血液。
說這是妖物作亂後宮的征兆,還采摘了一些過來。
花兒流血,確實是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薑皇後將這束有些枯萎的鮮花放入了盒子,主動去了趟乾明宮。
她想要把這血花送給蘇浣溪,看看他到底作何反應。
看過之後,她再決定下一步如何處理。
來到乾明宮後,她讓尚宮將盒子送了上去,說是給蘇妃的禮物。
蘇妃並未懷疑,直接伸手進去取了出來。
但卻讓薑皇後差點沒能站穩。
因為拿出來的那束鮮花嬌豔欲滴,如同剛剛盛開一般。
沒有絲毫的枯萎,也沒有丁點的血跡。
薑皇後努力穩定自己的情緒,終於確定蘇貴妃真的是一隻妖怪。
敷衍幾句後她就匆匆離開,當晚就進壽仙宮找到了紂王。
紂王從昨夜醉到了今夜,剛想起床去找蘇貴妃。
卻見皇後慌張而來,打著酒嗝詢問緣由。
薑皇後趁機說出了這幾個月的怪事,並且說蘇貴妃就是妖怪。
紂王自然是不信的,一些宮女的死他壓根不放在心上。
不過薑皇後說的信誓旦旦,閑來無事就去看看。
當紂王看到停放在那的一大排屍體之時,暈乎的腦袋就清醒了大半。
這些宮女死狀淒慘,而且都懷抱寶物,十分詭異。
不過妖怪的事他信了,蘇妃是妖怪的事情他卻不信。
蘇妃入宮當日,雖然帝鴻鬧出了一場風波。
但當時薑子牙,帝鴻,還有他那幾個仙女老婆都在場。
並沒有人說蘇妃是妖怪,不然這麽多仙人都看不出來,這隻妖怪是聖人不成?
尤其還是一個無用的杜元銑說的,紂王更是一百個不信。
不過就在此時,皇宮中還真的傳來了琴聲。
紂王差人尋找無果,但聽聲音傳來的方向,卻是乾明宮。
這下紂王心裏都打鼓了,也稍微有了點懷疑。
而且薑皇後還在那邊說清者自清,試試便知之類的話語。
紂王也知流言蜚語的恐怖,這樣下去皇宮大亂,甚至會讓國家動蕩。
所以說紂王在大事上麵其實不含糊。
第二天一大早,不少大臣收到了旨意,進入皇宮議事。
來的人不多,但都是紂王信的過之人。
文官有商容與比幹,還有梅伯等幾個上大夫。
武將則是魯雄和鄧九公這兩位握有兵權的。
甚至就連薑子牙和帝鴻也一並招了過來。
帝鴻本來是不想去的,雖然心魔沒有了。
但想到蘇浣溪他就心裏不爽!
不過上次鬧的有點大,他也不想和紂王搞得太僵。
直接抗旨的話,那和撕破臉差不了多少。
最後想想還是去了,薑皇後他可以不鳥,紂王不鳥還真不行。
乘車進入皇宮,紂王是在摘星樓接待的他們。
也算是紂王表達對他們幾人的重視。
帝鴻一路踏上摘星樓的頂樓,說是三千尺絕對是誇張的。
三千尺相當於一千米,就算現代社會,也算超級高樓了。
而且大有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架勢。
原因當然是在這後宮之中。
蘇浣溪當天就被封為貴妃,而且紂王連夜就住進了乾明宮。
這非常不合禮治,第二天就有很多嬪妃跑到皇後那去告狀。
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紂王到底是個什麽樣的皇帝,後宮又是如何排序的。
紂王其實並不昏庸,至少之前是這樣的。
大商之人都是武人,這就是一切的根源。
武人好酒,所以紂王也好,雖然經常醉醺醺的。
但並非爛醉如泥,而且也是心如明鏡,沒鬧出過什麽事。
武人直爽,並不喜歡雞毛蒜皮的小事,紂王也是如此。
都說他不理朝政,不愛上朝。
豈不知上朝大多數時候就是走個過場。
近些年國泰民安,哪來那麽多大事需要在朝堂之上處理。
那些個奏章,一百本裏有九十本是阿諛奉承的。
還剩十本,九本都是雞毛蒜皮之事。
這些事情哪個大臣處理不好?
紂王覺得他連這種事情都要管,還要大臣幹什麽。
真正的軍國大事,他都會及時處理,不曾耽誤。
人都不是傻子,他的一切皆是這個王位給的。
怎麽樣不都得把這王位鞏固住啊!
當然還有人說他荒淫無度的。
那就得看看紂王的後宮嬪妃有多少。
皇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乃是東伯侯之女,薑氏。
作為四大諸侯中實力最強的那位,手下兵馬超過五十萬。
大商軍隊總數也不會超過兩百萬。
東伯侯就占四分之一。
南伯侯的軍隊數量也不低於三十萬。
西伯侯與北伯侯,各自也有十多萬兵馬。
大商周圍還有不少敵人,北海那些外族都已經被封了諸侯,還是經常造反。
這次袁通路更是集結了五十萬兵馬,與七十二路諸侯公然造反。
聞太師帶領朝歌五十萬精銳前往鎮壓,天下諸侯也都有助戰。
但這也是一場耗資巨大的戰爭,一直都在消耗著朝歌。
這還不算,東方有東夷,南方有蠻夷,西方還有鬼方。
都在對大商虎視眈眈。
這些小族吞不下大商,但頻繁的劫掠也是傷民之根本。
四大諸侯存在的意義,就是震懾這些外族。
北伯侯太菜,北海的反叛根本阻攔不住,才需要聞太師鎮壓。
而且南方之地也有叛亂的苗頭,黃飛虎親在坐鎮邊關。
兩位大商的支柱頂著,才能讓紂王高枕無憂。
不過朝歌現在其實已經很空虛了。
聞太師帶走了五十萬,黃飛虎帶走了十萬,加上駐守各大關卡的部隊。
朝歌算上帝鴻的部隊,也就不到二十萬。
政治是最複雜的,所以薑皇後可以高枕無憂。
隻要東伯侯還在,她的皇後位置就穩穩當當。
皇後說完,再來說說貴妃。
加上現在的蘇浣溪,紂王總共也就三位。
其中一位是帝鴻母親黃貴妃,是為西宮娘娘。
後台就是黃飛虎,自是不用多說。
還有一位是楊妃娘娘,這位是紂王登基之前的小妾。
什麽權勢也沒有,全憑著美貌與智慧才能有今天。
能被紂王看上的,相貌自不會差。
而且楊貴妃一直都依附於薑皇後。
可以說是她的死忠,所以地位也相當牢靠。
說紂王不算荒淫無度,還真是沒錯。
曆代有哪個帝王隻有一後三妃的?
就算加上那些被寵幸而封為貴人宮女,數量也沒有四大諸侯的後宮多。
一切的流言蜚語,其實都源自於一點。
那就是紂王的德行有虧!
事情做了,沒人理解,偶爾表現的強勢一些,就有無數人罵他。
巋根結底還是大商氣運問題。
導致臣不臣,君不君,加上諸天神聖都在暗中下手。
說了這麽多,隻是給紂王的一個中肯的評價,而且還是過去式。
因為現在的紂王,是真的昏頭了。
蘇浣溪,美豔無雙,撩人的本事更是爐火純青。
跳舞一絕,琵琶更妙,尤其是這床第之間,更有絕活。
每晚都能給紂王不同的體驗!
因為那些都是蘇浣溪無數年收集到的美女之魂。
她把這些放出來給紂王玩,省時省力效果更佳。
不然蘇浣溪是傻子嗎?
堂堂大羅玄仙去和一個凡人胡搞?
也許現在是人仙了,但還是一隻螻蟻,最多算是稀有物種。
而且蘇浣溪發現,皇宮中雖然不少人靈魂汙濁。
但更多的女子心靈十分純淨,正是蜜壺美酒的絕佳材料。
然後她就開始了獵豔之旅,宮中也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每隔三天,就會有一位漂亮的宮女被琴聲召喚而去。
然後會有人與她們做交易,給她們最珍貴的寶物,代價就是她們的靈魂。
人沒了靈魂,當然是死了。
所以第二天皇宮中就會出現一具死屍。
手捧珍寶,麵帶笑容,渾身烏青。
開始沒人在意,皇宮中死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那時候宮中太監極少,一切事務都是以女官為主。
之前諸侯貢獻了許多美女,根本不缺人手。
但隨著死人越來越多,宮裏麵開始人人自危。
最後連嬪妃也開始害怕,三天兩頭跑到皇後那邊去訴苦。
宮中有妖怪的流言那是越傳越邪乎。
薑皇後作為東宮之主,不能任由事情再發展下去。
算了一下,三天死一人,已經死了三十人。
正好是從蘇浣溪入宮那天開始死人。
流言的矛頭,也全都指向了這位得寵的蘇貴妃。
薑皇後之前就因為刁難蘇浣溪被紂王責罰,現在不敢去找紂王。
事情越演越烈,可薑皇後一介凡人,又怎麽會除妖。
思來想去,薑皇後先是去派人找了仁王。
卻人都沒見到,隻說是在閉關養傷。
那位神秘的國師又很久沒有露麵,最後隻能去請欽天監的杜元銑入宮。
沒想到杜元銑一口就咬定妖怪是蘇浣溪,還貢獻了一把桃木劍。
說是前幾日來了一位上仙叫做雲中子。
發現皇宮中有大妖作祟,獻上了一把除妖的桃木劍。
說是劍,但其實是一把掌長的小匕首,上麵雕刻著無數的銘文。
杜元銑說明,此劍隻要接觸妖怪身軀。
就能產生驚人的威力,必能滅除妖怪。
皇後收下了桃木劍,但並沒有馬上行動。
凡事都要小心,還是先試探一下蘇浣溪的好。
杜元銑入宮之時路過乾明宮,發現花圃中的鮮花都流出了血液。
說這是妖物作亂後宮的征兆,還采摘了一些過來。
花兒流血,確實是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薑皇後將這束有些枯萎的鮮花放入了盒子,主動去了趟乾明宮。
她想要把這血花送給蘇浣溪,看看他到底作何反應。
看過之後,她再決定下一步如何處理。
來到乾明宮後,她讓尚宮將盒子送了上去,說是給蘇妃的禮物。
蘇妃並未懷疑,直接伸手進去取了出來。
但卻讓薑皇後差點沒能站穩。
因為拿出來的那束鮮花嬌豔欲滴,如同剛剛盛開一般。
沒有絲毫的枯萎,也沒有丁點的血跡。
薑皇後努力穩定自己的情緒,終於確定蘇貴妃真的是一隻妖怪。
敷衍幾句後她就匆匆離開,當晚就進壽仙宮找到了紂王。
紂王從昨夜醉到了今夜,剛想起床去找蘇貴妃。
卻見皇後慌張而來,打著酒嗝詢問緣由。
薑皇後趁機說出了這幾個月的怪事,並且說蘇貴妃就是妖怪。
紂王自然是不信的,一些宮女的死他壓根不放在心上。
不過薑皇後說的信誓旦旦,閑來無事就去看看。
當紂王看到停放在那的一大排屍體之時,暈乎的腦袋就清醒了大半。
這些宮女死狀淒慘,而且都懷抱寶物,十分詭異。
不過妖怪的事他信了,蘇妃是妖怪的事情他卻不信。
蘇妃入宮當日,雖然帝鴻鬧出了一場風波。
但當時薑子牙,帝鴻,還有他那幾個仙女老婆都在場。
並沒有人說蘇妃是妖怪,不然這麽多仙人都看不出來,這隻妖怪是聖人不成?
尤其還是一個無用的杜元銑說的,紂王更是一百個不信。
不過就在此時,皇宮中還真的傳來了琴聲。
紂王差人尋找無果,但聽聲音傳來的方向,卻是乾明宮。
這下紂王心裏都打鼓了,也稍微有了點懷疑。
而且薑皇後還在那邊說清者自清,試試便知之類的話語。
紂王也知流言蜚語的恐怖,這樣下去皇宮大亂,甚至會讓國家動蕩。
所以說紂王在大事上麵其實不含糊。
第二天一大早,不少大臣收到了旨意,進入皇宮議事。
來的人不多,但都是紂王信的過之人。
文官有商容與比幹,還有梅伯等幾個上大夫。
武將則是魯雄和鄧九公這兩位握有兵權的。
甚至就連薑子牙和帝鴻也一並招了過來。
帝鴻本來是不想去的,雖然心魔沒有了。
但想到蘇浣溪他就心裏不爽!
不過上次鬧的有點大,他也不想和紂王搞得太僵。
直接抗旨的話,那和撕破臉差不了多少。
最後想想還是去了,薑皇後他可以不鳥,紂王不鳥還真不行。
乘車進入皇宮,紂王是在摘星樓接待的他們。
也算是紂王表達對他們幾人的重視。
帝鴻一路踏上摘星樓的頂樓,說是三千尺絕對是誇張的。
三千尺相當於一千米,就算現代社會,也算超級高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