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憂,有功便有過,有賞便有罰。
其中劉知古被罷免一切職務,交由大理寺問罪,趙飛度棄城而逃,不顧大局,險些釀成大禍,原本這是死罪,但他死守武安城同樣立下不小的功勞,加上其家族背景強大,有許多朝臣為其說話,所以趙飛度最後的結果還不錯,降了一級為亞將,調任禁軍任職。
顧雍則是被調往山南道,出任隨州節度使,隨州隻是一個小州,地理位置也不重要,但顧雍總算是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要知道,晉朝將軍乃至大將軍有很多,但節度使卻很少,節度、控製一方軍事大權,是朝廷對一名武將的認可與信任。
州失守後,有很多人做了逃兵,為此,趙智嚴厲處罰,被處死者數以百計,更多的人則是奪職、流放。
武安城,李勳的根基大本營。
朝廷的封賞傳至,李勳設宴慶功。
這場戰爭,朝廷封賞了很多人,其中李勳收獲最多,其手下的眾多將領,也是大麵積的得到了封賞與加官。
李勳現在身上的官職很多,武州節度使,隴右南道、西道節度副使,度支使,轉運使,觀察使,加從二品禦使大夫銜,這等於是握有了隴右西部七州之地的絕對軍政大權。
李勳在報功的奏章之中,為司馬衷、司馬圖、範中允、元和、趙衛、單仇、鄭春、李存孝、於岩輝等人請功,其中元和與單仇這兩個資曆最老的將軍,都是做到了一個州的都督,散官升到了大將軍,加銜節度副使。
於岩輝被任命為沙州都督,鄭春被任命為夏州都督,趙衛被任命為肅州都督,李存孝做了瓜州防禦使,牛金在李勳的力薦之下,連升好幾級,直接做到了甘州防禦使,其中劉占這個曾經的土匪頭子,在小古縣保衛戰之中拚命死戰,李勳同樣沒有虧待他,讓其整合投靠過來的土匪,得兵近八千,任職岷州防禦使。
封賞下達,劉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性格比較簡單,投靠過來之後,李勳對自己非常不錯,所以也就真心效忠,李勳嚴令死守小古縣,劉占沒有多想,你對我有情,我就對你有義,麵對李勳的死命令,劉占沒有多說什麽,唯有死戰到底,戰爭結束之後,劉占知道李勳也為自己請了功,但具體內容他不知道,李勳不說,劉占也不問。
劉占覺得,自己確實立下了一份不算小的功勞,至少能官升一級做到朗將,最多也就中郎將而已,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是直接被升為亞將,並實職出任岷州防禦使,而且李勳把殘存下來的所有土匪,都是整合交給了自己打理,這是一種莫大的信任與厚恩,對此,劉占感激涕零,有一種極為濃重的知遇之恩感覺,發誓誓死效忠李勳到底。
李勳的請功奏章,大部分都是得到了實現,但也有一些不如人意,比如自己的兩大謀臣範中允與司馬圖,範中允僅僅被封了一個沒有任何實際用處的散官朝散郎,隻是一個從七品的散官,比他原先的職位還要不如,這等於是一種嘲諷與一些侮辱了,對此李勳也沒有辦法,趙智對範中允的感官非常不好,曾經對李勳說過,範中允此人或許有才,但為人太過懶散,沒有一絲的人臣之心,得人不得心,絕不可大用。
對於這些,範中允表現的很自然,趙智說的不錯,他卻是沒有人臣之心,對於做官什麽的,也不太上心,要不然當初也不會為了一個半死不活的老妻,荒廢仕途,若不是因為李勳,現在的範中允可能已經到了哪個山村老林,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司馬圖沒有得到任何封賞,這也不奇怪,他在漠蒙草原待了那麽多年,本來就不被人信任,複官之後,又是出了貪腐大案,這個案子現在還沒有完全審理清楚,隻是因為李勳的緣故,被網開一麵,提前釋放而已,這樣的人,就仕途而言,基本上已經被朝廷判了死刑,這輩子很難再做官了。
還有就是司馬衷,這個雖然固執,但原則性極強的老人,李勳是不想讓他走的,但司馬衷最終還是被調迴了豐京。
最後就是李昭睇、雷萬海、候全等人,他們在此戰的功勞也是不小,但無奈出身太低,入伍時間不長,資曆太淺,李昭睇、候全兩人隻是升了一級,做到了朗將,而雷萬海則是升職中郎將,李勳現在的地位,親兵已經增長到兩千餘人,李勳便任命雷萬海為自己的親兵統領,候全與李昭睇兩人為副統領,也算是一種不錯的安排。
至於李勳的鐵杆小弟江大熊,戰爭結束之後,在他身上,李勳用了多少力,沒有人知道,隻是封賞下來之後,江大熊的官職隻是升了一級,區區的鷹揚郎將,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江大熊被封爵了,雖然隻是最低的開國縣男,但是在坐的所有人,除了李勳之外,就算是做到了大將軍一職的元和與單仇兩人,誰又有爵位在身?
李勳滿臉紅光,端著酒杯在四周不停的進酒,尤其是對著一名三十歲出頭的將領,進酒最多。
這其實是第二次慶功宴,三天前已經舉行過一次,那一次,李勳可沒有這麽高興,權利越大,責任越大,戰爭剛剛結束,隴右西部千倉百孔,一片狼藉,李勳轉悠了一圈,看到了太多太多的慘烈景象,隻覺得心中的壓力太大,根本就沒有因為一係列的加官進爵而感到太過的高興。
但是一個突然的變化,讓李勳的心情徹底的改觀。
第二次隴右戰爭結束之後,大軍撤離,隨同李威前來支援的兩萬安北騎兵,因為李威被調任涼州節度使,兵權改變,所以這支兩萬人的安北精銳騎兵,沒有繼續跟隨李威,暫時留在隴右北道休整,李忠離開之時,留下三萬禁軍,兩支軍隊合並在一起,一共五萬人,大家都以為李忠又有什麽新的想法與行動,也沒太去在意,但是哪裏想到,這支五萬人的軍隊,在王德昭的率領之下,竟是直接去了隴右西部,最終到達武州,找到了李勳。
其中劉知古被罷免一切職務,交由大理寺問罪,趙飛度棄城而逃,不顧大局,險些釀成大禍,原本這是死罪,但他死守武安城同樣立下不小的功勞,加上其家族背景強大,有許多朝臣為其說話,所以趙飛度最後的結果還不錯,降了一級為亞將,調任禁軍任職。
顧雍則是被調往山南道,出任隨州節度使,隨州隻是一個小州,地理位置也不重要,但顧雍總算是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要知道,晉朝將軍乃至大將軍有很多,但節度使卻很少,節度、控製一方軍事大權,是朝廷對一名武將的認可與信任。
州失守後,有很多人做了逃兵,為此,趙智嚴厲處罰,被處死者數以百計,更多的人則是奪職、流放。
武安城,李勳的根基大本營。
朝廷的封賞傳至,李勳設宴慶功。
這場戰爭,朝廷封賞了很多人,其中李勳收獲最多,其手下的眾多將領,也是大麵積的得到了封賞與加官。
李勳現在身上的官職很多,武州節度使,隴右南道、西道節度副使,度支使,轉運使,觀察使,加從二品禦使大夫銜,這等於是握有了隴右西部七州之地的絕對軍政大權。
李勳在報功的奏章之中,為司馬衷、司馬圖、範中允、元和、趙衛、單仇、鄭春、李存孝、於岩輝等人請功,其中元和與單仇這兩個資曆最老的將軍,都是做到了一個州的都督,散官升到了大將軍,加銜節度副使。
於岩輝被任命為沙州都督,鄭春被任命為夏州都督,趙衛被任命為肅州都督,李存孝做了瓜州防禦使,牛金在李勳的力薦之下,連升好幾級,直接做到了甘州防禦使,其中劉占這個曾經的土匪頭子,在小古縣保衛戰之中拚命死戰,李勳同樣沒有虧待他,讓其整合投靠過來的土匪,得兵近八千,任職岷州防禦使。
封賞下達,劉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性格比較簡單,投靠過來之後,李勳對自己非常不錯,所以也就真心效忠,李勳嚴令死守小古縣,劉占沒有多想,你對我有情,我就對你有義,麵對李勳的死命令,劉占沒有多說什麽,唯有死戰到底,戰爭結束之後,劉占知道李勳也為自己請了功,但具體內容他不知道,李勳不說,劉占也不問。
劉占覺得,自己確實立下了一份不算小的功勞,至少能官升一級做到朗將,最多也就中郎將而已,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是直接被升為亞將,並實職出任岷州防禦使,而且李勳把殘存下來的所有土匪,都是整合交給了自己打理,這是一種莫大的信任與厚恩,對此,劉占感激涕零,有一種極為濃重的知遇之恩感覺,發誓誓死效忠李勳到底。
李勳的請功奏章,大部分都是得到了實現,但也有一些不如人意,比如自己的兩大謀臣範中允與司馬圖,範中允僅僅被封了一個沒有任何實際用處的散官朝散郎,隻是一個從七品的散官,比他原先的職位還要不如,這等於是一種嘲諷與一些侮辱了,對此李勳也沒有辦法,趙智對範中允的感官非常不好,曾經對李勳說過,範中允此人或許有才,但為人太過懶散,沒有一絲的人臣之心,得人不得心,絕不可大用。
對於這些,範中允表現的很自然,趙智說的不錯,他卻是沒有人臣之心,對於做官什麽的,也不太上心,要不然當初也不會為了一個半死不活的老妻,荒廢仕途,若不是因為李勳,現在的範中允可能已經到了哪個山村老林,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司馬圖沒有得到任何封賞,這也不奇怪,他在漠蒙草原待了那麽多年,本來就不被人信任,複官之後,又是出了貪腐大案,這個案子現在還沒有完全審理清楚,隻是因為李勳的緣故,被網開一麵,提前釋放而已,這樣的人,就仕途而言,基本上已經被朝廷判了死刑,這輩子很難再做官了。
還有就是司馬衷,這個雖然固執,但原則性極強的老人,李勳是不想讓他走的,但司馬衷最終還是被調迴了豐京。
最後就是李昭睇、雷萬海、候全等人,他們在此戰的功勞也是不小,但無奈出身太低,入伍時間不長,資曆太淺,李昭睇、候全兩人隻是升了一級,做到了朗將,而雷萬海則是升職中郎將,李勳現在的地位,親兵已經增長到兩千餘人,李勳便任命雷萬海為自己的親兵統領,候全與李昭睇兩人為副統領,也算是一種不錯的安排。
至於李勳的鐵杆小弟江大熊,戰爭結束之後,在他身上,李勳用了多少力,沒有人知道,隻是封賞下來之後,江大熊的官職隻是升了一級,區區的鷹揚郎將,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江大熊被封爵了,雖然隻是最低的開國縣男,但是在坐的所有人,除了李勳之外,就算是做到了大將軍一職的元和與單仇兩人,誰又有爵位在身?
李勳滿臉紅光,端著酒杯在四周不停的進酒,尤其是對著一名三十歲出頭的將領,進酒最多。
這其實是第二次慶功宴,三天前已經舉行過一次,那一次,李勳可沒有這麽高興,權利越大,責任越大,戰爭剛剛結束,隴右西部千倉百孔,一片狼藉,李勳轉悠了一圈,看到了太多太多的慘烈景象,隻覺得心中的壓力太大,根本就沒有因為一係列的加官進爵而感到太過的高興。
但是一個突然的變化,讓李勳的心情徹底的改觀。
第二次隴右戰爭結束之後,大軍撤離,隨同李威前來支援的兩萬安北騎兵,因為李威被調任涼州節度使,兵權改變,所以這支兩萬人的安北精銳騎兵,沒有繼續跟隨李威,暫時留在隴右北道休整,李忠離開之時,留下三萬禁軍,兩支軍隊合並在一起,一共五萬人,大家都以為李忠又有什麽新的想法與行動,也沒太去在意,但是哪裏想到,這支五萬人的軍隊,在王德昭的率領之下,竟是直接去了隴右西部,最終到達武州,找到了李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