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你找我。”
黃知文走進書房,拱手行禮。
黃百川輕笑道:“這裏沒有外人,不用多禮,坐吧。”
待黃知文坐下,黃百川輕聲說道:“楚煥已經被押往豐京,交由朝廷問罪,皇上應該會給予公平的審判。”
黃知文點頭說道:“自己造的孽,就應該自己承擔下來,大帥不必為他憂心。”
黃百川最終還是沒有忍心處死楚煥,而是把押往豐京,交給朝廷問罪,要是被判死刑,那也是他楚煥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說是這麽說,但是現如今,黃百川主動出擊,是這場戰爭的關鍵性人物,朝廷正當倚重他的時候,所以很大概率,朝廷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刺史,輕易的得罪黃百川,楚煥的這條性命,還是留了下來。
對此,黃知文並沒有不滿黃百川的所作所為,人畢竟不是動物,是人就有感情存在,黃百川千方百計的留下楚煥性命,也是人之常情。
“知文,如今我們輕易拿下宜州,成希嗣還不知道實情,此時我們乘勝追擊,從背後殺到,定能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我搞不明白,你為何要勸阻,非得拖延半天的時間?”
黃百川轉入正題。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沒有任何政治利益可圖的戰爭,那就是白費力氣,讓人沒有動力。
朝廷命令蔡州節度使黃百川與楚州節度使王懷烈兩人出兵平叛,兩人都是奉詔出兵,出發點是一樣的,但是各自的心思卻是大不相同。
王懷烈的心思很簡單,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朝廷若是占據上風,那就趁勢推一把,錦上添花,撈取功勞,要是成希嗣占據上風,那就隔岸觀火鬥,按兵不動,所以說,在王懷烈看來,此次出兵,就像是做買賣一樣,沒有任何風險,穩賺不賠。
而黃百川的心思相比王懷烈,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一樣的地方在於,朝廷若是占據上風,黃百川也會選擇一樣的方式,趁勢推一把,錦上添花,撈取功勞,不同的地方在於,若是成希嗣占據上風,黃百川則會率領可以調動的最大兵力,從背後立即發動進攻,全麵攻打成希嗣。
這是黃知文與黃百川早就製定好的計劃。
黃百川這麽做為的是什麽?自然是為了功名,功勞這個東西,隻要有機會,你肯努力,總會得到,但是名聲這個東西,就不是那麽輕易可以獲得了。
黃百川出身白巾軍,他既是因為這個身份得到富貴高官,但同時也是因為這個身份,讓他背負一身的汙點,被所有人排擠與輕視,事實上黃百川在蔡州這麽多年,一直都是非常的封閉與孤立。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小書亭</a>
黃百川是一個有野心與抱負的人,他一直想要改變這種局麵,承平五年的江南之戰,他冒了那麽大的風險,加入反叛朝廷之列,就是希望借助楊烈成等人的力量,逼迫朝廷妥協,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與自由。
但是一場戰爭下來,所有的夢想最終一場空,黃百川雖然最後自保成功,但是整個江南局麵,卻是有了極大的變化。
江南地區,曾經最有實力的三個節度使藩鎮,嶽、鄂節度使楊烈成兵敗被殺,江南節度副使,洪、江節度使趙柏安遭到皇帝趙智的猜忌,戰爭結束之後,被一步步減弱兵權,手下多名大將被調離江南地區,曾經威名一時,兵精糧足的洪、江藩鎮軍事集團,被嚴重削弱,總兵力被大幅度消減到隻剩下萬餘人。
而坐鎮淮南的王懷烈,在沒有了楊烈成和趙柏安這兩個製衡對手之後,開始一家獨大,成為整個江南地區,實力最強的節度使藩鎮,而且是遠超他人。
如此一來,毗鄰楚州的蔡州黃百川,他的心情與處境,那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朝廷留下黃百川,是為了製衡與防備王懷烈,這確實起到了有效作用,但這其中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朝廷擁有足夠的實力,讓地方節度使藩鎮不敢亂來,趙智這一朝,軍功顯赫,兩次隴右戰爭接連取得大勝,收複大片故土,軍威一時赫赫。
在這種環境之下,不要說王懷烈,天下所有的地方節度使藩鎮,哪一個對於朝廷,不是持有強烈的敬畏與忌憚之心?
所以這個時期的黃百川,他在蔡州的作用就非常明顯,壓得王懷烈不敢有絲毫的異動。
但此一時彼一時,趙智駕崩之後,新繼位的趙詢,對朝政掌控不足,始終無法徹底平穩整個政局,其自身又是新君初立,毫無威望與威名,加之自趙智駕崩之後,一係列嚴重問題,全麵暴露出來,壓得趙詢與整個朝廷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兼顧地方。
最近一段時間,王懷烈動作頻繁,頻頻製造楚州與蔡州之間的矛盾,這顯然是刻意為之,同時也暴露了王懷烈對黃百川的態度,那就是欲除之而後快,若不是黃百川始終保持最大程度克製,以及趙柏安來了江南之後,久留不去,他在江南地區的威望巨大,擁有強大的號召力,這些外部因素,導致王懷烈心有忌憚,這才沒有采取更大的動作,但是黃百川非常明白,這隻是暫時的,一旦大局有變,王懷烈第一個要收拾的,絕對就是自己,這讓黃百川心情一直非常沉重與緊張。
黃知文一直在警告黃百川,蔡州不是立足之地,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尋找新的空間,江南地區有王懷烈在,我們就絕無出頭之日。
但是對於黃百川,朝廷讓他們保存下來,隻是出於時局的考慮,其根本之處,一直保持強烈的猜忌與打壓,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黃百川不要說換地方,能自保下來,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但是如今,機會來了。
朝廷和地方節度使藩鎮之間的關係,其實很矛盾,雙方既是互相猜忌、爭鬥甚至是爆發戰爭,同時,隨著時局的需要與變化,雙方往往又是互相聯合與利用。
黃知文走進書房,拱手行禮。
黃百川輕笑道:“這裏沒有外人,不用多禮,坐吧。”
待黃知文坐下,黃百川輕聲說道:“楚煥已經被押往豐京,交由朝廷問罪,皇上應該會給予公平的審判。”
黃知文點頭說道:“自己造的孽,就應該自己承擔下來,大帥不必為他憂心。”
黃百川最終還是沒有忍心處死楚煥,而是把押往豐京,交給朝廷問罪,要是被判死刑,那也是他楚煥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說是這麽說,但是現如今,黃百川主動出擊,是這場戰爭的關鍵性人物,朝廷正當倚重他的時候,所以很大概率,朝廷不會為了一個小小的刺史,輕易的得罪黃百川,楚煥的這條性命,還是留了下來。
對此,黃知文並沒有不滿黃百川的所作所為,人畢竟不是動物,是人就有感情存在,黃百川千方百計的留下楚煥性命,也是人之常情。
“知文,如今我們輕易拿下宜州,成希嗣還不知道實情,此時我們乘勝追擊,從背後殺到,定能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我搞不明白,你為何要勸阻,非得拖延半天的時間?”
黃百川轉入正題。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沒有任何政治利益可圖的戰爭,那就是白費力氣,讓人沒有動力。
朝廷命令蔡州節度使黃百川與楚州節度使王懷烈兩人出兵平叛,兩人都是奉詔出兵,出發點是一樣的,但是各自的心思卻是大不相同。
王懷烈的心思很簡單,陽奉陰違,出工不出力,朝廷若是占據上風,那就趁勢推一把,錦上添花,撈取功勞,要是成希嗣占據上風,那就隔岸觀火鬥,按兵不動,所以說,在王懷烈看來,此次出兵,就像是做買賣一樣,沒有任何風險,穩賺不賠。
而黃百川的心思相比王懷烈,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一樣的地方在於,朝廷若是占據上風,黃百川也會選擇一樣的方式,趁勢推一把,錦上添花,撈取功勞,不同的地方在於,若是成希嗣占據上風,黃百川則會率領可以調動的最大兵力,從背後立即發動進攻,全麵攻打成希嗣。
這是黃知文與黃百川早就製定好的計劃。
黃百川這麽做為的是什麽?自然是為了功名,功勞這個東西,隻要有機會,你肯努力,總會得到,但是名聲這個東西,就不是那麽輕易可以獲得了。
黃百川出身白巾軍,他既是因為這個身份得到富貴高官,但同時也是因為這個身份,讓他背負一身的汙點,被所有人排擠與輕視,事實上黃百川在蔡州這麽多年,一直都是非常的封閉與孤立。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info">小書亭</a>
黃百川是一個有野心與抱負的人,他一直想要改變這種局麵,承平五年的江南之戰,他冒了那麽大的風險,加入反叛朝廷之列,就是希望借助楊烈成等人的力量,逼迫朝廷妥協,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與自由。
但是一場戰爭下來,所有的夢想最終一場空,黃百川雖然最後自保成功,但是整個江南局麵,卻是有了極大的變化。
江南地區,曾經最有實力的三個節度使藩鎮,嶽、鄂節度使楊烈成兵敗被殺,江南節度副使,洪、江節度使趙柏安遭到皇帝趙智的猜忌,戰爭結束之後,被一步步減弱兵權,手下多名大將被調離江南地區,曾經威名一時,兵精糧足的洪、江藩鎮軍事集團,被嚴重削弱,總兵力被大幅度消減到隻剩下萬餘人。
而坐鎮淮南的王懷烈,在沒有了楊烈成和趙柏安這兩個製衡對手之後,開始一家獨大,成為整個江南地區,實力最強的節度使藩鎮,而且是遠超他人。
如此一來,毗鄰楚州的蔡州黃百川,他的心情與處境,那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朝廷留下黃百川,是為了製衡與防備王懷烈,這確實起到了有效作用,但這其中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朝廷擁有足夠的實力,讓地方節度使藩鎮不敢亂來,趙智這一朝,軍功顯赫,兩次隴右戰爭接連取得大勝,收複大片故土,軍威一時赫赫。
在這種環境之下,不要說王懷烈,天下所有的地方節度使藩鎮,哪一個對於朝廷,不是持有強烈的敬畏與忌憚之心?
所以這個時期的黃百川,他在蔡州的作用就非常明顯,壓得王懷烈不敢有絲毫的異動。
但此一時彼一時,趙智駕崩之後,新繼位的趙詢,對朝政掌控不足,始終無法徹底平穩整個政局,其自身又是新君初立,毫無威望與威名,加之自趙智駕崩之後,一係列嚴重問題,全麵暴露出來,壓得趙詢與整個朝廷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有多餘的精力兼顧地方。
最近一段時間,王懷烈動作頻繁,頻頻製造楚州與蔡州之間的矛盾,這顯然是刻意為之,同時也暴露了王懷烈對黃百川的態度,那就是欲除之而後快,若不是黃百川始終保持最大程度克製,以及趙柏安來了江南之後,久留不去,他在江南地區的威望巨大,擁有強大的號召力,這些外部因素,導致王懷烈心有忌憚,這才沒有采取更大的動作,但是黃百川非常明白,這隻是暫時的,一旦大局有變,王懷烈第一個要收拾的,絕對就是自己,這讓黃百川心情一直非常沉重與緊張。
黃知文一直在警告黃百川,蔡州不是立足之地,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尋找新的空間,江南地區有王懷烈在,我們就絕無出頭之日。
但是對於黃百川,朝廷讓他們保存下來,隻是出於時局的考慮,其根本之處,一直保持強烈的猜忌與打壓,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黃百川不要說換地方,能自保下來,已經是非常的不容易了。
但是如今,機會來了。
朝廷和地方節度使藩鎮之間的關係,其實很矛盾,雙方既是互相猜忌、爭鬥甚至是爆發戰爭,同時,隨著時局的需要與變化,雙方往往又是互相聯合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