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過去了一個月。
隨著十五名各級官員的到位,整個都督府已經完整的運轉起來。
李勳身為武州都督,事情說多也多,說不多也不多,總體上來講,就兩個方麵,對內,保民固防,對外,禦敵保疆。
大晉的軍權分為兩部分,統軍與調軍。
擁有統軍權卻沒有調軍權,你隻能是統領軍隊,對軍隊進行訓練等日常事務,為用於調軍權的長官調用,無自主調用軍隊的權利。
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保證了權利的分離,分割了將領的權利,防止了擁兵自重的可能
一般來說,軍隊都在各自的駐地訓練、駐守,遇有戰事,皇帝下旨給兵部讓其調兵,然後以正式文書的方式傳達給某位將領統兵,同時發給虎符印信。
戰事結束,將領繳印歸朝,軍隊則各迴駐地。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就是統軍權和調軍權分離的結果。
這種製度很好,也非常有效,但是隨著大晉國勢的衰落,以及幾場大規模民亂的爆發,為了更好更快的鎮壓叛亂,朝廷不得不把權利下放,給地方將領足夠的自便之權,也正是借著剿滅叛亂這個機會,許多將領,大肆擴充兵備,任人唯親,更是長年掌軍一處,對軍隊有了絕對的控製權,以至到了最後,形成尾大不掉,擁兵自重,與朝廷進行對抗的局麵。
趙智繼位之後,對軍製有了一定的調整,對地方軍事主將的職稱與權利進行了一些調整與細分,同樣是主管一州軍事的主將,防禦使的權利就遠不如都督,防禦使雖有統軍權,卻沒有自便權,隻能按照朝廷的指令,固守一方,不能做出任何超越自身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麽,廣元十五年的白巾軍叛亂,晉陽城被圍,河東道有六個防禦使,三萬多軍隊,在旁眼睜睜看著,也不敢出兵救援,因為在沒有朝廷的命令下達之前,他們不敢,也不沒有權利調遣軍隊。
都督與節度使又有不同,兩者都是有著自便之權,相比較於後者,都督更加**與軍事,就算兼任地方監察使,一般也是不能隨便插手地方政務。
都督有統軍權,也有調軍權,但調軍權受到一定的限製,那就是在外敵的軍隊沒有集結,或是進攻侵犯的意圖非常明顯之前,都督是沒有權利調遣集結軍隊,率先進行進攻打擊的。
節度使的權利在所有將領之中,是最自由,也是最大的,他有先斬後奏,便宜行事之權,也就是可以自行製定軍事計劃,先行實施,然後上報朝廷即可,如果受到朝廷的信任,兼任一州乃至數州的監察使一職,握有監察地方官吏的大權,同時又兼任屯田、水陸轉運等有經濟權的使職,這樣的節度使,就集地方軍、政、財權於一身,幾乎是有了絕對的權利。
但趙智當皇帝的這些年,對武將的管製非常嚴格,除了李忠在安北做節度使的時候,集所有大權於一身之外,就連另外一個很受趙智信任的洪安郡王趙柏安,也隻是兼任了江南道的監察使一職,對於地方上的政務,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李勳最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招募了部分大石人充當都督府的翻譯與低層小吏,畢竟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很多事情處理起來會非常麻煩,有時候往往會把好事做成了壞事,增加雙方的矛盾與糾紛,對於這一點,周青也是非常讚同,也是有樣學樣,招收了一些大石人,百姓的上門告狀與訴訟,以及縣府官員的下鄉辦事,有他們在一旁,對於減少大石人敵視漢人的情緒,確實是有了一定的作用。
李勳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立信。
武州在大石帝國統治時期,並不是什麽前方戰略重地,所以在戰備方麵,不是很重視,城牆殘破,道路不暢,李勳招募了大量大石人,修補城牆與武州境內的主要官道。
在這件事情上,最開始卻是受到了百姓們的冷遇,幾乎沒有人主動前來報名,其實也不怪他們,畢竟有前車之鑒,吳恆剛到任的時候,也是起了修補神池縣城的想法,那時候的大石人對於陌生的大晉還不是很敵視,所以有許多百姓主動報名,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大晉的官員克扣錢糧,強迫百姓高強度做工,死傷數百人之多,這也是大石人開始敵視漢人的起點。
不過李勳的做法很溫和,並沒有強征百姓,而是以高價招工的方式,在城內張貼官文,招募百姓。
從張貼官文開始,一直到第五天,這才有寥寥七八個人前來應募,李勳統統收下,人少就做人少的事情,讓他們把修城所需的物品,一點點的搬運到製定的地點,每天工作三個時辰,三餐管飽,每五天發放一鬥米,二百文錢,這點錢糧並不算多,但是對於剛剛經曆過戰爭,普遍困苦的武州百姓來說,足以讓他們心動異常。
五天過後,當這些人從都督府領取到足額的錢糧,消息傳開,頓時引起轟動,而官府隻招收一千人,名額有限,開始有大量百姓前來應募,不到兩天的時間,便是招收到了整整一千強壯青年。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李勳做的最後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整治治安,先從武安縣開始。
大晉的軍隊恢複武州之後,出於一種優越感,也或是民族之間的輕視,對於武州的大石與西域諸國百姓,手段非常粗暴,軍人橫行街市,搶奪財物,動手打人的事情經常發生。
周青任職縣令不過月餘的時間,審理類似這樣的案件超過五十起。
周青是個正直的官員,做事無畏,與軍方進行交涉,希望把犯事的士兵送到縣府進行治罪,卻是遭到王圖遠等人的斷然拒絕,周青隨後帶領衙役,在城中抓捕了幾名鬧事的士兵,隨即便是遭到軍方的強烈反彈,甘圖遠手下的一名軍官,竟是帶著數十名士兵,強闖縣府,劫走那幾名鬧事的士兵,周青勃然大怒,到甘圖遠的大營與其理論,最後....卻是被甘圖遠命人亂棍趕了出去。
事情發生之後,周青數次到都督府找到李勳,氣憤嚴詞,大罵李勳治軍不力。
李勳由此下定決心,立即著手整治武安縣的治安。(未完待續)
隨著十五名各級官員的到位,整個都督府已經完整的運轉起來。
李勳身為武州都督,事情說多也多,說不多也不多,總體上來講,就兩個方麵,對內,保民固防,對外,禦敵保疆。
大晉的軍權分為兩部分,統軍與調軍。
擁有統軍權卻沒有調軍權,你隻能是統領軍隊,對軍隊進行訓練等日常事務,為用於調軍權的長官調用,無自主調用軍隊的權利。
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保證了權利的分離,分割了將領的權利,防止了擁兵自重的可能
一般來說,軍隊都在各自的駐地訓練、駐守,遇有戰事,皇帝下旨給兵部讓其調兵,然後以正式文書的方式傳達給某位將領統兵,同時發給虎符印信。
戰事結束,將領繳印歸朝,軍隊則各迴駐地。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這就是統軍權和調軍權分離的結果。
這種製度很好,也非常有效,但是隨著大晉國勢的衰落,以及幾場大規模民亂的爆發,為了更好更快的鎮壓叛亂,朝廷不得不把權利下放,給地方將領足夠的自便之權,也正是借著剿滅叛亂這個機會,許多將領,大肆擴充兵備,任人唯親,更是長年掌軍一處,對軍隊有了絕對的控製權,以至到了最後,形成尾大不掉,擁兵自重,與朝廷進行對抗的局麵。
趙智繼位之後,對軍製有了一定的調整,對地方軍事主將的職稱與權利進行了一些調整與細分,同樣是主管一州軍事的主將,防禦使的權利就遠不如都督,防禦使雖有統軍權,卻沒有自便權,隻能按照朝廷的指令,固守一方,不能做出任何超越自身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麽,廣元十五年的白巾軍叛亂,晉陽城被圍,河東道有六個防禦使,三萬多軍隊,在旁眼睜睜看著,也不敢出兵救援,因為在沒有朝廷的命令下達之前,他們不敢,也不沒有權利調遣軍隊。
都督與節度使又有不同,兩者都是有著自便之權,相比較於後者,都督更加**與軍事,就算兼任地方監察使,一般也是不能隨便插手地方政務。
都督有統軍權,也有調軍權,但調軍權受到一定的限製,那就是在外敵的軍隊沒有集結,或是進攻侵犯的意圖非常明顯之前,都督是沒有權利調遣集結軍隊,率先進行進攻打擊的。
節度使的權利在所有將領之中,是最自由,也是最大的,他有先斬後奏,便宜行事之權,也就是可以自行製定軍事計劃,先行實施,然後上報朝廷即可,如果受到朝廷的信任,兼任一州乃至數州的監察使一職,握有監察地方官吏的大權,同時又兼任屯田、水陸轉運等有經濟權的使職,這樣的節度使,就集地方軍、政、財權於一身,幾乎是有了絕對的權利。
但趙智當皇帝的這些年,對武將的管製非常嚴格,除了李忠在安北做節度使的時候,集所有大權於一身之外,就連另外一個很受趙智信任的洪安郡王趙柏安,也隻是兼任了江南道的監察使一職,對於地方上的政務,沒有太大的影響力。
李勳最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招募了部分大石人充當都督府的翻譯與低層小吏,畢竟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很多事情處理起來會非常麻煩,有時候往往會把好事做成了壞事,增加雙方的矛盾與糾紛,對於這一點,周青也是非常讚同,也是有樣學樣,招收了一些大石人,百姓的上門告狀與訴訟,以及縣府官員的下鄉辦事,有他們在一旁,對於減少大石人敵視漢人的情緒,確實是有了一定的作用。
李勳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立信。
武州在大石帝國統治時期,並不是什麽前方戰略重地,所以在戰備方麵,不是很重視,城牆殘破,道路不暢,李勳招募了大量大石人,修補城牆與武州境內的主要官道。
在這件事情上,最開始卻是受到了百姓們的冷遇,幾乎沒有人主動前來報名,其實也不怪他們,畢竟有前車之鑒,吳恆剛到任的時候,也是起了修補神池縣城的想法,那時候的大石人對於陌生的大晉還不是很敵視,所以有許多百姓主動報名,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大晉的官員克扣錢糧,強迫百姓高強度做工,死傷數百人之多,這也是大石人開始敵視漢人的起點。
不過李勳的做法很溫和,並沒有強征百姓,而是以高價招工的方式,在城內張貼官文,招募百姓。
從張貼官文開始,一直到第五天,這才有寥寥七八個人前來應募,李勳統統收下,人少就做人少的事情,讓他們把修城所需的物品,一點點的搬運到製定的地點,每天工作三個時辰,三餐管飽,每五天發放一鬥米,二百文錢,這點錢糧並不算多,但是對於剛剛經曆過戰爭,普遍困苦的武州百姓來說,足以讓他們心動異常。
五天過後,當這些人從都督府領取到足額的錢糧,消息傳開,頓時引起轟動,而官府隻招收一千人,名額有限,開始有大量百姓前來應募,不到兩天的時間,便是招收到了整整一千強壯青年。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org">xiaoshuting.org</a>
李勳做的最後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整治治安,先從武安縣開始。
大晉的軍隊恢複武州之後,出於一種優越感,也或是民族之間的輕視,對於武州的大石與西域諸國百姓,手段非常粗暴,軍人橫行街市,搶奪財物,動手打人的事情經常發生。
周青任職縣令不過月餘的時間,審理類似這樣的案件超過五十起。
周青是個正直的官員,做事無畏,與軍方進行交涉,希望把犯事的士兵送到縣府進行治罪,卻是遭到王圖遠等人的斷然拒絕,周青隨後帶領衙役,在城中抓捕了幾名鬧事的士兵,隨即便是遭到軍方的強烈反彈,甘圖遠手下的一名軍官,竟是帶著數十名士兵,強闖縣府,劫走那幾名鬧事的士兵,周青勃然大怒,到甘圖遠的大營與其理論,最後....卻是被甘圖遠命人亂棍趕了出去。
事情發生之後,周青數次到都督府找到李勳,氣憤嚴詞,大罵李勳治軍不力。
李勳由此下定決心,立即著手整治武安縣的治安。(未完待續)